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雪琴
- 作品数:54 被引量:282H指数:10
-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两种方法再植末节断指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末节断指再植的方法。方法Ⅰ区离断采用手掌皮袋包埋术,Ⅱ、III区离断采用血管吻合术。结果收治8例(10指),采用第一种方法6指,成功5指,1指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痊愈;采用第二种方法4指,成功4指。结论末节离断可采用血管吻合术和手掌皮袋包埋术。Ⅰ区离断采用手掌皮袋包埋手术简单、可靠。
- 魏在荣张明君王达利王玉明祁建平韩文杰曾雪琴
- 关键词:断指再植末节
- 第一掌背动脉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03年
- 王波陈世玖曾雪琴聂开瑜王达利程代薇王玉明
- 关键词:皮瓣设计皮瓣切取
- 携带皮下穿支血管对五瓣成形术治疗患者四肢蹼状瘢痕挛缩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 探讨携带皮下穿支血管对五瓣成形术治疗患者四肢蹼状瘢痕挛缩的影响.方法 2008年10月-2013年6月,笔者单位收治23例烧伤后四肢关节部位蹼状瘢痕挛缩伴严重功能障碍患者,关节伸展度110 ~160°.给予五瓣成形术整复,瘢痕瓣切取中寻找发自肌肉或肌间隔进入瘢痕瓣深筋膜层的穿支血管,结扎瘢痕瓣尖端1/3处影响其移位的穿支血管,保留靠近蒂部2/3处的穿支血管. 结果 术中瘢痕瓣皮下穿支血管的出现率较高,其中腘窝及腋窝处皮下穿支血管出现率较肘部高,五瓣成形中央倒“V”形瓣皮下穿支血管出现率较其他瘢痕瓣高.术后5d,21例患者皮瓣存活;1例患者肘部三角瓣尖端因张力较大部分坏死,经换药后痊愈;1例患者腘窝瘢痕表皮薄,缝线处瘢痕瓣表皮坏死破溃,经换药后愈合.术后20例患者随访2 ~ 20个月,瘢痕瓣色泽、质地好,无关节再次挛缩僵硬,关节伸展度170 ~180°,恢复正常生活能力. 结论 对蹼状瘢痕行五瓣成形术整复时携带瘢痕瓣皮下穿支血管,可避免瘢痕瓣尖端坏死,提高瘢痕瓣成活率,优化整复质量.该手术操作较简便、血供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唐修俊魏在荣王达利祁建平韩文杰曾雪琴王波
- 关键词:瘢痕外科皮瓣创面修复穿支血管
- VSD技术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坏死性筋膜炎并发感染性休克1例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吸引技术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坏死性筋膜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06收治糖尿病合并腰背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1例,确诊后立即行切开引流+负压封闭吸引术,予持续负压吸引,保持负压值40-60 kPa之间,给予双氧水、生理盐水、0.5%碘伏交替冲洗伤口,辅以全身静脉抗感染、营养治疗、器官功能支持、保持内环境稳定等,每周更换负压封闭吸引装置1次,更换2次后,腰背部两侧伤口行清创缝合术,背部正中残留创面予行游离皮片移植术。结果患者腰背部坏死筋膜予彻底清除,感染性休克得到纠正,随访18月,患者一般情况好,腰背部伤口愈合良好。结论负压封闭吸引技术能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医务人员工作量,减少手术次数,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是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坏死性筋膜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 邓呈亮魏在荣曾雪琴孙广峰金文虎聂开瑜王波王达利
-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
- 手部屈肌腱Ⅱ区损伤术后指位法固定
- 2000年
- 目的 评价指位固定法对 18指 (15例 )手部屈肌腱Ⅱ区离断伤修复后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同期 18指 (16例 )屈肌腱Ⅱ区离断伤修复后未行指位固定法者为对照组。术后 10wk测量两组指总主动活动度 (TAM)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结论 指位固定法有利于鞘管区肌腱修复后功能的恢复。
- 王波程代薇王达利韩文杰曾雪琴
- 趾腹皮瓣联合跖底皮瓣修复手掌侧电烧伤创面
- 目的报道(足母)趾腹皮瓣联合跖底皮瓣对手掌侧电烧伤创面修复的效果。方法 2001年1月~2007年2月,采用(足母)趾腹皮瓣联合跖底皮瓣修复手掌侧电烧伤创面1 1例,年龄16~48岁。在(足母)趾腹及其近侧跖底设计皮瓣,...
