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丽鹏 作品数:10 被引量:52 H指数:3 供职机构: 遂宁市中心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同型半胱氨酸在萎缩性胃炎患者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同型半胱氨酸(Hcy)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9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萎缩性胃炎组)及72例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非萎缩性胃炎组),4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G-17、PGⅠ、PGⅡ、Hcy水平差异,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G-17、PGⅠ、PGⅡ、Hcy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价值。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根据萎缩部位分为胃体萎缩组、胃窦萎缩组及全胃萎缩组,比较三组血清G-17、PGⅠ、PGⅡ、Hcy水平。结果三组血清G-17、PGⅠ比较,萎缩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组<健康对照组;血清Hcy比较,萎缩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组>健康对照组(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清G-17、PGⅠ、Hcy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AUC=0.803、0.804、0.736,P<0.05),Cut-off值分别为7.135 pmol/L、85.865 ng/ml、17.090μmol/L。9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胃体萎缩组14例,胃窦萎缩组57例,全胃萎缩组20例;三组血清G-17比较,胃窦萎缩组<全胃萎缩组<胃体萎缩组;血清PGⅠ比较,胃窦萎缩组>全胃萎缩组>胃体萎缩组(P<0.05);血清PG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体萎缩组、全胃萎缩组血清Hc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胃窦萎缩组(P<0.05)。结论血清G-17、PGⅠ、Hcy水平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及萎缩部位有关,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诊疗有积极意义,血清PGⅡ水平波动幅度较小,观察效果不佳。 雷洪军 潘金 曹丽鹏 姚勇关键词:萎缩性胃炎 胃泌素-17 同型半胱氨酸 幽门螺杆菌感染宿主炎性因子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的关系 2012年 幽门螺杆菌(Hp)感染被认为是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基因多态性可能是Hp感染导致不同结局的内在因素,此文综述了与Hp感染诱导的胃癌发病有关的宿主炎性因子的基因多态性。 曹丽鹏 冯志松 凌颖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胃癌 基因多态性 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内镜下合并症的研究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研究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HGMUE)的内镜检出率、内镜下表现和合并症。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月-2020年6月该院消化内镜中心经电子食管胃镜检查且诊断为HGMUE的患者资料。分析HGMUE的检出率、内镜下表现和合并症。结果 51 326例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中,375例诊断为HGMUE,检出率为0.73%。内镜下主要表现为玫瑰色-橘红色的天鹅绒样斑块,与周围食管黏膜界限清楚,可有多个,且大小不一。内镜下合并症包括:内镜阳性的胃食管反流病75例(20.00%),其中反流性食管炎44例(11.73%)、Barrett食管26例(6.93%)、两者合并存在5例(1.13%);糜烂性胃炎56例(14.93%);息肉54例(14.40%),其中胃息肉47例(12.53%)、十二指肠球部息肉7例(1.87%);消化性溃疡42例(11.20%),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1例(5.60%)、胃溃疡17例(4.53%)、两者合并存在4例(1.07%);恶性肿瘤9例(2.40%),其中胃癌3例(0.80%)、食管癌6例(1.60%),无合并症的HGMUE 139例(37.06%)。结论HGMUE合并酸相关性疾病较为常见;合并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尤其是食管恶性肿瘤的占比较高,这可能是上消化道肿瘤的预警因子之一,应予以重视。 熊鑫 何素玉 徐菲 曹丽鹏 荆晓娟 何莲芬 王寒梅 刘天宇 贾映东关键词:食管 胃黏膜异位 反流性食管炎 BARRETT食管 消化性溃疡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肿瘤的安全性及手术操作体会 目的:探究分析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肿瘤的临床手术操作方法及其安全性,从而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在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接收的5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根据患者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 曹丽鹏关键词:消化道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疗效评价 肿瘤标志物联检在胃癌早期诊断临床应用研究 2015年 肿瘤标志物联检在胃癌早期诊断临床应用研究。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1月~2015年05月收治的24例胃癌患者和同期2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等多项指标结果进行检测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242、糖类抗原199以及糖类抗原724四项指标结果分别是(239.09±48.76)ng/ml、(32.00±6.70)u/ml、(81.87±10.14)u/ml以及(40.01±4.61)u/ml,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242、糖类抗原199以及糖类抗原724四项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等多项指标的检测结果明显升高,这些指标变化可以作为临床早期诊断胃癌疾病的有效指标,同时通过肿瘤标志物联检可以有效提升早期胃癌诊断的敏感度。 