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维珂

作品数:50 被引量:110H指数:5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医学科研计划项目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17篇肿瘤
  • 12篇细胞
  • 11篇单克隆
  • 11篇单克隆抗体
  • 11篇蛋白
  • 11篇抗体
  • 11篇克隆
  • 8篇病理
  • 7篇基因
  • 7篇分子
  • 6篇乳腺
  • 6篇腺癌
  • 6篇免疫
  • 6篇病理学
  • 5篇乳腺癌
  • 5篇生物学
  • 5篇肝癌
  • 5篇EXOSOM...
  • 4篇小鼠
  • 3篇型胶原

机构

  • 48篇重庆医科大学
  • 5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海南医学院附...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临沂医学专科...
  • 1篇广安市人民医...
  • 1篇重庆市中医研...

作者

  • 50篇范维珂
  • 10篇段积华
  • 9篇沈宜
  • 8篇李培然
  • 8篇韦克
  • 7篇邓华瑜
  • 6篇陈黎
  • 4篇汪少华
  • 4篇杨青峰
  • 3篇王其南
  • 3篇谢莹珊
  • 3篇殷秀
  • 3篇隆霜
  • 3篇向自武
  • 3篇周兰
  • 3篇梅芹
  • 3篇李静
  • 3篇陈雅棠
  • 3篇姜蓉
  • 2篇刘约翰

传媒

  • 7篇重庆医科大学...
  • 6篇免疫学杂志
  • 5篇中国检验医学...
  • 4篇国外医学(临...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中国肿瘤
  • 2篇中国寄生虫学...
  • 2篇癌症
  • 2篇四川生理科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单克隆抗体通...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2
  • 3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7
  • 3篇1995
  • 5篇1994
  • 2篇1993
  • 2篇1992
  • 3篇1991
  • 4篇1990
  • 1篇1989
  • 1篇1987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微丝的纯化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被引量:6
1990年
本文采用羟基磷灰石吸附洗脱法,从牛脊髓中分离神经微丝(NF)。用SDS-PAGE显示其分子量为72K,164K及195K,负染电镜可见直径为8-10nm的丝状结构。以此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NS1细胞融合,获得了一株持续分泌抗NF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AN_1。其染色体众数为91,所分泌抗体属IgG1亚类。免疫印迹表明此抗体为NF195特异性。免疫组化显示该抗体具有神经纤维特异性,对神经原胞体及非神经组织呈阴性反应。
杨青峰范维珂段积华韦克
关键词:神经微丝单克隆抗体
茶叶有效成分抗肿瘤侵袭转移作用与相关机制探讨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观察茶叶的有效成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人乳腺癌高转移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作用及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MUC1的表达,以人工重组基底膜侵袭小室(Transwell)及明胶酶谱法(PAGE)观察其对人乳腺癌高转移细胞株MDA-MB-231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茶叶有效成分EGCG能降低MDA-MB-231细胞MUC1表达,明显抑制MDA-MB-231细胞侵袭基底膜的能力和Ⅳ型胶原酶的产生。结论茶叶有效成分EGCG具有明显的抗癌侵袭转移作用,此与降低MUC1的表达相关。
邓华瑜鲁藜范维珂
关键词:肿瘤侵袭肿瘤转移乳腺肿瘤胶原酶类
检验医学与分子生物学
2001年
范维珂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分子病理学分子诊断学
卡氏肺孢子虫病实验与临床研究 Ⅲ.抗卡氏肺孢子虫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株及鉴定被引量:1
1994年
从感染肺孢子虫肺炎大鼠模型中分离纯化肺孢子虫包囊并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获得1株能长期稳定分泌抗人源性肺孢子虫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4D7。其染色体众数为82,分泌IgG1亚型抗体。该单抗可识别54kDa肺孢子虫包囊蛋白区带,并能准确识别肺孢子虫包囊,其灵敏性与特异性可达100%(11/11);并与正常人体组织、肺炎双球菌、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无交叉反应。
梅芹王其南范维珂李培然陈雅棠刘约翰
关键词:肺孢子虫单克隆抗体
ANAE染色和抗Thy1-SPA菌体花环双标记法的建立及其用于检测小鼠T淋巴细胞的研究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建立 ANAE染色联合抗 Thy1SPA菌体花环双标记法 ,并试图利用此法证明抗θ抗体对 ANAE阳性淋巴细胞的特异作用。方法利用双标记法对正常小鼠胸腺及脾细胞进行检测 ,观察抗 Thy1SPA抗体对 ANAE阳性细胞结合的专一性。结果双标记法中 ,抗 Thy1SPA菌体花环阳性同 ANAE阳性一样 ,能很好反映 6 15小鼠胸腺或脾脏 T细胞数 (P>0 .0 5 ) ;胸腺和脾脏细胞 Thy1+ - ANAE+ 率 ,即双标记阳性率略低于总的 ANAE+ 或总抗θ菌体花环 + 数 ,但 3者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成功建立了 ANAE-抗 Thy1SPA菌体花环法 ,并首次用此法证明抗θ血清对
骆云鹏范维珂段积华李培然骆询
关键词:T淋巴细胞
肌肉标志结蛋白单抗的研制与初步应用被引量:1
1992年
以鸡胗为材料提纯结蛋白,经鉴定后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建立了能稳定分泌抗结蛋白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AD1,其染色体中位数为77。AD1单抗属小鼠Igg1亚类;ELISA间接法测定AD1细胞培养上清抗体效价为10^(-4);酶联免疫印迹试验显示能特异地与结蛋白起反应;经ABC-AEC免疫酶组化法鉴定组织特异性,AD1单抗具有特异地识别肌肉组织和肌源性肿瘤的能力,能用于常规病理标本的石蜡切片。AD1单抗对肌源性肿瘤和非肌源性肿瘤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邓华瑜范维珂韦克李培然
关键词:结蛋白杂交瘤技术肌源性肿瘤
抗Ⅳ型胶原单克隆抗体CⅣ的研制与鉴定被引量:3
1994年
用人胎盘Ⅳ型胶原(ColⅣ)免疫BALB/c小鼠,以杂交瘤技术建立了一株能稳定分泌抗ColⅣ单抗(IgG亚类为IgG_1)的杂交瘤细胞株。其染色体众数为87。用胚胎及成人组织的免疫组化(ABc^Ec法)显示:皮肤、肾小球、肾小管、血管内皮、乳腺、肺组织、胎盘、眼球角膜的基底膜均呈特异性阳性染色,命名为C刊。此抗体的制成,对于较理想、可靠地显示基底膜,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及探讨其浸润机制有重要意义。
沈宜范维珂李培然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的临床价值
1995年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mc antigen,PSA)被推荐前列腺癌(PC)最好的肿瘤标志物,它对判断PC的分期、预后、疗效监测均有很大价值。本研究组应用本实验室研制的多克隆抗体,采用ELISA夹心法对20例正常男性、20例正常女性。
段积华段红韦克范维珂
关键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病理生理良性前列腺增生正常女性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病理学中的应用
1991年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为临床病理学提供了新的手段.重组DNA技术应用于临床病理学,代表了最新的基础研究向临床实验室的过渡,是特殊染色,酶组织化学,电镜,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及流式细胞计数器等技术的延伸和发展。
范淳范维珂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临床病理学
细胞培养及涂片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被引量:4
1991年
1983年以来,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及肿瘤病理学等领域,成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新工具.
李培然范维珂
关键词:细胞培养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涂片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