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璐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关节炎
  • 3篇类风湿
  • 3篇类风湿关节炎
  • 3篇关节
  • 3篇风湿
  • 3篇风湿关节炎
  • 2篇外周
  • 2篇颈椎
  • 2篇颈椎失稳
  • 2篇抗体
  • 2篇畸形
  • 2篇关节畸形
  • 1篇单光子
  • 1篇单光子发射
  • 1篇单光子发射计...
  • 1篇单光子发射计...
  • 1篇单光子发射计...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机构

  • 6篇北京大学深圳...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作者

  • 6篇张璐
  • 5篇王庆文
  • 5篇蔡月明
  • 4篇陈澄
  • 2篇曾沛英
  • 2篇林琦
  • 2篇赵金霞
  • 2篇路晓燕
  • 2篇胡小红
  • 1篇黄星涛
  • 1篇王菁
  • 1篇吴志成
  • 1篇王伟光
  • 1篇龙霞
  • 1篇朱乙声
  • 1篇郑爱萍
  • 1篇曾慧萍
  • 1篇刘湘源
  • 1篇高宙
  • 1篇左丽

传媒

  • 3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类风湿关节炎初治患者颈椎失稳情况及临床特征
2021年
目的:研究初治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合并颈椎失稳者占比情况以及临床特征,并与经治RA患者颈椎失稳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进行比较。方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19年10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期间行颈椎X线检查且有临床用药记录的RA患者,收集包括颈部症状等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资料以及颈椎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初治RA患者颈椎失稳人群的构成比,比较有无颈椎失稳两组初治RA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初治及经治RA患者的颈椎失稳情况和临床特点。结果:408例RA患者中初治患者105例,女性87例,占82.9%,患者平均年龄(52±14)岁,病程中位数24个月,最短2周,最长30年。28.6%(30/105)合并颈椎失稳,其中病程≤24个月的初治RA颈椎失稳的发生率达13.6%。颈椎失稳组和无颈椎失稳组患者的颈部相关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未合并颈椎失稳患者相比,颈椎失稳患者病程更长[60(18,180)个月vs.16(8,51)个月],更多合并外周关节畸形(63.3%vs.21.3%),血红蛋白水平较低[(106.90±21.61)g/L vs.(115.77±14.69)g/L],经治及初治RA患者颈椎失稳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颈椎失稳RA患者中,初治RA患者除病程更短[120.0(72.0,240.0)个月vs.60.0(27.0,167.5)个月]外,各类型构成情况与经治RA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治RA患者颈椎失稳发生率较高,与经治RA患者颈椎失稳发生率相似,病程小于24个月的早期初治RA患者中已有相当比例合并颈椎失稳;颈部相关症状在初治RA患者合并颈椎失稳人群中并无明显特异性;对具有病程长、外周关节畸形比例高及血红蛋白水平低临床特点的初治RA患者应注意排查颈椎失稳。
张璐胡小红陈澄蔡月明王庆文赵金霞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颈椎失稳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颈椎失稳的人群分布及临床特征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中颈椎失稳人群构成情况,分析RA合并颈椎失稳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19年3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以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并进行了颈椎X线片检查的RA患者共439例,收集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以及颈椎影像学资料并进行分析。统计纳入RA患者中颈椎失稳患者占总人群的构成比以及不同类型颈椎失稳患者占比情况,并使用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等方式比较颈椎失稳RA患者和无颈椎失稳R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RA患者颈椎失稳人群的临床特点。结果:439位患者中男性84例,占总人数19.1%;女性355例,占总人数80.9%。患者平均年龄(52.9±13.9)岁。病程中位数60个月,病史最短2周,最长46年。