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亚强

作品数:101 被引量:382H指数:9
供职机构:华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指导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文化科学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1篇金属学及工艺
  • 43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文化科学
  • 5篇冶金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9篇合金
  • 17篇奥氏体
  • 15篇热轧
  • 13篇
  • 12篇带钢
  • 12篇力学性能
  • 12篇力学性
  • 11篇碳钢
  • 11篇冷轧
  • 11篇残余奥氏体
  • 10篇低碳钢
  • 9篇轧板
  • 9篇显微组织
  • 8篇P
  • 7篇轧带
  • 7篇钛合金
  • 7篇半固态
  • 6篇钛合金粉末
  • 6篇铝合金
  • 6篇合金粉

机构

  • 57篇河北联合大学
  • 31篇华北理工大学
  • 13篇北京科技大学
  • 10篇中航工业北京...
  • 6篇河北理工大学
  • 4篇燕山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金...
  • 4篇唐山钢铁集团...
  • 3篇唐山国丰钢铁...
  • 2篇河北钢铁股份...
  • 1篇安徽工业大学
  • 1篇东北大学
  • 1篇首钢集团
  • 1篇唐山科技职业...
  • 1篇河北钢铁集团...
  • 1篇承德钢铁集团...

作者

  • 101篇田亚强
  • 71篇宋进英
  • 71篇陈连生
  • 36篇魏英立
  • 19篇郑小平
  • 11篇任学平
  • 10篇侯红亮
  • 9篇赵远
  • 8篇杨栋
  • 8篇李红斌
  • 7篇沈永革
  • 6篇冯运莉
  • 6篇董福涛
  • 5篇卢珺玮
  • 4篇杨子旋
  • 4篇徐勇
  • 4篇李运刚
  • 3篇张士宏
  • 3篇张源
  • 3篇赵丹

传媒

  • 23篇热加工工艺
  • 13篇钢铁钒钛
  • 10篇金属热处理
  • 9篇塑性工程学报
  • 5篇钢铁研究学报
  • 5篇机械工程材料
  • 5篇航空材料学报
  • 3篇金属世界
  • 3篇中国校外教育
  • 3篇河北联合大学...
  • 2篇金属学报
  • 2篇铸造技术
  • 2篇材料导报
  • 2篇材料工程
  • 2篇科技创新导报
  • 2篇工程科学学报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轧钢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钢铁

