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成亮

作品数:8 被引量:78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面上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腰椎
  • 3篇椎间盘
  • 3篇疗效
  • 3篇骨折
  • 3篇关节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治疗
  • 2篇疏松性
  • 2篇死亡率
  • 2篇死亡率分析
  • 2篇突出症
  • 2篇盘移位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椎间盘切除
  • 2篇椎间盘切除术
  • 2篇椎间盘突出
  • 2篇椎间盘突出症
  • 2篇椎间盘移位
  • 2篇椎体

机构

  • 8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 1篇苏州市立医院

作者

  • 8篇成亮
  • 8篇邹天明
  • 6篇陈广祥
  • 5篇沈军
  • 5篇蔡小强
  • 4篇王东来
  • 4篇徐人杰
  • 3篇朱国清
  • 2篇王烨锋
  • 2篇喻兆恒
  • 2篇韦敏祥
  • 2篇杨惠林
  • 1篇佘远时
  • 1篇张向鑫
  • 1篇蔡晓强
  • 1篇黄士中
  • 1篇李力
  • 1篇王烨峰
  • 1篇缪烨
  • 1篇黄安全

传媒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国际骨科学杂...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骨科临床...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手术治疗后死亡率分析
徐人杰朱国清成亮蔡小强喻兆恒陈广祥邹天明王东来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椎体后凸成形死亡率
椎间孔镜结合可视化环锯关节突成形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疗效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结合可视化环锯关节突成形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HLDH)的早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骨科采用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手术治疗43例HLD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9例行椎间孔镜结合可视化环锯关节突成形术(治疗组),24例采用经典脊柱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关节突成形时神经刺激征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手术前后病变节段椎体间夹角、腰腿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评分,以及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在术中关节突成形时,治疗组神经刺激征和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与术前病变节段椎体间夹角差异无统计学意思(P>0.05)。两组术后3 d、3个月腰腿痛VAS评分、ODI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组间术后相同时间点VAS和ODI评分、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疗效评定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间孔镜结合可视化环锯关节突成形术与经典TESSYS技术治疗HLDH安全可靠,疗效相当。但椎间孔镜结合可视化环锯关节突成形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射线暴露,对神经干扰小,可减轻患者术中疼痛不适,值得推广应用。
王烨锋邹天明成亮沈军蔡小强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兔模型Ⅱ型胶原的表达变化(英文)被引量:1
2015年
背景:轻度髋关节发育不良是导致成人骨性关节炎发病的主要原因,而髋臼软骨中胶原和蛋白多糖的变化可能是导致骨关节炎发生的直接原因。目的:观察早期髋关节发育不良兔模型髋臼软骨Ⅱ型胶原的表达变化。方法:将新西兰白兔左下肢作为实验侧,以膝关节伸直位、长腿管形石膏固定方法建立髋关节发育不良模型,右下肢为对照侧。结果与结论:兔实验侧髋臼软骨中可见局部软骨细胞簇集,细胞外基质甲苯胺蓝染色有失染现象,且Ⅱ型胶原阳性细胞数量与表达水平高于对照侧。提示Ⅱ型胶原表达可能与软骨退行性变有关。
张向鑫陈广祥成亮徐人杰邹天明
关键词:实验动物模型髋关节发育不良胶原退变
改良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比较改良外侧小切口与后外侧Gibson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HR)的临床疗效。方法 18例(20髋)行改良外侧小切口THR(A组),19例(22髋)行标准后外侧Gibson入路THR(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失血量、术中和术后并发症、X线片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以及术后6周,3、12个月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A、B两组切口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失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有2例发生后脱位,而A组无脱位发生,两组均有2例发生跛行。Harris和VAS评分术前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两组术后均较各自术前明显改善,术后6周Harris与VAS评分A组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个月两组Har-ris和VAS评分均进一步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外侧小切口THR在术后6周较后外侧入路THR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快和疼痛更轻,这种显著差异对于老年患者可以有效减少手术和卧床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沈军邹天明王东来陈广祥杨惠林李力蔡小强韦敏祥成亮黄士中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小切口后外侧疗效对比
微创技术与传统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45
