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立飞

作品数:192 被引量:1,466H指数:2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机械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4篇期刊文章
  • 5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6篇天文地球
  • 5篇文化科学
  • 2篇机械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理学

主题

  • 74篇变质
  • 52篇榴辉岩
  • 52篇辉岩
  • 41篇高压变质
  • 39篇岩石
  • 37篇超高压变质
  • 36篇俯冲
  • 35篇西南天山
  • 35篇南天山
  • 32篇岩石学
  • 30篇地质
  • 27篇变质作用
  • 21篇俯冲带
  • 21篇变质带
  • 20篇新疆西南天山
  • 20篇高压变质带
  • 19篇地球化
  • 19篇地球化学
  • 17篇地质意义
  • 16篇锆石

机构

  • 190篇北京大学
  • 37篇中国地质科学...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6篇山东科技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西北大学
  • 4篇中国科学技术...
  • 3篇国家地质实验...
  • 3篇教育部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香港大学
  • 2篇北京高压科学...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华盛顿卡内基...
  • 1篇山西省地质调...
  • 1篇北京离子探针...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92篇张立飞
  • 24篇宋述光
  • 23篇魏春景
  • 21篇张贵宾
  • 19篇吕增
  • 13篇李旭平
  • 12篇郑海飞
  • 9篇艾永亮
  • 9篇王乾杰
  • 8篇张聪
  • 7篇潘懋
  • 6篇朱永峰
  • 6篇曲军峰
  • 6篇刘曦
  • 6篇周晶
  • 6篇张丽娟
  • 5篇宋彪
  • 5篇高俊
  • 5篇夏彬
  • 5篇苟龙龙

