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源文

作品数:114 被引量:425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30篇专利
  • 9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7篇农业科学
  • 12篇生物学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9篇甘蔗
  • 35篇基因
  • 11篇基因表达
  • 10篇水稻
  • 10篇胁迫
  • 9篇植物
  • 9篇克隆
  • 6篇稻纹枯病
  • 6篇水稻纹枯病
  • 6篇侵染
  • 6篇纹枯病
  • 6篇西番莲
  • 6篇枯病
  • 6篇花叶
  • 6篇花叶病
  • 5篇乙烯利
  • 5篇英文
  • 5篇育种
  • 5篇香果
  • 5篇漏斗

机构

  • 78篇广西农业科学...
  • 74篇广西作物遗传...
  • 19篇广西大学
  • 11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贺州学院
  • 3篇南阳师范学院
  • 3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广西师范大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113篇魏源文
  • 57篇邓智年
  • 54篇黄诚梅
  • 40篇曹辉庆
  • 38篇李杨瑞
  • 27篇罗海斌
  • 25篇吴凯朝
  • 22篇徐林
  • 21篇胡春锦
  • 18篇吕维莉
  • 14篇潘有强
  • 11篇史国英
  • 9篇郭文锋
  • 8篇卢江
  • 8篇杨柳
  • 8篇杨丽涛
  • 7篇黄思良
  • 7篇尹玲
  • 6篇刘志明
  • 6篇秦碧霞

