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春芳

作品数:25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连云港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细胞
  • 8篇肿瘤
  • 7篇免疫
  • 7篇病理
  • 5篇细胞癌
  • 5篇临床病理
  • 5篇免疫组化
  • 4篇预后
  • 4篇原位
  • 4篇乳腺
  • 4篇SALL4
  • 3篇蛋白
  • 3篇原发性
  • 3篇生殖
  • 3篇生殖细胞
  • 3篇睾丸
  • 3篇贲门胃底
  • 3篇贲门胃底癌
  • 3篇胃底
  • 3篇胃底癌

机构

  • 25篇连云港市第一...
  • 3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上海健康医学...

作者

  • 25篇张春芳
  • 21篇陈昊
  • 14篇张昶
  • 8篇张洪兰
  • 8篇王红霞
  • 5篇杨聪颖
  • 5篇刘华
  • 4篇聂艳红
  • 4篇刘毅
  • 3篇赵文海
  • 3篇贺艳玲
  • 3篇陈乃玲
  • 2篇赵永刚
  • 2篇李淑琴
  • 2篇闫蓉
  • 2篇刘新丽
  • 2篇赵媛
  • 2篇李伟
  • 1篇李爱民
  • 1篇毕铁强

传媒

  • 6篇诊断病理学杂...
  • 3篇临床与实验病...
  • 3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2014江苏...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myc及上皮膜蛋白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C-myc及上皮膜蛋白1(EMP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脑胶质细胞瘤65例为观察组,术前未做其他治疗,并以尸检标本正常脑组织15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myc和EMP1蛋白在两组中的表达,分析两者与不同组织学级别脑胶质瘤的相关性及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C-myc和EMP1在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P<0.05);C-myc和EMP1蛋白表达与肿瘤病理组织学分级相关,且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上升而增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胶质瘤组织中C-myc与EMP1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957,P=0.043)。结论 C-myc与EMP1在人脑胶质瘤中显著高表达,两者表达呈明显正相关,并且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杨聪颖刘新丽陈昊王红霞张春芳孙维烨刘毅齐冬雪刘华李爱民
关键词:胶质瘤C-MYC免疫组织化学
颞部弥漫型腱鞘巨细胞瘤1例报道
2019年
腱鞘巨细胞瘤(giant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GCTS)是起源于腱鞘、滑囊、关节等部位的滑膜细胞或趋向滑膜细胞分化的间叶细胞发生的一组肿瘤,1941年由Jaffe等[1]首先提出。根据发生部位和生长方式分为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LGCTS)和弥漫型腱鞘巨细胞瘤(DGCTS)([2-4]);关节内外的滑膜组织偶尔也可以发生极为罕见的恶性腱鞘巨细胞瘤(MGCTS)。
贺艳玲陈昊张春芳刘华
关键词:腱鞘巨细胞瘤免疫组化
乳腺微乳头型导管内癌治疗后胸壁复发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1例
2023年
乳腺导管内癌是一种常见的乳腺原位癌,因肿瘤未突破基底膜,手术切除通常有效,少部分复发,极少部分以浸润癌复发。本文报道1例微乳头型乳腺导管内癌,乳腺改良根治术和内分泌治疗4年后出现同侧胸壁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复发,再次行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后随访3年无异常。本文回顾其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并探讨可能的治疗方案。
张洪兰杨聪颖李淑琴张春芳赵永刚张昶陈昊
关键词: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浸润癌乳腺原位癌胸壁复发
3μm厚切片在乳腺癌HER-2扩增检测中的可行性探讨被引量:2
2018年
乳腺癌HER-2基因扩增是曲妥珠单抗赫赛汀(Herceptin)靶向治疗和辅助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降低复发率。用于诊断HER-2状态的最常用技术是免疫组化法检测HER-2蛋白水平和荧光原位杂交法(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HER-2DNA水平,其中FISH法是检测扩增的“金标准”。
张洪兰刘华张春芳杨聪颖王红霞聂艳红齐冬雪陈昊
关键词:乳腺肿瘤ERBB-2基因原位杂交
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MCRCC)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提高对MCRCC的认识和病理诊断水平。方法分析1例MCRCC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并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共522例,总结MCRCC的特点。结果患者男,50岁,因体检时发现左肾占位入院,MRI、彩超及CT检查考虑为错构瘤。病理检查:大体示肿瘤位于左肾上极,有完整包膜,大小4.5cm×4.2cm×4.0cm,剖面见肿瘤由大小不等的多个囊腔构成,囊腔间隔厚薄不均,囊壁尚光滑。镜检示囊腔内衬单层透明细胞,囊腔间隔胶原纤维增生,可见灶性钙化,间隔内可见巢片状分布的透明细胞,但未形成肉眼可见的结节。细胞异型性小,细胞核Fuhrman分级:Ⅰ级。免疫组化标记显示囊腔上皮及间隔内肿瘤细胞CK和EMA阳性,CD10、RCC、Ki67和CD68阴性。行后腹腔镜下左肾根治性切除术,随访8个月,一般情况好,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 MCRCC作为肾细胞癌的一种少见的独立亚型,完全由囊腔构成,影像学和穿刺细胞学检查等难以与囊性相关性肾病区别,因此准确的病理诊断非常必要,免疫组化标记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肯定价值。该肿瘤具有低度恶性潜能,预后良好,保留肾单位手术值得考虑。
张春芳陈昊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