传媒

  • 43篇岩石学报
  • 19篇科学通报
  • 17篇岩石矿物学杂...
  • 16篇地学前缘
  • 5篇高校地质学报
  • 4篇地质学报
  • 4篇中国科学(D...
  • 4篇地质通报
  • 4篇中国地质教育
  • 4篇2013年全...
  • 3篇矿物岩石地球...
  • 3篇2008年全...
  • 3篇2012年全...
  • 3篇中国矿物岩石...
  • 2篇中国地质
  • 2篇自然科学进展
  • 2篇新疆地质
  • 2篇中国科学:地...
  • 2篇地球科学
  • 2篇2006年全...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2
  • 7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11篇2017
  • 6篇2016
  • 8篇2015
  • 9篇2014
  • 21篇2013
  • 7篇2012
  • 7篇2011
  • 8篇2010
  • 11篇2009
  • 5篇2008
  • 12篇2007
  • 5篇2006
  • 7篇2005
  • 18篇2004
1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祁连山地区东段马衔山群及其邻区岩石学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祁连造山带是中国主要造山带之一,大致分为北祁连、中祁连、南祁连和拉鸡山4个变质区。本文研究的中祁连地块前震旦纪马衔山群及其邻近的震旦纪地层与奥陶纪地层位于距兰州市东北150km处,由东向西北依次为寺儿沟、铁成沟、天祝三峡森林公园、北山国家公园(那新沟)和岗口子北等剖面。对上述剖面进行的矿物组合、微构造和矿物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表明,马衔山群变质作用过程为:峰期角闪岩相变质,矿物组合为黑云母+角闪石,温压分别为618℃和0.65GPa;绿帘角闪岩相变质,矿物组合为绿帘石+钠长石+钙质角闪石;绿片岩相变质,矿物组合为阳起石±脆绿泥石+方解石。马衔山群的石榴石具生长环带,从核心到边缘,Mn含量减少,Fe含量渐增,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此种成分变化指示温度的上升,核心和边缘的温度分别为418℃和545℃。钙质角闪石不具化学环带。Ar-Ar法定年结果显示,角闪岩中角闪石与花岗岩中黑云母的坪年龄分别为340.0±0.50Ma和323.4±0.65Ma,反映了前震旦纪马衔山群在石炭纪受区域变质活动发生再活化作用的下限年龄。震旦纪地层的岩石类型主要为绿片岩,矿物组合为绿泥石+钠长石+赤铁矿+方解石+石英,局部受韧性剪切带影响而产生糜棱岩化作用。奥陶纪地层主要岩石类型为大理岩,碳酸盐类矿物主要为方解石和白云石,其中除有磷灰石夹层外,还有高镁的金云母。
林宜慧蔡金郎张立飞杨宏仪
关键词:祁连造山带
洋壳深俯冲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6
2007年
洋壳深俯冲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岩石比较稀少,是目前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的重要前沿领域,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对于建立新的冷俯冲带变质作用类型、探讨地幔水流体的成因、建立更广泛的超高压变质岩石的抬升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洋壳深俯冲高压变质带往往与低压高温变质带组成双变质带,对双变质带的深入研究对于完整地重塑俯冲碰撞造山带的形成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简要地介绍了新疆西天山洋壳深俯冲超高压变质带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张立飞
关键词:超高压变质作用
新疆阿克苏前寒武纪蓝片岩地体中迪尔闪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6
1998年
在新疆阿克苏前寒武纪蓝片岩相变质的磁铁石英岩夹层中发现了迪尔闪石(Fe2 +12 Fe3 +6Si12 O40 (OH) 10 ) ,其共生的矿物组合为 (ⅰ )迪尔闪石 +钠闪石 +黑硬绿泥石 +黑柱石 +磁铁矿 +石英 ;(ⅱ )迪尔闪石 +黑硬绿泥石 +磁铁矿 +石英 .矿物化学成分分析和共生矿物组合表明阿克苏的迪尔闪石为贫Mn型的迪尔闪石 ,与Alps的迪尔闪石相似 ,但比Alps迪尔闪石更接近纯端元组分 .根据迪尔闪石稳定P T条件 ,阿克苏迪尔闪石的形成条件为压力大于 1 .0GPa ,温度 30 0~ 40 0℃ ,地热梯度在 1 0℃ /km左右 .
张立飞姜文波魏春景董申保
关键词:地热梯度前寒武纪蓝片岩
