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姗姗
-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1
-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我国民族融合与民族共荣的历史
- 2013年
- 参考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近期研究成果,结合历史文献分析论证了中华各民族有共同祖先、血缘相近的事实,并以心理计量学的原理从不同民族发展史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事件作为评价不同民族文化特质的依据。不同民族都能取得高水平的政治、文化成就,也有很多共同的缺点。汉族虽然受礼乐文化影响深刻,但汉族统治者的人性化程度和道德水平等并不优于少数民族。历史上民族间的压迫和敌对都不是单方面的,其消极后果也是相互的。没有天生高贵和野蛮的族群,民族文化和心理特点的不同主要取决于生存环境。加强民族融合,从生物学意义上可以增大基因多样性,有利于中华民族的长远繁荣,从社会学意义上讲则可以产生更多的经济文化创新活力。
- 孔令桐郭庆科胡姗姗
- 关键词:民族融合共同祖先
- 创造力的进化心理学解释
- 2015年
- 创造力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研究创造力已经成为当代心理科学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进化心理学的引入则为研究人类创造力行为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角度。该文对创造力和进化进行了系统化的解释,并介绍了创造力的进化过程。最后,该文对创造力进化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指出不同形式创造力可能源于不同的进化模式。
- 胡姗姗
- 关键词:创造力进化自然选择
- 群体偏好与年级对小学生利他惩罚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6年
- 采用独裁者博弈(DG)探讨了群体偏好对不同年级小学生利他惩罚行为的影响。研究1对450名小学生利他惩罚行为的年级发展特点进行了测查。研究2以168名小学生为被试,考察了在独裁者博弈中与独裁者的关系、性别与年级对小学生(第三方)利他惩罚行为的影响。研究3以180名小学生为被试,考察了在独裁者博弈中与接受者的关系、性别与年级对小学生(第三方)利他惩罚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利他惩罚行为在1至3年级之间有显著增长,3至5年级之间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有所下降。(2)3年级小学生开始表现出明显的群体偏好。(3)利他惩罚行为的性别差异不明显,与女生比男生更利他的预期相左。结论:小学生至少在6岁就已经出现了利他惩罚行为且逐渐表现出群体偏好;小学生道德行为发展中可能存在"3年级现象";女生可能更愿意通过非惩罚的方式达成公平。
- 郭庆科徐萍吴睿胡姗姗
- 传统血缘观念的非理性本质辨析
- 2013年
- 中国自商周以来就特别重视父系血缘关系,随着儒家学说的盛行,血缘观念在政治制度、伦理道德、民间风俗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观念有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但也妨碍了现代公民意识的形成。本文以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分析了血缘观念的不合理性,指出姓氏区分和血缘传统并没有基因学依据。对个体来讲传宗接代和重男轻女的思想只有心理学意义,而没有生物学意义。同时根据文献史实论证了过分重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私爱的危害。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道家和墨家思想对淡化私爱、强化公德、构建现代公民意识的基础性作用。
- 王素霞胡姗姗郭庆科
-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道家墨家现代公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