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席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蛋白
  • 3篇血浆
  • 2篇血型
  • 2篇血型鉴定
  • 2篇血型鉴定困难
  • 2篇凝集
  • 2篇肿瘤
  • 2篇冷凝集
  • 2篇冷凝集素
  • 2篇高效价冷凝集...
  • 1篇大血管
  • 1篇大血管病
  • 1篇大血管病变
  • 1篇休克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病变
  • 1篇血浆超敏C反...
  • 1篇血浆纤维
  • 1篇血脂

机构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巢湖市第一人...
  • 1篇安徽中医药大...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作者

  • 7篇王席
  • 3篇陶芳
  • 3篇胡开明
  • 2篇丁后明
  • 2篇董晓玉
  • 2篇许丹丹
  • 1篇朱梅
  • 1篇贾晓益
  • 1篇余海燕
  • 1篇余海燕
  • 1篇夏江莉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输血协会...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3
  • 2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不同年龄肺结核患者中阳性程度比较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肺结核患者γ干扰素释放试验(TSPOT.TB)阳性程度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最终将TSPOT.TB阳性的245例患者(男198例,女47例)纳入本研究。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青年组(18~44岁,n=102)、中年组(>44~59岁,n=39)和老年组(>59岁,n=104)。分析3组肺结核患者T-SPOT.TB斑点形成细胞数量(SFCs)的变化趋势。将SFCs低于下四分位数(P75)的结果定义为强阳性,采用χ^(2)检验进一步分析年龄与阳性程度的关联强度。结果青年组ESAT-6(抗原A)、CFP-10(抗原B)及抗原A+抗原B的SFCs分别为49.5(29.5~105.0)、80.0(32.5~151.3)及138.0(80.3~223.5);中年组的SFCs分别为32.0(18.0~75.0)、37.0(21.0~126.0)及103.0(48.0~206.0);老年组的SFCs分别为15.5(9.0~32.0)、18.5(6.0~49.8)及38.5(21.0~79.5)。3组SFCs为弱阳性结果的构成比在抗原A刺激孔分别为10.5%、12.3%、77.2%,抗原B刺激孔分别为21.8%、9.4%、68.8%,在抗原A+抗原B刺激孔分别为3.4%、8.7%及87.9%。结论随着肺结核患者年龄增加,TSPOT.TB阳性程度减弱,故该试验应用于肺结核的诊断时应考虑年龄因素对试验结果造成的影响。
胡开明王席陶芳朱梅
关键词:肺结核Γ干扰素释放试验结核分枝杆菌年龄因素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CV)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住院的76例RA患者为研究组;38例非RA关节病患者(强直性脊柱炎,反应性关节炎)为参照组;以及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33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之间一般资料: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RDW-CV、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淋巴细胞百分比(L%)、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血小板(PLT)、红细胞沉降率(ESR);同时比较三组免疫学指标:抗环瓜酸肽抗体(抗CCP)、抗链球菌素“O”抗体(ASO)、类风湿因子(R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C3(C3)、补体C4(C4)的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DW-CV在RA中的诊断效能;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和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RDW-CV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三组间RBC、Hb水平:研究组低于参照组,且参照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RDW-CV水平:研究组高于参照组,且参照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抗CCP抗体、ASO水平:研究组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3、C4水平:研究组小于参照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RDW-CV曲线下面积为0.728(P<0.05),其诊断R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3.20%、78.90%,诊断性能优于CRP和ESR;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RDW-CV与RA病程、ESR、C3相关,回归方程决定系数0.341;相关性分析显示RDW-CV与RA病程正相关(r=0.352,P<0.05),与ESR正相关(r=0.313,P<0.05),与C3负相关(r=-0.232,P<0.05)。结论RDW-CV可作为潜在的炎性指标,对RA诊断和病情判定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董晓玉贾晓益夏江莉许丹丹王席
关键词:红细胞指数
高效价冷凝集素患者引起的血型鉴定困难1例报道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在临床上遇到的高效价冷凝集素致血型鉴定困难的结果分析。方法通过临床病历分析、红细胞ABO血型鉴定、冷凝集素效价测定、抗人球蛋白试验等血型血清学检测来寻找血型鉴定困难原因。结果在ABO血型鉴定中,由于患者机体内本身存在的高效价冷凝集素能遮盖与此同时存在的同种异型抗体,给血型鉴定带来困难,极易引起血型误判。结论患者体内冷凝集素的效价增高时可干扰ABO血型鉴定的结果,对于疑难血型鉴定标本,应选择有价值的鉴别试验进行多方排除以便能正确鉴定ABO血型。