曹丽鹏关键词:肿瘤标志物 联检 胃癌 柴芍承气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介质的影响 被引量:31 2013年 目的探讨中药柴芍承气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本院住院治疗的SAP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西医常规治疗组和加用柴芍承气汤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每组15例。另以同期10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AB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者于入院时及治疗3、5、7d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5)、巨噬细胞抑制因子(MIF)的含量,观察患者腹痛、腹胀、腹部压痛缓解、肠鸣音恢复时间及死亡情况。结果入院时两个治疗组SAP患者血清IL-6、IL-15、MIF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随治疗时间延长,上述指标呈下降趋势,以中西医结合组下降明显,并于治疗7d时达谷值,且与西医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6(ng/L):246.34±86.65比724.88±110.89,IL-15(ng/L):158.81±50.63比403.04±134.83,MIF(ng/L):121.90±29.48比240.60±67.36,均P〈0.05]。中西医结合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较西医组显著缩短[腹痛缓解时间(h):95.87±32.56比149.33±35.89,腹胀缓解时间(h):137.07±41.67比191.87±32.08,腹部压痛缓解时间(h):128.93±40.60比189.73±33.31,肠鸣音恢复时间(h):88.53±31.71比128.00±30.92,均P〈0.05]。西医组死亡2例,中西医结合组无死亡,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中药柴芍承气汤结合常规西医方法治疗SAP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L-6、IL-15和MIF水平有关。 凌颖 陈劲松 曹丽鹏 冯志松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重症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5 柴芍承气汤 50例食管微量射频治疗难治性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食管微量射频(Stretta)治疗难治性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4月于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接受Stretta治疗的难治性NERD患者50例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32~66岁,平均年龄47.5岁。对比分析治疗前、后6个月患者的反流症状评分(RDQ)、生活质量评分(SF-36)、对治疗的满意度、食管下括约肌(LES)压力、24 h pH监测结果及质子泵抑制剂(PPI)使用情况。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50例Stretta治疗均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48例完成6个月后随访,反流症状及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RDQ评分自17.0±5.3降至6.4±3.9(t=12.322,P=0.000),SF-36评分自546.6±149.8提升至607.4±143.5(t=-3.479,P=0.002)。45例(90%)患者对Stretta治疗疗效总体满意,LES压力自(9.9±4.3)mmHg(1 mmHg=0.133 kPa)升至(14.4±4.6)mmHg(t=-5.541,P=0.002)。治疗前、后6个月患者的24 h pH监测酸反流次数、食管酸暴露时间及DeMeester积分分别自62次、8.3%及28.7分降至30次(Z=-5.565,P=0.000)、4.4%(Z=-5.585,P=0.000)及13.0分(Z=-5.733,P=0.000)。62%轻度病理性酸反流及22%中度病理性酸反流患者反流积分可恢复至正常。50例患者中,42例(88%)完全停用PPI,5例(10%)减量服用PPI,1例(2%)继续原剂量服用PPI。2例症状持续患者于术后第4个月及5个月分别行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术后症状控制理想。结论Stretta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术后能有效控制难治性NERD患者的症状,提高LES压力并减少病理性酸反流,尤其轻度病理性酸反流,减少甚至停用PPI。对Stretta治疗欠佳的NERD患者,经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可行并能有效改善临床疗效。 徐菲 吴继敏 何素玉 梁宁林 曹丽鹏 王卉 何莲芬 王寒梅 贾映东关键词: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 沙利度胺治疗血管发育不良所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 2015年 沙利度胺治疗血管发育不良所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1月~2015年05月收治的44例血管发育不良所致消化道出血患者,对其全部采用沙利度胺开展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出血持续时间评分、输血量、血红蛋白指标等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出血持续时间评分、头晕乏力症状持续时间评分、输血量以及血红蛋白四项指标结果分别是(0.66±0.33)分、(0.68±0.43)分、(0.80±1.21)Ml以及(95.66±13.11)g/l,和治疗前对应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发育不良所致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沙利度胺治疗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红蛋白指标,缩短头晕乏力症状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有着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曹丽鹏关键词:沙利度胺 血管发育不良 消化道出血 临床疗效 胃癌一级亲属幽门螺杆菌根除前后FHIT、p73和IL-8的表达 目的:通过观察胃癌一级亲属幽门螺杆菌根除前后FHIT、p73和IL-8的表达,进一步探讨幽门螺杆菌的致癌机制,并为有胃癌家族史人群根除幽门螺杆菌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25例胃癌一级亲属(病检非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 曹丽鹏关键词:胃癌 幽门螺杆菌 FHIT P73 IL-8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