传媒

  • 14篇南方农业学报
  • 13篇广西农业科学
  • 5篇西南农业学报
  • 4篇中国糖料
  • 3篇西北农业学报
  • 3篇植物病理学报
  • 3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广西师范大学...
  • 2篇中国果树
  • 2篇广西农业生物...
  • 2篇中国作物学会...
  • 1篇植物保护
  • 1篇长江蔬菜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作物杂志
  • 1篇园艺学报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广东微量元素...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9篇2023
  • 6篇2022
  • 3篇2021
  • 8篇2020
  • 5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8篇2016
  • 1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7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1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蔗SPSB基因5′侧翼序列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是蔗糖合成途径的关键限速酶,对蔗糖的合成和碳水化合物的分配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采用染色体步移法技术克隆获得了甘蔗SPSB基因5′端侧翼序列,并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分离获得了4399bp的5′侧翼序列,该序列除具有启动子核心序列TATA-box和增强子元件CAAT-box等典型的真核生物启动子基本元件外,还含有多种光应答元件、激素响应元件,以及与缺氧、干旱、低温诱导有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和一些组织调控表达有关的顺式调控元件,表明ScSPSB启动子可能具有逆境应答、激素应答及组织特异表达特性,值得开展进一步的功能研究。
曹辉庆黄诚梅蒋胜理罗海斌邓智年吴凯朝徐林魏源文
关键词:甘蔗侧翼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
普通野生稻稻褐飞虱抗性在水稻改良中的利用研究被引量:27
2003年
本文报道了普通野生稻稻褐飞虱抗源的杂交利用技术及其获得的一大批抗性创新种质和育种品系。研究了杂交后代性状分离、不同杂交方式、抗性鉴定时期和花药培养的抗性育种效果,证明了复交和回交方式、花药培养获得纯合体、以及早期(F2)抗性鉴定是在育种上利用的关键技术措施。本项目还配制了大量(293个)杂交组合,进行稻褐飞虱抗性创新品系的选育工作,对选育出的493个遗传稳定品系进行抗性鉴定、运用RAPD标记对筛选出的143份抗性育种品系进行分子标记多态性分析,从中首次获得了一大批(120份)具有DNA分子标记多态性(遗传多样性)的抗性创新种质,为今后培育抗性品种打下基础。研究还初步培育出5个具有生产应用价值的高产(或优质)抗稻褐飞虱育种品系和杂交稻组合。
李容柏秦学毅韦素美黄凤宽张向军魏源文杨新庆李维科邓智年朱汝财黄所生吕维莉李青罗善昱
关键词:普通野生稻稻褐飞虱抗源创新种质抗性品种水稻
甘蔗多用途育种材料创新及应用
本项目在甘蔗野生资源创新利用、多用途材料筛选应用、甘蔗转基因、甘蔗生物固氮和甘蔗逆境差异蛋白质组学等方面形成了有特色的、原创性的基础研究成果,为中国甘蔗学科发展做出了创新性贡献。
李杨瑞杨丽涛黄东亮周会胡春锦张革民刘昔辉魏源文朱俊杰邓智年邢永秀黄诚梅罗霆王爱勤陈赶林黄杏李长宁张保青宋修鹏李鸣李素丽
关键词:甘蔗育种材料基因表达生物固氮蛋白质组学
籼稻与热带粳稻渗入系间的分子标记差异性和杂种优势分析被引量:5
2005年
利用3个籼稻温敏核雄性不育系与9个热带粳稻基因渗入恢复系组配27个杂交稻组合,对杂种优势和产量构成主要因素与亲本间的SSR和SSR RAPD分子遗传距离的关系进行偏相关分析,筛选强优势杂交稻组合。研究结果表明,在籼稻与热带粳稻渗入系的杂种后代中,多数组合的每穗实粒数、总粒数和穗长呈现正竞争优势;杂种比对照的产量竞争优势主要是依靠每穗结实粒数的增加。在产量构成要素中,每穗实粒数与亲本间的SSR和SSR RAPD分子遗传距离显著相关,而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与之不显著相关,表明在籼稻与热带粳稻渗入系间的杂交稻组合中可以通过增加亲本间的遗传距离增加杂种的每穗粒数,提高杂种的产量优势。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获得的"桂118S×T511"和"T1S×R138"两个杂交水稻组合示范产量分别比对照特优63增16 3%和6 7%,其亲本间的SSR遗传距离分别为0 83和0 71,亲本间分子多态性分别达到51 4%和42 8%,表明适当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有助于选育强优势杂交水稻组合。
廖惠红李容柏张向军杨新庆韦燕萍李小勇邓智年吕维利魏源文李杨瑞
关键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杂种优势恢复系基因渗入RAPD
水稻纹枯病菌遗传差异的初步研究(英文)被引量:2
2005年
水稻纹枯病菌的遗传分化给病害的防治特别是抗病育种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确定水稻纹枯病菌的致病力分化与其遗传差异的相关性,对25个分离菌的致病力、可溶性蛋白电泳及由RAPD得到的DNA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分化。基于菌体的可溶性蛋白电泳及其聚类分析表明菌株的致病力分化与蛋白质谱带的多样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未达到显著相关水平;RAPD分析结果表明菌株间相似系数最高的达99%,最低的却只有47%,反映出该病原菌存在许多不同的遗传位点,蕴藏着很强的遗传变异潜能;此外,菌株在DNA水平上的差异与其可溶性蛋白分析反映的遗传差异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由此可见,水稻纹枯病菌的致病力分化与其遗传差异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反映出该病原菌的致病力分化是有遗传背景的。
胡春锦魏源文黄思良李杨瑞
关键词:立枯丝核菌水稻纹枯病致病力
利用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进行果蔗组培快繁被引量:18
2010年