2016年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微创技术(MIPO)锁定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3-2014—09诊治的85例肱骨近端骨折.40例采用手法复位MIPO技术锁定钢板内固定(微创组),45例经传统胸三角肌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传统组)。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和EQ-5D健康指数。结果85例获得平均22.6(12~48)个月随访。微创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以及术后1周、3个月VAS评分和EQ-5D健康指数均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2组住院时间及术后1年的Constant—Murley评分、VAS评分和EQ-5D健康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97,P=0.221)。结论手法复位后经三角肌入路MIP0技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早期缓解肩关节疼痛、功能恢复及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临床效果良好。
黄安全沈军缪烨王烨锋徐人杰成亮蔡小强邹天明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微创内固定锁定钢板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手术治疗后的死亡率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背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椎体成形术(PVP)或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可有效缓解OVCFs引起的疼痛,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国内外针对其术后死亡率的相关文献报道鲜见。目的:总结OVCFs手术治疗的术后死亡率,探讨患者术后死亡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10年6月因OVCFs行PVP或PKP并获得随访的203例患者资料。根据总体死亡率和术后1年内死亡率分析患者的死亡原因及其构成特点。结果:PVP或PKP治疗OVCFs的术后死亡率为14.7%%(30/203),术后1年内死亡率为5.4%(11/203),无一例发生围手术期死亡。死亡原因依次为心血管事件(9例)、呼吸功能衰竭(7例)、慢性疾病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恶性肿瘤(5例)、脑血管疾病(3例)、原因不明(1例)。统计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是否有基础疾病是影响死亡率的主要因素。PVP与PKP治疗OVCFs的患者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行PVP或PKP治疗OVCFs的创伤小,能显著缓解疼痛,适用于高龄患者,可降低术后死亡率。
徐人杰朱国清成亮蔡小强喻兆恒陈广祥邹天明王东来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椎体后凸成形死亡率
Mast Quadrant通道辅助髓核摘除术治疗同侧邻近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MastQuadrant通道辅助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邻近同侧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采用MastQuadrant通道辅助下微创髓核摘除术治疗的23例邻近同侧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法和改良MacNab分级评定法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手术时间75~120min(平均95min),术中出血量120~200mL(平均155mL)。术中硬膜撕裂1例,处理后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发生间隙错误1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8.6个月)。术后3d和3个月,VAS评分分别为(3.9±0.3)分和(3.4±0.7)分,与术前的(8.4±0.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优17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91%(21/23)。结论应用MastQuadrant通道辅助微创髓核摘除术治疗邻近同侧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疗效可靠。
佘远时沈军王烨峰韦敏祥成亮陈广祥邹天明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移位椎间盘切除术MASTQUADRANT通道
经微创通道精确开窗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比较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经微创通道精确开窗与经传统开放入路行单纯髓核摘除术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2月—2012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其中经微创通道手术(A组)38例,传统开放手术(B组)34例,术后经过≥36个月的随访;统计手术相关参数和并发症,影像学判断脊柱稳定性,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Spangfort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微创通道下精确开窗髓核摘除术的优越性。结果 A组平均手术切口长度和出血量与B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出现椎间隙定位错误2例,腰椎不稳1例,其余并发症2组相似。2组患者所有术后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各随访时间点B组腰痛VAS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腿痛VAS评分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和ODI随着随访时间延长,功能逐渐改善,组内各随访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A组术后评分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Spangfort评分标准,A组"优"的比例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通道下精确开窗髓核摘除术,在对椎间隙进行有效处理的同时可以很好地保护脊柱的稳定性,并去除合并骨性压迫的因素,进一步提高了单纯髓核摘除术的临床疗效。
沈军邹天明杨惠林陈广祥蔡晓强成亮朱国清王东来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移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