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庆伟

作品数:306 被引量:1,145H指数:17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0篇期刊文章
  • 55篇专利
  • 34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6篇生物学
  • 67篇医药卫生
  • 18篇农业科学
  • 3篇化学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66篇七鳃鳗
  • 65篇蛋白
  • 62篇细胞
  • 42篇肿瘤
  • 36篇基因
  • 29篇鸟类
  • 25篇口腔腺
  • 23篇免疫
  • 22篇分子
  • 20篇血管
  • 20篇克隆
  • 18篇信号
  • 18篇进化
  • 17篇药物
  • 17篇生物学
  • 16篇受体
  • 15篇线粒体
  • 15篇活性
  • 15篇核型
  • 10篇突变体

机构

  • 305篇辽宁师范大学
  • 12篇大连医科大学
  • 10篇大连大学
  • 8篇大连工业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大连理工大学
  • 4篇学研究院
  • 2篇厦门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2篇通化东宝药业...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大连职业技术...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青海医学院

作者

  • 306篇李庆伟
  • 72篇刘欣
  • 60篇王继红
  • 60篇逄越
  • 30篇肖蓉
  • 23篇吕莉
  • 21篇韩英伦
  • 18篇尚德静
  • 17篇吴毓
  • 15篇吴芬芳
  • 14篇马飞
  • 12篇赵春晖
  • 12篇苏鹏
  • 10篇卞小庄
  • 9篇张恒庆
  • 9篇郑媛媛
  • 9篇李铁松
  • 8篇勾萌
  • 7篇韩晓曦
  • 7篇李莹莹

传媒

  • 47篇辽宁师范大学...
  • 31篇中国生物化学...
  • 27篇遗传
  • 9篇Zoolog...
  • 9篇吉林医药学院...
  • 7篇中国细胞生物...
  • 6篇Journa...
  • 6篇免疫学杂志
  • 5篇中国免疫学杂...
  • 5篇生物工程学报
  • 4篇动物学杂志
  • 4篇Curren...
  • 4篇水生生物学报
  • 4篇大连大学学报
  • 3篇营养学报
  • 3篇2006全国...
  • 3篇2012遗传...
  • 3篇全国生物遗传...
  • 2篇中国科学(C...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年份

