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
- 作品数:42 被引量:184H指数:8
- 供职机构: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缺血后适应对老年大鼠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与P-Akt的关系
- 目的:随着我国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各种心脏病逐年发病率升高.更加随着心外科手术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普及,心肌保护及其关键,因此再灌注损伤成为研究的热点,因为其可抵消心脏手术、急诊PCI给...
- 王波
- 微创小切口非体外循环手术治疗先天性单纯冠状动脉瘘的单中心经验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非体外循环手术治疗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单纯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病人49例,行微创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瘘结扎手术,评估其可行性及优缺点。结果 49例均成功行微创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瘘结扎手术,无院内死亡或术中转为正中开胸手术治疗。其中剑突下切口22例和胸骨旁切口20例,经心尖入路7例。手术时间30~125分钟,平均(67.45±22.69)分钟,术后机械通气时间2~12小时,平均(3.72±1.82)小时,ICU停留时间4~24小时,平均(9.67±5.43)小时。仅有1例病人术后有轻微的残余分流,术后半年复查时残余分流消失。所有病人均无心肌缺血。结论微创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瘘结扎手术安全可行,术中视野暴露良好,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切口美观。
- 高翔王波宋来春陶超陶凉
- 关键词:微创手术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瘘
- 限制性裸支架在急性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观察限制性裸支架释放于急性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支架象鼻远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8年2月我院大血管中心对急性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需行主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同期行限制性裸支架置入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3例,平均年龄34~68(49.72±8.05)岁。先将裸支架释放于胸降主动脉内,再将支架象鼻置于裸支架内,出院前复查主动脉血管CT造影,观察支架位置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例患者裸支架置入时阻力较大,自行脱出而放弃置入;余21例患者成功完成限制性裸支架置入。术后1例患者住院期间因大面积脑梗死而死亡,1例截瘫。生存并成功置入裸支架的20例患者均定期随访4~21(13.00±6.14)个月,随访期内无卒中、死亡。计算机体层扫描血管成像检查示支架形态、位置良好,无移位及Ⅲ型内漏发生,未见支架远端新发破口。结论作为支架象鼻手术的辅助治疗手段,限制性裸支架的使用能减少支架源性新发破口的发生且可以明显扩张支架象鼻远端血管真腔口径,主动脉重塑效果良好。
- 李莎符竣王波王燕高翔
- 关键词:STANDFORDA型主动脉夹层裸支架疗效
- 不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方式对心肌梗死面积检测的对比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比较应用不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方式对心肌梗死面积的检测结果。方法实验在中国医科大学完成,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装置建立全心缺血模型。将20只健康SD大鼠(雌雄不拘、2周龄,体重250~30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0只。A组:TTC经主动脉根部直接灌注,B组:心脏切片后染色。两组鼠心均平衡10 min,阻断灌注30 min,复灌30 min。染色后观察心肌切片改变,计算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A组和B组均能很好地对梗死心肌进行标记,且两组心肌梗死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80%±6.07%vs.47.40%±6.80%,P〉0.05);A组心肌组织切片平整,颜色对比更明显,计算面积较准确,形态美观;而B组心肌组织切片凸凹不平,较难进行后续处理,计算面积不准确,形态不美观。结论 TTC染色是一种较为经济、快捷检测心肌梗死范围的染色方法,且经主动脉根部直接灌注染色法较心脏切片后染色法更简单、易操作,节省费用,染色效果好,染色后标本更平整、美观,有利于拍照和计算心肌的梗死面积。
- 王波李庆志阎德民陶凉
- 关键词:染色心肌梗死
- 日间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心脏术后肾功能不全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总结日间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在心脏术后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2002年6月~2008年3月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例患者在心脏手术后肾功能不全进行了日间CVVHDF,观察日间CVVHDF对患者的心率、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肾功能变化、升压药物剂量以及围术期和预后情况。结果12例患者中8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2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CABG,2例在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手术,术后均进行日间CVVHDF,每次透析持续8~12h,第一次透析6h后患者的心率、中心静脉压、肌酐和尿素氮及多巴胺用量较未透析时明显下降(P<0.05),而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较未透析时明显升高(P<0.05)。围术期死亡2例,其余10例患者中有3例改为内科规律透析治疗,7例患者肾功能恢复到术前水平出院后尿量恢复未再透析治疗,术后随访(36.90±29.06)个月,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日间CVVHDF是治疗心脏术后肾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
