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刚

作品数:302 被引量:921H指数:13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55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15篇学位论文
  • 6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3篇医药卫生
  • 11篇生物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天文地球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59篇手术
  • 52篇细胞
  • 49篇胶质
  • 47篇肿瘤
  • 46篇胶质瘤
  • 44篇外科
  • 33篇基因
  • 32篇显微外科
  • 27篇外科手术
  • 25篇血管
  • 23篇入路
  • 22篇手术治疗
  • 22篇免疫
  • 20篇显微外科手术
  • 19篇脑膜
  • 18篇切除
  • 17篇乳腺
  • 17篇脑膜瘤
  • 14篇蛋白
  • 14篇细胞瘤

机构

  • 218篇吉林大学第一...
  • 96篇吉林大学
  • 10篇吉林省妇幼保...
  • 8篇深圳市人民医...
  • 7篇吉林大学中日...
  • 6篇吉林大学第二...
  • 6篇第四军医大学...
  • 5篇白求恩医科大...
  • 5篇吉林市中心医...
  • 5篇吉林省肿瘤医...
  • 4篇长春中医药大...
  • 4篇解放军军需大...
  • 3篇长春中医药大...
  • 3篇长春大学
  • 3篇武警总医院
  • 3篇庆熙大学
  • 3篇辽源市中心医...
  • 3篇白求恩医科大...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301篇赵刚
  • 43篇许海洋
  • 32篇李蕴潜
  • 30篇于洪泉
  • 24篇徐松柏
  • 22篇张显峰
  • 22篇洪新雨
  • 19篇别黎
  • 19篇许侃
  • 18篇邱吉庆
  • 14篇朱晓波
  • 13篇李毅平
  • 12篇刘兴吉
  • 10篇龚守良
  • 10篇姚兴军
  • 9篇范志民
  • 9篇周志中
  • 9篇王长坤
  • 9篇狄英波
  • 8篇赵红光