以果蔗(Badila)茎尖脱毒组培苗为材料,利用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Temporary immersion bioreactors TIBs)进行组培快繁的技术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1)使用TIBs系统进行甘蔗组织培养一代增殖较传统方法高出10倍以上;(2)TIBs系统以第4代继代材料为宜;(3)接种密度在10~15株/L培养基最有利于甘蔗组培苗的增殖和生长;(4)TIBs系统中6-BA浓度为0.5~1.0mg/L时适合于增殖培养,NAA浓度为4mg/L时有利于根的诱导;(5)浸没间歇频率在1min/3h时增殖和生长表现较为优异,1min/6h时有利于根的诱导和根的生长。
杨柳秦钢杨丽涛罗瑞鸿游建华Ariel D Arencibia魏源文李杨瑞
关键词:甘蔗组培快繁
与广西水稻纹枯病相关菌系的鉴定和遗传特性研究(英文)被引量:5
2010年
对从广西28个市、县不同稻区采集的水稻纹枯病株上分离获得的186个类似丝核菌的真菌分离物进行系统研究。根据病原菌的培养性状、菌核大小、菌株生长最适温度和生长速率等形态学方法进行初步分类,然后利用rDNA的PCR-RFLP和序列分析法作进一步鉴定。结果表明,所有供试分离物可分为5个不同菌系,分别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 AG1-IA)、水稻丝核菌(Rhizoctonia oryzae-sativae)、水稻枯斑丝核菌(Rhizoctonia oryzae)、双核丝核菌的AG-A融合群真菌(Rhizoctoniasp AG-A)、嗜水小核菌(Sclerotium hydrophilum)。其中,Rhizoctonia oryzae、Rhizoctonia sp AG-A、Sclerotium hydrophilum3个菌系在广西为首次报道。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5个菌系均能侵染水稻并引起相似的纹枯病症状,但致病力大小差异较大,其中R. solani AG1-IA是引起广西水稻纹枯病的主要的优势菌系,出现频率最高,致病力最强,其余4个菌系致病力相对比较弱,致病力强弱顺序为R. solani AG1-IA>R. oryzae>R. oryzae-sativae>S. hydrophilum>Rhizoctoniasp AG-A。测定不同菌系对水稻纹枯病防治上几种常规用药的敏感性,表明菌系间的药剂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揭示与广西水稻纹枯病相关菌系遗传结构的复杂性,除了常见典型水稻纹枯病菌R.solaniAG1-IA以外,其他不同遗传特性菌系的存在可能是导致该病害难以防治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今后水稻生产和病害防治上应引起重视。
胡春锦魏源文黄思良史国英李杨瑞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RDNA序列分析
‘满天星’西番莲花芽分化与坐果期生理代谢效应被引量:2
2021年
为探究西番莲花芽形成与坐果期间的生理生化代谢变化,本研究以‘满天星’西番莲为材料,分析在广西高温季节7-9月份期间的植株各项生理指标的差异变化。结果表明,由于遭遇高温天气,‘满天星’西番莲从8月中旬才开始进入始花期,9月份开始坐果。其植株叶片生理生化指标上,淀粉含量在8月份后均能保持较高水平;α-淀粉酶活性在8-9月则是保持较低活性,到11月4日的坐果期其活性才提高至高水平;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随时间进程有所下降。高温季节均降低了蔗糖合成相关酶SPS和SS(合成方向)活性,从而降低蔗糖含量,并随着花芽分化和坐果进程,其SPS和SS(合成方向)活性均下降;对于硝酸还原酶活性则呈Z型变化规律,尤其以结果期11月4日最低。MDA含量在8月19日达到高峰期,之后持续保持高含量;其POD和SOD活性自8月开始提高,尤其是SOD活性。总之,西番莲在高温季节本能启动自身抗氧化系统,而其光合系统、花芽分化所需的营养物质及其氮代谢等均受到不同程度上的抑制。
黄诚梅罗海斌黄永才魏源文杨柳吴兴剑叶丽萍曹辉庆蒋胜理
关键词:西番莲满天星
黑皮果蔗花叶病病原鉴定被引量:4
2010年
在南宁市郊采集到1份表现褪绿条纹、花叶的黑皮果蔗样品(NN-Ba2),经差速离心和PEG二次沉淀法提取病毒粗汁液,在电镜下观察到略弯曲的线状病毒粒子;DAC-ELISA检测显示NN-Ba2与甘蔗花叶病毒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呈阳性反应;根据SCMV和SrMV CP基因分别设计合成特异引物,利用RT-PCR对NN-Ba2进行分子鉴定,扩增出大小约900 bp的预期片段,健康对照未扩增到任何片段;NN-Ba2扩增片段经克隆后测序得到719个有效核苷酸,测序结果在DDBJ上用BLAST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序列与已报道的SCMV广东、云南、广西等地分离物对应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36%~97.77%,根据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病毒种和株系的划分标准,NN-Ba2鉴定为SCMV。田间采集的另外10份表现花叶症状的果蔗样品经ELISA和RT-PCR检测,证明也感染了SCMV。
秦碧霞蔡健和莫磊兴魏源文刘志明朱桂宁陆秀红
关键词:黑皮果蔗PCR鉴定
干旱胁迫下割手密基因cDNA-SCoT差异表达分析(英文)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通过分析割手密叶片在干旱胁迫下的基因表达谱,筛选获得抗旱相关基因,为开展甘蔗抗旱性遗传改良研究提供候选基因。【方法】以割手密GX83-10为材料,构建正常浇灌(对照)及两个干旱处理叶片总RNA混合池,使用cDNA-SCoT构建割手密GX83-10伸长期应答干旱胁迫的基因表达谱,筛选、分离转录衍生片段(TDFs)并进行测序,根据NCBI数据库BLAST同源性检索结果推测基因功能,并使用qRT-PCR对抗旱相关TDFs进行表达验证分析。【结果】成功获得120个上调表达TDFs序列,其中53个TDFs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已录入的基因具有较高相似性,根据同源基因功能可分为10个类群:结合功能蛋白相关基因(20.75%)、新陈代谢相关基因(13.21%)、通信及信号转导相关基因(13.21%)、转录调控因子相关基因(13.21%)、运输途径相关基因(11.32%)、环境互作相关基因(9.43%)、能量代谢相关基因(7.55%)、蛋白质合成相关基因(3.77%)、防御相关基因(3.77%)及细胞成分生物合成相关基因(3.77%)。通过对运输因子家族蛋白、RING/U-box超家族蛋白、22 kD干旱诱导蛋白、微管蛋白alpha-3链和质膜H+-ATPase进行qRT-PCR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基因在干旱胁迫下均呈不同程度的上调表达。【结论】干旱胁迫下,应用cDNA-SCoT构建割手密叶片基因表达谱筛选抗旱相关基因具有可行性。从割手密叶片中挖掘获得的抗旱及水分有效利用相关基因,可为利用野生种质资源开展甘蔗育种研究提供候选基因,改良甘蔗抗旱性,拓宽甘蔗育种基因库。
吴凯朝韦莉萍徐林唐仕云魏源文黄诚梅曹辉庆罗海斌蒋胜理邓智年李杨瑞
关键词:割手密基因干旱胁迫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