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
- 作品数:22 被引量:270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更多>>
- 清代北方农牧交错带农耕北界的变迁被引量:8
- 2015年
- 农牧交错带是农牧交汇的过渡地带,其变化对区域农牧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清代是蒙地出现大规模农业活动的转折点,也是现代北方农牧交错带格局形成的起点。文中通过对相关历史文献进行求证,综合分析清朝蒙地垦殖的进程,并以厅县行政建制的设置为主要依据,推求北方农牧交错带界限的变化。结果表明:1)近300年来,北方农牧交错带表现出向西、向北的变动态势,整体上从明长城向北推进至草原腹地;2)北方农牧交错带农耕北界有两次明显的北进过程,首次发生于乾隆年间,从长城沿线扩展到归化城土默特-多伦诺尔厅-赤峰县-朝阳县-昌图厅-长春厅,向北移动了近百公里;第二次发生在清末"移民实边"期间,东段约向北移动了300km,西段向北移动了约50km;3)清代北方农牧交错带的扩展时间和幅度存在区域差异,体现出区位条件和自然因素对农业开垦的影响和限制;4)蒙地禁垦政策的实施受到自然灾害、战争和人口增长等引起的人地矛盾的影响,在人民难以维持生计的情况下,清政府不得不弛禁。
- 王金朔金晓斌曹雪周寅康
- 关键词:农牧交错带清代
- 1644-1949年中国粮食生产与运输格局变迁初探被引量:4
- 2014年
- 从粮食生产、粮食供需和粮食运输变化等角度,采用对比分析、交互引证等方法,分析1644-1949年(清朝和民国时期)中国粮食生产能力和粮食运输格局的变迁过程,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清代,粮食富余区主要是湘、鄂、赣、皖,粮食不足区主要是闽及粤琼地区。清中后期,川渝和东北地区由粮食自足区变成粮食富余区,同时,苏、浙、京津冀、豫、鲁等成为粮食不足区;民国时期,粮食不足区进一步扩大,而皖、赣、湘、桂和东北地区是主要的粮食富余区;2清代粮食运销以水运为主,陆运为辅,粮食流通主要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民国时期,川渝不再作为粮食输出省份,皖及东北地区成为主要供应地,鄂成为重要的粮食中转省份。同时粮食运销方式发生显著变化,北方粮食运输形成了铁路和海运相结合的运输网络;南方依然以水运为主,但受到铁路运输和进口粮食的冲击;3经济科技发展、人口增长和变迁、漕运衰落是促使粮食运输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4铁路和轮船等新式交通运输工具极大地便利了粮食运输,促进了粮食的商品化,与此同时,新的粮食运输网络带动了沿线城镇经济发展。
- 王金朔曹雪金晓斌周寅康
- 关键词:粮食运输历史时期
- 基于GIS技术的城镇用地扩展研究——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被引量:27
- 2008年
- 本文以1986年、1996年、2002年3期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人机交互解译的方法得到研究区3期土地利用现状图,然后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南京市江宁区城镇用地(包括中心城区、建制镇和工矿用地)扩展的时空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年间城镇用地扩展数量大、速度快,但地区差异较为明显;城镇(中心城区、建制镇)是扩展的主要贡献类型,空间集聚性强,主要围绕着中心城区(原东山镇)以"圈层式"模式向外扩展,长江沿岸地区(如江宁镇)由于拥有良好的岸线资源而成为新的用地增长点;工矿用地扩展空间分异明显,表现为较强的空间离散性,扩展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东北部地区,呈显著的"轴向"扩展模式,这主要与交通干线及矿产资源的地理分布位置有关;经济、交通、政策等人文因素是研究区城镇用地扩展的主要驱动因素,而自然环境因素决定了其扩展的宏观趋势和格局。
- 曹雪柯长青冉江
- 关键词:GIS遥感
- 基于GIS与扩展CA模型的深圳市龙岗区城市空间演化研究
- 城市是区域系统的中心和最具影响力的时空复合系统,城市化是区域土地利用演化的主导过程。从上世纪开始,全球城市化进程就不断加快,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尖锐矛盾也受...
