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建筑科学
  • 15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2篇隧道
  • 7篇公路
  • 4篇公路隧道
  • 3篇通风
  • 3篇通风设计
  • 3篇偏压
  • 3篇高速公路
  • 3篇衬砌
  • 2篇地段
  • 2篇应力
  • 2篇预应力
  • 2篇预应力混凝土
  • 2篇预应力混凝土...
  • 2篇石牙山隧道
  • 2篇隧道洞口
  • 2篇隧道设计
  • 2篇隧道通风
  • 2篇隧道通风设计
  • 2篇特长隧道
  • 2篇浅埋

机构

  • 15篇广东省公路勘...
  • 1篇长安大学

作者

  • 15篇聂玉文
  • 4篇朱勇军
  • 4篇赵金锐
  • 4篇梁淦波
  • 4篇李国安
  • 3篇金文良
  • 2篇钟勇
  • 1篇李宁军
  • 1篇谢永利
  • 1篇罗火生
  • 1篇蔡小扬
  • 1篇王玉文
  • 1篇王超

传媒

  • 5篇广东公路勘察...
  • 4篇四川建筑
  • 2篇广东公路交通
  • 1篇山西建筑
  • 1篇公路隧道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6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2篇200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鸡心岭隧道洞内超高设计的体会
2004年
设计者根据地质条件、公路等级、工程造价等因素综合考虑出最优、最省的路线方案 ,往往造成隧道内需要设置较大的纵坡、小半径平曲线 ,因此引起隧道内部分或全部有超高 ,这就造成隧道内轮廓必须加大 ,并给隧道排水、隧道结构及隧道施工带来了问题。结合广东省西部沿海高速公路上的鸡心岭隧道设计就这一问题介绍解决方法。
朱勇军聂玉文
关键词:隧道设计内轮廓纵坡隧道排水公路等级
偏压荷载作用下连拱隧道衬砌裂缝仿真分析
2011年
本文分析连拱隧道偏压荷载产生的原因,介绍衬砌裂缝仿真模拟基本方法,并对隧道衬砌结构处于偏压荷载情况下衬砌裂缝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
金文良聂玉文李国安
关键词:连拱隧道偏压裂缝数值仿真
西二环30m预应力混凝土T梁简支转连续刚构设计被引量:1
2005年
以国道主干线广州绕城公路北江特大桥引桥4×30 m预应力混凝土T梁简支转结构连续刚构为例,简要介绍该项目中广泛采用的简支转连续刚构或连续梁的结构特点、计算方法。
钟勇聂玉文
关键词:简支转连续梁桥
中山东部快速路焦树山隧道结构设计与施工被引量:2
2011年
随着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快速路大量建设,其中双洞八车道城市快速道路隧道的建设也越来越多,其与山岭隧道的设计施工方法有一定差异。中山市东部快线工程焦树山隧道是双洞八车道小净距隧道,以其勘察设计为例,详细介绍焦树山隧道工程地质条件、断面形式、结构设计及施工方案设计。
金文良聂玉文李国安郑晓婷
关键词:快速路小净距隧道
西二环30m预应力混凝土T梁简支转连续刚构设计
2005年
以国道主干线广州绕城公路北江特大桥引桥4×30m预应力混凝土T梁简支转结构连续刚构为例,简要介绍该项目中广泛采用的简支转连续刚构或连续梁的结构特点、计算方法。
钟勇聂玉文
关键词:简支转连续梁桥连续刚构连续梁
莲花山隧道设计简介
2001年
206国道改造丰顺莲花山隧道工程全线四座隧道:拾荷隧道、竹子寮隧道、柚树下隧道、莲花山隧道。莲花山隧道系其中最长隧道,全长2888m,单洞双向行车,是控制工程。本文主要介绍莲花山隧道设计的有关技术问题和处理原则。
梁淦波聂玉文
关键词:莲花山隧道公路隧道衬砌设计防排水设计通风设计
隧道洞口偏压、浅埋地段设计体会
2001年
本文结合拟建的汕梅高速公路清潭至北斗段左线柚树下隧道至莲花山隧道路段,对该工程中的柚树下隧道梅州端洞口偏压、浅埋情况及设计中的技术处理作介绍和探讨。
聂玉文赵金锐
关键词:隧道洞口偏压浅埋护拱
公路隧道通风网络理论的研究及应用
1引言近年来,公路隧道运营通风开始使用通风网络理论进行设计计算。隧道内交通量和行车速度的变化动态地影响隧道运营通风系统。公路隧道通风网络中如何考虑交通风、风机、自然风等因素,在隧道通风网络解算程序中如何实现,本文对此问题...
金文良赵金锐聂玉文
文献传递
偏压和浅埋地段隧道洞口的设计体会被引量:10
2002年
广东汕 (头 )~梅 (州 )高速公路清潭至北斗段左线柚树下隧道全长 15 2 3m ,位于山岭重丘区。洞口地段距沟谷较近 ,偏压、浅埋比较严重。介绍偏压、浅埋情况下隧道洞口的技术处理和设计方案 。
聂玉文赵金锐
关键词:高速公路隧道洞口偏压浅埋
周边位移量测在济晋高速公路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2010年
本文结合济晋高速隧道监控量测的实践,提出了使用位移变化率和地质与支护信息相结合来判断围岩稳定性和指导施工的方法,介绍了周边位移量测信息和地质与支护信息在变更围岩级别、改变施工方法、预报塌方等险情和确定二次支护时机等四个方面中的应用。
王玉文聂玉文谢永利李宁军
关键词:隧道位移量测地质信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