SALL4、CD30、D2-40和glypican-3在卵巢生殖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应用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SALL4、CD30、D2-40和glypican-3在卵巢生殖细胞肿瘤(OGCTs)中的表达及其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En Vision法)检测SALL4、CD30、D2-40和glypican-3蛋白在55例原发性卵巢生殖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包括16例无性细胞瘤、10例胚胎性癌、12例卵黄囊瘤、1例绒毛膜癌、16例畸胎瘤(其中6例为未成熟性,10例为成熟性)。另选取10例正常卵巢组织及5例卵巢透明细胞癌作为对照。结果SALL4在无性细胞瘤(16/16)、胚胎性癌(10/10)和卵黄囊瘤(12/12)中均呈弥漫强(+),在绒毛膜癌(1/1)、未成熟畸胎瘤(3/6)和成熟性畸胎瘤中(2/10)局灶(+)。CD30在胚胎性癌(8/10)中(+),在无性细胞瘤、绒毛膜癌、卵黄囊瘤和畸胎瘤中均(-)。D2-40在无性细胞瘤(16/16)呈弥漫强(+),在胚胎性癌(3/10)中局灶(+),在卵黄囊瘤、绒毛膜癌和畸胎瘤中均(-)。glypican-3在卵黄囊瘤(11/12)中弥漫(+),在绒毛膜癌(1/1)和胚胎性癌(2/10)局灶(+),在无性细胞瘤和畸胎瘤中均(-)。10例正常卵巢组织和5例卵巢透明细胞癌均未见SALL4、CD30、D2-40和glypican-3的表达。结论 SALL4是诊断OGCTs较好的抗体,CD30、D2-40和glypican-3分别是诊断胚胎性癌、无性细胞瘤及卵黄囊瘤较好的抗体,特别有助于与透明细胞癌的鉴别。
齐冬雪张春芳张昶张功铭陈昊
关键词:生殖细胞肿瘤卵巢SALL4CD30D2-40GLYPICAN-3
3种恶性涎腺上皮性肿瘤EGFR和HER-2表达的差异及意义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3种恶性涎腺上皮性肿瘤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腺泡细胞癌EGFR和HER-2的表达,分析其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病例组(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腺泡细胞癌)和对照组(良性多形性腺瘤)组织中EGFR和HER-2的表达,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其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的差异,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病例组EGFR和HER-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EGFR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71.25%;(+)16例、(++)23例、(+++)18例]均高于对照组[50%;(+)13例、(++)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EGFR在病例组3组间以黏液表皮样癌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最高(P<0.01)。病例组HER-2的阳性表达率(32.5%)高于对照组(13.33%)(P<0.05)。HER-2在病例组3组间以黏液表皮样癌阳性表达率最高(P<0.05)。EGFR和HER-2在病例组不同性别、年龄、直径、肿瘤分化、组织分型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GFR和HER-2在病例组表达未见相关性(P>0.05)。结论 EGFR在3种恶性涎腺上皮性肿瘤尤其黏液表皮样癌中高频率和高强度表达,可作为分子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HER-2表达强度较低,其分子靶向治疗意义有待基因水平进一步研究。
陈昊王红霞闫蓉张春芳刘毅徐宏志
关键词: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腺泡细胞癌EGFR
Wisp2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2021年
目的:分析Wnt-1诱导分泌蛋白2(Wisp2)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04月至2016年03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102例ESC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患者癌组织及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Wisp2蛋白表达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Wisp2蛋白表达水平;同时对ESCC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加以分析,行Cox回归风险模型分析。结果:Wisp2基因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率为63.73%,高于癌旁正常组织36.27%;蛋白质印迹分析进一步证明ESCC组织中Wisp2蛋白过表达;Wisp2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参数无关,而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显著相关;过表达Wisp2的患者总体生存率下降(P<0.001)。结论:Wisp2在ESCC组织中表达较高,提示Wisp2可能参与了疾病进展及预后,可作为ESCC新的预后指标和治疗靶点。
张凯旋朱立梅赵媛张春芳李伟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
Bcl-2、Bax、Cyt-C和Bid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观察Bc l-2、Bax、细胞色素C(Cyt-C)和B id在原发性肝细胞癌(PHC)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病理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ax以及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Bc l-2、Cyt-C和B id在50例PHC组织及30例正常肝脏组织(对照组)中的表达。结果 PHC组Bc l-2、Bax和B id的阳性表达率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或0.01),但Cyt-C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及中分化PHC组Cyt-C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低分化组(P<0.05和P<0.01),但不同病理分级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PHC不同病理分级、分化程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间Bc l-2、Bax和B id表达比较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C促凋亡基因B id表达下调,同时Cyt-C随着PHC分化程度的降低而表达下调。
陈昊王红霞张春芳张昶赵文海陈乃玲
关键词:BAX细胞色素CBID
探讨一种混合固定液在乳腺癌冷冻切片诊断中的应用及意义被引量:5
2020年
95%乙醇、4%甲醛、AF液等固定液常常会使冷冻切片中的肿瘤细胞胞核变大,有时会造成诊断困扰,因此急需寻找到一种有效的固定液让细胞呈现出正常大小。为此,我们在乳腺癌冷冻切片固定液的选择和制作上进行了尝试和改进,并探索了其短期保存的方法,同时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和FISH检测来印证该固定液的可行性。实验结果与石蜡切片比较,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张洪兰赵永刚张春芳张昶闫蓉
关键词:冷冻切片免疫组化荧光原位杂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