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晓峰
- 作品数:21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当代城市建筑的认识·诠释·操作及其图说方法
- 本文基于建筑师的立场讨论了当代城市建筑的设计问题。当代城市建筑作为微观的单个元素,它与城市系统的关系已经突破传统的单向受控关系,而成为对城市有积极反作用力的局部元素。
从事理论研究的学者较多关注城市建筑的认识,不断...
- 韩晓峰
- 关键词:城市建筑设计环境认知
- 文献传递
- 建筑图研究——基础教学中的轴测图
- 2014年
- 本文从基础教学的角度,讨论了建筑图中的轴测图的发展,介绍了当代的基础教学中轴测图不同于传统的画法类型,并结合笔者从事的教学课题,深入讨论课题本身的建筑特性如何决定轴测图的表达方式。
- 韩晓峰
- 关键词:建筑图轴测图
- 理解·策略——建筑设计作品分析与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分析之比较被引量:6
- 2008年
- 对建筑设计作品分析和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分析进行比较,从对象、目标、过程和方法几个角度阐述各自适用的工作范围。继而在揭示两者差异性的基础上,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共性和关联。从而明确各自在建筑设计中所起的作用。
- 韩晓峰韩冬青
- 城市物质空间结构中的点元素被引量:3
- 2009年
- 本文基于建筑师的立场,提出点、线、面式解读当代城市物质空间结构的抽象性元素视角。接着,重点讨论了物质空间结构诠释和城市建筑分析与设计中的点元素。以具体的设计案例说明了点元素在城市建筑分析与设计过程中的作用。最终,揭示了点元素对物质空间结构的诠释与操作的双重作用。
- 韩晓峰
- 分析作为一种学习方法——现代建筑设计分析初探
- 现代建筑设计分析,在建筑教学、研究与实践等诸多领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设计分析提倡一种科学的、理性的精神,它和传统的,以摹仿为手段的学习方法互为补充.使得学习者能够在理性地剖析了相关的建筑问题之后,对摹仿的对象提出...
- 韩晓峰
- 文献传递
- 韩晓峰作品赏析
- 2012年
- 当代建筑设计中关于空间操作的话题越来越重要。本课题的重点在于培养设计师主动地通过理性且逻辑的操作方法得到尽量丰富而不是复杂的空间。同时,关注操作方法与人体尺度的体验之间的转换关系。该设计的概念来自对体积的切片化理解和操作。
- 韩晓峰
- 关键词:设计师可持续性
- 知行合一——榫卯木构体手工建造实验被引量:1
- 2019年
- 文章总结了2017年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与瑞士高等联邦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举办的国际联合木构设计营的内容。首先简要介绍课程基于双方指导教师的共同兴趣,选择了手工加工为主的木构设计主题。接着,详细介绍了我国传统木构榫卯节点的类型,以及瑞士高等联邦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基础教学中的图解静力学原理,并将这两点作为本次设计工作营的主要学理基础。最后,详细展示了六个小组的设计成果,并重点图解其中一组设计作品的静力学原理。
- 韩晓峰陈薇马里奥·林克
- 关键词:榫卯
- 建筑城市——自下而上城市建筑发生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本文在简要对比当下城市建设中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开发模式的前提下,提出建筑城市的概念,并且按照点状综合开发模式、线性缝合模式和网络状综合开发模式三种模式,结合案例分析了自下而上地建筑城市的模式,以期能为过度依赖自上而下静态规划的城市开发模式提供一定的理论性补充。
- 韩晓峰
- 城市物质空间结构中的线元素被引量:3
- 2010年
- 基于建筑师的立场,重点讨论了城市物质空间结构诠释和城市建筑分析与设计中的线元素。将线元素分为对城市空间起到完形作用的界面线,空间对景轴线两类.接着,以具体案例解析了线元素在城市建筑分析与设计过程中的作用。最后,揭示了线元素对城市物质空间结构的诠释与操作的双重作用,并指出其在"点-线-面"抽象系统中的位置。
- 韩晓峰赵纯
- “万物皆建筑”?——万物互联时代的建筑学与建筑批评的新观法
- 2020年
- 万物互联时代的建筑萌发了感知与身体之外的大量内容交互,信息爆炸带来理论传播与跨学科空前发展,建筑在"万物皆为建筑"的共识间难以呼吸,传统理论不断受到新技术的挑战而逐步丧失有效性;万物互联带来的线上活动逐渐沦为游离于时空的均质体验,实体公共空间面临巨大革命;建筑学的巨变同时引发建筑批评的危机,重塑我们的批评观。本文将从建构、类型和建筑评论三个层面浅谈万物互联时代建筑学的新观法。
- 孙志健韩晓峰
- 关键词:公共空间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