- 曹雪
- 关键词:元胞自动机地理信息系统
- 基于TM影像的南京市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被引量:45
- 2006年
- 基于南京市1988年和1998年两期TM影像,首先用辐射水准归一化法将1998年影像校正到1988年影像的辐射水平上,再经过几何校正、训练区纯化等预处理,对两期影像分别用最大似然法进行分类,然后在Arc/Info的GRID模块中编写AML语言,对得到的两期土地利用分类图进行叠置运算,提取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信息。分析结果表明,10 a间南京市耕地面积大量减少,林地面积有所增加。
- 曹雪柯长青
- 关键词:TM影像最大似然法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 清代耕地数据恢复重建方法与实证研究被引量:8
- 2013年
- 本文尝试构建一套适用于清代耕地数据的修正校验体系,以清代官方册载田亩数据为基础,采用人口基数和垦殖趋势进行检验和订正,通过替换、引用、衔接对比等方法进行数据修正,重建清代耕地数据,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在建立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本文以历史资料相对丰富的山东省为例,对清代山东省的耕地数据进行修正与校验,结果表明:①清代山东省的册载田亩数据不实情况普遍,经要素法修正的数据虽然通过了人口检验,但未能通过垦殖趋势校验,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订正和校准;②在修正和校验过程中应综合考虑不同省份间垦殖政策、种植制度、自然条件等的差异,从修正系数到校验重点进行因时因地调整;③清前期山东省耕地增长主要受限于劳动力供给,耕地面积接近于劳动力供给线,随着人口的增长,耕地面积逐渐趋向于温饱线。同治以后,耕地面积开始低于温饱线,需要依靠粮食输入才能满足人口需求,山东省由粮食输出省变为粮食输入省。
- 曹雪金晓斌周寅康
- 关键词:历史时期清代
- 清代耕地数据恢复重建方法与实证研究
- 本文着眼于历史时期耕地数据的重建方法,尝试构建一套清代耕地数据修正校验体系,从官方田亩数字的影响因素入手,将册载田亩修正为真实的耕地面积,并以人口和垦殖趋势要素为标准进行检验,采用替换法、引用法、前后衔接对比法等进行进一...
- 曹雪金晓斌周寅康
- 关键词:耕地资源清朝时期
- 资源环境对南京市经济发展的“增长阻尼”被引量:8
- 2011年
- 由于土地与其他自然资源的限制,经济增长速度相比没有限制情况下降低的现象,即为资源对经济增长的阻尼效应。本文将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合并,利用生态足迹模型解释资源环境复合要素,对传统的阻尼模型进行修正,定量测算资源环境对南京市经济发展的"增长阻尼"。结果表明,南京市经济发展迅速,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制约作用,其对经济发展的增长阻尼为0.03611。充分发挥资本对资源环境的替代作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产业结构,降低人口的增长率是实现南京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 曹雪金晓斌周寅康
- 关键词:生态足迹经济发展
- 水资源约束下的干旱区种植业结构优化分析——以新疆库尔勒市为例
- 源的稀缺性、不可替代性和时空分布的不均衡性是制约干旱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其合理开发利用与优化配置是实现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首要前提.新疆种植业发展主要依赖于扩大种植规模,同时具有明显的经济利益驱动性,部分...
- 曹雪阿依吐尔逊·沙木西金晓斌周寅康
- 自然资源对干旱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增长阻尼——以新疆库尔勒市为例
- 资源对经济约束的强度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发展规模的重要因子。城市化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需求依赖于自然资源承载力和自然资源条件的约束。近年来,受资源条件的限制,西部干旱地区城市化进程与资源供给之间出现严重的供给矛盾。...
- 阿依吐尔逊·沙木西金晓斌曹雪王千周寅康
- 关键词:自然资源经济发展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