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林
- 作品数:7 被引量:82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调环酸钙对富士苹果枝条生长结果成花内源激素以及赤霉素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占我国苹果栽培总面积65%以上的“富士”枝条易旺长,造成了人工修剪成本增加、树冠内膛光照条件恶化以及机械化操作难度增加等问题,生产上迫切需要对富士新梢进行调控,目前在生产上合成了一种能够抑制生长的低毒高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 王林林
- 关键词:苹果调环酸钙枝条生长内源激素
- 氮肥和有机肥对旱地小麦水氮利用的调控
-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广泛种植。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粮食需求,其中氮肥的使用是最重要的农业管理措施之一,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氮肥过量的投入,干旱和农业...
- 王林林
- 关键词:小麦氮肥氮素分配水分利用
- 文献传递
- 水氮耦合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2
- 2015年
- 在盆栽条件下,以旱地小麦品种‘长旱58’为材料,研究水氮耦合对冬小麦旗叶主要光合特性及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种水分处理下小麦旗叶的叶绿素SPAD值、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及产量等都随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氮肥主要通过影响小麦旗叶Pn和小麦的穗数、穗粒数来影响产量。在不施氮(N0,0g·kg^-1)及正常施氮(N1,0.2g·kg^-1)处理下,中度水分胁迫(W2,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50%~60%)处理的小麦旗叶的光合速率及产量大于充分灌溉处理(W1,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而在高氮(N2,0.4g·kg^-1)处理下则相反。说明,适度水氮运筹会提高小麦旗叶光合能力及籽粒产量形成,主要表现为粒质量的增加。
- 李孟洁李红兵王林林陈晓丽李雨霖邓西平
- 关键词:小麦水氮耦合旗叶光合特性
- 不同氮素水平对小麦同化物积累与转运的调控
- 小麦籽粒中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积累及同化物的转运速率是限制小麦籽粒产量的主要因素,灌浆持续时间是小麦籽粒产量形成的关键因素。黄土高原雨养农业生产区土壤供肥能力差,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蒸发大,小麦灌浆期容易遭受大气干旱和土壤干...
- 王林林
- 关键词:小麦灌浆期氮肥
- 文献传递
- 氮素营养对小麦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3年
- 在大田条件下,以冬小麦"长旱58"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小麦干物质转运、积累和分配的影响,共设5个氮水平,即N1(0kg/hm2)、N2(80kg/hm2)、N3(150kg/hm2)、N4(195kg/hm2)、N5(300kg/hm2)。结果表明:在氮肥用量为195kg/hm2的水平下,籽粒获得最高产量,N1处理产量最低。其余茎中干物质对籽粒贡献率最大,而颖壳是灌浆期干物质转运最先发生的部位。N4处理下花后干物质积累最大,而花前同化物转运率最小,N1和N2处理花前同化物对籽粒的贡献率最大,N5处理花后干物质积累小于N4,说明合理的增施氮肥可增加灌浆期光合同化物积累,从而提高产量。
- 王林林陈炜徐莹李红兵邓西平
- 关键词:氮肥冬小麦
- 过表达IbOr基因甘薯增强抗旱性的生理机制被引量:3
- 2015年
- 以超表达甘薯橙色基因(IbOr)的转基因甘薯(TS)以及非转基因甘薯(NT)为实验材料,通过15%聚乙二醇6000(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研究转基因与非转基因甘薯幼苗在水分胁迫不同时间的光合系统,膜脂过氧化及抗氧化防御系统中主要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转基因甘薯耐旱性的生理机制。结果显示:(1)随PEG-6000胁迫时间延长,甘薯叶片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其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都显著降低,但转基因株系降低幅度小于非转基因植株。(2)在正常供水和水分胁迫下,超表达IbOr基因甘薯叶片中O-·2、MDA含量均低于非转基因甘薯,即转基因甘薯具有较低的活性氧水平且脂膜受损伤较小。(3)PEG-6000胁迫24h后,甘薯叶片中SOD、POD酶活性均增加,48h达到最大值,且转基因甘薯中2种酶活性显著高于非转基因甘薯。研究表明,过表达IbOr基因可以有效减轻甘薯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受损害的程度,且可能主要通过提高甘薯的抗氧化胁迫能力来完成。
- 陈晓丽李红兵王林林李孟洁李雨霖郭尚洙邓西平
- 关键词:转基因甘薯水分胁迫光合系统抗氧化系统
- 施氮量对旱地小麦强势粒和弱势粒灌浆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6
- 2013年
- 为给旱地小麦高产栽培中合理施氮提供依据,在盆栽条件下,以两个旱地小麦品种长武134和长旱58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对旱地小麦强势粒和弱势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产量、穗粒数和穗粒重均随施氮量的提高呈增加趋势,但千粒重受施氮量影响较小。强势粒的灌浆速率在整个灌浆过程中均明显高于弱势粒。随施氮量的增加,强、弱势粒的灌浆速率都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强势粒粒重与平均灌浆速率和总灌浆时间呈正相关,而弱势粒粒重与最大灌浆速率持续时间和各阶段灌浆持续时间呈正相关。
- 徐莹王林林陈炜李红兵邓西平
- 关键词:小麦施氮量灌浆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