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涂国祥

作品数:55 被引量:262H指数:10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篇天文地球
  • 15篇建筑科学
  • 6篇水利工程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矿业工程

主题

  • 14篇堆积体
  • 10篇边坡
  • 8篇稳定性
  • 8篇降雨入渗
  • 7篇电站
  • 6篇地质
  • 6篇渗流
  • 6篇滑坡
  • 5篇卸荷
  • 4篇岩质
  • 4篇溢洪
  • 4篇溢洪道
  • 4篇数值模拟
  • 4篇水电
  • 4篇水电站
  • 4篇倾倒变形体
  • 4篇裂隙
  • 4篇模型试验
  • 4篇降雨
  • 4篇洪道

机构

  • 55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成都市勘察测...
  • 1篇四川省地质环...
  • 1篇四川雅西高速...
  • 1篇中冶置业武汉...
  • 1篇广东华隧建设...

作者

  • 55篇涂国祥
  • 18篇邓辉
  • 16篇黄润秋
  • 8篇巨能攀
  • 3篇李俊明
  • 3篇王浪
  • 3篇王清
  • 2篇曹运江
  • 2篇李沧海
  • 2篇赵建军
  • 2篇宋彦刚
  • 2篇沈军辉
  • 2篇杨绪波
  • 2篇蔡国军
  • 2篇赵永辉
  • 2篇张咪
  • 1篇肖华波
  • 1篇王昆
  • 1篇冯涛
  • 1篇刘云鹏