金红石和榍石Zr温度计在新疆西南天山榴辉岩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应用LA-ICP-MS方法对新疆西南天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中的榴辉岩及其高压脉体中的金红石和榍石进行了Zr含量的检测和Zr温度计的计算。榴辉岩中位于石榴石幔部且与绿辉石共生的金红石包体Zr含量都集中于10-20μg/g;而基质金红石的Zr含量为30-50μg/g,高于包体金红石。榍石均为金红石退变质的产物,且各样品间的榍石Zr含量较均一,都集中在3-5μg/g之间。脉体金红石Zr含量则与榴辉岩中基质金红石的Zr含量相当甚至偏高一些,为30-60μg/g。金红石和榍石的Zr温度计研究也表明,榴辉岩石榴石中的金红石包体生长于压力峰期阶段,温压条件为480-540℃、2.7-3.0 GPa;基质金红石随温度增加达到退变质再平衡,记录了温度峰期的条件,约530-590℃、2.4-2.7 GPa;榴辉岩中高压脉体中的金红石则生长于退变质榴辉岩相阶段,金红石Zr温度计给出结果为540-580℃、1.5-2.1 GPa,记录了近等温降压的过程;榴辉岩中的榍石在1.0 GPa左右达到平衡,榍石Zr温度计给出的温度为540-560℃,记录了进一步的近等温降压的过程。根据以上4个阶段的分析结果,得出一个较完整的顺时针p-T轨迹,且与相平衡模拟所限定的p-T轨迹相一致。金红石的Zr含量可以作为压力的指示,表明压力校正在金红石Zr温度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对金红石和榍石Zr温度计进行应用时,要结合细致的岩相学观察,综合考虑压力、活度、扩散速率、退变质作用和流体影响等方面的因素,才能得到比较精确的温压估算结果和pT轨迹。
张丽娟张立飞
关键词:金红石榍石榴辉岩西南天山
陕北洛川黄土中两种不同类型的伊利石被引量:10
2004年
利用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峰(XRD)拟合与分解的方法,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能谱(EDX)分析,发现在洛川黑木沟剖面黄土-古土壤序列(S0-L10)的黏土矿物中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伊利石, 一种是结晶度差、衍射峰宽且钝的伊利石,其在<2μm的黏土矿物中的最高含量为55%;另一种为结晶度好、衍射峰窄且锐的伊利石,这两种伊利石的含量在剖面上呈明显的互补变化关系.X射线能谱分析表明,与结晶度好的伊利石相比,结晶度差的伊利石较富含K+,Si4+,贫Al3+.
陈莉张立飞王河锦周力平陈晶袁宝印
关键词:伊利石黏土矿物黄土-古土壤序列剖面谱分析
混合岩的锆石年代学研究:以西南天山古生代深熔事件为例
夏彬张立飞
文献传递
超基性岩中锆石年龄的特征和意义——以西南天山UHP蛇纹岩中锆石U-Pb年龄为例被引量:4
2017年
超基性岩本身难以生长锆石的特性,使得研究其中的锆石需要特别谨慎。超基性岩中的锆石虽然具有多解性,但是锆石也携带了很多演化信息。产出不同地质背景的超基性岩,其中的锆石特征不同。本文总结现有的研究实例表明:(1)经历高温高压变质作用的石榴橄榄岩通常通过交代作用获得锆石,且锆石能够记录峰期变质时代,其中的继承锆石较少,可能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继承锆石发生分解重结晶;(2)大洋蛇绿岩型超基性岩和地幔岩捕掳体中通常具有年龄分布很广的锆石年龄特征,锆石年龄峰值通常与区域上构造事件相吻合,为捕掳晶锆石。接下来本文以西南天山超高压(UHP)蛇纹岩为例,对其锆石年龄进行解释。西南天山蛇纹岩为经历过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大洋蛇绿岩型超基性岩,2个蛇纹岩样品中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分析和SIMS U-Pb定年分析结果显示,西南天山UHP蛇纹岩中的锆石包含捕掳晶锆石和变质锆石,捕掳晶锆石的年龄为2.1~1.0Ga,对应该区变泥质岩中碎屑锆石记录的年龄峰值。409~537Ma可能代表了蛇纹岩原岩结晶时代。区域上的变质压力峰期年龄(~320Ma)在蛇纹岩中没有记录,仅有1颗锆石记录了309±5Ma的近峰期时代。270~155Ma的退变质时代在西南天山蛇纹岩中出现较广,这与榴辉岩中出现的退变年龄相吻合,代表了折返过程中较为普遍的后期热液事件。基于对超基性岩中锆石特征的初步了解,结合西南天山蛇纹岩的研究实例,认为通过研究锆石的年代学,结合锆石矿物化学、包体矿物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等特征,不仅可以提供年代学信息,还可以对超基性岩的来源和演化过程进行解析。
申婷婷张立飞杨经绥张聪邱添BADER Thomas
关键词:超基性岩西南天山
利用TEM研究叶蛇纹石晶胞参数随温压条件的变化特征被引量:2
2018年