年份

  • 21篇2017
  • 10篇2016
  • 16篇2015
  • 18篇2014
  • 13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热轧窄带65Mn钢珠光体组织与性能的窄范围控制被引量:3
2017年
为制定65Mn窄范围质量控制工艺参数,利用OM、SEM、拉伸试验机及洛氏硬度仪等,研究热轧窄带65Mn钢的终轧温度、终轧后冷速下以及卷取后冷速对珠光体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工艺参数相同的情况下,随着终轧温度的提高、终轧后冷却速率的减缓和卷取后冷却速率的加快,热轧窄带65Mn钢珠光体球团尺寸和片层间距不断增大、片层变厚、抗拉强度及硬度均逐渐降低,当终轧温度大于960℃、终轧后冷却速率小于5.58℃/s及卷取后冷却速率小于0.1℃/s时,其抗拉强度小于900 MPa。
王跃华宋进英魏英立郑小平田亚强刘志兴孙学玉
关键词:终轧温度冷却速率珠光体力学性能
半固态AZ91D镁合金坯料热压缩后的显微组织被引量:2
2017年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实验机对轧制诱发熔化激活法制备的AZ91D镁合金半固态坯料在应变速率为0.001~10 s^(-1)、温度300~400℃的条件下进行了高温压缩行为研究,研究了应变速率与变形温度对试样显微组织的影响,分析了试样各变形区的显微组织特性。结果表明:应变速率与变形温度是影响试样显微组织的两个重要因素,应变速率越小,变形温度越高,晶粒平均尺寸越大,尺寸均匀性越好。经过热压缩,α-Mg固相颗粒沿垂直于压缩方向被压长,而"液相"则变化不明显,表明α-Mg固相颗粒有较好的塑性变形能力,"液相"的塑性变形能力较差。压缩试样不同变形区的显微组织特征明显不同:试样心部固相颗粒发生了明显变形,而其他部位固相颗粒变形程度不大;"液相"被挤压到了试样两侧,而固相没有发生明显偏聚,表明在压力加工中"液相"比固相颗粒更容易移动。
龚文源张贵杰郑小平田亚强宋进英陈连生
关键词:AZ91D镁合金半固态热压缩变形显微组织
优质碳素结构55Mn钢连续冷却转变特性
2015年
采用膨胀法结合金相-硬度法,在Gleeble-3500热模拟机上测定了55Mn钢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研究了连续冷却过程中冷却速度对55Mn钢室温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冷速为0.05~15℃/s时,转变产物主要为铁素体(F)和珠光体(P/S/T);当冷速达到15℃/s时,开始析出白色块状马氏体;当冷速为15~40℃/s时,只发生珠光体转变和马氏体转变,且随着冷速的增大,马氏体含量逐渐增多;当冷速大于40℃/s时,只发生马氏体转变,室温组织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陈连生齐祥羽田亚强宋进英
关键词:热模拟金相-硬度法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单种添加剂对钒钛烧结矿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为了改善承钢钒钛烧结矿的质量和冶金性能,针对4种添加剂对烧结矿的影响进行了烧结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选择的4种添加剂中,方案5~#钒钛矿烧结质量最优,即添加B_2O_3能够显著提高烧结矿质量和冶金性能,其利用系数为1.34 t/(m^2·h),转鼓指数为63.76%,RI、RDI_(+3.15)分别为74.92%和53.78%。
张琦刘然李红玮陈树军吕庆田亚强
关键词:添加剂钒钛烧结矿烧结矿质量冶金性能
55Mn冷轧带钢边裂的产生原因及冷轧控制措施被引量:2
2017年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仪等分析了55Mn冷轧带钢边裂缺陷的形成原因,提出了优化的冷轧控制措施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因铸坯本身有微小裂纹,致使其在热轧加热过程中产生局部脱碳是造成冷轧带钢边裂的直接原因;通过将拉矫机的延伸率参数设定为正常时的50%,酸洗液质量浓度较正常的增大5%~10%,酸洗速度降至正常时的70%,前两个机架的负荷分配设定为总压下量的70%以上,机架间的微拉应力控制在正常时的70%以内,能够有效控制此边裂现象的出现。
陈连生李跃宋进英郑小平田亚强李广林
关键词:边裂冷轧
I&Q&P工艺下碳配分时间对0.12C-1.33Mn-0.55Cu钢性能和组织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采用场发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I&Q&P工艺中合金元素配分后不同碳配分时间对0.12C-1.33Mn-0.55Cu钢组织演变、力学性能和残余奥氏体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用钢经双相区保温后,合金元素Cu、Mn有明显的配分效果;与Q&P处理相比,I&Q&P处理钢抗拉强度虽略有下降,但强塑积提高了6 517MPa·%;在双相区Cu、Mn元素配分后,随着碳配分时间的不断增加,马氏体板条缠结减少且逐渐变的条理清晰,随后出现回火马氏体,并有渗碳体的析出,钢的抗拉强度逐渐减小,伸长率则先增大而后减小,配分时间到90s时,强塑积达到最大为25 861MPa·%;在不同的配分时间下,钢的伸长率变化趋势与残余奥氏体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陈连生徐静辉米振鹏田亚强郑小平宋进英