  • 5篇2023
  • 6篇2022
  • 9篇2021
  • 7篇2020
  • 6篇2019
  • 14篇2018
  • 15篇2017
  • 13篇2016
  • 29篇2015
  • 22篇2014
  • 12篇2013
  • 22篇2012
  • 12篇2011
  • 14篇2010
  • 14篇2009
  • 6篇2008
  • 16篇2007
  • 13篇2006
  • 11篇2005
  • 11篇2004
3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寿型啮齿类动物的抗肿瘤机制
2016年
啮齿类动物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的重要模式动物,包括先天性胸腺缺陷型的裸鼠、不患癌的裸鼹鼠(Heterocephalus glaber)和盲鼹鼠(Spalax galili)等。哺乳动物的衰老过程与癌症发生率有关,衰老的程度与患癌机率呈正相关。由于啮齿类动物约占哺乳动物的40%,因此研究长寿型啮齿类动物抗肿瘤机制对于抗癌机制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复制性衰老是啮齿类动物中普遍存在的抗肿瘤机制,但在裸鼹鼠和盲鼹鼠体内发现了独特的抗肿瘤机制:盲鼹鼠主要的抗肿瘤机制是由细胞释放IFN-β,激活p53和Rb信号通路,进而导致细胞集中性死亡;裸鼹鼠的抗肿瘤机制是由高分子量透明质酸引起的早期接触性抑制介导。此外,裸鼹鼠和盲鼹鼠的基因组中还含有高表达与调节细胞死亡和抗炎机制相关的基因。本文对裸鼹鼠和盲鼹鼠的独特抗肿瘤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董彦娇逄越李庆伟
关键词:透明质酸干扰素抗肿瘤
鸟类核型研究Ⅳ.鸻形目(CHARADRIIFORMES,AVES)10种被引量:7
1989年
本文报道了鸻形目鸟类2科10种的核型。并和已报道过的鸻形目6种21种的核型进行了比较研究。我们发现鸻形目鸟类中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核型,推断它们可能有不同的进化起源。这与Sibley等人(1987)通过对DNA—DNA杂交数据的分析得出的结果相似。
卞小庄李庆伟张恒庆
关键词:核型种系发生分类学
日本七鳃鳗CD9分子的基因克隆、表达以及免疫学活性研究
D9分子是4次跨膜蛋白超家族的成员,目前研究证明,该分子在细胞粘附和机体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无颌类脊椎动物的代表之一,日本七鳃鳗因其独特的进化地位而受到人们关注,成为脊椎动物免疫系统起源与进化研究的新型模式生...
苏鹏吴芬芳刘欣李庆伟
西藏人参果对小鼠抗疲劳及抗缺氧能力的影响被引量:42
2003年
回晶尚德静李庆伟
关键词:人参果抗疲劳抗缺氧血乳酸动物实验
重组rLj-RGD3蛋白在人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中的作用
本课题组之前的研究表明:Lj-RGD3,作为一种新的RGD-毒素蛋白,是从日本七鳃鳗口腔腺中分离得到的。重组rLi-RGD3蛋白在体外,对于肿瘤细胞(Hela)和内皮细胞(ECV304)具有抗侵袭及抗粘附的特性;此外,重...
金敏丽王继红肖蓉刘欣吴芬芳逄越杨东辉李庆伟
关键词:整合素乳腺癌
文献传递
日本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a)口腔腺表达序列标签(EST)分析被引量:20
2005年
以日本七鳃鳗口腔腺为材料,构建库容量为2.1×106pfu/mL的cDNA文库。通过对文库中克隆子的序列测定和生物信息学初步分析,得到1323条有效EST序列。经BlastX及BlastN软件进行同源对比分析,653条(49.36%)EST可在蛋白质或核苷酸水平上找到同源序列,其中328条与七鳃鳗科物种同源。同源序列功能分类大致分为11类,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蛋白所占比例最大。1323条EST进行片段重叠群分析(contig analysis)获得包括547条序列在内的162组片段重叠群并确定了8条全长cDNA。日本七鳃鳗口腔腺cDNA文库以及EST文库的成功构建,为研究日本七鳃鳗口腔腺的功能基因和蛋白质组学奠定了基础。
高琪逄越吴毓马飞李庆伟
关键词:口腔腺CDNA文库表达序列标签
由林蛙肌肉制备氨基酸多肽复合液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林蛙肌肉(含骨)制备氨基酸多肽复合液的方法。以林蛙肌肉(含骨)为原料,将动物蛋白水解酶直接作用于肌肉蛋白液,在弱酸性,常压下于60℃反应3小时,所得之物即为氨基酸多肽复合液。本法工艺简单,设备无需耐腐蚀,...
尚德静李庆伟
文献传递
Lj-RGD3全RGD模体缺失突变体Lj-112重组蛋白在制备抗真菌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一种本发明发现了Lj-RGD3全RGD模体缺失突变体Lj-112的重组蛋白(rLj-112)可阻止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合成,从而破坏了真菌细胞的完整性,使真菌细胞膜破坏、膜通透性增高、细胞内容物质释放、细胞破裂...
李庆伟王继红武彩萍吕莉
文献传递
重组日本七鳃鳗口腔腺分泌L-250蛋白抗凝血功效
日本七鳃鳗口腔腺分泌具组胺释放因子活性的TCTP模体蛋白-L-250的基因克隆与表达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日本七鳃鳗口腔腺分泌L-250蛋白的cDNA序列及克隆,与其对应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及其在大肠杆菌或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李庆伟孙晶吴毓王继红白洁
文献传递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启动免疫应答的重要信号分子被引量:7
2010年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HMGB1)是核内一类非组蛋白染色体结合蛋白,参与核小体结构的重构;调控DNA重组、修复、复制和基因转录。HMGB1是细胞核内一种重要的预警素,启动固有免疫应答维持组织长期修复及防御过程,并能够促使树突状细胞成熟,进而使初始T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为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HMGB1也是一种内源性免疫佐剂,诱导适应性免疫应答。可以说,HMGB1是介于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之间一种重要蛋白。
逄越胡明刘欣李庆伟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B1树突状细胞免疫
共3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