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瑶
- 作品数:11 被引量:16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 玻璃体腔注射低浓度碱溶液诱导小鼠视网膜内增殖模型的实验研究
- 2022年
-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低浓度碱溶液构建小鼠视网膜内增殖模型的方法。方法选用健康无特定病原体(SPF)级C57BL/6J小鼠共66只,6~8周龄,体重18~20 g,雌雄不限。以小鼠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空白对照眼。实验眼玻璃体腔注射0.3 M、0.5 M、0.75 M及1.0 M等4种浓度梯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于第7 d、14 d及28 d时摘取眼球;以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视网膜形态结构的变化,使用Image J软件测量全层视网膜、视网膜内核层及视网膜外核层的厚度;分别以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波形蛋白(Vimentin)作为Müller细胞的标志物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视网膜内胶质反应和胶质瘢痕的情况,并使用Image J量化平均荧光强度。视网膜各层厚度和平均荧光强度以(±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多组之间的差异,并采用Tukey′s检验进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造模后第28 d时,玻璃体腔注射0.5 M浓度氢氧化钠溶液小鼠实验眼后极部全层视网膜、视网膜内核层以及视网膜外核层的厚度均较对照眼降低,分别为(102.40±13.93)μm、(25.08±7.78)μm及(29.74±1.50)μm,实验眼全层视网膜及视网膜外核层厚度与对照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56,2.09;P<0.05);实验眼中周部全层视网膜、视网膜内核层及视网膜外核层的厚度均较对照眼降低,分别为(123.60±16.37)μm、(13.05±2.80)μm及(34.00±1.91)μm,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1,11.49,7.923;P<0.05);实验眼周边部全层视网膜、视网膜内核层以及视网膜外核层的厚度均较对照眼降低,分别为(108.50±24.45)μm、(12.80±4.66)μm及(34.45±2.90)μm,实验眼视网膜内核层厚度与对照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6,P<0.05)。造模后7 d、14 d及28 d时,GFAP标记Müller细胞胶质反应的平均荧光强度均较对照眼增加,分别为(75.43±2.968)、(72.16±3.630)及(51.55±5.526),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
- 赵一鸣杨瑶林晓峰
- 关键词:眼损伤MÜLLER细胞
- 儿童及青少年眼内异物合并感染性眼内炎临床分析
- 目的:回顾分析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2003-2016年儿童及青少年(0-17岁)眼内异物伤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点以及发生眼内炎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是否合并眼内炎将患者分为两组。对所有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点、病原...
- 杨瑶
- 关键词:眼内炎眼内异物儿童
- 挫伤性视神经病变所致的单眼盲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振幅关系的研究
- 2013年
- 目的探讨挫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振幅下降百分比与客观判断单眼盲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单眼挫伤性视神经病变病例,将患者按伤眼视力≥0.05与〈0.05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伤眼较对侧健眼P—VEP振幅下降百分比的差异,通过ROC曲线寻找P—VEP振幅下降百分比在两组间的临界值。结果两组患者的P—VEP振幅下降百分比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60′方格的P—VEP振幅下降百分比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4,敏感性与特异性最佳点为42.68%,30′方格的AUC为0.719,敏感性及特异性最佳点为67.4%。结论在发生挫伤性视神经病变时,当伤眼较对侧健眼P—VEP振幅下降百分比在60′方格及30′方格中分别达到42.68%与67.4%时,对客观判断单眼盲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 陈彦婷汪振芳袁钊辉杨瑶娄秉盛林晓峰
- 关键词:眼挫伤视神经损伤
- γ-分泌酶抑制剂在内毒素诱发的小胶质细胞的急性炎症中的作用
- 目的:探讨γ-分泌酶抑制剂(γ-secretase inhibitor,GSI)在内毒素诱发的小胶质细胞的急性炎症中的作用。方法:将小胶质细胞系BV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内毒素(LPS)诱发急性炎症组(LPS)和处理组(...
- 程志兴杨瑶段芳林晓峰
- 关键词:Γ-分泌酶抑制剂小胶质细胞内毒素
- 感染性眼内炎菌种变迁及药敏十二年分析
- 林晓峰杨瑶陈彦婷袁钊辉娄秉盛
- MyD88在热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碎片诱导的急性眼内炎症调控中的作用研究
- 目的:本课题旨在建立小鼠的急性眼内炎症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MyD88在热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碎片(HKSAF)诱导的眼内炎症调控中的作用,以期发展以MyD88为靶点的早期干预手段,为临床革兰阳性细菌性眼内炎的抗炎治疗提供新...