对不存在特征变质矿物的蛇纹岩进行温压条件的限定是一个难题,因为其中的主要矿物叶蛇纹石可以在约400~700℃,1.0~5.0 GPa以上的温压范围内稳定存在。天然样品观察和高压实验结果都表明,叶蛇纹石的a轴晶胞参数与温度、压力相关,对温度、压力条件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本文使用TEM测量全岩体系(各种化学成分都含有的体系)下通过高压实验得到的叶蛇纹石的晶体结构,与前人在Mg O-SiO_2-H_2O(MSH)体系下高压合成的叶蛇纹石的晶体结构进行对比,探讨全岩体系下叶蛇纹石的a轴晶胞参数对应的m值与温度、压力的相关关系。本次研究表明:(1)叶蛇纹石的m值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升高;(2)叶蛇纹石中铝含量的升高使得m值往高温方向迁移;(3)温度升高,叶蛇纹石的m值变小,含水量相对升高。
申婷婷陈晶张立飞徐军陈莉HERMANN Joerg张聪邱添
关键词:叶蛇纹石透射电子显微镜
西天山石炭纪火山岩SHRIMP年代学及其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156
2005年
西天山广泛分布的石炭纪火山岩(大哈拉军山组, 主要由粗面安山岩、粗面岩、流纹岩、中酸性凝灰岩和少量玄武岩组成)的岩浆成因一直存在争议.该火山岩曾经被认为是裂谷作用的产物, 最近有人认为是'古地幔柱'的组成部分.本文对此火山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结果表明, 该火山岩具有典型大陆弧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火山岩以粗面安山质岩石为主, 岩浆源区富集LILE, Th和Pb而亏损HFSE和Ce.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模拟计算表明, 玄武岩样品可以由石榴二辉橄榄岩发生7%~11%的部分熔融来模拟.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代表古南天山洋的火山岛弧, 既不是裂谷演化的产物, 也不是'古地幔柱'的组成部分.在比较漫长的岛弧演化过程中, 地幔楔被俯冲带熔体交代并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岩浆, 地壳物质(主要是洋底沉积物)通过俯冲带熔体加入到岛弧火山岩中.不同地区的火山岩可能代表不同时期岛弧火山喷发的产物.锆石SHRIMP定年结果表明, 西部最早喷发玄武岩中锆石的表观年龄在334~394.9 Ma之间变化, 其中13个测点的平均年龄为(353.7 ( 4.5) Ma(MSWD = 1.7); 东部最早喷发粗面安山岩中锆石样品的表观年龄在293.0~465.4 Ma之间变化, 所有年龄测定值落在U-Pb谐和线上, 并分成明显的两个年龄组; 其中8个测点计算得到的一个平均年龄值为(312.8 ( 4.2) Ma (MSWD = 1.7), 代表粗面安山岩中锆石边部的结晶年龄.所获得的两个年龄(即354和313Ma)分别属于早石炭世早期和晚石炭世早期, 显然不是同一期岩浆活动的产物.文中认为, 随着高精度定年结果和地球化学研究成果的积累, 大哈拉军山组火山-沉积岩将来可能会被解体成若干组.
朱永峰张立飞古丽冰郭璇周晶
关键词:火山岛弧大哈拉军山组地球化学研究SHRIMP年代学微量元素
大洋型超高压变质带的地质特征及其研究意义:以西南天山、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为例被引量:17
2008年
在总结洋壳深俯冲超高压变质带的基本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较深入地论述了洋壳深俯冲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大洋型超高压变质带的基本特征是以典型的洋壳组合的原岩建造为特征,其变质作用峰期温度较低属于低温榴辉岩相范围,在递进和退变过程中出现蓝片岩相变质过程,具有低的、冷俯冲带的地热梯度,并且在岩石组合方面常常与蛇绿岩带伴生.大洋型超高压变质带的深入研究对于建立冷俯冲带变质反应系列,探讨俯冲带的水流体是如何被带到地幔深处以及建立冷俯冲带超高压变质作用类型都具有重要意义.深俯冲超高压变质洋壳岩石抬升、折返机制的研究是目前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其深入研究对于探讨超高压变质作用发生机理、建立更加广泛的超高压变质岩石抬升、折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洋壳深俯冲超高压变质岩作为俯冲到地幔深度又折返到地表的岩石,见证了俯冲与折返的全过程,是研究俯冲变质带中元素地球化学行为及其物质循环的最理想场所之一;洋壳俯冲到陆壳俯冲-碰撞是俯冲碰撞造山带形成演化的基本方式,也是目前板块构造理论研究的前沿领域.同时,对中国西部西南天山和柴北缘2个具有洋壳深俯冲特征的超高压变质带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也展开了讨论。
张立飞吕增张贵宾宋述光
关键词:西南天山柴北缘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