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君

作品数:26 被引量:106H指数:7
供职机构:甘肃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交通运输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1篇角膜
  • 6篇手术
  • 6篇术后
  • 6篇SMILE
  • 4篇前房
  • 4篇切除
  • 4篇切除术
  • 4篇取出术
  • 4篇细胞
  • 4篇晶状体
  • 4篇基质
  • 4篇激光
  • 4篇角膜基质
  • 4篇飞秒
  • 4篇飞秒激光
  • 3篇植入
  • 3篇上皮
  • 3篇上皮细胞
  • 3篇酸钠
  • 3篇透明质酸钠

机构

  • 26篇甘肃省人民医...
  • 4篇甘肃中医药大...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作者

  • 26篇杨君
  • 14篇刘勤
  • 9篇张雪梅
  • 3篇汪向利
  • 3篇严兰凤
  • 2篇张娜娜
  • 1篇吕林
  • 1篇李明华
  • 1篇谢小冬
  • 1篇彭辉灿
  • 1篇张晓霞
  • 1篇徐晓琴
  • 1篇白惠玲
  • 1篇李培强
  • 1篇马建军
  • 1篇苟春风

传媒

  • 8篇眼外伤职业眼...
  • 4篇中华眼外伤职...
  • 3篇国际眼科杂志
  • 2篇眼科新进展
  • 2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09
  • 2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转化生长因子-β与白细胞介素-1对眼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体外细胞培养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1(IL-1)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的增生作用,对白内障术后晶状体后囊浑浊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首先进行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传代培养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分成各5个实验组,分别加入不同剂量的TGF-βI、L-1,设空白对照组,进行3H-TDR掺入实验,观察TGF-βI、L-1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的作用。结果TGF-β对在体外的HLEC增生有促进作用,并随剂量增加而增强(P<0.05)。IL-1对在体外HLEC的增生也有促进作用并随剂量增加而增强(P<0.05)。结论TGF-βI、L-1在白内障术后的后发性白内障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刘勤杨君彭辉灿张雪梅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
眼球破裂伤62例治疗体会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分析眼球破裂伤的程度与手术方式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62例眼球破裂伤均于急诊手术显微镜下行探查缝合术,并根据需要行二期手术治疗。结果62例眼球破裂伤术后最终视力均不同程度提高,>0.1者10例(16.13%)。结论眼球破裂伤急症手术及时处理可争取较好的疗效。
张雪梅杨君
关键词:眼球破裂伤
透明质酸钠在抗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探讨在小梁切除术结束时向前房注透明质酸钠,以降低术后眼压和预防术后浅前房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29例(31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小梁切除手术结束时前房注透明质酸钠形成正常前房。对照组32例(34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手术结束时前房未注透明质酸钠。结果观察组术后浅前房4眼,占12.50%;对照组术后浅前房16眼,占47.05%,2者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术后眼压被控制正常范围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结束时,前房注透明质酸钠,可预防术后浅前房发生,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并且眼压控制效果与前房未注透明质酸钠相近。
杨君张雪梅刘勤
关键词:透明质酸钠小梁切除术浅前房
应用Keratograph眼表综合分析仪对SMILE术后干眼症状评估的临床分析
邱盼姿杨君金庸卢玉
眼球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时机与术式选择
刘勤张雪梅杨君严兰凤
高度近视SMILE术后眼压变化与手术参数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后非接触眼压(IOP_(NCT))变化与术中相关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2019-07在甘肃省人民医院眼视光学中心行SMILE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98例196眼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前后IOP_(NCT)变化情况,记录术中手术光区大小、角膜透镜厚度、角膜帽厚度及残余基质床厚度,分析其与手术前后IOP_(NCT)变化值(△IOP_(NCT),△IOP_(NCT)=IOP_(术前)-IOP_(术后6mo))的相关性。结果:术后1d,1wk,1、3、6mo本组患者IOP_(NCT)(10.84±2.14、11.00±2.19、10.65±2.43、10.45±2.04、10.61±1.39mmHg)与术前(16.79±1.65mmHg)比较均有差异(P<0.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本组患者手术光区大小、角膜透镜厚度均与△IOP_(NCT)呈正相关(r=0.1537、0.8161,均P<0.05);角膜帽厚度、残余基质床厚度均与△IOP_(NCT)呈负相关(r=-0.8326、-0.3351,均P<0.0001)。将上述相关因素引入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回归模型决定系数R^(2)=0.901,回归模型有统计学意义(F=195.704,P<0.001),回归方程Y=16.189+0.227 X_(1)+0.032 X_(2)-0.083 X_(3)-0.007 X_(4)(Y表示△IOP_(NCT),X_(1)表示手术光区大小,X_(2)表示角膜透镜厚度,X_(3)表示角膜帽厚度,X_(4)表示残余基质床厚度)。结论:高度近视SMILE术后眼压变化与手术光区大小、角膜透镜厚度、角膜帽厚度及残余基质床厚度均具有相关性,其回归方程可给临床上SMILE术后真实眼压评估提供一定参考。