- 魏在荣王达利王玉明祁建平孙广峰韩文杰曾雪琴
- 关键词:外科皮瓣烧伤创面修复
- 文献传递
- 面动脉穿支鼻唇沟皮瓣修复中面部肿瘤切除术后创面被引量:21
- 2016年
- 目的 探讨应用以面动脉分支为穿支的鼻唇沟皮瓣修复中面部肿瘤切除术后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中面部肿瘤患者31例,其中基底细胞癌1 8例,鳞状细胞癌13例.肿瘤大小0.8 cm ×2.0 cm~2.0 cm ×3.5 cm,根据肿瘤性质扩大切除肿瘤组织,送术中冰冻,提示边缘及基底无肿瘤侵犯后,根据创面位置、大小及血管穿支情况,设计以面动脉分支为穿支的鼻唇沟皮瓣修复创面,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皮瓣面积1.5 cm ×3.0 cm ~3.0 cm×5.0 cm,蒂长1.0~2.5 cm.结果 术后31例患者皮瓣存活,其中26例未出现皮瓣血运障碍,5例术后皮瓣尖端出现青紫,积极治疗后恢复,切口愈合良好.随访6 ~ 36个月,供区瘢痕大部分隐藏于鼻唇沟皱褶中,未出现眼睑外翻、睑球分离、口角畸形等,皮瓣质地、颜色与正常皮肤相同,外观较满意.结论 面动脉分支穿支鼻唇沟皮瓣供区组织损伤小,转移灵活,术后外观好,是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 张驰唐修俊魏在荣王达利王波曾雪琴金文虎
- 关键词:带蒂皮瓣鼻唇沟瓣
-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嵌合股外侧肌肌瓣修复下肢两处较远创面被引量:18
- 2016年
- 下肢创伤伴皮肤缺损复杂创面临床治疗棘手,若伴有骨、关节和内固定物的外露,进一步增加了骨感染、骨不连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同一区域两处创面,
- 常树森杨敏萍魏在荣金文虎王波邓呈亮孙广峰唐修俊曾雪琴聂开瑜
- 关键词: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创面肌瓣修复股外侧肌穿支皮瓣嵌合
- 患指锯齿状指固有动脉神经蒂皮瓣联合双皮下蒂V—Y推进皮瓣修复同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 探讨患指锯齿状指固有动脉神经蒂皮瓣联合双皮下蒂V—Y推进皮瓣修复同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9月-2015年1月,笔者单位收治手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3例共13指。扩创后患指创面面积为1.2am×0.8cm~1.8cm×1.5cm,采用同指锯齿状指固有动脉神经蒂皮瓣联合双皮下蒂V—Y推进皮瓣修复创面,皮瓣间断缝合。双皮下蒂V—Y推进皮瓣及同指锯齿状指固有动脉神经蒂皮瓣切取面积分别为0.52~1.11、2.60~5.23cm2。结果13例患者皮瓣术后全部成活,获随访6~24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良好;重建后指端呈弧形,手指外观与正常手指一致,跨关节切口关节活动正常;均未出现钩甲畸形、关节活动障碍等并发症。13例皮瓣感觉恢复达S4级,两点辨别觉距离2~3mm,手指各关节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为优。结论患指锯齿状指固有动脉神经蒂皮瓣联合双皮下蒂V-Y推进皮瓣修复同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血供可靠、操作简单,可以避免直线瘢痕挛缩畸形并且能够获得良好的外观及功能。
- 常树森金文虎魏在荣孙广峰王波邓呈亮唐修俊曾雪琴聂开瑜
-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显微削薄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探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显微削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笔者单位收治26例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修复创面,创面面积(外伤患者为扩创后面积)为6 cm×4 cm^15 cm×10 cm,切取皮瓣面积为8 cm×5 cm^21cm×8 cm。皮瓣断蒂前在放大镜下根据II级穿支走行,保留II级穿支及其周围1 cm左右深筋膜组织,切除深筋膜及部分浅筋膜的脂肪组织,保留2~3 mm的真皮下脂肪,观察皮瓣血供良好后断蒂移植受区。结果 25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远端出现约2 cm×1 cm大小坏死,经换药2周愈合。皮瓣中央呈锥状臃肿,15例II期行中央臃肿修薄术。均获6~20个月随访,皮瓣外观满意,质地薄而柔软,感觉麻木。供区残留线状瘢痕。结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可I期去除大部分深筋膜及部分浅筋膜组织、必要时II期去除皮瓣中央臃肿组织,减少II期皮瓣整形次数及手术难度。
- 聂开瑜常树森魏在荣金文虎王波孙广峰唐修俊曾雪琴何春念
- 关键词:外科皮瓣旋股外侧动脉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