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艳平

作品数:17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湛江市财政资金科技专项竞争性分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小鼠
  • 4篇瘙痒
  • 3篇氧化氮
  • 3篇阴道
  • 3篇念珠菌
  • 3篇合酶
  • 3篇P物质
  • 2篇动物
  • 2篇一氧化氮
  • 2篇一氧化氮合酶
  • 2篇阴道炎
  • 2篇念珠菌性
  • 2篇细胞
  • 2篇毛孢子菌
  • 2篇基因
  • 2篇基因鉴定
  • 2篇激素
  • 2篇TSLP
  • 2篇BALB/C
  • 2篇BALB/C...

机构

  • 17篇广东医学院附...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7篇杨艳平
  • 14篇樊翌明
  • 6篇黄文明
  • 6篇李文
  • 4篇陈嵘祎
  • 3篇林映萍
  • 3篇王洁娣
  • 2篇李顺凡
  • 2篇陈蕾
  • 2篇高涛
  • 2篇周英
  • 2篇黎世杰
  • 2篇刘钟
  • 1篇张国学
  • 1篇叶巧园
  • 1篇吴志华
  • 1篇林传友
  • 1篇王卉
  • 1篇郑双进
  • 1篇阿彩岭

传媒

  • 4篇中华皮肤科杂...
  • 4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中国真菌学杂...
  • 2篇皮肤性病诊疗...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广东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国际皮肤性病...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内首见真皮毛孢子菌引起皮肤感染一例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报道1例真皮毛孢子菌引起的皮肤感染.方法 取皮损作直接镜检、真菌培养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分离菌株行DNA序列分析、API 20C AUX试剂盒检测、明胶液化试验、温度试验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70岁男性患者,右内踝植物刺伤后出现肿块、溃疡9个月.皮损直接镜检阴性,组织病理显示真皮内菌丝和孢子.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培养出奶黄色酵母样菌落,微量培养可见假菌丝、真菌丝、关节孢子和芽生孢子,API 20C AUX试剂盒检测结果提示为土生念珠菌,DNA序列分析属于真皮毛孢子菌.菌株不能液化明胶,可在25~40 ℃环境下生长,对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制霉菌素敏感.伊曲康唑治疗4个月后皮损完全愈合.结论 根据其形态学特点和DNA序列分析,菌株被鉴定为真皮毛孢子菌.伊曲康唑治疗有效.
樊翌明黄文明杨艳平李文李顺凡
关键词:毛孢子菌病毛孢子菌属伊曲康唑
H3受体在5-羟色胺诱导大鼠瘙痒初级传入通路中作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H3受体激动剂(R-α-甲基组胺)和拮抗剂(噻普酰胺)对5-羟色胺(5-HT)诱导大鼠搔抓行为的影响,并探讨H3受体在大鼠瘙痒初级传入通路中的作用。方法29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在颈背部皮内注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2%5-HT(5-HT组)、R-α-甲基组胺+5-HT(甲基组胺组)、噻普酰胺+5-HT(噻普酰胺组),摄像并计数注射后1 h内搔抓次数。取大鼠C3-C5及其相应节段的背根神经节(DRG)作H3R免疫组化染色。结果5-HT组大鼠的搔抓次数明显多于生理盐水组(P<0.01),而R-α-甲基组胺或噻普酰胺预处理可分别减少或增加大鼠搔抓次数(P<0.01)。5-HT组大鼠脊髓后角浅层中H3受体表达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R-α-甲基组胺或噻普酰胺预处理可分别减少或增加H3受体表达(P<0.01-0.05)。各组动物DRG内,H3受体阳性中、小型神经细胞的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5-HT诱导大鼠急性瘙痒模型中,脊髓背角胶状质区内H3受体激活可减弱瘙痒,但DRG内中、小型神经细胞上H3受体表达可能不参与瘙痒信号的传导。
王卉杨艳平樊翌明林传友茹立强
关键词:瘙痒5-羟色胺H3受体
雌激素化小鼠念珠菌性阴道炎模型中COX-2,TSLP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 genase,COX-2)、胸腺间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在雌激素化小鼠念珠菌性阴道炎模型中的表达及其在致病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雌激素化白念珠菌感染组(EI组)、雌激素化非感染组(E组)及正常对照组(C组),EI组采用皮下注射雌激素及阴道内接种白念珠菌造模,E组仅皮下注射雌激素。念珠菌接种后第2,4,7,14天,3组小鼠阴道冲洗液中真菌量的动态变化采用集落形成单位(CFU)计数。各组小鼠阴道组织中的念珠菌感染情况,COX-2和TSLP的表达分别采用PAS染色、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I组CFU自接种后第2天升高、第4天达到高峰、之后下降。EI组CFU平均值(3.47±1.82)×103/mL高于E,C组(E,C组无念珠菌生长,P<0.01);第7天,EI组COX-2绿色荧光程度较强(0.252±0.020),明显高于E组(0.155±0.005)和C组(0.098±0.006),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第7天,EI组TSLP红色荧光最强(0.391±0.011)明显高于E组(0.243±0.020)和C组(0.155±0.006),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雌激素化小鼠念珠菌感染模型中,黏膜中COX-2,TSLP表达的上调可能在念珠菌致病中起重要作用。
陈嵘祎张金娥阿彩岭杨艳平吴志华
关键词:COX-2TSLP念珠菌性阴道炎
孤立性肥大细胞瘤1例的电镜观察及国内文献综述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总结肥大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1例婴儿孤立性肥大细胞瘤的皮损活检标本行组织病理、姬姆萨染色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真皮内大量肥大细胞弥漫性浸润,姬姆萨染色显示胞质中存在紫红色异染颗粒。电镜检查显示浸润细胞主要为形态正常的肥大细胞,也有一些嗜酸粒细胞和巨噬细胞。高密度的夏科-莱登结晶游离于间质中,并与损伤的核染色质、细胞膜碎片、肥大细胞释放的颗粒相混合。结论:肥大细胞瘤多在出生时发病,确诊有赖于组织病理检查。
