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尔杨
- 作品数:30 被引量:119H指数:6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桩蛋白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桩蛋白(paxillin)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HE染色方法筛选典型病例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21例黏液表皮样癌中paxillin的表达。结果:paxillin在正常涎腺组织的基底膜、腺管部位有弱阳性表达,在黏液表皮样癌中有强阳性表达,其强弱程度与病理分级存在相关性(r=0.75,P<0.01),染色强度与染色面积评分之和与病理分级存在相关性(r=0.93,P<0.01),在肿瘤浸润前沿表达显著。结论: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中paxillin表达强弱程度与病理分级密切联系,癌症浸润前沿表达情况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王姗赵尔杨倪红丽刘洪文李曙南
- 关键词:桩蛋白涎腺黏液表皮样癌免疫组织化学
- 唇腭裂患儿下调表达的miRNA相关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危害严重。mi RNA在细胞分化,生物发育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越来越多的受到科研人员的关注。本课题对唇腭裂患儿下调表达的mi RNA与唇腭裂相关性进行验证研究,为mi RNA应用在唇腭裂防治中奠定一定的基础。方法:通过芯片分析方法检测唇腭裂患儿表达下调的mi RNA,利用MIRDB、TARGETSCAN-VERT和RNA22-HSA这三个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唇腭裂患儿表达下调的mi 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分析,验证候选mi RNA与唇腭裂具有相关性。结果:得出唇腭裂患儿中出现差异表达下调的mi RNA有hsa-mi R-3119,hsa-mi R-3915等73个,其中hsa-mi R-3611对应的靶基因GABRB3和hsa-mi R-764对应的靶基因F13A1有文献报道与唇腭裂具有相关性。结论:hsa-mi R-3611,hsa-mi R-764可能与唇腭裂的发生存在关联。
- 李曼达孟琰王姗李艳施磊强冬霞赵尔杨
- 关键词:唇腭裂微小RNA芯片分析生物信息学
- NSCL/P患者中异常表达microRNA与WNT家族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中microRNA表达谱差异及显著改变microRNA与WNT家族的关联性。方法:采用涵盖当前miRbase数据库中所有人类microRNA的miRCURY^(TM)探针的基因芯片对4例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的唇腭组织与4例正常新生儿脐带组织所提取的microRNA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差异性表达显著的microRNA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共筛选出254个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相关的差异表达microRNA:181个在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组织中表达上调,73个表达下调(P<0.05)。根据差异倍数与P值大小,选取十个表达差异较大的microRNAs进行生物信息学靶基因预测,结果显示hsa-miR-1260b,hsa-miR-205-5p,hsa-miR-24-3p,hsa-miR-27b-3p和hsa-miR-720均靶向结合于Wnt5a、Wnt9b、Wnt10a等Wnt家族的信号分子。结论:差异表达较显著的microRNA通过与Wnt家族信号分子靶向结合参与调控唇腭裂的发育过程。
- 王鑫王姗孟琰强冬霞施磊苏艳国赵尔杨
- 关键词:微小核糖核酸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生物信息学分析
-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四例microRNA的表达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寻找可能导致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microRNA。方法采用丹麦Exiqon公司microRNA基因芯片技术对4例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的唇腭组织与4例正常胎儿的脐带组织进行检测比对。结果实验组(唇腭裂患儿组)与对照组(正常胎儿组)出现差异表达的microRNA共254条,其中实验组较对照组表达上调的181条,表达下调的73条。结论差异表达较显著的microRNA可能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发生存在关联。
- 李艳孟琰宋颖韬孙长生李曼达王鑫苏艳国施磊赵尔杨
- 关键词:非综合征性唇腭裂MICRORNA
- 实验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前后层粘连蛋白在牙龈组织中的表达
- 马肃李永恒刘培红邱艳芬赵尔杨
- 冷牙胶侧向加压与热牙胶垂直加压法充填后根管壁应力比较分析被引量:22
- 2013年
- 目的分析冷牙胶侧向加压与热牙胶垂直加压法充填后根管壁应力及其与牙本质裂纹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4—6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外科门诊因正畸需要或牙周病原因新鲜拔除的人完整单根管离体牙40颗,采用冷牙胶侧向加压法、热牙胶垂直加压法分别对单根管前磨牙进行根管充填。应用医学3D图像编辑处理软件提取根管充填后的牙胶形态,通过特定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根管壁应力及其位置,并且分别在距离解剖根尖3、6和9mm处通过图像分析软件观察牙胶形态和牙本质裂纹。结果冷牙胶侧向加压法的牙本质裂纹明显多于热牙胶垂直加压法,所产生的根管壁应力也高于热牙胶垂直加压法。结论冷牙胶侧向加压法的根管壁应力高于热牙胶垂直加压法,并且易造成牙本质裂纹。