关键词:强塑积
50Mn热轧钢板宽向不同位置氧化铁皮结构及对酸洗行为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其附带的EDS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试验手段,研究了50Mn热轧带钢宽向不同部位氧化铁皮结构与酸洗难易程度的关系。分别对板宽方向位置(边部,1/4处,中间)的氧化铁皮进行了厚度测量、微观形貌观察、相结构分析,阐述了不同位置氧化铁皮的形成机理及对冷轧酸洗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50Mn热轧带钢表面氧化铁皮主要由Fe2O3、Fe3O4和Fe O三相组成,沿带钢宽度方向不同部位氧化铁皮结构特征有所差异。其中带钢边部Fe2O3∶Fe3O4∶Fe O相组成比为8:90:2;距带钢边部1/4处Fe2O3∶Fe3O4∶Fe O相组成比为12∶85∶3;带钢中间Fe2O3∶Fe3O4∶Fe O组成为18∶79∶3。酸洗试验后发现,带钢中间处的氧化铁皮易于清洗,带钢边部位置的氧化铁皮不易清洗。
陈连生齐祥羽宋进英田亚强张源
关键词:热轧带钢酸洗
初始组织对低碳钢IQ&P工艺残留奥氏体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采用双相区再加热-淬火-碳配分(IQ&P)工艺,研究初始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的IQ&P-Ⅰ多相钢和初始组织为马氏体的IQ&P-Ⅱ多相钢的组织形貌、残留奥氏体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初始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的IQ&P-Ⅰ多相钢室温组织中,铁素体和马氏体基本呈块状分布,块状残留奥氏体存在于铁素体与马氏体界面处,薄膜状只存在于马氏体内的板条之间,且残留奥氏体含量较少,TRIP效应不明显,其抗拉强度为957 MPa,伸长率只有20%,强塑积为19905.6MPa·%。初始组织为马氏体的IQ&P-Ⅱ多相钢中铁素体和马氏体大多呈灰黑色的板条状或针状,且细小的针状马氏体均匀地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残留奥氏体只以薄膜状平行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体积分数达到了13.2%,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TRIP效应较明显,强塑积达到21560MPa·%,可以获得强度和塑性的良好结合。
陈连生胡宝佳宋进英张健杨郑小平魏英立田亚强
关键词:多相钢残留奥氏体强塑积
含Cu低碳钢双相区形变+IQ处理的组织及Cu配分行为被引量:1
2017年
采用双相区保温-淬火(IQ)及双相区形变-保温-淬火热处理工艺,研究了形变对一种含Cu低碳钢的组织演变及其Cu配分行为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及电子探针(EPMA)等手段对组织演变及Cu配分行为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IQ工艺处理后,试验钢由多边形铁素体和珠光体的初始组织转变为铁素体和马氏体双相组织,少量多边形铁素体转变形板条马氏体;双相区形变+IQ处理后组织中多边形铁素体由于形变力作用发生微小变形且含量降低,板条马氏体含量显著增加;IQ工艺下组织中含Cu最高区域的Cu元素平均浓度为0.896,而采用双相区形变+IQ处理的组织中为1.025,是基体平均Cu浓度的2.5倍,且其富Cu区域面积比为23.8%。上述结果表明,通过IQ处理前的形变处理提高空位浓度,可以有效促进Cu配分效果。
陈连生胡宝佳田亚强董福涛李红斌魏英立宋进英
关键词:马氏体空位
硼对460B钢连续冷却相变行为的影响
2013年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机单道次压缩变形试验,研究了硼对460B钢的连续冷却转变过程及转变产物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硼元素的加入可以使460B钢在3℃/s的冷却速度下发生贝氏体相变,且与不含硼试样相比,在相同的冷速下所获得的板条状贝氏体组织更细小,且在低冷速(0.1、0.3、0.5℃/s)下晶粒略粗大但硬度偏高;硼元素的加入明显使460B钢的动态CCT曲线右移,抑制了奥氏体向铁素体和珠光体的转变,明显增加了钢的淬透性,降低了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临界冷却速度,同时也降低了460B钢的Ac3、Ac1、Ar3、Ar1和Ms点的温度。
陈连生沈永革宋进英卢珺玮杨子旋田亚强
关键词:CCT曲线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