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一凡
- 作品数:25 被引量:162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1870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临床病理分析
- 目的:甲状腺结节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在成人可触诊的甲状腺结节约为4-7%,随着高分辨率超声的普及应用以及健康人群查体的日益兴起,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明显增加,全球肿瘤登记报告研究显示,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均呈...
- 何一凡张金苹帅英佟杰蔡晓频邢小燕
- 生活方式干预对糖尿病前期人群心脑血管事件和死亡的影响大庆糖尿病预防长期随访研究被引量:57
- 2015年
- 目的 探讨糖尿病前期人群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对心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的长期影响.方法 1986年入选大庆市519例糖耐量正常(NGT)者和577例糖耐量减低(IGT)者.IGT者被随机分到对照组和饮食、运动或饮食加运动干预组进行6年生活方式干预.通过问卷和系统病历查阅,跟踪调查随后23年间首次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卒中)和死亡状况.结果 IGT未干预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最高(44.44%及20.00%),NGT组最低(29.59%及7.52%),IGT干预组居二者之间(37.84%及12.53%).多因素分析调整基线年龄、性别、BMI、血压、吸烟和既往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后,IGT未干预组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NGT组的1.89和1.38倍(HR=1.89,95%CI1.11~3.22;HR =1.38,95%CI1.01~1.90).而IGT干预组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R=1.39,95%CI0.89 ~2.18及HR=1.25,95%CI0.98~1.59).结论 IGT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均显著高于NGT人群.数年生活方式干预可以减少长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心血管病死亡率.
- 陈燕燕王金平安雅莉巩秋红何一凡张波黎辉帅瑛唐欣然姜亚云洪靖杨文英胡英华李光伟
- 关键词:糖尿病前期
- 糖尿病伴发乳头状甲状腺癌5例临床分析
- 蔡晓频何一凡张金苹帅瑛邢小燕
- 77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临床特点分析
- 张金苹何一凡帅英蔡晓频邢小燕
-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7例报告
- 目的:分析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TL)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2004年~2009年间我院普外科进行甲状腺手术而病理诊断为PTL的患者共有7例,详细追溯该7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手术前的临床症状,...
- 蔡晓频何一凡李光伟
- 关键词: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病理诊断临床预后
-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7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的临床特点.方法 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我科行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FNAB)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或可疑PTC且于我院手术者129例,于我院外科行手术治疗的PTMC患者77例,对此77例PTMC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SPSS 20.0软件分析相关数据.结果 129例中,经手术病理证实2例为良性,余127例均为乳头状癌,符合率98.4%;其中PTMC 77例,占60.6%.77例PTMC中,经FNAB检测BRAF基因阳性者51例,17例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33.3%;阴性者18例,有5例转移,发生比例为5/18(χ^2=0.189,P>0.05).多个病灶者31例,其中14例(45.2%)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单一病灶者46例,其中9例(19.6%)有颈部淋巴结转移(χ^2=5.792,P<0.05).129例中,118例行BRAF基因检测,其中89例BRAF基因阳性,阳性率为75.4%;77例PTMC患者中,69例行BRAF基因检测,51例阳性,阳性率为73.9%.结论 虽然大多数PTMC生长缓慢且较隐匿,但早期淋巴结转移及多灶性是其主要临床特征,临床对PTMC不能忽视.
- 张金苹何一凡帅瑛宋爱平王也宋璐璐邢小燕杨文英蔡晓频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BRAF基因
- 甲巯咪唑致胆汁淤积性肝损害4例临床分析
- 本文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确诊的4例甲巯咪唑致胆汁淤积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本组4例患者发病时间在服用甲琉咪哇后的3-4周,患者甲亢尚未完全控制,此时肝脏易受较高剂量(30mg/日...
- 帅瑛何一凡张金革蔡晓频邢小燕
- 关键词:病理机制甲巯咪唑药物不良反应
- 文献传递
- 153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标本BRAFV600E检测结果及术后病理分析
- 目的 回顾性分析和评价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FNAB)标本BRAFv600E突变的诊断结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内分泌科自2011年11月至2013年10月完成的FNAB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选择在我院同期行FNA...
- 何一凡蔡晓频张金苹底锦熙王也帅英邢小燕
- 甲巯咪唑致胆汁淤积性肝损害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探讨甲巯咪唑致胆汁淤积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2011年1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住院治疗的4例甲巯咪唑致胆汁淤积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为女性,1例男性,年龄15~53岁,黄疸在服用甲巯咪唑后的3~4周发生,甲巯咪唑的剂量均为30mg/d,停药15d^6周后肝功能恢复正常。结论:甲巯咪唑治疗甲亢可能发生胆汁淤积性肝损害,尤其是在开始药物治疗的4周内,临床应注意监测肝功能,通常停药后6周内肝功能恢复正常。
- 沈明艳何一凡张金苹蔡晓频帅瑛
- 关键词:甲巯咪唑胆汁淤积肝损害
-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7例临床及病理分析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分析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9年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7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经甲状腺手术后病理组织学确诊,6例为中老年女性。所有患者均有甲状腺结节,部分患者有压迫症状。4例病理类型为弥漫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3例病理类型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病理分型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及年轻患者预后较好。结论中老年女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中应特别注意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可能性,年龄及病理分型是影响该病预后的因素。
- 蔡晓频何一凡佟杰王岩龚明李光伟
- 关键词:甲状腺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