传媒

  • 5篇工程地质学报
  • 4篇成都理工大学...
  • 4篇地球与环境
  • 3篇水利水运工程...
  • 3篇水电能源科学
  • 3篇长江科学院院...
  • 3篇山地学报
  • 3篇水利与建筑工...
  • 2篇水利水电技术
  • 2篇水力发电
  • 2篇人民长江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铁道建筑
  • 1篇水利水电快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岩土力学
  • 1篇路基工程
  • 1篇西藏科技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8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6
  • 7篇2005
  • 2篇2004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某水电站坝肩顺坡向变倾角岩质边坡变形破坏机制研究被引量:15
2005年
受岩层倾角变化的影响,某电站右坝肩变倾角岩质边坡在工程开挖后,上部和下部岩体均出现不同程度变形破坏迹象,并且其特征存在较大差异。作者在大量现场调查的基础上,从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岩体结构特征着手分析了边坡变形和破坏特征产生差异的内在原因;并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边坡产生变形和破坏的力学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这类边坡变形破坏特征及其成因机制的概念性模型。
涂国祥黄润秋
某电站溢洪道边坡运行期地下水渗流场特征数值模拟被引量:4
2005年
西南某电站位于岷江上游河段,水库蓄水后库水位将抬升130余米,改变了边坡地下水原有渗流场特征及其排泄补给条件,使地下水位以下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并将由此产生的孔隙水压力叠加于边坡上,库水位的升降也将引起动水压力的变化,所有这些必然对溢洪道边坡长期稳定性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研究边坡运行期间地下水渗流场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大量现场调查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三维数值模拟技术,对溢洪道边坡在蓄水前、蓄水后以及库水位骤降后的地下水渗流场特征展开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取得了较为科学、合理、可信的研究成果。
涂国祥黄润秋
关键词:溢洪道数值模拟运行期
水位变动速度对某库区岸坡堆积体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27
2011年
水位变动期间库区岸坡堆积体渗流场及稳定性的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如何评价水位变动速度对堆积体稳定性的影响是工程上一个重要课题。采用有限元计算与刚体极限平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水位变动速度对堆积体渗流场及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和规律,研究成果表明,水位变动速度对堆积体在水位变动期间瞬时渗流场有着较大的影响,较大水位上升速度对堆积体稳定性有利,但水位下降速度增大对堆积体稳定性不利,水位下降速度由0.5增大至5 m/d,堆积体稳定性系数可降低15%~20%,水位下降期间堆积体危险水位往往出现在堆积体坡脚以上1/3~1/5坡高处。
涂国祥邓辉黄润秋
关键词:渗流稳定性堆积体
堆积体中局部粗颗粒富集的现象对降雨在堆积体中入渗影响的物理模拟试验
2020年
为探究局部粗颗粒富集现象对降雨在堆积体中入渗过程的具体影响和机理,文章采用对坡体模型进行室内降雨的方法,对局部粗颗粒富集现象对降雨入渗的影响机理展开分析和研究,得出以下认识和结论:堆积体中粗颗粒富集区域可以汇聚在强降雨过程中形成的坡表径流;汇聚于粗颗粒区的地表水可在周围的土体颗粒和孔隙上形成较高的孔隙水压力,增大了水分向周围土体渗透的水力梯度,从而促使水分能够更快地入渗至深部土体;汇聚于粗颗粒区的地表水为水分入渗至周围土体提供了稳定性的补给源,提高了水分入渗至土体深部的可能性。
万畅涂国祥何源远
关键词:降雨入渗堆积体孔隙水压力
四川岷江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开挖边坡稳定性的地质工程系统研究
黄润秋李洪沈军辉宋彦刚曹运江汪家林邓良胜郑海君涂国祥付小敏王昆杨绪波
针对紫坪铺复杂的地质条件及工程重要性,四川省紫坪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于2003委托成都理工大学联合开展开挖边坡稳定性的地质工程系统研究。该课题采取工程地质-岩体力学特性-边坡变形失稳机理-边坡施工期稳定性分析评价-边坡治理...
关键词:
关键词:地质条件水利枢纽边坡稳定性
桩板墙桩土作用机理有限元分析被引量:29
2006年
桩板墙是一种已得到广泛应用的新型支挡结构。该文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岩土体和桩共同作用下,桩上部岩土体剩余下滑力的作用形式、桩身传力方式、桩身内力的计算方法等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板桩墙能够显著改善桩后岩土体桩轴法线方向应力矢量的方向和分布特征,使桩后岩土体的桩轴法线方向的应力矢量分异减小;同时能够将上部坡体和下部锚固段岩土体连接成一个共同作用体,利用其自身强大抗弯能力,在阻止上部变形体出现过大的侧向变形的同时,协调两部分岩土体侧向变形;还能有效改善因开挖引起的坡脚应力集中现象和上部拉应力现象,避免岩土体因过大的应力集中而导致塑性破坏的认识。其分析方法和得到的认识,可为相关工程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巨能攀黄润秋涂国祥
关键词:桩板墙有限元
河谷下切物理模拟试验相似材料配比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为研究西藏某水电站右岸边坡异常卸荷机理,采用物理模拟试验模拟河谷下切岸坡的形成过程。物理模拟试验要求相似材料抗压强度为原型的0. 002 5倍,而容重与原型一致,使该相似材料具有低强度、高容重的特点,正确配制出符合该要求的相似材料对物理模拟试验至关重要。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了基本满足试验物理力学参数的配比,分析得到不同因素对相似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MATLAB,对正交试验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并建立回归方程,对相似材料配比做出合理优化。
张银黄瑞平涂国祥赵石力
关键词:物理模拟相似材料正交试验
基于FLAC3D的澜沧江古水水电站争岗滑坡堆积体稳定性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结合澜沧江古水水电站争岗滑坡堆积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建立了FLAC3D滑坡模型。通过选择合理的参数和剖面,模拟得出该滑坡堆积体的塑性区分布特征、剪应变增量集中带的发展趋势以及位移等值线云图,并对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天然状态下,该滑坡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但其中后缘变形破坏较为严重。建议采取措施进行防治,确保安全。
赵永辉涂国祥董劲杨成峥
关键词:滑坡堆积体稳定性
岗子上隧道口冰水堆积体边坡开挖支护措施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冰水堆积体在我国西南地区的金沙江、澜沧江、大渡河流域沿岸广泛分布,在此区域修建构筑物须考虑冰水堆积体的稳定性。本文以岗子上隧道口冰水堆积体边坡为例,采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边坡开挖支护过程中的应力应变特征。结果显示:工程开挖将致使基覆界面处应变明显增加,若无支护,高程850~910 m段边坡体将从环湖公路沿应变集中带在开挖形成的前缘临空位置剪出;施加抗滑桩+锚杆支护措施之后,剪切破坏面的方向在与抗滑桩接触面附近发生明显偏转,有效地控制住了坡体的变形,保证了边坡的稳定。
高美奔邓辉涂国祥刘云鹏
关键词:边坡抗滑桩锚杆
堆积体内部裂隙对降雨入渗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降雨条件下滑坡体稳定性与裂隙诱发入渗密切相关。为了探究裂隙发育对堆积体降雨入渗的影响,以澜沧江某巨型堆积体坡表发育的裂隙现象为出发点,设计了均质堆积体和主-次裂隙堆积体2种模型。通过室内物理模拟试验及数值分析,并结合土体中的含水率、基质吸力、湿润锋迁移速度及深度的变化趋势可得出以下结论:裂隙型堆积体在降雨1 h和观测23 h的整个时间段内,其湿润锋迁移变化趋势可归纳为入渗加速→峰值→入渗减速→趋向于0;裂隙的存在为雨水入渗提供了有利的通道,雨水可到达土体深部,形成暂态饱和区,随降雨结束又逐渐消散;降雨在裂隙型发育的堆积体中的入渗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即前期完全入渗、裂隙下方强烈入渗、补偿加速入渗及水平侧渗。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滑坡复活机理和稳定性评价提供参考。
邱潇涂国祥赵石力侯孝东
关键词:降雨入渗模型试验堆积体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