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艳玲 作品数:7 被引量:10 H指数:2 供职机构: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颞部弥漫型腱鞘巨细胞瘤1例报道 2019年 腱鞘巨细胞瘤(giant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GCTS)是起源于腱鞘、滑囊、关节等部位的滑膜细胞或趋向滑膜细胞分化的间叶细胞发生的一组肿瘤,1941年由Jaffe等[1]首先提出。根据发生部位和生长方式分为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LGCTS)和弥漫型腱鞘巨细胞瘤(DGCTS)([2-4]);关节内外的滑膜组织偶尔也可以发生极为罕见的恶性腱鞘巨细胞瘤(MGCTS)。 贺艳玲 陈昊 张春芳 刘华关键词:腱鞘巨细胞瘤 免疫组化 人肝内胆管癌细胞株RBE的基因表达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通过比较肝内胆管细胞癌RBE细胞株中NCAM+ c-Kit+与NCAM-c-Kit-的全基因组表达差异,筛选出与干细胞信号通路相关的差异基因,进一步揭示肝内胆管癌发生、发展的内在分子机制.方法 培养RBE细胞株,用免疫磁珠分选出NCAM+ c-Kit+ RBE与NCAM-c-Kit-RBE亚群,采用Agilent人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对NCAM+ c-Kit+ RBE与NCAM-c-Kit-RBE进行检测.通过SAS系统分析,得到两者干细胞信号通路的差异表达基因,进一步采用实时-PCR技术验证芯片结果.结果 芯片筛选出NCAM+ c-Kit+ RBE与NCAM-c-Kit-RBE亚群之间的差异基因共7270条[变化倍数(fc)≥2或fc≤0.5].与NCAM-c-Kit-RBE相比,NCAM+ c-Kit+ RBE上调基因3572条,下调基因3698条.其中干细胞信号通路相关差异基因共421条(fc≥2或fc≤0.5),上调基因231条,下调基因190条.结论 高通量芯片能够筛选出NCAM+ c-Kit+ RBE与NCAM-c-Kit-RBE大量的差异基因.SAS分析系统能进一步分析与干细胞信号通路相关的差异基因. 王婕 徐菁 贺杰峰 李灵敏 覃艳红 陈秀花 贺艳玲关键词:肝内胆管癌 基因芯片 原发性头皮脑膜瘤1例 2023年 患者,男性,70岁,10年前感右侧额部隆起,大小约4 cm×3 cm,近3年隆起进行性增大,达8 cm×6 cm,质硬,无压痛,表面呈暗红色,右眼视力下降明显,当地医院头颅CT示右侧额部局灶性增厚,考虑骨肿瘤可能。否认家族癫痫及神经纤维瘤病史,一般状况良好。本院MRI示右额部头皮见长T_(1)等T_(2)信号软组织肿块(图1),皮下间隙不清,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邻近颅骨似见轻度强化、增厚改变。术中所见:右额部头皮肿瘤,于帽状腱膜下游离,大小6 cm×4 cm×3 cm,边界不清楚,呈灰黄色,质地较韧,血供一般,侵犯颅骨,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及病变颅骨。 彭伟 贺艳玲关键词:脑膜瘤 头皮 免疫组化 嗜酸性实性和囊性肾细胞癌2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嗜酸性实性和囊性肾细胞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2例嗜酸性实性和囊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肿瘤以实性区为主,局灶形成囊腔,肿瘤细胞强嗜酸性,有胞质内彩斑、空泡,可见多核化,囊壁被覆鞋钉样排列的强嗜酸性细胞。例2以囊性区(巨囊)为主,局灶实性,囊壁被覆强嗜酸性肿瘤细胞,呈鞋钉样排列,胞质内彩斑及空泡不明显。2例免疫组化表型均为局灶CK20(+)。结论嗜酸性实性和囊性肾细胞癌是新近认识的一种以实性和囊性结构及大的嗜酸性细胞为主型的惰性肾肿瘤,具有独特的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表现为独特的CK20局灶阳性。通过其特征性的组织学形态和独特的免疫表型表现比较容易与其他嗜酸性肾细胞肿瘤鉴别。 贺艳玲 陈昊 张春芳 林海月 张昶关键词:肾细胞癌 CK20 临床病理 NCAM+c--Kit+胆管癌细胞的肝脏祖细胞特性研究 目的 检测肝内胆管癌细胞系(RBE)中NCAM+c-Kit+细胞亚群的肝脏祖细胞特性。 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法筛选高纯度特定免疫表型(NCAM+c-Kit+和NCAM'c-Kit-)的RBE细胞亚群,通过... 贺艳玲关键词:胆管肿瘤 神经细胞粘附分子 C-KIT 肿瘤移植 文献传递 NCAM+c—Kit+胆管癌细胞的肝脏祖细胞特性研究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检测肝内胆管癌细胞系RBE中神经细胞黏附分子和干细胞因子受体阳性(NCAM+c—Kit+)细胞亚群的肝脏祖细胞特性。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筛选NCAM+c—Kit+和NCAMc-KitRBE亚群,通过体外培养和体内移植实验检测NCAM+c-Kit+RBE细胞是否具有肝脏祖细胞特性(体外增殖、克隆形成及体内成瘤能力)。结果NCAM+c—Kit+RBE亚群体外增殖能力高于NCAMc—Kit-亚群(F亚群=23.56,P〈O.01)。两亚群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培养5d后成球率分别为39.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51,P〈O.01)。裸鼠移植瘤实验中,1×104个NCAM+c—Kit+细胞接种2周即可成瘤(66.7%),相同条件下NCAM—c—Kit-细胞需要1×106接种3周方可成瘤(16.7%),成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结论NCAM+c—Kit+RBE细胞具有肝脏祖细胞特性。NCAM联合c—Kit可作为分离、纯化胆管癌干/祖细胞的标志物。 贺艳玲 徐菁 杨丽红 李灵敏 覃艳红 陈秀花 徐智芳关键词:胆管肿瘤 肿瘤移植 伴有11号染色体长臂异常的Burkitt样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伴有11号染色体长臂(11q)异常的Burkitt样淋巴瘤(Burkitt-like lymphoma with 11q aberration,BLL-11q)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和2021年就诊的2例BLL-11q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改变,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右颈部包块,生长迅速,切除送检。Ann Arbor分期为ⅠA和ⅡA期。镜下淋巴结正常结构消失,代之以弥漫浸润性生长的中等大小的肿瘤细胞,细胞形态一致,"星空"现象明显,类似于Burkitt淋巴瘤。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弥漫阳性表达CD20、CD79α、PAX5、CD10和Bcl-6,部分中等阳性表达C-MYC和MUM-1,CD3、Bcl-2、CD30和TDT均阴性,Ki-67阳性指数均>95%,EBER均阴性。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显示MYC、Bcl2、Bcl6断裂,11q23.3扩增和11q24.3缺失。2例患者均行化疗,随访10~22个月,均获得完全缓解、无病生存。结论BLL-11q是一种罕见的生发中心B细胞性淋巴瘤,伴有第11号染色体长臂异常,且缺乏MYC基因重排,应与Burkitt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伴有IRF4重排的大B细胞淋巴瘤、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等鉴别,在形态学及免疫表型基础上诊断依靠基因学检测,可能有更好的预后。 张洪兰 杨春梅 杨聪颖 张春芳 聂艳红 贺艳玲 王倩 何万能 张昶 陈昊关键词:淋巴瘤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