- 喻磊潘晓雪谷天祥师恩祎范秋灵王波
- 关键词: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肾功能不全
- 支气管舒张试验诊断标准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5
- 2010年
- 目的:观察支气管舒张试验中吸入沙丁胺醇不同剂量测定FEV1及不同的阳性标准对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患者50例,COPD患者50例,健康对照组50例,吸入200μg和400μg沙丁胺醇,于15min后,重复测定FEV1,计算舒张试验阳性率。结果:以FEV1改善率≥15%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舒张试验阳性标准判断,诊断哮喘的灵敏度为76%,特异性可达到100%;以FEV1改善率≥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舒张试验阳性标准判定其舒张试验阳性结果,灵敏度为92%,特异性可达到99%;以FEV1改善率≥10%为舒张试验阳性标准判断,诊断哮喘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可达到80%。吸入不同剂量沙丁胺醇后舒张试验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OPD组和健康对照组舒张试验阳性率与吸入沙丁胺醇的剂量亦无相关性(P>0.05)。结论:支气管舒张试验中,采用200μg沙丁胺醇的剂量可以充分发挥其舒张支气管的良好效能,增加剂量对其阳性结果无统计学意义;以FEV1改善率≥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舒张试验阳性判断标准,诊断哮喘的临床价值更大,能够有效减少误诊率和漏诊率。
- 王波
- 关键词: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功能试验沙丁胺醇
- 缺血后适应对糖尿病大鼠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与P-Akt的关系
- 目的
缺血后适应与缺血预适应相似,是机体对缺血性损伤的一种自然保护机制,二者有部分效应器及信号转导途径相似,如PI3k-Akt途径,细胞外信号转导途径,并且二者均可通过抑制mPTP孔开放而保护心肌。本实验探讨...
- 王波
- 关键词:缺血后适应心肌保护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P-AKT
- 文献传递
- 38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 王波陶凉陈绪发冯学国
- Bentall手术在小主动脉根部或瓣环再次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及评估Bentall手术在小主动脉根部或小主动脉瓣环患者再次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9年12月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行Bentall手术24例小主动脉根部或小主动脉瓣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6例,年龄31~68(45.70±15.27)岁。所有患者均曾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其中有20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2例患者接受了带瓣管道的主动脉根部置换术,2例行生物瓣置换术。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无院内死亡。30 d内死亡1例;2例因术后出血行开胸探查术,术中发现左侧纵隔胸膜出血,根部吻合口未见出血;1例因术后出现心脏传导阻滞行起搏器植入术。植入的人工主动脉瓣平均直径为(22.75±1.78)mm。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人工主动脉瓣膜的平均跨瓣压差为(11.17±2.24)mm Hg。结论Bentall手术治疗小主动脉根部或瓣环再次手术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可获得较大尺寸的人工瓣膜植入,以获得更大的瓣口面积,从而具有良好的术后血流动力学特征和近期临床效果。
- 李誉宋来春王波陶凉
- 关键词:BENTALL手术再次手术
- 两种不同射频消融方式治疗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永久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比较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比较双极钳射频消融手术与单极笔射频消融手术治疗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永久性心房颤动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12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124例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永久性心房颤动行心瓣膜置换加双极钳/单极笔射频消融手术的临床资料。根据采用的射频消融方法不同,将124例患者分为两组,双极钳组:62例,男29例,女33例;年龄(44.20±8.61)岁;单极笔组:62例,男33例,女29例;年龄(46.40±9.48)岁。分别于术中心脏复跳、手术当天、术后7 d、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做心电图检查,观察窦性心律维持情况。结果两组均无住院死亡,无消融相关并发症发生。双极钳组主动脉阻断时间[(70.05±22.02)min vs.(54.47±20.65)min,P=0.025]、消融时间[(25.12±3.00)min vs.(15.70±3.02)min,P=0.000]均长于单极笔组。术中心脏复跳、手术当天、术后7 d,双极钳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88.71%、87.10%、80.65%,单极笔组分别为85.48%、77.42%、72.5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双极钳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79.03%、75.81%、72.58%,单极笔组分别为59.68%、50.00%、48.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手术治疗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永久性心房颤动有较好的疗效,单极笔射频消融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方便、灵活等优点,但双极钳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心房颤动的近期疗效优于单极笔射频消融手术。
- 符竣王波陶凉陈绪发严慧峰
- 关键词: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