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强
- 作品数:16 被引量:51H指数:5
- 供职机构:沧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永存三叉动脉的多层螺旋CT诊断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诊断永存三叉动脉(PTA)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546例行头颅64层螺旋CTA检查者中的10例PTA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PTA的发生率、起源、走行、后循环供血及合并其他血管畸形的情况。结果 (1)PTA的发生率为0.39%(10/2546),其中1例位于右侧,9例位于左侧。(2)三叉动脉均起自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血管走行外侧型8例,中央型2例;按Saltzman分型显示PTA后循环供血情况:Ⅰ型7例,Ⅱ型1例,Ⅲ型2例。(3)吻合点近端的基底动脉及双侧椎动脉发育不良7例。结论 64层CTA能清晰、准确地显示PTA的走行及后循环供血情况。
- 陈德强张艳春
-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胚胎发育永存三叉动脉
- 先天性马蹄肺一例
- 2018年
- 患儿女,6岁,主因“咳嗽、咳痰伴呼吸困难10天”于2016年4月8日入住我院。
- 陈德强于淑靖张艳春
- 关键词: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 CT成像在老年骨肿瘤定性诊断中的价值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CT成像在老年骨肿瘤定性诊断中的价值,为该病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60例老年骨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进行了X线和CT成像检查,根据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比较X线和CT成像检查对骨肿瘤诊断的准确性。结果60例入选患者中24例为骨良性肿瘤,36例为骨恶性肿瘤,其中CT诊断良性肿瘤的准确率显著高于X线诊断(87.50%vs62.50%,P<0.05);CT诊断恶性肿瘤的准确率显著高于X线诊断(88.89%vs63.89%,P<0.05);CT诊断所有骨肿瘤的准确率显著高于X线诊断(88.33%vs63.33%,P<0.05)。结论相比于X线检查,CT检查对骨外软组织和病变内部组织显影更加清晰,病变检出率和准确性高,在骨肿瘤定性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张春谦杨帅张丽静陈德强马建楠
- 关键词:老年骨肿瘤CT成像X线成像
- 胃间质瘤致胃套叠一例
- 2021年
- 患者女,64岁,因"间断呕吐咖啡样物4 d"入院。患者主诉4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咖啡样物质,共呕吐5次,无晕厥,无意识不清。自服吗丁啉呕吐减轻,仍有腹痛,遂就诊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查体:神志清楚,语言流利,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触诊腹部柔软,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及双肾区叩击痛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既往身体健康,否认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史,以及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手术、外伤、输血史及过敏史。
- 陈德强张艳春张丽静孟高培路丽孟亮
- 关键词:胃肿瘤胃间质瘤胃套叠并发症
- 肠系膜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表现被引量:13
- 2013年
- 肠系膜侵袭性纤维瘤病是发生于肠系膜的腹腔内纤维瘤病的一个亚型,好发于小肠系膜。笔者回顾性分析8例肠系膜侵袭性纤维瘤病患者的CT表现,期望提高对本病CT征象的认识。
- 陈德强李忠信陈跃峰宋兆伟马国军于淑靖
- 关键词:侵袭性纤维瘤病小肠系膜CT表现CT征象
- CT血管造影诊断永存舌下动脉1例
- 2017年
- 患者男,65岁,反复发作性头晕5年,无明显诱因,伴轻度恶心,不伴视物旋转及走路不稳,休息后可缓解.近1年来症状加重.入院查体:意识清楚,言语流利.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判断力好.