- 杨瑶林晓峰
- 培养阳性的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的临床特点及视力预后
- 目的:了解我国南方地区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的致病菌、临床特点以及视力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自2006年1月1日到2016年3月31日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内取材培养为阳性的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
- 段芳杨瑶袁钊辉林晓峰
- 关键词: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视力预后
- 不同波长光刺激下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光反应规律
- 2018年
- 目的探索离体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在不同色光刺激下电活动反应的作用规律。方法选取3周龄SPF级C57BL/6小鼠30只,制作离体全视网膜铺片。通过膜片钳系统on cell模式记录RGC在蓝光(400nm)、绿光(580nm)和白光3种色光刺激下RGC的电活动参数;将所有RGC根据不同色光反应分为400nm色光敏感RGC、580nm色光敏感RGC和色光不敏感RGC,进一步根据光反应类型、响应模式将RGC分为ON型、ON/OFF型和OFF型。组间比较不同色觉类型RGC的基线放电模式(放电基线频率及簇发放电频率)和光反应放电模式(响应模式分布、光反应放电频率及放电频率增幅)。结果共记录82个RGC的色光反应信息。RGC的自发放电活动频率范围为0.00~32.33Hz。400nm色光敏感RGC为52个,占63.41%;580nm色光敏感RGC共29个,占35.37%;色光不敏感RGC 1个,占1.22%。400nm敏感组的OFF型RGC比例为32.69%,高于580nm敏感组的0.00%;580nm敏感组的ON/OFF型瞬时响应RGC比例为34.48%,高于400nm敏感组ON/OFF型瞬时响应RGC的7.69%;400nm敏感RGC与580nm敏感RGC组间光刺激响应模式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69,P=0.000)。580nm敏感RGC放电频率增幅为(22.93±10.23)Hz,显著高于400nm敏感RGC的(14.44±10.11)Hz,580nm敏感ON型RGC放电频率增幅为(24.17±8.98)Hz,显著高于400nm敏感ON型RGC的(11.12±10.35)Hz,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60,P=0.044;t=5.373,P=0.021),其余放电信息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从RGC色觉敏感角度对RGC分类所得动作电位反应规律无明确特异性,需进一步实验以验证能否通过电刺激参数模拟某类色觉RGC激活后的放电模式,从而产生色觉。
- 林丽霞娄秉盛杨瑶曾婕婷林晓峰
- 关键词:色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 角膜蜂蜇伤并发白内障一例报道
- 目的:报道角膜蜂蜇伤一例患者随访半年的临床表现及转归.方法和结果:患者,女性,49岁,因右眼蜂蜇伤后视力下降5小时就诊.检查:VOD HM/40cm,光定位准,VOS 1.0,眼压OD 47mmHg,OS 14mmHg,...
- 娄秉盛沈泳芝杨瑶林晓峰
- 447例感染性眼内炎病原体及药物敏感性分析被引量:16
- 2013年
- 背景 感染性眼内炎是一种严重危害视功能的眼科急症,掌握感染性眼内炎的致病菌谱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率等信息对及时控制感染和挽救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分析感染性眼内炎致病菌的菌谱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变迁,用以指导临床实践中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以及早期经验性用药的合理选择. 方法 回顾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经眼内取材培养证实的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病历资料447例,收集感染性眼内炎的致病菌菌谱和对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等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眼内取材培养阳性的感染性眼内炎患者447例447眼,含混合感染22例22眼,共培养致病菌469株.在致病菌谱的构成中,革兰阳性菌所占比例最大,为51.4%;其次为真菌,占26.7%;革兰阴性菌占22.0%.从具体菌种看,表皮葡萄球菌仍然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占29.4%,曲霉菌占7.7%,铜绿假单胞菌占5.3%.在本组资料中,外伤后眼内炎所占比例为72.7%,远远高于手术后眼内炎的10.5%和内源性眼内炎的9.8%,而角膜溃疡所致眼内炎所占比例最低,为6.9%.无论是革兰阳性菌还是革兰阴性菌,对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哌酮均有较高的敏感率.对2003-2006年和2007-2010年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革兰阳性菌对氯霉素的药物敏感性呈增高的趋势(x2=5.398,P<0.05);革兰阴性菌对环丙沙星的高敏感率呈下降的趋势(x2=5.398,P<0.05),对利福平的药物敏感性则呈增高的趋势(x2=4.500,P<0.05).结论 革兰阳性菌是感染性眼内炎最常见的致病菌.头孢哌酮和左氧氟沙星对革兰阳性菌以及革兰阴性菌均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可以考虑作为感染性眼内炎早期经验性用药的首选药物之一.定期对本地区感染性眼内炎的致病菌谱和药物敏感性进行追踪,有助于指导感染性眼内炎预防和治疗中抗�
- 杨瑶袁钊辉汪振芳陈彦婷娄秉盛林晓峰
- 关键词:眼内炎真菌微生物敏感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