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杨奕

杨奕

作品数:17 被引量:88H指数:5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肝癌
  • 7篇化疗
  • 5篇动脉化疗
  • 5篇动脉化疗栓塞
  • 5篇栓塞
  • 5篇化疗栓塞
  • 4篇导管
  • 4篇原发性
  • 4篇原发性肝癌
  • 4篇栓塞术
  • 4篇细胞
  • 4篇肝动脉
  • 3篇动脉化疗栓塞...
  • 3篇肿瘤
  • 3篇介入
  • 3篇介入治疗
  • 3篇经导管动脉化...
  • 3篇化疗栓塞术
  • 3篇灌注
  • 3篇肝癌细胞

机构

  • 17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齐齐哈尔市第...

作者

  • 17篇杨奕
  • 10篇刘瑞宝
  • 8篇刘岩
  • 6篇杨光
  • 4篇沈海洋
  • 3篇孙厚宾
  • 3篇王赫
  • 3篇于友涛
  • 3篇何东风
  • 3篇王惠文
  • 2篇李凯
  • 2篇孙亚娟
  • 1篇岳同云
  • 1篇李世杰
  • 1篇申宝忠
  • 1篇王波
  • 1篇侯继野
  • 1篇杨艳梅
  • 1篇田玉龙
  • 1篇孙琦

