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毕云

作品数:24 被引量:167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2篇流层
  • 11篇平流层
  • 6篇水汽
  • 5篇青藏
  • 5篇青藏高原
  • 4篇气候
  • 4篇温度变化
  • 4篇甲烷
  • 4篇降水
  • 4篇高度场
  • 4篇臭氧
  • 3篇上空
  • 3篇热带
  • 3篇温度
  • 3篇温度场
  • 3篇夏季
  • 3篇高度场异常
  • 2篇行星波
  • 2篇增温
  • 2篇时空变化特征

机构

  • 20篇中国科学技术...
  • 6篇南京大学
  • 4篇安徽省气象局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局广...
  • 1篇安徽省气候中...

作者

  • 24篇毕云
  • 15篇陈月娟
  • 9篇周任君
  • 7篇许利
  • 6篇邓淑梅
  • 5篇施春华
  • 5篇钱永甫
  • 5篇易明建
  • 2篇凌健
  • 1篇郑彬
  • 1篇丁小俊
  • 1篇段春锋
  • 1篇周宁芳
  • 1篇罗连升
  • 1篇罗涛
  • 1篇房明惠
  • 1篇叶康
  • 1篇唐为安
  • 1篇陈权亮
  • 1篇马燕凯

传媒

  • 5篇高原气象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大气科学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气象科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3
  • 1篇2011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1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上空气溶胶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臭氧的关系被引量:18
2008年
采用1991年10月—2005年11月的HALOE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27°~40°N,75°~105°E)上空气溶胶数密度、体积密度、面积密度的分布和变化特征,探讨了它们与臭氧的关系,并且与同纬度带中国东部地区(107°~122°E,27°~40°N)、北太平洋(170°E^170°W,27°~40°N)上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高原上空气溶胶的体积密度、面积密度受Pinatubo火山喷发的影响主要发生在1991—1995年,然而气溶胶数密度受火山影响则不如前二者明显;高原上空气溶胶在对流层顶附近存在一个极大值区,在夏季该极大值区位于对流层顶下方(约120 hPa),而其他季节则位于对流层顶上方(约100hPa);青藏高原、中国东部地区、北太平洋三地上空气溶胶数密度的差异主要出现在60 hPa以下的气层,夏季差异最突出,高原上120 hPa附近的气溶胶数密度约为平原上的1.8倍,约为海洋上的5.5倍;在高原上空对流层顶附近以及平流层低层,气溶胶数密度与臭氧体积混合比呈很好的负相关关系,而在20 hPa以上则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对比三地上空气溶胶与臭氧的关系,得到在对流层顶附近及平流层低层气溶胶在高原和平原上空与臭氧的变化呈很好的负相关,其中以高原上空的负相关关系更好,但是在海洋上空气溶胶和臭氧的相关不明显。而在20 hPa以上气层中,三地上空的气溶胶与臭氧的变化都具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
周任君陈月娟毕云易明建
关键词:青藏高原气溶胶平流层
亚洲东部冬季地面温度变化与平流层弱极涡的关系被引量:10
2013年
利用NCEP资料计算NAM指数和标准化温度距平,对17次平流层弱极涡事件时亚洲东部温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平流层环流异常比对流层温度变化超前约15天,地面温度变化的最大距平出现在平流层弱极涡后期,大约以40°N为界,北部比正常年份偏冷而南部偏暖。文中通过位势涡度的分布和变化以及500hPa东亚大槽的变化讨论了其影响过程和机理,在弱极涡初期和中期,自平流层向下,高位涡冷空气主要局限于60°N以北。从弱极涡的后期开始,在45°N以北地区,高位涡冷空气向南扩张,在对流层中上层,极地附近的高位涡冷空气扩张到45°N附近。同时,500hPa东亚大槽虽有加强,但低压区向东延伸,而贝加尔湖附近的高压脊显著减弱,致使槽后的偏北气流减弱,槽后冷空气主要影响中国华北、东北及其以北地区,造成这些地区偏冷。而40°N以南地区,从弱极涡的后期开始有南方低位涡偏暖空气向北运动,同时冷空气活动减少,地面显著偏暖。
易明建陈月娟周任君毕云邓淑梅
关键词:极涡温度变化
平流层臭氧、水汽和甲烷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利用1992年–2005年HALOE资料分析了北半球20oN~50oN纬度带和我国上空平流层的臭氧、水汽和甲烷的变化趋势,并与平流层温度的变化对比,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这些微量气体的季节变化、准两年周期振荡和长...
陈月娟施春华周任君毕云
关键词:平流层臭氧水汽甲烷
文献传递
青藏、伊朗高原春夏季高层热力异常与我国夏季气温的关系被引量:20
2004年
首先利用EOF方法,分析了0°~180°E,0°~60°N范围内100,150,200,250,300,400,500hPa等层次上温度场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藏、伊朗高原的热力异常在300hPa温度场上有明显的体现。然后利用SVD方法,分析了青藏、伊朗高原地区300hPa温度场异常与我国区域气温的关系,分析表明:(1)伊朗高原大部和青藏高原中部、西北部6~8月300hPa温度与我国长江流域和江淮之间同期的气温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青藏高原东部、西北部4~5月300hPa温度与我国长江流域偏南地区6~8月的气温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许利毕云钱永甫
