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志刚

作品数:3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肺
  • 2篇心肺复苏
  • 1篇电刺激
  • 1篇电刺激诱发
  • 1篇多器官功能
  • 1篇多器官功能障...
  • 1篇多器官功能障...
  • 1篇多器官功能障...
  • 1篇心室
  • 1篇心室颤动
  • 1篇心跳
  • 1篇心跳骤停
  • 1篇性疾病
  • 1篇炎症
  • 1篇炎症性
  • 1篇炎症性疾病
  • 1篇室颤
  • 1篇器官
  • 1篇器官发生
  • 1篇器官功能

机构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3篇罗志刚
  • 3篇黄子通
  • 2篇方向韶
  • 2篇符岳
  • 1篇杨柳青
  • 1篇王彤

传媒

  • 2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年份

  • 3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大鼠电刺激诱发心室颤动和机械性心肺复苏模型的建立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建立大鼠交流电电激诱发心室颤动和机械性心肺复苏模型,并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用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20只,应用自主开发研究的心跳骤停和复苏机械装置,持续交流电经右心室内膜致颤。在8min心室颤动后,开始给予6min的心肺复苏,包括200次/min的机械胸外按压和100次/min的同步机械通气。随后双向波经胸体外除颤。结果:14只大鼠复苏成功,自主循环恢复率为70%。电刺激后所有大鼠立刻出现心室颤动,3min的电刺激停止后动物持续表现为室颤而没有自发转复心律现象。心肺复苏期间恢复自主循环组其冠状动脉灌注压恒定在24mmHg左右,显著高于未能恢复自主循环组。大部分大鼠在6min复苏后电击除颤有效恢复自主循环。实验结束后常规解剖未发现器官机械性创伤。结论:本大鼠交流电诱发心室颤动和心肺复苏模型,有效性和安全性高,可最大限度减少实验的误差,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
符岳方向韶罗志刚黄子通
关键词:心肺复苏心室颤动
中性粒细胞凋亡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被引量:5
2007年
当机体受到严重感染,创伤,休克,全身严重炎症性疾病等严重打击后,出现2个或者2个以上器官发生序贯性功能衰竭。这一综合征称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s,PMNs)凋亡(apoptosis)和功能的改变在MODS中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损伤发挥了重要作用。早在1989年,Savill等把细胞凋亡作为中性粒细胞清除的潜在机制。
罗志刚黄子通
关键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性粒细胞凋亡炎症性疾病器官发生MODS
新型大鼠心跳骤停和复苏的机械装置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研发由电磁阀系统总控制、压缩气体驱动的新型大鼠电刺激诱发心跳骤停和复苏的机械装置,并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用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20只,应用自主开发研制的心跳骤停和复苏机械装置,持续交流电经右心室内膜致颤。在6min心室颤动后,开始给予6min的机械胸外按压和同步机械通气,随后双向波经胸体外除颤。结果15只大鼠复苏成功,自主循环恢复率为75%。电刺激后所有大鼠立刻出现心室颤动,3min的电刺激停止后动物持续表现为室颤而没有自发转复心律现象。心肺复苏期间恢复自主循环组其冠状动脉灌注压恒定在24mmHg左右,显著高于未能恢复自主循环组。结论本新型大鼠心跳骤停和心肺复苏装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高,可最大限度减少实验的误差,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
符岳方向韶王彤罗志刚杨柳青黄子通
关键词: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机械装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