传媒

  • 5篇介入放射学杂...
  • 5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右叶前、后段原发性肝癌TACE后VEGF及CD34的表达水平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肝右叶后段原发性肝癌病灶较前段易发生侧支循环的可能机制。方法取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组织标本57份和未经任何治疗直接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组织标本40份(单纯手术组),按影像学检查符合筛选标准3l例分两组。A组:13例,病灶位于肝右叶前段(V、Ⅷ段);B组:18例,病灶位于肝右后段(Ⅵ、Ⅶ段)。采用免疫组化联酶卵白素染色(SP)法,检测残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和微血管密度[MVD(CD34标记)]。结果 TACE组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单纯手术组,分别为86.0%和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TACE组MVD值较单纯手术组显著增高,分别为79.37±15.36和43.23±14.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TACE组VEGF蛋白阳性表达与MVD值变化呈正相关(r_s=0.493,P<0.01)。B组病灶周围MVD略高于A组,分别为80.44±13.74和78.08±15.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诱导的新生血管生成理论可能并非肝右叶前后段病灶侧支循环建立差异的机制。
沈海洋刘瑞宝刘岩杨奕孙厚宾王惠文李凯
关键词: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肝段微血管密度
槐耳颗粒联合介入治疗对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影像学检查指标及效果的影响
2024年
探讨槐耳颗粒联合介入治疗(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方案对于肝细胞癌患者影像学检查指标及效果的影响。方法 样本收集时间为2020年8月到2023年4月,本文选取我院110例肝癌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参照组。观察组给予槐耳颗粒加介入治疗;对照组给予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疗效, MSCT指标,肝功能,不良反应。结果通过对两组病人的生存质量的比较,发现实验组的生存质量要比参照组高,并且在两组之间有显著的差别(P<0.05)。通过对两组病人的疗效比较,可以发现,实验组的总有效率要比参照组高,并且在两组之间有显著的差别(P<0.05)。通过比较两组病人的 MSCT各项参数的改变,发现实验组的 MSCT各项参数的改变要好于参照组,并且在两组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5)。通过对两组病人的肝脏各项指标的比较,发现实验组的肝脏各项指标明显好于参照组,并且在两组之间有显著的差异(P<0.05)。通过对两组病人的 ADR情况的比较,发现实验组的 ADR总体发生率要比参照组低,并且两组之间的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于肝细胞癌患者,槐耳颗粒联合介入治疗可增强近期疗效,有利于提升生活质量,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效果显著。
孙亚娟杨奕张雅丽
关键词:槐耳颗粒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
480例大肠癌肝转移肿瘤不同血供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效果。方法对480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通过肝TACE和经左锁骨下动脉穿刺PCS植入介入治疗。结果0.5、1、2和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75.8%、31.5%和10.8%。150例肿瘤血供较丰富的患者总有效率(CR+PR)为63.3%,平均生存期为19.4个月;330例少血供患者总有效率为39.7%,平均生存期为10.9个月。结论介入治疗是大肠癌肝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
杨光于友涛杨奕王赫刘瑞宝
关键词:大肠癌肝转移肝动脉介入治疗
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肝区疼痛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0
2010年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肝区疼痛与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11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TACE术后肝区疼痛程度分为两组,A组无明显肝区疼痛,B组有明显肝区疼痛,比较两组病灶在首次介入治疗后的反应,分析TACE后肝区疼痛的相关因素。结果首次介入术后4~6周行CT检查,按RECIST标准评价疗效,A、B两组CR、PR、SD、PD分别为0、1.45%、88.41%、10.14%和0、14.29%、81.63%、4.08%,有效率OR(CR+P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7)。分析术后疼痛原因可能与术前病灶血供、包膜、肝硬化和术后病灶碘油充填类型有关,其中碘油沉积分型与疼痛分级呈负相关(r=-0.539,P<0.01)。结论介入术后肝区疼痛多提示患者肿瘤栓塞效果好、预后好。充分认识TACE后肝区疼痛与疗效相关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沈海洋杨光刘瑞宝刘岩杨奕岳同云
关键词:肝肿瘤化疗栓塞肝区疼痛疗效
肝右叶前、后段原发性肝癌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近期疗效比较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分析位于肝右叶前、后段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在TACE治疗后病灶近期疗效的差异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2009年1月首次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283例HCC患者,将其中按影像学检查符合筛选标准58例(83个病灶)分两组。A组:共23例,病灶位于肝右叶前段(Ⅴ、Ⅷ段);B组:共35例,病灶位于肝右后段(Ⅵ、Ⅶ段)。分析经TACE治疗前1周内及治疗后1、3个月复查的CT、MRI资料,按照RECIST标准比较两组病灶近期疗效的差异。结果治疗1个月后A、B两组的CR、PR、SD、PD分别为0、4.3%、87.0%、8.7%和0、22.9%、68.6%、8.6%,有效率OR(CR+P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3个月后两组的CR、PR、SD、PD分别为0、8.7%、73.9%、17.4%和0、34.3%、62.9%、2.9%,O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两组病灶大小随时间变化,后段组比前段组缩小明显(F=7.873,P<0.05)。结论肝右叶后段HCC经TACE治疗后短期疗效优于前段,对于不同位置病灶的综合治疗有重要指导价值。
沈海洋杨光刘瑞宝何东风杨奕孙厚宾王惠文
关键词: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肝段近期疗效
绿脓杆菌菌毛株对肝癌细胞Hep-2生长的抑制作用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观察绿脓杆菌菌毛株菌苗(PA-MSHA)对人肝细胞癌细胞株HepG-2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情况。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裸鼠移植瘤内及瘤周药物注射观察不同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的体内抑瘤作用。结果肿瘤细胞的抑制率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成正比;高、低浓度实验组和对照组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镜观察可见经PA-MSHA作用后的HepG2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表现;PA-MSHA作用后可引起bax、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高浓度PA-MSHA可明显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17d抑瘤率为60%。结论PA-MSHA可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诱导凋亡是其另外一个作用机制。
刘岩杨艳梅何东风杨奕王波申宝忠
关键词:绿脓杆菌疫苗肝细胞脱噬作用
MRI评价复方斑蝥胶囊辅助介入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影响
2024年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PLC)接受复方斑蝥胶囊治疗的应用效果,并观察MRI评价方式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PLC患者92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与研究组(行TACE联合复方斑蝥胶囊治疗),各46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情况、实验室指标表达水平与MRI评价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研究组KPS评分与QLQ-C30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实验室指标包括AFP、ALT、TBIL、总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发现,治疗后研究组ADC值大于对照组,且病灶长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斑蝥胶囊辅助TACE治疗PLC疾病临床疗效显著,能降低实验室指标表达水平,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通过MRI的ADC值、病灶长径能评估患者术后肝储备功能,能为疾病后续优化治疗方案提供更多参考。
孙亚娟杨奕杨奕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复方斑蝥胶囊磁共振成像
TACE后残余肝癌细胞β-catenin和p28GANK的表达及意义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残余肝癌细胞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p28GANK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TACE后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组织标本45例(TACE组)和未经任何治疗直接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组织标本30例(单纯手术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残余肝细胞癌中β-catenin、p28GANK的表达水平。结果 TACE组组织标本β-catenin和p28GANK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78%和75.56%,单纯手术组肝癌组织标本β-catenin和p28GANK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6.67%和53.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组残余肝细胞癌中β-catenin和p28GANK的阳性表达存在相关性(Φ=0.318,P=0.033)。TACE组β-catenin和p28GANK的高表达与患者门静脉癌栓形成和肿瘤远处转移有关(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TACE后残余肝细胞癌β-catenin和p28GANK的表达明显升高,β-catenin和p28GANK的高表达与患者存在门静脉癌栓和肿瘤的远处转移有关。β-catenin和p28GANK的高表达可能是TACE后肿瘤侵袭、转移的原因之一。
李世杰杨奕田玉龙侯继野刘瑞宝
关键词: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序贯槐耳颗粒治疗原发性肝癌被引量:24
2020年
目的分析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序贯槐耳颗粒治疗早中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原发性肝癌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TACE联合射频消融序贯槐耳颗粒治疗28例,对照组采用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27例,对比2组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为89.3%(25/28),疾病控制率为96.4%(27/28),1年生存率为92.9%(26/28);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为77.8%(21/27),疾病控制率为88.9%(24/27),1年生存率为85.2%(23/27)。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及血清AFP水平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序贯槐耳颗粒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效果良好、生存期获得延长、生活质量提高且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高远韧陈思佳侯英文侯训博杨奕刘岩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术槐耳颗粒
绿脓杆菌菌苗PA—MSHC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实验研究
2009年
目的本研究通过Western—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Fas,FasL,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的表达,探讨绿脓杆菌甘露糖敏感血凝菌毛株菌苗(PA—MSHC)引起人HepG-2细胞凋亡的机制,以期为肝癌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和一种有益的思路。方法Western—Blot检测Bcl-2,Bax,Fas,FasL,Caspase-3,Caspase-8,Caspase-9蛋白表达。结果PA—MSHC作用后可引起Bax、Fas、Caspase-8、Caspase-9、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Bcl-2和FasL蛋白表达下调。结论PA—MSHC可通过死亡受体和线粒体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杨奕刘岩刘瑞宝
关键词:肝癌凋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