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端
- 作品数:11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家蚕茧丝纤度的研究现状及相关探究被引量:4
- 2014年
- 蚕丝作为重要的天然蛋白质纤维,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被广泛的应用。而茧丝纤度是家蚕品种丝质性状之一,也是衡量茧质价值的重要标准。迄今为止,对于家蚕品种及雌雄间茧丝纤度的差异等相关研究较多,但在家蚕茧丝纤度性状基因效应及形成机制等前沿基础领域的研究还有很大不足,有待加强研究力度。
- 郭冬阳谭端代方银
- 关键词:细纤度蚕丝基因效应
- 家蚕不同品系卵巢管数目变异及其与造卵数的关系
- 2006年
- 选取西南大学家蚕Bombyx mori基因库中157个品系及杂交材料的雌蛾进行解剖和观察,调查了卵巢管数目的多样性,并初步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结果发现,家蚕资源品系大范围存在雌蛾卵巢管数目变异现象。157个品系及其杂交材料中有87个发生了卵巢管数目变异现象,占55.41%,变异类型有11种。不同类品系间卵巢管数目变异率差别显著,其中突变品系的变异率最高,达60.19%;突变系杂交材料的变异率最低,有37.50%。在发生卵巢管数目变异的突变品系中,个体变异率最高达50%,最低为2%。调查部分品系发现,品系内卵巢管数目增加并不见总造卵数一定增加,而单根卵巢管平均造卵数均低于(4,4)正常型。通过对实用型品系21-871和突变系06-051上下世代雌蛾的解剖观察,发现这两个品系的上下代雌蛾卵巢管数目均有相近的变异趋势,提示卵巢管数目变异有遗传性。
- 代方银王先燕谭端鲁成向仲怀
- 关键词:家蚕品系
- 一种新的家蚕体形突变体--短体蚕(Sq)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被引量:3
- 2009年
- 作为重要经济昆虫和鳞翅目昆虫模式的家蚕Bombyxmori,其突变体是生理学、遗传学、功能基因组学等研究的宝贵资源。作者在家蚕资源保存和遗传分析中发现一种新的体形突变体——短体蚕(Squab,Sq),其特征是:杂合体(Sq/+)成活,蚕体长只有正常型的约4/5,腹中部略肥大,胸部稍狭小;纯合体(Sq/Sq)胚胎期致死。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突变为显性遗传。通过与各染色体标记基因进行连锁分析,发现突变基因Sq在家蚕第14染色体上;通过与同一染色体上的标记基因青熟油蚕基因(oa)、不洁蚕基因(Di)进行三点测验,将Sq定位在家蚕连锁图谱第14连锁群的34.6cM位点,表示为Sq(14-34.6)。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和利用该突变体奠定了重要基础。
- 代方银童晓玲谭端黄永燕罗尤海鲁成向仲怀
- 关键词:家蚕基因定位
- 含有母性影响遗传基因的连锁定位系的构建被引量:5
- 2007年
- 母性影响遗传基因由于其杂交后代的表型受母本基因型的影响,而不能直接反映当代个体的基因型,这给连锁定位测交亲本(三隐性或双隐性系统)的培育带来困难,从而影响这类基因的定位研究。设计了一套杂交培育方案,其核心是使母性影响遗传基因先纯合,再使非母性影响遗传基因纯合。采用所设计的方案,成功培育了家蚕第13连锁群的赤蚁(ch)、无鳞毛翅(nlw,新突变)和褐色卵t(b-t,母性影响遗传)的三隐性系统,并培育了第19连锁群的狭胸(nb)和第二肾形卵(ki-2,母性影响遗传,待定位突变基因)的双隐性系统。
- 代方银谭端童晓玲胡海鲁成向仲怀
- 关键词:家蚕
- 家蚕不同品系卵巢管数目变异及其与造卵数的关系
- 本研究选取西南大学家蚕Bombyx mori基因库中157个品系及杂交材料的雌蛾进行解剖和观察,调查了卵巢管数目的多样性,并初步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结果发现,家蚕资源品系大范围存在雌蛾卵巢管数目变异现象.157个品系及其...
- 代方银王先燕谭端鲁成向仲怀
- 关键词:家蚕
- 文献传递
- Cyclin B3基因在调控雌性内部生殖器官发育的应用
-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Cyclin B3基因在调控雌性内部生殖器官发育的应用,采用常规方法或基于CRISPR/Cas9系统,敲除、改变或抑制Cyclin B3基因,获得转基因家蚕品系,使得正常Cyclin B3基...
- 谭端胡海卢天菊代方银
- 天然彩色茧资源的综合利用被引量:9
- 2015年
- 本文系统介绍了天然彩色茧资源的基本概况和综合利用前景,天然彩色茧新品种的培育,以及其独特的吸放湿性、通气性、保暖性、紫外线吸收能力、高色素含量、抗菌性、抗氧化性等优良特性,指出开发和综合利用天然彩色茧资源,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产品具有独特的市场竞争力。
- 谭端卜钕平胡海代方银
- 关键词:天然彩色茧
- 家蚕近交系遗传检测及其方法的研究
- 家蚕(Bombyx mori)是重要的经济昆虫,用作实验遗传动物的历史已达百年。其遗传背景清楚,各种突变性状丰富,而且具有体型小、繁殖周期短、繁殖系数高、易饲养等特点,具备实验动物的遗传特性。采用高度近交的动物可减少实验...
- 谭端
- 关键词:家蚕近交系
- 文献传递
- 家蚕体形突变新缢蚕(co-n)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从西南大学家蚕基因库中发现体形自然突变"新缢蚕"。幼虫表型特征为:环节中央部位呈缢缩状,色素聚集,腹部节间膜呈隆起状,5龄中后期最明显,与缢蚕(constricted,co)相似。至成虫期观察,腹背通常少有鳞毛。经遗传分析,新缢蚕为隐性基因支配,将其命名为new constricted,基因符号:co-n。连锁分析结果表明,co-n与黄血(Y)基因连锁,故判定该基因属于第2连锁群。这是家蚕第2连锁群30多个突变中发现的第一个体形突变。经过新缢蚕(co-n)与灰色卵(Gr)、黄血(Y)基因间的三点测验定位实验,结合伴野丰2005年最新公布的家蚕连锁遗传图的第2连锁群基因座数据,将co-n基因座确定为:2-5.7。
- 代方银童晓玲胡海谭端黄飞飞鲁成向仲怀
- 关键词:家蚕突变体形基因定位
- 家蚕天然彩色茧遗传学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4年
- 家蚕天然彩色茧分为黄红茧系和绿茧系。黄红茧是通过来自桑叶的类胡萝卜素在茧丝的丝胶中分布形成的,包括:黄茧(内层黄茧和外层黄茧)、淡黄茧、肉色茧、锈色茧、红色茧等;绿茧是桑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在家蚕中肠和血液进一步代谢后在丝素和丝胶中积累引起的,分为互补绿茧和独立遗传绿茧。家蚕天然彩色茧相对于普通白茧有一些独特的优良性状,如色彩艳丽柔和、更加柔韧、更强的抗辐射性能等,是理想的健康环保纺织材料。对家蚕天然彩色茧分子水平的研究不仅有重大的生物学意义,也可以为我们更好地利用家蚕天然彩色茧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就家蚕天然彩色茧(黄红茧系和绿茧系)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总结。
- 鹿亚如谭端代方银
- 关键词:家蚕彩色茧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