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靖江

作品数:61 被引量:245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经济管理
  • 29篇社会学
  • 22篇艺术
  • 7篇历史地理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4篇人类学
  • 25篇影像
  • 24篇影视
  • 23篇影视人类学
  • 12篇电影
  • 11篇民族志
  • 10篇视觉人类学
  • 9篇文化
  • 6篇民族
  • 5篇影音
  • 5篇少数民族
  • 4篇田野
  • 3篇虚构
  • 3篇学科建构
  • 3篇音乐
  • 3篇影像文献
  • 3篇深描
  • 3篇视觉
  • 3篇视频
  • 3篇守望

机构

  • 56篇中央民族大学
  • 4篇北京大学
  • 3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北京电影学院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59篇朱靖江
  • 1篇鲍江
  • 1篇刘湘晨

传媒

  • 9篇民族艺术
  • 6篇民族艺术研究
  • 4篇世界民族
  • 4篇中国藏学
  • 4篇广西民族大学...
  • 3篇西南民族大学...
  • 3篇民间文化论坛
  • 3篇民族学刊
  • 2篇电影艺术
  • 2篇电影评介
  • 2篇北京电影学院...
  • 2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民族教育研究
  • 1篇中国音乐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电影新作
  • 1篇上海大学学报...
  • 1篇西北师大学报...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青海民族研究