合并颈椎失稳者有130例,占29.6%(130/439),其中寰枢关节向前半脱位(anterior atlantoaxial subluxation,AAS)占24.6%(108/439),齿状突垂直半脱位(vertical subluxation,VS)占7.3%(32/439),下段颈椎半脱位(subaxial subluxations,SAS)占2.3%(10/439),130例中有20例同时合并2种不同类型颈椎失稳。与无颈椎受累组患者相比,颈椎失稳组患者病程长[120(36,240)个月vs.48(12,120)个月]、外周关节畸形比例高(56.9%vs.29.9%)、患者总体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高(4.89±2.49 vs.3.93±2.38)、血红蛋白含量低[(111.31±19.44)g/L vs.(115.56±16.60)g/L],抗环瓜氨酸多肽(cyclic-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阳性率高(90.8%vs.76.6%)。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水平、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抗角蛋白抗体阳性率、糖皮质激素和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用药史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中29.6%的RA患者合并颈椎失稳;RA颈椎失稳人群具有病程长、外周关节畸形比例高、患者总体VAS评分高、血红蛋白含量低及抗CCP抗体阳性�
张璐胡小红王庆文蔡月明赵金霞刘湘源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颈椎失稳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
骨保护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骨保护素(OPG)基因163A/G及245T/G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我国汉族人群类风湿关节炎( RA)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技术检测我国南方汉族正常人群及RA患者的OPG 163A/G和245T/G 2个SNP位点;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计算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及这2个位点的连锁关系,并分析这2个SNP位点与RA的关系。结果:所研究基因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163A/G位点基因型AA、AG、GG分布频率在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等位基因A、G分布比较在2组有显著差异(P<0.05),携带163GG基因型者发生RA的危险性是非携带者的1.219倍(OR=1.219,95%CI:1.066~2.339, P<0.05)。但245T/G位点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2组中均未见差异(P>0.05)。结论:OPG基因163A/G SNP可能与我国汉族人群RA发病相关,携带G等位基因可能是发病的危险因素。
蔡月明龙霞王庆文王菁吴志成王伟光曾慧萍张璐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骨保护素
系统性硬化病合并肺动脉高压1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硬化病(SSc)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 SSc 合并 PAH 患者(PAH 组)的临床特点,并与74例未合并 PAH 患者(非PAH 组)进行比较。PAH 组患者接受 PAH 基础治疗(包括氧疗、抗凝剂、强心、利尿等)、抗风湿、肺血管扩张剂靶向治疗,观察其效果。结果 PAH 组与非 PAH 组抗核抗体( ANA)阳性率分别为87.5%(14/16)、75.7%(56/7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08);PAH 组的血白蛋白为(32.6±4.6) g/ L,红细胞沉降率为(48.4±29.4)mm/1 h,肢端病变、蛋白尿、血尿、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分别为62.5%(10/16)、62.5%(10/16)、43.8%(7/16)、62.5%(10/16);非 PAH 组血白蛋白为(35.6±5.0)g/ L、红细胞沉降率为(31.3±26.3)mm/1 h,肢端病变、蛋白尿、血尿、ECG 异常发生率分别为31.1%(23/74)、27.0%(20/74)、12.2%(9/74)、9.5%(7/74);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值分别为0.033、0.041、0.018、0.006、0.003、0.000)。74例非 PAH 组患者长期随访病情平稳;16例 PAH 患者中,1例轻度 PAH 失访,1例重度 PAH 因重症肺炎、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不全、呼吸衰竭死亡;3例轻度 PAH患者原发病有活动;其余11例 PAH 组患者复查胸部 HRCT 显示肺间质病变较前减轻。心脏多普勒超声测量肺动脉收缩压( PASP)由治疗前的(48.9±2.4)mmHg 降至(31.5±4.5)mmHg( t =22.27,P=0.001),患者心功能改善,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SSc 合并 PAH 多伴有其他脏器损害,预后不良,建议早期行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求早期诊治。治疗上,除氧疗、利尿、强心及抗凝治疗外,应针对原发病和诱因的治疗及酌情联用肺血管扩张剂靶向治疗,以改善预后。