传媒

  • 30篇中国老年学杂...
  • 30篇吉林大学学报...
  • 20篇吉林医学
  • 19篇中国微侵袭神...
  • 18篇中国妇幼保健
  • 17篇中华神经外科...
  • 16篇中风与神经疾...
  • 10篇中国实验诊断...
  • 7篇中华临床医师...
  • 5篇中国免疫学杂...
  • 4篇白求恩医科大...
  • 4篇中华显微外科...
  • 3篇立体定向和功...
  • 3篇中国临床神经...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中华神经医学...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华放射医学...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2
  • 6篇2020
  • 3篇2019
  • 14篇2018
  • 12篇2017
  • 12篇2016
  • 18篇2015
  • 3篇2014
  • 15篇2013
  • 17篇2012
  • 15篇2011
  • 22篇2010
  • 27篇2009
  • 22篇2008
  • 20篇2007
  • 27篇2006
  • 8篇2005
  • 7篇2004
  • 11篇2003
3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胶质瘤基因治疗新位点的应用
2010年
金日华朴莲花赵刚
关键词:RNA干扰技术神经胶质瘤基因治疗
神经导航系统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适用范围及效果。方法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进行神经外科手术110例与同时期采用传统方法手术的相近病例进行多指标对照。结果应用神经导航辅助手术病例中,病灶全切除86例,部分切除24例,术后并发症15.5%,注册误差为(1.2±0.6)mm;与传统显微镜下手术对比在切口大小、骨窗面积、皮质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神经导航系统在颅底病变切除、脑内深在小病灶定位及清除具有显著优势;可提供手术前模拟手术、术中动态跟踪、实时导航,准确、直观,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手术损伤及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现已成为微创神经外科手术的重要组成。
项威别黎别黎赵刚
关键词:神经导航显微外科手术颅内病变
贝伐单克隆抗体治疗恶性胶质瘤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近年恶性胶质瘤的治疗虽然取得很大进展,但患者的预后仍然很差,亟待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胶质瘤富含血管且高度表达促血管生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抗血管生成已成为治疗胶质瘤的新策略。贝伐单克隆抗体(贝伐单抗)是一种以VEGF为靶点的治疗恶性胶质瘤的新型靶向药物,在恶性胶质瘤治疗中取得一定疗效,但仍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本文对贝伐单抗治疗恶性胶质瘤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治疗失败等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余志云周广通王斌陈云照王楠李蕴潜赵刚
关键词:贝伐单抗恶性胶质瘤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神经垂体颗粒细胞瘤1例报告
杨军洪新雨缪逸涛赵刚
胎脑移植治疗小脑萎缩二例
1992年
我们用同种异体胎脑组织移植治疗2例小脑萎缩证明是安全有效的。现结合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 [例1] 女,22岁。患者进行性行走不稳、喝水咳呛、语言不清4年。近来症状进行性加重,不能行走,站立困难,手不能持物入院。查体:站立不能。
王孟耽金立地赵刚罗琪赵丛海毕春华孙玉芝付艳
关键词:小脑萎缩共济失调
3D-CTA辅助下的松果体区肿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被引量:1
2009年
松果体区肿瘤病理类型多样,由于松果体区解剖结构复杂,术中分离切除肿瘤时容易损伤周围重要结构引起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以往手术以姑息性手术为主,近年来我科应用3D—CTA技术对27例松果体区肿瘤和周围解剖结构的空间毗邻关系进行术前评估,模拟手术人路,探讨3D—CTA图像重建对松果体区肿瘤手术治疗的指导作用。
刘兴吉别黎许海洋崔国振赵刚
关键词:松果体区肿瘤外科手术治疗3D-CTA姑息性手术CTA技术
直放站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及其干扰的研究
随着城市里移动用户的飞速增加以及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话务密度和覆盖要求也不断上升。这些建筑物规模大、质量好,对移动电话信号有很强的屏蔽作用。在大型建筑物的低层、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等环境下,移动通信信号弱,手机无法正常使用...
赵刚
关键词:直放站基站网络优化搜索窗
文献传递
早期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方法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方法:25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在行改良根治术手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并和随机抽取的同期30例未行保留肋间臂神经手术的患者作对照。结果:保留肋间臂神经组出现上肢感觉障碍的几率为12%,未保留肋间臂神经组上肢感觉障碍发生率为87.7%,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明显减少患侧上肢感觉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霍东明赵刚张奇兵杨明
关键词:乳腺癌肋间臂神经腋淋巴结清扫术改良根治术
儿童髓母细胞瘤显微手术治疗及术后并发症探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儿童髓母细胞瘤显微手术及术后并发症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小脑蚓部切开联合四脑室正中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儿童髓母细胞瘤及术后并发症53例。全部经病理证实。结果全部病例术前均行MRI检查,46例同时行CT检查。手术全切除47例(88.7%)、次全切除6例(11.3%)。术后51例高颅压症状消失,临床体征改善,2例死亡。术后发生咸默症5例,其中合并下颏关节脱位1例。术后昏迷2例,呼吸机辅助人工呼吸2周1例,遗留一侧肢体轻瘫2例。中枢性面瘫2例。肿瘤位于小脑蚓部12例,四脑室内18例。小脑蚓部和四脑室内者23例。肿瘤血供来源于小脑后下动脉37例。全部病例均打通中脑导水管。术后37例患者随访6个月至5年3个月。35例接受放疗。其中30例未见复发和转移。4例原位复发,2例脊髓播种性转移。结论儿童髓母细胞瘤由于其临床特点诊断多无困难,但个性化深入了解肿瘤病理解剖及其与周围组织比邻有利于最大限度切除肿瘤。采用显微手术全切除肿瘤组织、解除导水管梗阻、妥善保护小脑后下动脉及其分支、避免伤及脑干及四脑室底是手术操作的关键。病程进展迅速,肿瘤巨大者术后生存质量及生存期更差,早期就诊尤为重要。
邱吉庆赵刚朱战鹏于洪泉刘兴吉许海洋张显峰
关键词:髓母细胞瘤显微手术儿童并发症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涉及锥体束的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在涉及锥体束的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涉及锥体束的胶质瘤患者,术前行核磁检查及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图,观察锥体束的结构、走形及其与肿瘤的毗邻关系,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术后再行DTT以评价手术对锥体束的影响,并于入院及出院时行KPS评分以评估预后。结果DTT显示出锥体束与肿瘤的位置关系,10例患者中,2例表现为锥体束单纯移位(术后移位均减轻),术前、术后KPS评分平均为80和90;2例表现为锥体束单纯破坏(术后1例部分恢复,1例未恢复),术前、术后KPS评分平均为70和85;6例表现为锥体束移位伴破坏(术后2例移位及破坏均部分恢复,3例移位恢复,1例均未恢复),术前、术后KPS评分平均为71和76。结论DTT可明确锥体束与肿瘤的空间毗邻关系,为术前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及术后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状态提供了依据。
陈岩赵刚周宏伟谷艳英刘宝斌邱吉庆刘兴吉
关键词: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锥体束胶质瘤
共3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