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春景

作品数:141 被引量:1,157H指数:2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8篇期刊文章
  • 3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0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76篇变质
  • 45篇变质作用
  • 29篇岩石
  • 21篇地质
  • 19篇造山带
  • 19篇榴辉岩
  • 19篇麻粒
  • 19篇麻粒岩
  • 19篇辉岩
  • 17篇地质意义
  • 15篇山带
  • 13篇岩石学
  • 13篇高压变质
  • 13篇变质带
  • 10篇锆石
  • 10篇麻粒岩相
  • 10篇超高压变质
  • 9篇云母
  • 9篇基性
  • 8篇片岩

机构

  • 138篇北京大学
  • 24篇中国地质科学...
  • 12篇天津地质矿产...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6篇吉林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地质调查...
  • 3篇河北工程大学
  • 3篇教育部
  • 3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兰州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长江大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山东理工大学
  • 1篇石家庄经济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141篇魏春景
  • 23篇张立飞
  • 19篇初航
  • 14篇周喜文
  • 12篇田伟
  • 10篇张晋瑞
  • 9篇宋述光
  • 9篇张翠光
  • 8篇张颖慧
  • 7篇娄玉行
  • 6篇钱加慧
  • 4篇张贵宾
  • 4篇朱文萍
  • 4篇田作林
  • 4篇传秀云
  • 4篇张寿广
  • 4篇张景森
  • 4篇张阿利
  • 4篇季建清
  • 4篇王惠初

