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良国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骨折
  • 2篇神经生长
  • 2篇神经生长因子
  • 2篇逆行
  • 2篇胫骨
  • 2篇髋臼
  • 2篇螺钉
  • 2篇螺钉固定
  • 2篇拉力螺钉
  • 2篇拉力螺钉固定
  • 2篇大鼠胫骨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灌注
  • 1篇异体
  • 1篇愈合
  • 1篇三维重建
  • 1篇生长调节素类
  • 1篇前柱
  • 1篇胫骨骨折
  • 1篇髋臼后柱

机构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普宁市...

作者

  • 5篇曹良国
  • 3篇陈凯宁
  • 3篇王钢
  • 1篇张美超
  • 1篇韩路军

传媒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9
  • 3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髋臼后柱骨折经皮逆行拉力螺钉固定的三维重建模型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为髋臼后柱骨折经皮逆行拉力螺钉固定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收集60个正常成人骨盆的螺旋CT扫描数据,重建骨盆三维模型。模拟逆行拉力螺钉固定,在髋臼后柱置入虚拟三维圆柱体。计算其最大直径、长度、置入角度以及置入点(A)到坐骨结节远端(B)的距离。同时在相同的三维重建骨盆模型上,垂直髋臼内侧面对后柱进行重切,每间隔1cm取一个截骨面,测量每个截骨面的内外径和上下径。结果男性半骨盆58个,女性半骨盆62个。虚拟三维圆柱体的平均最大直径为(13.16±1.45)mm,虚拟三维圆柱体与水平面、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夹角分别为72.02°±6.05°、14.71°±6.98°118.61°±3.96°,置入点位于坐骨结节内外侧缘的中线上,AB间距离为(15.18±1.97)mm。平均最小内外径和上下径分别为20.11mm、19.19mm,明显大于虚拟三维圆柱体的平均最大直径。虚拟三维圆柱体的直径、长度、与矢状面的夹角在男女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髋臼后柱可容纳7.3mm的拉力螺钉,但男女的进针角度不同。螺钉的直径不能仅仅靠截骨面的直径确定。
陈凯宁王钢曹良国韩路军
关键词:髋臼解剖学
鞘注神经生长因子促进大鼠胫骨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
研究背景: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神经系统与非神经组织的相互营养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临床上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合并四肢骨折的患者骨折愈合加快,大量骨痂形成,甚至发生神经源性异位骨化(NeurogenicHete...
曹良国
关键词:胫骨骨折骨折愈合
文献传递
髋臼前柱骨折经皮逆行拉力螺钉固定的三维重建模型研究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探讨髋臼前柱骨折经皮逆行拉力螺钉固定的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收集82例164个成人半骨盆CT扫描数据,重建骨盆三维模型。男80个,女84个年龄18-80岁,平均(49.1±18.4)岁。在髋臼前柱置人虚拟三维圆柱体,模拟逆行拉力螺钉固定,计算其最大直径、长度、方向以及置入点(A)到耻骨联合(B)和耻骨上支上缘(C)的垂直距离。在相同的三维重建模型上,垂直髋臼前柱前侧面进行模拟截骨,测量截骨面的直径。找出最小的截骨面,用圆盘法测量其直径。结果虚拟三维圆柱体的平均最大直径为(8.16±1.21)mm,最大长度为(109.39±8.95)mm,与水平面、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夹角分别为39.66°±3.92°、20.81°±4.58°和42.66°±3.23°,AB和AC的长度分别为(18.42±4.82)mm和(17.76±2.63)mm。虚拟三维圆柱体的最大直径、长度以及AB的长度在男、女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截骨面的平均最小直径和最小截骨面的圆盘直径均明显大于虚拟三维圆柱体的平均最大直径。结论所有男性髋臼前柱可容纳6.5mm的螺钉,但部分女性无法使用6.5mm的螺钉,且男、女的进针点不同。螺钉的直径不能仅靠截骨面的直径确定。
陈凯宁王钢曹良国张美超
关键词:髋臼骨折骨螺丝
环孢素A动脉灌注局部免疫抑制在大鼠异体后肢移植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大鼠股动脉灌注局部免疫抑制模型的建立   背景:   高血药浓度伴随的毒副作用是困扰移植研究的难题,而移植物组织内的药物浓度又是延长其存活的关键因素。肿瘤学的经验证明,局部用药是降低全身血药浓度、提高靶向组织...
曹良国
关键词:环孢素A动脉灌注免疫抑制
鞘注神经生长因子促进大鼠胫骨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研究鞘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胫骨骨折愈合的影响,以及相应脊髓背根神经节(DRG)与胫骨骨痂中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P物质的表达变化。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予NGF1μg/d连续鞘注14d,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7、14、21、28d分批处死动物,行骨痂X线评分、骨痂/骨干比值测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相应节段DRG与胫骨骨痂中的CGRP、SP表达。结果术后21d,NGF组X线评分低于对照组,21d、28d骨痂/骨干比值低于对照组。HE染色显示各时期NGF组软骨内成骨过程增强,骨痂成熟度高于对照组,骨痂改建过程提前且更为完全。CGRP、SP在DRG及胫骨骨痂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OD)值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DRG神经肽表达OD值与骨痂OD值明显正相关。结论鞘注神经生长因子可促进DRG与骨折骨痂中的神经肽表达,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与软骨内骨化,减小骨痂体积并加速骨折的愈合及塑形改建过程。推测神经生长因子与DRG神经肽参与了中枢神经调控外周成骨活动的过程。
曹良国王钢陈凯宁
关键词:生长调节素类胫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P物质脊髓背根神经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