林琦黄星涛曾沛英张璐陈澄路晓燕
关键词:系统性硬化病肺动脉高压预后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全身骨扫描在脊柱关节病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 通过与X线、CT及MRI的比较分析,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全身骨扫描在Sp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65例SpA患者均行SPECT全身骨扫描、骨盆X线平片、骶髂关节CT平扫,其中40例行MR增强扫描,收集所有影像学结果及其他临床资料进行比较与分析,应用χ^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5例SpA患者中,47例(72%)SPECT扫描提示骶髂关节炎.骨盆X线未见异常的19例患者中13例(68%)SPECT可显示骶髂关节炎(χ^2=19.760,P<0.01),而X线骶髂关节炎≥Ⅱ级的34例中仅26例(76%)SPECT示骶髂关节炎(χ^2=9.067,P=0.003),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T骶髂关节平扫未见异常的14例患者中8例(57%)SPECT显示骶髂关节炎(χ^2=11.200,P=0.001),CT显示骶髂关节炎≥Ⅱ级病变的38例患者中仅30例(79%)SPECT显示骶髂关节炎(χ^2=8.941,P=0.003),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0例行MRI增强扫描检查的SpA患者中,28例(70%)MRI结果显示骶髂关节炎,31例(78%)SPECT结果显示骶髂关节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9,P>0.05).除骶髂关节炎外,SPECT可同时显示脊柱及其他关节的受累情况,其中脊柱受累最常见,其后依次为髋、膝、肩、踝、腕、股骨、肋骨、胸锁关节、肘、足跟等.结论SPECT在发现早期骶髂关节炎方面较X线片及CT有优势,而在发现中晚期骶髂关节炎的能力上不如X线及CT.SPECT发现骶髂关节炎症的敏感性与MR增强扫描相当,但除骶髂关节炎外,SPECT可同时显示脊柱及其他关节的受累情况.SPECT全身骨扫描对诊断SpA有较好的辅助价值,可以成为除X线、CT和MRI外另一种有用的补充手段.
王庆文左丽朱乙声蔡月明曾沛英陈澄路晓燕林琦张璐高宙
关键词:骶髂关节炎
狼疮肾炎患者肾小管间质损伤的自身抗体特征
2022年
目的:观察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肾小管间质损伤(tubulointerstitial damage,TID)情况及自身抗体与LN患者TI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3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就诊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且经肾脏活组织检查证实为LN的患者,收集患者的病历资料及临床数据,按肾小管间质炎症(tubulointerstitial inflammation,TII)及肾小管间质瘢痕形成(即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interstitial fibrosis/tubular atrophy,IF/TA)的情况分为中重度组及无或轻度组。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患者临床指标、自身抗体与TII或IF/TA的关系。结果:共纳入226例患者,中位年龄32(26,39)岁,201例(89%)患者为增殖型LN,中重度TII和中重度IF/TA分别为67例(30%)和76例(34%)。自身抗体方面,中重度TII患者比无或轻度TII患者血清抗RNP抗体阳性率低(34%vs.51%),中重度IF/TA比无或轻度IF/TA患者抗核糖体P蛋白(anti-ribosomal P protein,anti-P)抗体阳率低(19%vs.33%)。其它临床指标方面,与无或轻度TII患者相比,中重度TII患者增殖型LN占比更高,血清肌酐值更高,肾小球滤过率更低,且合并高血压和贫血更多,既往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药物使用史的初治患者更少;IF/TA以上临床指标结果与TII一致。结论:抗RNP抗体和anti-P抗体可能分别是TII和IF/TA的潜在保护因素,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探讨自身抗体与TID的关系,以制定更好的预防和治疗策略,进而最终改善LN患者的生存率。
张璐陈澄翁梅婷郑爱萍苏美玲王庆文蔡月明
关键词:狼疮肾炎肾小管间质损伤自身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