- 寻颖仪虹张晗赵尔杨李明博
- 关键词:热牙胶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根管充填
- DAPK1、hTERT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蛋白激酶1(DAPK1)、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DAPK1、hTERT在93例OSCC组织及1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OSCC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及其在OSCC浸润前沿中的作用。结果:癌旁正常组织中DAPK1的表达显著高于OSCC组织中DAPK1的表达,且高、中、低分化OSCC组织中DAPK1的表达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OSCC浸润前沿组织中DAPK1的表达低于非前沿部分(P<0.05),而DAPK1的表达与OSCC浸润前沿的IFG总分无显著相关性(P>0.05)。癌旁正常组织中hTERT的表达显著低于OSCC组织中hTERT的表达(P<0.05),且高、中、低分化OSCC组织中hTERT的表达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OSCC浸润前沿组织中hTERT的表达高于非前沿部分(P<0.05),且与OSCC浸润前沿的IFG总分有关(P<0.05)。DAPK1、hTERT的表达均与OSCC患者的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特别是其前沿组织中DAPK1的表达显著下调和hTERT的表达明显上调,可能通过阻碍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凋亡,共同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生长、分化和浸润。
- 孙长生王姗施磊孟琰赵尔杨
- 关键词:端粒酶催化亚单位口腔鳞状细胞癌
- Paxillin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
- 2011年
- 目的:探讨Paxillin与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分析47例SACC的Paxillin表达,并统计学分析Paxillin与SACC病理学分型、临床分期、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Paxillin表达与SACC病理学分型、局部复发和患者生存率无明显相关,而与临床分期和远处转移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结果提示Paxillin的过度表达在SACC中常见,其过度表达与信号传导通路的改变可能与SACC的细胞增殖及癌转移相关,从而促进SACC的远处转移;Paxillin可作为预后指标来预测SACC的远处转移,指导临床治疗。
- 王姗赵尔杨方明施磊徐欣
- 关键词:涎腺肿瘤PAXILLIN免疫组织化学
- 口腔黏膜癌中HIF-1a、VEGF表达与血管生成关系的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a(hypoxia-inducible factor1alpha,HIF-1a)及血管生成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ity,MVD)、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30例口腔黏膜癌组织中的HIF-1a、VEGF和CD34的表达。结果:HIF-1a、VEGF的表达与肿瘤MVD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HIF-1a、VEGF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与淋巴结转移成正相关;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无关。结论:口腔黏膜癌中HIF-1a、VEGF的异常高表达与MVD呈正相关,且两者可视为影响口腔黏膜癌预后的因素。
- 赵尔杨王姗施磊方明徐欣
- 关键词:口腔黏膜癌血管生成因子血管形成
- 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中微血管密度与bFGF、Hpa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检测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growth fibroblast factor,bFGF)、乙酰肝素酶(Heparanse,Hpa)的蛋白表达水平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关系,并探讨三者之间与黏液表皮样癌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42例MC中bFGF、Hpa的表达,并以正常涎腺组织作对照;用CD34标记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计数肿瘤MVD。结果:bFGF、Hpa的表达与肿瘤MVD呈显著正相关(P<0.001)。bFGF、Hpa和肿瘤MVD与MC的大小、TNM分期、组织病理学类型、远处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MC中bFGF、Hpa的异常高表达与MVD呈正相关,且两者可视为影响MC预后的因素。
- 方明赵尔杨王姗施磊徐欣
- 关键词:乙酰肝素酶黏液表皮样癌涎腺微血管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