- 陈德强张艳春于淑靖
-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
- 基于CT图像的放射组学特征联合CT征象的GIST危险度分级的列线图模型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探讨建立基于CT图像的放射组学特征联合CT征象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危险度分级的列线图模型,对临床精准治疗和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搜集在本院经手术切除病理确诊为GIST且具有完整术前CT增强扫描图像患者135例纳入研究。诊断医师于PACS系统观察各CT征象,并于在ITK-SNAP(版本3.6.0)软件勾画分割肿瘤容积,后导入Artificial Intelligence Kit(A.K.GE Healthcare)软件中自动提取放射组学特征。依照2017年中国胃肠道间质瘤病理专家组共识分为极低危、低危(合并为低危组),中危、高危(合并为高危组)。将135例病例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按照7∶3比例分割为训练组和验证组,对独立危险因素进行训练和验证,经过特征筛选剩余5个特征,将CT征象预测模型和组学预测模型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逻辑回归,保留P<0.05的特征进行多因素逻辑回归建模并获得列线图。结果将CT征象中形态和放射组学特征分值进行建模并获取列线图,训练组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准确度分别为0.983(0.965~1),0.947(0.881~0.983);验证组的AUC值,准确度分别为0.945(0.863~1),0.925(0.796~0.984),均高于CT征象模型和组学模型。结论通过放射组学的分析方法所建立基于CT图像的放射组学特征联合CT征象的GIST危险度分级的列线图模型能够很好评估GIST术前危险度分级,对临床精准治疗和评估患者预后提供有益辅助。
- 张丽静陈德强张春谦陈跃峰于淑靖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列线图
- 弥散加强成像对静脉性脑梗死诊断价值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观察静脉性脑梗死的扩散加权成像(DWI)影像表现,比较DWI与T2WI的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MR或DSA确诊的脑静脉窦血栓(CVST)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全部伴有静脉性脑梗死。所有患者均在症状后1~48h行首次T1WI、T2WI、DWI、MRV序列检查。其中,25例进行了DSA检查。观察DWI和T2WI发现高信号梗死区的数量。并测量梗死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静脉性脑梗死的急性期,DWI敏感性为90%,高于T2WI(32%)(P<0.05)。静脉性脑梗死的亚急性期DWI的敏感性为24%低于T2WI(100%)(P<0.05)。急性期静脉性梗死区的ADC值为5.32±1.03×10^(-4)mm^2/s低于亚急性期的ADC值(11.48±3.13×10^(-4)mm^2/s)(P<0.05)。结论 DWI对诊断静脉性脑梗死有补充价值。在静脉性脑梗死的急性期,DWI序列的作用突出,此时T2WI敏感性较低。通过测量梗死区的ADC值,我们能判断静脉性脑梗死中脑水肿的性质。
- 陈德强李国策于淑靖曹亚磊张勤张艳春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静脉性脑梗死
- 基于CT增强扫描的影像组学在低级别透明细胞肾癌和非透明细胞肾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基于CT增强扫描的影像组学在低级别透明细胞肾癌(ccRCC)和非透明细胞肾癌(non-ccRCC)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00例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低级别ccRCC 60例和non-ccRCC 40例。患者术前均行肾脏CT增强扫描,将病变实质期CT图像导入ITK-SNAP软件,手动勾画立体感兴趣区(VOI)。使用A.K.软件提取纹理特征,并按7∶3的比例将100例随机分为训练集70例和测试集30例。应用一般单变量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依次进行降维,最终用筛选出的纹理特征构建逻辑回归模型,并行5折交叉验证,利用ROC曲线验证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从100个病灶中提取690个特征并进行降维,最终筛选出5个可用于鉴别2种病变的组学特征。逻辑回归模型在训练集中鉴别效能的AUC为0.996,特异度为1.000,敏感度为0.935;测试组AUC为1.000,特异度为1.000,敏感度为0.929。结论:基于CT的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对低级别ccRCC和non-ccRCC有较高的鉴别诊断效能。
- 路丽柳成良陈德强孟亮任嘉梁
- 关键词:肾细胞癌
- 磁敏感加权成像及弥散加权成像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 陈德强于淑靖李国策曹亚磊张勤张艳春
- 课题通过对脑静脉窦血栓患者进行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及弥散加权成像应用研究,提高了早期静脉窦血栓的诊断率。以静脉窦窦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静脉窦血栓及其并发的静脉性脑梗死在常规磁共振序列、磁敏感序列及弥散加权成像的信...
- 关键词:
- 关键词: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磁共振诊断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