传媒

  • 32篇岩石学报
  • 14篇科学通报
  • 11篇地学前缘
  • 8篇岩石矿物学杂...
  • 8篇地质学报
  • 6篇中国科学:地...
  • 4篇中国科学(D...
  • 4篇高校地质学报
  • 4篇2013年全...
  • 3篇矿物岩石地球...
  • 2篇地球学报
  • 2篇地质论评
  • 2篇自然科学进展
  • 2篇地质力学学报
  • 2篇地球科学
  • 2篇2012年全...
  • 2篇2006年全...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7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16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12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5
1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南怒江走滑挤压剪切带
云南怒江走滑挤压剪切带夹持在东侧的崇山和西侧的高黎贡山南北向韧性剪切带之间,由古生界变质砂岩、变质泥岩、大理岩和侵入其间的花岗岩类组成,宽约20公里。岩石变形按构造层次和变形机制分为早期韧性变形和晚期脆性断裂两类构造。一...
郑亚东季建清魏春景宋述光
文献传递
21世纪最初十年变质岩石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2年
21世纪以来变质岩石学发展迅猛。对大型俯冲带和造山带综合数值模拟研究,所得到的变质作用p-T-t与以往一维热模拟结果很不相同;利用内部一致性热力学数据库,进行变质相平衡的定量研究,改变了人们对变质反应和相平衡关系的理解,开辟了定量研究变质作用的新阶段;超高压变质作用的深入研究,发现了更多超高压变质作用的标志及地体,指示陆壳俯冲深度可能达300~350km,并对地壳岩石深俯冲的机理及变质作用演化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对麻粒岩尤其是高压和超高温麻粒岩的研究,进一步了解了麻粒岩相条件下的深熔作用与熔体演化机理,为认识早前寒武纪的板块作用与造山过程提供了新的窗口;利用多种方法对俯冲带变质流体的研究,为深刻认识俯冲带的岩浆作用及地幔演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
魏春景
关键词:变质作用P-T-T轨迹超高压变质作用变质流体
TTG片麻岩的成因:实例与探讨
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TG)是太古宙高级变质区分布最广泛的岩石类型,对深入认识早期大陆地壳生长和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认为TTG片麻岩是基性岩部分熔融的产物,但争议的焦点是部分熔融发生的构造部位。笔者对...
李壮魏春景陈亚平
关键词:TTG片麻岩岩浆混合结晶分异作用
文献传递
基性岩高温-超高温变质作用与TTG质岩成因被引量:33
2017年
变质基性岩在高温-超高温下部分熔融可以形成TTG(英云闪长质-奥长花岗质-花岗闪长质)质熔体,有关熔融反应机理、熔体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太古宙TTG质岩石成因问题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本文基于对相关实验岩石学研究的总结,结合基性岩高温-超高温相平衡的模拟计算,分析了变质基性岩(斜长角闪岩)深熔变质反应过程、P-T条件及其与TTG质岩石成因的联系。变质基性岩高温-超高温深熔作用主要受角闪石脱水熔融反应控制。在1.0GPa以下的无石榴石域,角闪石分解反应主要为:角闪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斜长石+熔体(R1),该反应为多变滑动反应,以斜方辉石出现(800℃)和角闪石消失(1000~1100℃)为标志,其滑动温度范围超过200~300℃。实验岩石学确定的斜长角闪岩开始熔融或缺流体固相线大致相当于斜方辉石出现温度。实际上角闪石脱水熔融反应是从饱和水固相线开始的,反应为:角闪石+石英=单斜辉石+斜长石+熔体(R1a),开始有黑云母参与熔融反应,但该反应对熔体贡献有限。在1.0GPa以上的石榴石域,不同实验所确定的石榴角闪岩缺流体固相线温度主要介于800~900℃之间,固相线表现为正斜率、负斜率、或者为与压力无关的直线等不同结果。相平衡模拟计算表明在石榴石稳定域角闪石脱水熔融反应为较陡的负斜率,分为两部分:当有斜长石存在时,反应为角闪石+斜长石+石英=石榴石+单斜辉石+熔体(R2),低温部分有白云母、绿帘石参与反应。该反应从饱和水固相线(约630℃)开始,到角闪石消失(超过1000℃),滑动温度范围可超过400℃,跨越石榴角闪岩亚相与角闪高压麻粒岩亚相范围;在斜长石消失后角闪石脱水熔融反应为角闪石+石英=石榴石+单斜辉石+熔体(R2a),低温部分有绿帘石、白云母参与熔融反应,该反应从饱和水固相线(约650℃)开始,到角闪石消失(超过900℃),滑动温度范�
魏春景关晓董杰
关键词:基性岩相平衡
内蒙古中部构造混杂带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变质基性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被引量:24
2014年
内蒙古中部构造混杂带中的变质基性岩可分为南、北两带:南带位于乌兰沟-图林凯地区,被划分至温都尔庙群下部的桑达来因组,主要为一套变质玄武岩和辉长岩、辉绿岩,局部含有超基性岩和碳酸岩透镜体,其中变质基性火山岩以绿片岩相变质为主,局部保留枕状构造或发育蓝片岩,已有的锆石U-Pb年代学数据表明南带变质基性火山岩形成于晚古生代到早中生代;北带位于芒和特-二道井-红格尔一线,主要呈岩块状保存在由绢云绿泥石英片岩、硅质岩、含铁石英岩和少量的大理岩组成的基质中,岩石类型包括蓝片岩、冻蓝闪石片岩、阳起片岩、绿帘角闪片岩等。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南、北两带的变质基性岩相对低Al(Al2O3=10.66%~14.97%)、低Ti(TiO2=1.27%~1.96%)、高Na(Na2O=1.02%~4.20%)、贫K(K2O=0.02%~0.71%),具有拉斑玄武岩到碱性玄武岩系列的过渡特征,高的Na2O/K2O比值(6.89~454)暗示这些基性岩在变质作用前发生了细碧角斑岩化。