张娜娜宋新志金庸杨丽媛钱美伶杨君
关键词:高度近视眼压
RASGRF1基因遗传多态性与甘肃地区近视易感性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RASGRF1基因顺式调控元件中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甘肃地区近视人群的相关性。方法:系列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甘肃省人民医院眼视光学中心的高度近视患者166例(332眼)和中低度近视患者92例(184眼)分别作为高度近视组和中低度近视组,并将77例(154眼)无近视的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首先利用"DNA元件百科全书"计划(ENCODE)和基因型组织表达数据库(GTEx)确定眼组织细胞相关功能性调控元件中的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并利用多重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进行候选SNP的基因分型。在不同遗传模式下,采用卡方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近视患者和正常对照人群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结果:rs8033417 T/C在显性模式下含等位基因C的个体近视的发病风险明显降低(P=0.035);rs8033417与甘肃地区中低度近视发病风险无相关性,但在显性模式和加性模式下能明显降低高度近视患者的患病风险(P=0.043、0.032)。进一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rs8033417 T/C与RASGRF1基因的反义长非编码RNA基因RP11-16K12.1的表达相关。结论:rs8033417可能是甘肃地区近视发生相关的遗传变异位点,推测其可能通过影响反义长非编码RNA基因RP11-16K12.1的表达,继而调控RASGRF1基因表达从而影响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的患病风险。
汪向利杨丽媛金庸李培强丁韵涵谢小冬杨君
关键词:近视单核苷酸多态性长链非编码RNA
大型特发性黄斑孔不同手术方式比较
2021年
目的比较大型特发性黄斑孔两种手术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大型特发性黄斑孔(孔直径500~800 μm)82例(82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30例行内界膜剥除术,B组52例行内界膜剥除填塞术。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孔的闭合率、视力及中心凹的OCT特征。结果术后B组黄斑孔的闭合率为92.3%(48/52),优于A组的83.3%(25/30)(χ^(2)=9.210,P=0.001);术前A、B两组视力(BCVA,logMAR)分别为1.10±0.36及1.17±0.48;术后4 d为1.05±0.37及1.14±0.46,两组手术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中心凹结构的OCT特征:A、B两组完整型分别为10眼和21眼,萎缩变薄型分别为8眼和24眼,缺失型分别为7眼和3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界膜填塞术可以提高大型特发性黄斑孔的闭合率,较好地恢复中心凹的解剖形态,但在术后视力方面未显示优势。
汪向利杨君刘勤马建军
关键词:黄斑特发性剥除内界膜内界膜手术
挫伤性前房积血28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8
2003年
杨君
关键词:挫伤性前房积血
近视发生发展过程中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内分子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近视是目前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患者视力的眼部疾病之一,且它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机制。研究发现,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细胞在近视的病程进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RPE细胞主要通过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信号通路调控细胞内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MMP-2)的表达来调控细胞功能。同时,RPE细胞也可受到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调控,从而使细胞功能发生变化,当多巴胺受体激动减弱后会导致RPE细胞功能发生障碍,从而促进了近视的发展。研究表明RPE细胞内乙酰胆碱以及全反视黄酸的表达量可以调控RPE细胞分泌生长因子,生长因子作用于巩膜成纤维细胞,从而调控了近视的病程。同时,也有研究结果显示,RPE细胞可以协调γ-氨基丁酸对于巩膜细胞的调控作用,间接调控近视的病程。除此之外,通过既往研究发现RPE细胞内微小RNA(microRNA)的表达情况如microRNA-328、microRNA-29a均可通过调控RPE细胞内MMP-2的表达调控来影响细胞外基质的含量及成分,从而导致近视的发生发展。因此,RPE细胞内多种信号通路以及miRNA的表达变化均与近视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近视发生发展过程中RPE细胞内分子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近视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具体分子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贾仕玉刘勤刘勤张娜娜杨君
关键词:近视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分子机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