年份

  • 8篇2023
  • 6篇2022
  • 4篇2021
  • 8篇2020
  • 7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雪域之光——西藏和平解放与民主改革纪录片研究(1951-1961)
2019年
1951—1961年,伴随着西藏和平解放与民主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国电影工作者先后完成了《解放西藏大军行》《通向拉萨的幸福道路》《百万农奴站起来》《西藏农奴制度》等纪录片,这些影片在拍摄难度、篇幅长度、文献价值以及学术意义等方面,均堪称同期中国纪录片的代表性作品,由于部分影片从未公映,或因时代变迁不再上演,这一时期的涉藏纪录片较少为学界关注,文章将对其进行相对系统的阐述与讨论。
朱靖江
关键词:民主改革农奴纪录片
当代中国少数民族“主位”电影创作研究被引量:17
2015年
自1950年代以来,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作为一种主流电影题材长盛不衰,但创作者的视角多以汉文化为支点,并强调主流意识形态在影片中的体现。自2000年以来,由本民族成员作为创作者,展现本民族文化观念,并能够在族群社区内部获得观众认可及艺术评价的故事片与纪录片更蔚为可观。如果借用人类学的概念,这类以本民族主创人员为主体、站在本民族文化立场上进行表达的影视作品可被称为"主位"电影,较之传统上由外来创作者拍摄的作品,"主位"电影更侧重于展现本民族的核心文化内容与价值观念,抵御被视为"他者"的猎奇与想象,自内而外地思考民族生存发展之道、传统的现代化变迁以及个体与族群之间的关系等,从而形成了有关这些族群社会与文化的新知识来源。
朱靖江
纳粹之眼——1938—1939年德国塞弗尔西藏考察队影像档案研究
2019年
1938—1939年,在德国纳粹党卫军首领海因里希·希姆莱的支持下,德国探险家、动物学家恩斯特·塞弗尔率领的考察队深入西藏,进行了长达半年多的探险考察活动。除了搜集动植物和矿物标本以及测量藏族体质人类学数据之外,塞弗尔考察队还拍摄了大量照片与电影素材。这些罕见的影像资料记录了西藏地区的传统社会生活与宗教、文化样貌,价值丰厚,却极少纳入人类学研究的视野,本文试以影视人类学视角对此影像档案进行讨论与分析。
朱靖江
关键词:纳粹影像档案影视人类学
论影视人类学在高校的教学实践体系建构被引量:1
2016年
影视人类学是人类学学科体系中的一门边缘性分支学科,长期以来,其教学体系非常薄弱,无论是学术水平、师资人员以及教学成果均差强人意。本文梳理了中国与海外多所大学的影视人类学教学理念与实践经验,提出发展影视人类学教育的必要因素:提升学科地位、建设教学体系、调整教研评价标准等。特别强调了影视人类学的教育前景,即拓展该学科在人类学与影视之间的学术空间与专业融合程度,最终将影视人类学的高等教育发展成融汇理论性与应用性、研究价值与职业专长的综合教学体系。
朱靖江
关键词:影视人类学教学
聚合解读与信息重塑——短视频知识生产对人类文化传播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短视频既是一个信息的聚合地,也是人们以此为基拓宽信息来源的出发地。现代媒体的移动化和智能化两大发展趋势激发了短视频生产与传播的无限潜力,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88亿,占网民整体的94.5%,其中短视频已成为新闻报道新选择、电商平台新标配①。
高冬娟朱靖江
关键词:网络视频信息来源现代媒体移动化
融媒体时代影视人类学写作的新动态
2021年
围绕新媒体形成的"全民生产、全民消费"的影像生产-消费模式,不仅丰富了人类看世界的角度和表达自我的方式,而且将人类学的田野拓展到了现实的虚拟世界中,促使影视人类学将目光聚焦于新媒体影像的文化书写问题。从影视人类学与媒介研究的交叉视野出发,对融媒体时代多主体、多屏幕、多视角、强互动等特征进行解读,可以发现微纪录、短视频等新形态影像的人类学价值,进而可以探析到影视人类学在融媒体语境下运用感觉、全媒体书写以及影视人类学运用等写作新动态形成的可能性。
朱靖江高冬娟
关键词:融媒体影视人类学文化书写
影像赋权与文化传承--试论'社区影像民族志'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间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中的作用
当代中国仍然处在变革剧烈的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当中,特别是中国的西南部地区,由于地理条件的特殊性,一方面拥有丰富的水利、矿产等宝贵的自然资源;另一方面,这一区域的社会与经济水平仍较为滞后,尚未实现实质性的现代化转型.尤为重...
朱靖江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文化保护
田野影像笔记——影视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之道被引量:10
2015年
所谓"田野影像笔记",在人类学研究领域主要是指与田野调查同期进行的影像拍摄与影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掌握影像创作能力的人类学者可以独自操控一台小型数字摄像机,将它作为参与观察的记录工具,随时拍摄眼前的社会行为与文化事象,不会错失那些很可能不再重现的历史事件。在当代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活动中,人类学者应当越来越注重田野影像的现场拍摄、积累与研究,这不仅是这一学科在数字影像时代继续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人类文化在历史变迁的过程中得以记录与保存的重要途径。
朱靖江
荒野春风:庄学本少数民族女性影像与文化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1934—1940年间,庄学本在川、青、甘、西康诸省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从事民族调查与影像拍摄工作。在其众多的考察、创作主题当中,各民族女性的社会地位、服饰形象、婚姻生活等,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拍摄与书写的影像一一文字民族志报告,既表现出其对各民族女性同胞的博爱情感与道义关怀,也成为当代学人与公众了解80多年前中国西部边陲少数民族女性文化最宝贵的文献资料之一。
朱靖江
关键词:少数民族女性影像文献民族志
化育新生:1980年代的中国民族志电影被引量:2
2022年
中国民族志电影自20世纪中叶出现之后,长期处于电影学与人类学的边缘地带,较少得到学界的关注,特别是在80年代,由于从业人数较少,且多为人类学民族学内部的学术性创作,其成果更鲜为人知。然而,若回溯中国民族志电影发展史,两代学者与电影工作者怀着抢救、记录中国各民族文化的热诚,在80年代默默无闻地坚守他们的学术使命,使这一电影传统延续至今,留存了一批珍贵的少数民族影像史料,其新旧观念的交替、创作方法的变革、转型作品的问世、学术理论的建构以及国际交流的开始等,都发生在这一时期。也正是自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影视人类学”概念从海外学界的传入,中国民族志电影开始得到人类学理论方法的庇护与引领,这也预示着一个更有学术前景的新时代即将到来。因此,对于中国民族志电影而言,1980年代是承前启后、化育新生的关键时刻,值得当代影视人类学界重新审视与评价。
朱靖江
关键词:影视人类学民族文化学科建构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