周英杨艳平陈嵘祎李顺凡樊翌明
关键词:肥大细胞瘤组织病理电镜检查
小鼠念珠菌性阴道炎模型中TSLP表达及其与IL-2,IL-10关系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探讨胸腺间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在小鼠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皮下注射雌二醇和阴道内接种白念珠菌悬液建立Balb/c小鼠念珠菌性阴道炎模型,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ELISA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阴道组织中TSLP,IL-2,IL-10表达。结果实验组小鼠阴道组织中TSLP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L-2水平在接种后7d明显增加(P<0.01),14d时出现明显下降(P<0.01);IL-10含量在接种后7d、14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SLP仅与IL-10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TSLP表达上调可能在念珠菌致病中起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
陈嵘祎樊翌明高涛杨艳平张国学
关键词:小鼠
足部皮肤镰刀菌病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报告1例由茄病镰刀菌引起的足部皮肤镰刀菌病。方法:皮损分泌物直接镜检、真菌培养,活检皮损作组织病理学检查,培养、分离菌株行DNA序列分析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皮损直接镜检见无色、分隔菌丝,组织病理显示真皮内菌丝和孢子。沙堡弱培养基(SDA)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培养出灰白色棉絮状菌落,微量培养可见大、小分生孢子和厚壁孢子,具有镰刀菌样细胞结构特征。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分析符合茄病镰刀菌。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特比萘芬敏感。给予口服特比萘芬0.25 g,每天2次,治疗5个月后皮损完全愈合。结论:该例为由茄病镰刀菌感染引起的足部溃疡,特比萘芬治疗有效。
林映萍杨艳平黄文明李文樊翌明
关键词:足部溃疡镰刀菌DNA序列分析
四重PCR体系的建立及其初步临床应用
刘钟杨艳平王洁娣黎世杰黄文明李文樊翌明
真菌四重PCR体系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建立多重PCR体系并探讨其用于深部真菌感染诊断的可行性。方法用真菌通用引物内转录间区(ITS)联合曲霉属、镰刀菌属、毛孢子菌属、白念珠菌、新生隐球菌特异性引物建立多重PCR体系,用单重和四重PCR检测模拟体液和30例可疑深部真菌感染患者临床标本中的真菌。结果ITS可与5对属或种特异性引物任意组合(二重PCR),四重PCR组合为ITS+毛孢子菌属+白念珠菌+新生隐球菌。30例临床标本中,真菌培养、PCR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26.67%和43.33%,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重和四重PCR敏感性高、稳定性好、操作简单、耗时短,可为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病原学依据。
刘钟邵义明杨艳平王洁娣黎世杰樊翌明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深部真菌感染多重PCR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棘状外瓶霉所致暗色丝孢霉病一例被引量:1
2011年
患者女,27岁,右下肢结节、溃疡6个月,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2年。皮损脓液直接镜检可见分支、分隔链状菌丝和孢子,组织病理检查显示棕黄色菌丝、孢子。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SDA)培养出深绿色绒状菌落,微量培养可见分支、分隔菌丝和棘状环痕孢梗,DNA序列分析属于棘状外瓶霉。菌株不能液化明胶,可在25—39。℃环境下生长,对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特比萘芬敏感。动物实验发现免疫抑制小鼠感染比正常对照组严重。依据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检查、真菌培养及基因鉴定结果,该例患者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伴棘状外瓶霉所致的暗色丝孢霉病。
林映萍黄文明李文杨艳平郭红卫樊翌明
关键词:红斑狼疮暗色丝孢霉病
P物质对HaCaT细胞一氧化氮合成的影响
2010年
目的 观察P物质、NK1受体拮抗剂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对体外培养的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一氧化氮(NO)分泌和诱生型NOS(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P物质(10^-9~10^-6mol/L)或联合应用10^-8mol/L P物质和3×10^-7mol/L spantide、10^-7 mol/L氨基胍、10^-6mol/L7-硝基吲唑、10^-5 mol/L L-NAME处理HaCaT细胞24 h,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NO含量.HaCaT细胞中加入1O^-8 mol/L P物质,1 h、24 h、48 h后用RT-PCR检测iNOS mRNA表达.结果 10^-9~10^-9mol/L P物质可诱导HaCaT细胞分泌NO,其中以10^-8mol/L P物质效应最明显.Spantide在各个时间点上(30 min及1、3、6、12、24 h)均可明显抑制P物质诱导的HaCaT细胞NO合成(P<0.01),L-NAME组在3个时间点上(30 min、1 h、24 h)、7-硝基吲唑组在30 min、1 h后HaCaT细胞NO水平明显低于P物质组(P<0.05),但氨基胍组与P物质组在各个时间点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0^-8 mo1/L P物质处理HaCaT细胞后24 h、48 h,iNOS mRNA表达量分别为0.199±0.018、0.516±0.030,两个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物质可通过激活细胞上NK1受体促进HaCaT细胞分泌NO,但iNOS可能不是P物质诱导HaCaT细胞分泌NO的主要来源.
叶巧园杨艳平樊翌明
关键词:P物质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