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昌柳
- 作品数:16 被引量:68H指数:5
-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医药卫生更多>>
- 性别因素在语言及其使用中的体现
- 2007年
- 本文一方面具体分析英、汉语言中存在的性别差异,包括称谓用语和两性描述性词汇的差异以及与两性有关的词汇在排列次序上的差别;另一方面深入剖析男女两性使用语言时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包括二者在发音、选词和对话中的差别,较全面地阐明语言的性别差异,为更好的促进人与人之间尤其是男女间的交流和理解奠定理论基础。
- 彭昌柳
- 关键词:语言语言使用性别差异
- 艾米莉:矛盾的南方人——解读福克纳的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被引量:33
- 2004年
- 通过对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主人公艾米莉对传统的眷恋与反抗,对现实的逃避与追求,成为美国南方社会的受益者和受害者等方面的探讨,揭示了艾米莉悲剧性格产生的家庭、社会和历史根源,剖析了处于历史性变革中的南方社会,分析了陷于精神危机中的南方人的矛盾心理,从而更好地理解美国南方文学传统和福克纳对其故土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怀。
- 刘卓彭昌柳
- 关键词:艾米莉福克纳
- 文化翻译理论指导下的中医术语英译策略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前国内外的中医术语英译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中医术语英译中的文化缺损现象也屡见不鲜。本研究通过引入文化翻译理论分析语言、文化和翻译的关系,并结合中医术语之特色,探讨中医术语英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策略及中医术语英译的五种可行方法,以期进一步提高中医术语的英译质量。
- 彭昌柳
- 关键词:文化翻译中医术语英译策略
- 中医语言将走向何方——中医隐喻研究文献被引量:7
- 2014年
- 中医作为祖国传统医学和中国文化典型,其医学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利用和传承引发各界的关注,中医语言中弥漫的隐喻思维吸引了来自中医学、语言学、哲学等多学科专家和学者对其进行研究。本文试图对前人的中医隐喻研究成果做一个梳理和分析,探讨中医隐喻的研究价值以及中医语言和中医理论新的诠释方式。目前中医隐喻研究有宏观上从语言修辞学和认知语言学视角进行的研究,有中观上针对中医基本理论、中医病机病因和中医治病方略的研究,还有微观上的中医典籍语言和中医常用术语的研究。基于语料库的多学科系统化研究是今后中医隐喻研究趋势。
- 彭昌柳
- 从文化视角探讨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被引量:9
- 2014年
- 剖析语言、文化和翻译的关系,结合中医术语的文化特色研究其英译策略,总结出五种能够促进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的方法,并灵活运用这五种方法从文化视角合理地保留中医术语特色,译出中医的文化内涵,促进中医术语英译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 彭昌柳
- 关键词:中医术语文化视角直译法意译法
- 大学英语多维度听说教学模式构建的实证研究
- 2010年
- 构建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多维度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目的在于以新教学理念、新教学方式、新教学资源和新测评形式拓宽英语听说教学的新领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交际能力,促进学生自主能力、学习策略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 彭昌柳
- 关键词:大学英语多维度听说教学网络化
- 英汉媒体经济语篇中的事件结构隐喻
- 认知语言学家Lakoff和Johnson在他们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首先提出概念隐喻理论。该理论把隐喻视为一种思维推理的方式,而不仅仅是语言现象。该隐喻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学科的隐喻研究并产生了丰硕的成果。但是,...
- 彭昌柳
- 关键词:概念隐喻事件结构隐喻
- 文献传递
- 语言的性别差异
- 2007年
- 具体分析了英、汉语言中存在的性别差异和男女两性使用语言时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阐明语言的性别差异,并探讨产生这种差异的社会根源,为更好地促进男女间的交流和理解奠定理论基础。
- 彭昌柳
- 关键词:性别语言
- 隐喻与语境被引量:1
- 2014年
- 隐喻既是一种语言修辞现象,也是一种认知方式。它无所不在地存在于我们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本文分析英、汉隐喻与言内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的密切关系,旨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发掘隐喻这一宝贵财富,增加人们对英、汉隐喻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促进跨文化交流。
- 彭昌柳
- 关键词:隐喻言内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
- 从认知视角看英汉隐喻被引量:3
- 2010年
-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现象,也是一种认知方式。隐喻性思维模式是人脑认知能力发展完善的产物,是认知发展的更高阶段和重要方式。从认知的视角对英、汉语隐喻现象作比较性分析旨在验证其跨文化存在性,增加人们对英、汉隐喻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促进双语学习和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 彭昌柳
- 关键词:隐喻映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