不活动元素Zr与其他高场强元素(HSFE;Th、Nb、Hf、Ti)和稀土元素(REE)显示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在变质过程中,高场强元素和稀土元素基本保持稳定,可以反映原岩的性质。根据稀土、微量元素配分型式和相关比值可以将内蒙中部构造混杂带中的变质基性岩分为两类:一类稀土含量相对较低(∑REE=46.00×10-6~78.08×10-6)、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La/Yb)N=0.50~1.04),无明显Eu负异常,Hf/Ta=6.82~15.18,具有正常的大洋中脊玄武岩(NMORB)特征;另一类稀土含量相对较高(∑REE=58.66×10-6~151.3×10-6)、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a/Yb)N=2.28~4.68),无明显Eu负异常,Hf/Ta=2.06~4.70,与富集型洋中脊玄武岩(E-MORB)相似。部分变质基性岩样品轻微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和Ba,可能暗示原岩在就位过程中遭受了微弱的陆壳混染。以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这些变质基性岩
张晋瑞初航魏春景王康
关键词:变质基性火山岩地球化学构造混杂带中亚造山带
华北克拉通辽北清原地体新太古代基性麻粒岩变质作用演化
2023年
对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的构造演化模式有多种不同的认识,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变质作用研究。通过对辽北清原地体基性麻粒岩进行系统的岩相学观察、矿物化学分析、相平衡模拟和锆石定年研究,以阐明其变质演化过程和大地构造意义。研究选择的基性麻粒岩样品分为含石榴石域(19DJ07-GD)和不含石榴石域(19DJ07-NGD)两类,含石榴石的区域呈条带状且分布不均匀。两种区域都发育两期麻粒岩相组合。在含石榴石域,第一期变质矿物组合为石榴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其中,第一期斜长石(Pl_(1))发育复杂成分环带,钙长石摩尔分数(x_(An))从核部到幔部升高,然后再向边部降低;第一期角闪石(Amp_(1))的Ti成分环带同样为从核部到幔部升高再向边部降低。通过矿物组合和相应的成分环带推测第一期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具有逆时针型P-T轨迹,包含峰期前升温升压阶段以及峰后降温降压阶段。通过相平衡模拟约束峰期温压条件为0.8~0.9 GPa/900~950℃,达到高温—超高温(high-ultrahigh temperature)变质条件。锆石定年结果表明变质作用峰后冷却时间为2498±6.9 Ma(MSWD=0.39)。综合区域上的“穹隆-龙骨”构造、逆时针的变质轨迹以及和TTG岩浆活动晚期脉冲几乎一致的表壳岩变质时间,表壳岩超高温麻粒岩相变质作用被认为受太古宙特有的垂向构造/沉落(sagduction)构造体制控制。第二期变质组合以局部生长的石榴石+石英±单斜辉石的后成合晶/冠状体为特征,代表一期与古元古代造山事件有关的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
崔润泽魏春景
关键词:变质作用P-T轨迹锆石年代学新太古代
早元古陡岭群变质杂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25
1995年
河南省淅川县大陡岭至西峡县田关一带分布的陡岭群变质杂岩,由角闪岩相的变质岩石组成,主要包括片麻岩、钙硅酸粒岩、斜长角闪岩,夹少量的大理岩、石墨片岩和极少量的石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片麻岩的原岩为一套泥砂质的沉积碎屑岩,具有后太古沉积岩的组成特点,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透辉石变粒岩的原岩为钙砂质的沉积碎屑岩,但可能与片麻岩有着不同的物源区;斜长角闪岩有明显不同的两种产出状态和不同的两类稀土模式,一类呈夹层状与片麻岩互层产出,总稀土含量较低和不强的轻重稀土分离,原岩为非大洋型的拉斑玄武质火山岩;另一类则呈透境状产出,并具有很高的总稀土含量和强的轻重稀土分离,及明显的Eu负异常,原岩为拉斑玄武质的深成侵入岩。陡岭群变质杂岩有与秦岭群类似的岩石组合、原岩建造和时代等特征,形成于非大洋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赵子然万渝生张寿广魏春景
关键词:变质杂岩地球化学岩石地球化学
东秦岭陡岭杂岩的形成与变质演化被引量:13
1996年
陡岭杂岩作为华北、扬子两大板块间边界地质体中一个早前寒武纪构造岩块,有着长期的形成演化历史。它由变质深成岩和变质表壳岩组成,地质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它形成于2.0Ga左右的早元古代,经历了晋宁期和晚加里东-早海西期的区域变质作用。它在岩石组合,形成时代和环境及变质演化等方面都与北秦岭的秦岭杂岩有很大的可比性,很可能是由秦岭杂岩的一部分推覆而至。
张寿广赵子然沈洁魏春景
关键词:东秦岭变质演化
安徽省大别山东段江岭地区榴辉岩及其围岩的变质作用研究被引量:6
1998年
安徽省大别山东段江岭地区的南大别碰撞杂岩主要由榴辉岩、云母片岩-变粒岩及片麻岩系组成,这三套岩石具有不同的变质演化阶段和P-T轨迹:榴辉岩有5个变质阶段,早期出现超高压型、高压型,晚期为中压型;云母片岩-变粒岩有4个变质阶段,早期出现高压型,晚期为中压型;片麻岩系仅有一期中压绿帘角闪岩相变质。三套岩石变质历史的差异,反映其所经历的构造过程不同。三者在构造作用下混杂到一起,构成碰撞混杂岩。
魏春景王式光张立飞陈晶
关键词:榴辉岩围岩变质作用变质岩
陆-陆碰撞造山带中压型变质作用的pT轨迹——以南秦岭佛坪地区为例被引量:9
2002年
依据石榴石的环带特征反演了南秦岭造山带中压型变质作用的 pT轨迹 ,表明石榴石的环带记录了峰期变质前的温压条件递增过程 ,其最高温度与最大压力一致 ,这一过程可能与地壳的持续加厚过程相对应。峰期变质以后即出现有构造作用参与的快速抬升过程 ,pT轨迹表现为ITD型。这一研究可以加深人们对造山带发生中压型变质作用过程的理解。
魏春景张翠光
关键词:PT轨迹变质作用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