关键词:青藏高原
近40年高层温度场和高度场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8
2001年
用 4种方式对 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中 1 95 8~ 1 997年 30 0 h Pa月均温度、1 0 0 h Pa月均高度资料序列进行对比分析 ,发现 30 0 h Pa温度资料可靠性高于1 0 0 h Pa高度资料 ;详细考察近 40 a高层温度场、高度场的时空变化特征 ,并通过Morlet小波进一步分析两要素场的周期变化发现 ,温度场和高度场的 EOF第 1模态具有很好的空间整体性和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以 1 0 a左右和
毕云钱永甫
关键词:温度场高度场MORLET小波
平流层的温度变化趋势及其与对流层温度变化的关系
利用NCEP资料对最近的24年的平流层中下层温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同时采用HALOE资料分析了最近14年平流层中上层的温度变化趋势,进而分析它们与对流层温度变化趋势的关系。结果表明:从近地面到对流层中上层,全球年平均温度...
陈月娟毕云凌健施春华
关键词:平流层对流层
文献传递
N_2O增加对大气环境影响的模拟及其与甲烷和平流层水汽影响的比较
2013年
本文利用美国国家大气环境中心(NCAR)的二维化学、辐射和动力相互作用的模式(SOCRATES),模拟了大气中N2O增加对O3和温度的影响,并从化学、辐射和动力过程讨论了影响原因,此外还与大气甲烷和平流层水汽增加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大气中N2O浓度增加以后,将通过化学过程引起30km以上O3损耗,30~40km损耗较多;30km以上降温明显,下平流层中低纬度地区以及对流层O3增加并有微弱升温;30~40km附近,北半球中高纬地区O3减少以及降温幅度都大于南半球.对流层升温主要是N2O和O3增加所致,而平流层温度变化主要受O3控制.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动力过程对温度变化的反馈较其它地区明显,这种反馈对平流层中高层北半球中高纬地区温度和O3的变化都有明显影响.大气中甲烷增加引起的O3损耗在45km以上,45km以下O3增加.平流层水汽增加会引起40km以上O3减少,20~40km大部分地区O3增加.N2O增加造成的O3损耗正好位于臭氧层附近,其排放对未来O3层恢复至关重要.N2O增加引起下平流层15~25km中低纬度地区有弱的升温,这与其它温室气体增加对该地区温度的影响不同,CO2,CH4和H2O等增加后下平流层通常是降温.
毕云许利周任君陈月娟易明建邓淑梅
关键词:温室气体剩余环流
平流层爆发性增温过程中臭氧的垂直分布特征被引量:4
2009年
利用ECMWF资料分析了平流层爆发性增温(SSW)过程中臭氧体积混合比的垂直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平流层爆发性增温过程中臭氧体积混合比增大,而其极大值大多数形成在增温盛期。同时臭氧体积混合比的高值区在爆发性增温过程中随高度发生一定的变化,据此对其变化分为两类:(1)下传型:在增温初期臭氧体积混合的高值区随高度下传至一定高度,在增温盛期形成极大值然后随高度抬升到大致增温前的高度。(2)增厚型:在增温过程中臭氧体积混合比的高值区厚度增加,同时附近区域的臭氧体积混合比也增大,而且在增温前臭氧体积混合比高值区在高度上没有多大变化,增温开始后有所抬升。平流层爆发性增温过程中臭氧高值区随高度变化的这两种类型,是由于平流层爆发性增温期间剩余环流对臭氧输送的结果。臭氧变化的下传型是由于在爆发性增温前剩余环流存在着中纬度向极地的明显输送,并且伴随着极地强烈的下沉运动,这就使得中纬度输送来的臭氧向下输送,因此出现了臭氧高值区的下传;而臭氧变化的增厚型是由于在爆发性增温期间剩余环流不但有中纬度向极地的输送,而且在极地附近5 hPa高度处出现了上下两支输送气流,向上的输送气流使中纬度输送来的臭氧向上输送,而向下的输送气流使中纬度输送来的臭氧向下输送,进而使增温期间极地附近的臭氧的高值区增厚。同时分析还表明:平流层爆发性增温过程中中纬度臭氧体积混合比减少。
邓淑梅陈月娟罗涛毕云
关键词:平流层爆发性增温臭氧
我国上空平流层中微量气体的垂直分布和变化趋势被引量:13
2006年
利用1992~2005年卤素掩星试验(HALOE)的观测资料分析了中国上空平流层的几种微量气体(NO,NO2,HF,HCl,CH4,H2O和O3)混合比的垂直分布和变化趋势,以期为研究平流层的辐射和化学过程提供一些有用的数据.文中除给出我国上空平流层各高度上平均的各种微量气体的含量外,还给出青藏高原上空这些微量气体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平流层各种微量气体混合比的垂直分布有其不同的特征,在对流层上层到平流层底部各种微量气体的混合比分布和季节变化与平流层相比有明显的差异;分析结果还表明,这些微量气体的季节变化、准两年周期振荡和长期变化趋势都很明显,并且在平流层的不同高度上它们的变化趋势是不相同的.在平流层中层,NO,NO2,HCl和H2O混合比在1998年以前都是增加而后则是明显下降的,但O3相反,在1998年以前明显减少,1998年后其减少的趋势不明显.这表明,近年来平流层中层这些微量气体的减少使得它们对臭氧的破坏有所缓解.但在平流层下层,臭氧的耗损仍然很明显.
陈月娟施春华周任君毕云
关键词:平流层微量气体准两年周期振荡
大气高层温度和高度场异常与我国温度和降水异常的关系分析
用SVD方法分析了NCEP/NCAR 1958~1997年再分析资料中月平均的300hPa温度和100hPa高度距平场与中国160个站的月平均地表气温和月降水距平场的时滞耦合关系,讨论了高层温度和高度距平场的空间分布和时...
钱永甫毕云
关键词:SVD分解气候变化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