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琪
- 作品数:60 被引量:258H指数:8
- 供职机构: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干扰素辅助治疗病毒性肝炎引发肝癌患者的Meta分析和系统评价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评价干扰素辅助治疗经手术切除或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Medline、PubMed、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数据库上检索2000年~2012年发表的关于干扰素辅助治疗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癌患者的临床试验文献,根据生物异质性,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2种模型来分析检索结果。结果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检索到10篇临床试验文章,包括8篇随机对照实验和2篇非随机对照实验。10篇实验文章共1029位受试者被纳入最终的Meta分析中,其中,528名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癌患者接受干扰素辅助治疗,501名患者接受安慰剂治疗。与对照组相比较,干扰素组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癌的复发率较低[相对危险性值(odds ratio,OR)=0.6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50~0.86,P=0.02)],尤其是肝动脉栓塞化疗后,根据亚组分析,手术切除后复发率显著下降(OR=0.73,95%CI=0.52~1.01,P=0.06);肝动脉栓塞化疗后复发率显著下降(OR=0.54,95%CI=0.33~0.86,P=0.01)。与对照组相比较,根据总事件分析和亚组分析显示干扰素组死亡率显著降低(OR=0.42,95%CI=0.32~0.56,P<0.01),根据亚组分析,手术切除后死亡率(OR=0.51,95%CI=0.36~0.72,P=0.0002),肝动脉栓塞化疗后死亡率(OR=0.33,95%CI=0.2~0.50;P<0.00001)。结论干扰素辅助治疗能有效降低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癌患者的复发率,并且能有效提高患者手术切除或者肝动脉栓塞化疗后的生存率。理想的剂量为3 mIU/mL,每周3次,它可以使患者耐受干扰素的不良反应,更好的,长时间的维持有效浓度。
- 张勤良关琪
- 关键词:干扰素病毒性肝炎肝癌META分析
- ABI公司377型测序仪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 2005年
- 关琪
- 关键词:测序仪
- 医院内380例真菌感染调查被引量:6
- 2005年
- 吴莹瑶关琪王素芬
- 关键词:真菌感染流行病学医院感染免疫抑制剂
-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对HCV感染者疾病进程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HCV感染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状况以及与疾病进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HCV感染者69例及健康对照23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结果:HCV感染组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慢性感染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高于HCV无症状携带组(P<0.05);肝硬化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高于慢性感染组(P<0.05)。结论:HCV感染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与疾病进程具有相关性。
- 沈书旭吴玉海关琪刘英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CD4+CD25+调节性T细胞疾病进程
- CRF01-AE亚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基因序列特征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从确诊的HIV-1感染者的全血样本中提取基因组DNA,经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其gag蛋白P17/P24交界区基因片断后,将扩增产物进行纯化和测序,分析其氨基酸序列。进而了解所检出的病毒基因变异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发现,HIV-1 CRF01-AE亚型病毒分别与3株不同来源的国际参考毒株具有紧密的亲缘关系,表明这些毒株可能分别由不同的传播路线进入我国大陆境内。
- 关琪王素芬张卓然王宝江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
- 人免疫缺陷病毒Ⅰ型基因序列分析中的质量控制研究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 研究DNA序列分析中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建立排除污染、进行序列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 通过对 950份HIV 1样品DNA基因序列结果的分析,查找序列读取及序列分析中存在的各种影响因素,对各种可能导致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解释。结果 在使用各种软件进行序列分析时,两样本之间的基因距离为 0;两样本所测区段的核苷酸或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或相差甚微;样本与实验室内所构建的克隆株之间的基因距离过近,同源性达到 99%以上;两个独立传播的群体之间个别样本的互混等指标均提示存在污染的可能。结论 构建基因进化树和将样本的核苷酸序列翻译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后构建共享序列,是一种很好的发现序列质量问题、进行序列质量控制的方法。
- 关琪邢辉黄海龙魏民洪坤学马鹏飞梁浩张卓然邵一鸣
- 关键词:人免疫缺陷病毒基因序列分析克隆株HIV-1DNA序列分析基因进化
- 蛋白质结构限制性对HIV-1耐药相关基因分子进化规律的影响研究
- 2016年
- 目的:通过对65名HIV治疗队列中发生耐药的感染者进行较系统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阐明我国抗病毒治疗过程中,HIV RT蛋白耐药进化的结构限制性以及HIV耐药的发生规律。方法从2003年开始,每半年1次,连续4年对队列感染者进行随访采集静脉血样,提取病毒RNA后对RT基因进行RT-PCR扩增和测序。将所获得的序列进行系统进化、耐药位点变异和蛋白质结构分析。结果 RT酶中大部分的氨基酸位点都是保守的,而序列的变异仅发生在12.44%的位点之上。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NNRTI)高水平耐药位点多位于RT蛋白的内部,而中等水平耐药位点多位于蛋白质的表面。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NRTI)高水平耐药位点均位于RT蛋白的表面,而低水平耐药位点均位于RT蛋白的内部。结论 NNRTI和NRTI类耐药突变位点在RT蛋白中截然相反的分布特征,可以为针对RT靶点的抗病毒药物的设计和开发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 关琪韩晓旭赵彬张旻沈书旭王亚男姜拥军耿文清尚红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适宜性
- 沈阳市1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基因序列分析
- 2004年
- 目的 :对 2 0 0 4年我院门诊检出的 1例艾滋病感染者体内的HIV 1病毒进行基因序列分析和亚型鉴定。方法 :从HIV 1感染者的全血标本中提取脱氧核糖核酸 (DNA)作为PCR扩增的模板 ,套式引物扩增HIV 1前病毒DNA的p17与p2 4交界部分的基因片断并进行测序。所测定序列与各亚型国际参考株及亚洲流行参考序列进行比较 ,确定被检标本的亚型 ,并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该患HIV 1病毒属于B’亚型毒株 ,经输供血途径感染。该毒株与泰国B’亚型参考株B TH 92 92TH0 14的基因距离最为接近。结论
- 李茁关琪
- 关键词:基因序列分析供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感染艾滋病感染者病经
- 我国HIV-1 B′亚型毒株gag基因变异特征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研究我国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B’亚型主要流行株在宿主免疫压力下的基因变异及抗原表位的变化特征,探讨选择压力、基因离散率和抗原表位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从确诊的HIV-1感染并的全血样本中提取基因组DNA,经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后,将扩增产物进行纯化和测序。然后将所得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和氨基酸变异分析,使用GCG软件包的Distance程序对P17和P24两个区段计算基因距离,用Diverge程序计算同义替换(Ks)和非同义替换(Ka)及二者之间的比值,并对我国人群中较常见的HLA型别限制的CTL表位的突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HIV-1 B’亚型毒株的P17区段的Ks/Ka值<1,而P24区段的Ks/Ka值>1;P24部分的基因离散率低于P17部分;P17区段抗原表位的保守率为34.94%,而P24区段抗原表位的保守率为67.38%;从基因离散率、所受的选择压力及抗原表位的突变率3个方面来看,HIV-1的P17区段均明显大于P24区段。结论HIV-1 B’亚型毒株的P17区段的抗原表位变化较大,而P24区段的抗原表位相对较为保守。提示P24区段的CTL表位更适合于表位疫苗的研制。
- 关琪邢辉黄海龙魏民洪坤学马鹏飞司雪峰陈健平梁浩张卓然邵一鸣
- 关键词:HIV-1基因型抗原表位
-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及其耐药特征,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010年12月我院临床标本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567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类型主要为痰液(78.1%)...
- 周艳丽关琪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