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类风湿
  • 4篇类风湿关节炎
  • 4篇关节炎
  • 4篇风湿
  • 4篇风湿关节炎
  • 2篇血清
  • 2篇患者血清
  • 2篇骨质
  • 2篇骨质疏松
  • 1篇压痛
  • 1篇受体
  • 1篇维生素
  • 1篇维生素D
  • 1篇维生素D受体
  • 1篇维生素D水平
  • 1篇类风湿关节炎...
  • 1篇骨质疏松症
  • 1篇关节
  • 1篇二羟基维生素
  • 1篇变化及意义

机构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洪琼
  • 4篇徐建华
  • 3篇徐胜前
  • 3篇张锐
  • 2篇邹延峰
  • 2篇张明铭
  • 1篇邓娟
  • 1篇张铭明
  • 1篇连莉
  • 1篇沈晓濛

传媒

  • 1篇安徽医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第17次全国...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变化及意义
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收集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于我院住院的RA患者120例,记录患者的关节肿胀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数、关节压痛指数、疾病活动度(DAS)28
洪琼徐建华徐胜前连莉张锐张铭明邓娟沈晓濛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维生素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9
2013年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30例RA患者及80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清,酶联免疫法测定其25(0H)D浓度,比较RA患者25(OH)D水平的变化;同时运用双能X线吸收仪(DXA)测定RA患者骨密度,双手X线Sharp评分(SHS)评定患者骨侵蚀及狭窄程度并详细记录RA患者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计算疾病活动性。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RA患者血清25(OH)D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17±6)ne4ml与(23±6)ng/ml,t=--6.624,P〈0.01],且RA患者25(OH)D不足者明显多于健康对照组(98.5%与87.5%,X2=26.291,P〈0.01);②25(OH)D水平分别与RA患者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TJC)、关节肿胀数(SJ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生活质量(HAQ)评分等呈负相关(r=-0.370,-0.307,-0.243,-0.369,-0.175,-0.381,P均〈0.05);③根据DAS28评分,稳定或轻度活动组明显高于中度活动组和重度活动组的RA患者血清25(OH)D水平(P均〈0.05);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提示RA患者血清25(0H)D水平减低是疾病活动性的危险因素(6—0.46,P=-0.029);④25(0H)D水平与RA患者骨侵蚀度无相关性(P〉O.05);⑤根据骨密度分为RA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及骨质疏松组,3组间的25(OH)D水平呈依次下降趋势且相互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RA患者血清25(OH)D是其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OR=0.898,95%C10.830~0.972,P=-0.008)。结论RA患者血清25(0H)D水平显著低下,与RA疾病活动性、骨质疏松相关;25(OH)D水平减�
洪琼徐建华徐胜前张锐张明铭邹延峰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维生素D骨质疏松
1,25二羟基维生素D3与其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12年
维生素D(vitamin D,Vit D)为固醇类衍生物,通过与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结合,调节骨和钙磷代谢,防治骨质疏松,并影响多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调节免疫系统。
洪琼徐建华
关键词:维生素D受体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质疏松(OP)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RA患者106例(RA组)以及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等相匹配的健康人63例(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其正位脊柱L2~4及左侧股骨近端各部位包括股骨颈、Ward’s区、大转子区的骨密度(BMD)。同时详细记录RA患者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酶联免疫法测定其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浓度。结果①RA组OP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RA组Ward’s区和大转子区BM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RA女性组OP发生率较男性组无明显差异,但女性组大转子区BMD较男性组明显降低(P<0.05);③RA绝经组OP发生率较未绝经组明显增高(P<0.05),且RA绝经组各部位BMD均明显低于未绝经组(P<0.01);④RA OP组与非OP组比较,血清25(OH)D水平更低(P<0.01),年龄更大(P<0.01),但Sharp评分无明显差异;⑤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RA患者的病程分别与其股骨颈以及大转子区BMD呈负相关(r=-0.245,-0.346,P<0.05),红细胞沉降率与L3区BMD呈负相关(r=-0.218,P<0.05),生活质量评分与大转子区BMD呈负相关(r=-0.204,P<0.05);⑥RA激素组OP发生率较非激素组明显增高(P<0.05),且RA激素组患者各部位BMD均明显低于非激素组(P<0.05);⑦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激素和绝经是OP的危险因素,而25(OH)D是RA患者OP的保护因素。结论 RA患者OP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匹配的对照组,除年龄、绝经等传统的OP的危险因素外,任何剂量激素、病程长和25(OH)D水平下降都是RA高发OP的危险因素,而生活质量降低和红细胞沉降率等炎性指标也可能参与RA相关性OP的发生。
洪琼徐建华徐胜前张锐张明铭邹延峰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