余海燕王席丁后明
关键词:冷凝集素血型鉴定
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检测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酶法及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30例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4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50例正常体检者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水平含量,并对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TG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TG含量显著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P<0.01)。结论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和TG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提示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水平的检测有助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和病情分析。
王席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高效价冷凝集素患者引起的血型鉴定困难1例报告
正常人血清中含有低滴度的冷凝集素,支原体、EB病毒感染及某些肿瘤可导致其滴度明显升高。如果血清中出现了高效价的冷凝集素,常常使血型鉴定变得困难,甚至可能造成血型判定错误。本文现就巢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含高效价冷凝集...
余海燕王席丁后明
关键词:高效价冷凝集素血型鉴定支原体EB病毒感染
文献传递
血浆热休克蛋白90α定量检测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中的血浆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水平,探讨其在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住院确诊的118例肺癌患者(其中肺腺癌50例,鳞癌47例,小细胞肺癌21例)和肺炎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各30例作为检测对象,对其进行Hsp90α、CA72-4、CEA、CYFRA 21-1、NSE、ProGRP和SCC等肿瘤指标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肺癌患者血浆Hsp90α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01),按其组织学分类其各类与正常组相比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通过绘制ROC曲线判断其诊断效能,分析血浆Hsp90α在肺癌中的诊断价值,使用75.08 ng/mL的最佳诊断临界值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802(95%CI 0.736~0.858),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03%和86.67%。联合检测其他的肺肿瘤指标对肺癌进行预测其AUC为0.966(95%CI 0.928~0.987),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88.98%和96.67。结论研究证明血浆Hsp90α蛋白可作为肺癌的一种辅助诊断方法。通过联合检测其他的肿瘤标志物指标来预测肺癌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单项指标,进一步提高了肺癌的检出率。
王席陶芳胡开明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90Α肺癌肿瘤标志物
血浆纤维蛋白单体水平与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疾病进展和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通过定量检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单体(fibrin monomer,FM)水平来判断其是否与疾病进展和预后相关。方法:本研究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根据FM的参考范围,将患者分为正常组(FM≤6μg/ml)和异常组(FM>6μg/ml)。采用Kaplan-Meier方法对癌症特异性生存率(cancer specific survival,CSS)进行了3年回顾性随访分析。本研究还利用Cox回归分析评价肿瘤预后因素,同时建立了诺模图模型来预测FM对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在本研究中异常组和正常组的比例分别为40.1%(63例)和59.9%(94例)。基于FM的临床和实验室数据分析得出,两组患者无年龄和性别差异,但在肿瘤的分化程度、T分期以及PLT、FIB、DD等指标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发现FM正常组和异常组的3年生存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分别为72.3%和42.9%,P=0.003)。通过多因素生存分析,我们确定FM可以作为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用来预测FM对肿瘤预后影响的诺模图显示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下的面积AUC为0.779(95%CI:0.706~0.853),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7.7%和79.0%。结论:这项研究表明,FM与胃肠道恶性肿瘤的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高水平的FM提示患者预后不良,生存期短。
王席陶芳胡开明许丹丹董晓玉李广华
关键词:纤维蛋白单体胃肠道恶性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