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流
  • 3篇血流量
  • 3篇脊髓
  • 2篇脊髓损伤
  • 1篇单抗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血流量变化
  • 1篇血流图
  • 1篇诱发电位
  • 1篇运动诱发电位
  • 1篇再灌流
  • 1篇肢体血流图
  • 1篇神经微丝
  • 1篇实验性膜迷路...
  • 1篇体型
  • 1篇缺血
  • 1篇外伤
  • 1篇外伤性
  • 1篇外伤性截瘫

机构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5篇丁珍明
  • 4篇杨恒文
  • 2篇廖维宏
  • 2篇胡文辉
  • 1篇刘兆华
  • 1篇王宜南
  • 1篇李兵仓
  • 1篇程雪云
  • 1篇范维珂
  • 1篇杨青峰
  • 1篇刘晓霞

传媒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听力学及言语...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年份

  • 1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8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外伤性截瘫肢体血流图的临床观察
1989年
脊髓损伤后,造成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双下肢瘫痪,是最严重的致残性疾患之一。衡量其肢体供血状况,至今尚缺少客观的临床测定方法。近年来,
程雪云杨恒文丁珍明刘英炳
关键词:截瘫肢体血流图脊髓损伤
大鼠脊髓腹侧损伤脊髓组织血流量变化被引量:13
1991年
用氢清除法测定大鼠腹侧脊髓损伤灰、白质血流量均显著降低,但以灰质更为明显(P<0.05)。邻近损伤节段 T_13血流量虽有所下降、但不如损伤段 T_12明显。脊髓损伤后1小时血流量下降非常显著(P<0.001)。3小时有所恢复、6小时又呈持续下降趋势。提示: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血流量变化可能是继发性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指导临床治疗有其一定意义。
杨恒文胡文辉丁珍明刘英炳
关键词:脊髓损伤血流量脊髓
缺血和再灌流对脊髓血流量及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被引量:1
1992年
本文采用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使血压下降至30mmHg维持30min后再灌流,让血压回升到正常范围。观察缺血再灌流期 SCBF和 SEP变化。缺血期平均动脉压 30~40mmHg,脊髓 T12及Ll节段灰质血流量减少57%~64%,白质血流量减少32%~50%;SMEP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01),各波的波幅降低并有25%~67%的波幅消失。再灌流期当血压回升到90~130mmHg时,灰质血流量仍低于伤前(P<0.01),白质血流量无显著差异.SMEP潜伏期仍明显延长(P<0.05),除Pl波波幅下降有统计意义外,其它各波幅无差异,波幅消失占25%~33.3%。光镜下见脊髓存在损伤性病理变化,显示缺血再灌流后脊髓组织仍然存在继发缺血性病理损害和神经功能障碍。
杨恒文丁珍明廖维宏胡文辉李兵仓刘晓霞
关键词:缺血诱发电位脊髓
氢廓清法测定实验性膜迷路积水耳蜗血流量的改变被引量:1
1997年
在建立阻塞性豚鼠膜迷路积水模型的基础上,用氢廓清法分组测定膜迷路积水耳蜗外侧壁的血流量。结果:本组动物积水发生率为77.78%,耳蜗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在顶回。血流量测定在术后30天以后有显著减少。积水在前,血流量减少在后,提示膜迷路积水可能因积水过重,时间过长而引起耳蜗血流量减少,两者可互为因果。本文将氢廓清法测定组织血流量与微球法、激光多普勒法进行了比较,认为前者具有定位准确、可持续测定和动态观察、测定血流以绝对量表示等优点。并对积水时蜗顶损害现象进行了分析讨论。
王宜南刘兆华杨恒文杨恒文
关键词:膜迷路积水耳蜗血流量
胞体型神经微丝单抗的研制被引量:3
1995年
胞体型神经微丝单抗的研制Thepreparationofneuronalmonoclonalantibodytoneurofilamentprotein¥//杨青峰,廖维宏,丁珍明,范维珂(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630042关键词胞浆丝;神经元...
杨青峰廖维宏丁珍明范维珂
关键词:神经微丝单克隆抗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