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智英
- 作品数:64 被引量:254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非霍奇金淋巴瘤IgH及TCRγ基因重排的意义被引量:8
- 2004年
- 金亦苏祖兰李迎春唐录英郭少忠冯智英
- 关键词:NHL非霍奇金淋巴瘤Γ基因重排临床病理诊断DNA模板
- 淋巴瘤Daudi细胞SHP-1甲基化及5-杂氮脱氧胞苷抑制性效应的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研究甲基化抑制剂5-杂氮脱氧胞苷(5-aza-2′-deoxyeytidine.5-Aza-CdR)对 Bur-kitt’s淋巴瘤细胞系 Daudi 细胞中的 SHP-1抑癌基因的转录调控作用及对 Daudi 细胞生长增殖的生物学影响,寻找肿瘤治疗新靶点:方法应用 MTT 法检测5-杂氮脱氧胞苷200.00,20.00,2.00,0.20μmol/L 等不同剂量,作用24,48,72h 对 Daudi 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观察5-杂氮脱氧胞苷作用1,3,5d 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的变化。用亚硫酸氢盐测序 PCR(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T-A 克隆及 DNA 测序分析甲基化状态。RT-PCR、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杂氮脱氧胞苷(2.00μmol/L)处理前和处理7dDaudi 细胞 SHP-1 mRNA 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①经5-杂氮脱氧胞苷2.00μmol/L 作用7d 的 Daudi 细胞基因组 DNA 的胞嘧啶均已变为胸腺嘧啶,未经5-杂氮脱氧胞苷作用的对照组 Daudi 细胞基因组 DNA 的胞嘧啶保持不变;②经5-杂氮脱氧胞苷作用7d,SHP-1mRNA 和蛋白均重新表达;③5-杂氮脱氧胞苷抑制 Daudi 细胞的增殖,在一定范围内与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药物作用72h,剂量为200.00,20.00,2.00和0.20μmol/L 时,瘤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72.0%.65.1%.51.5%.28.8%和23.4%:④5-杂氮脱氧胞苷可使 Dandi 细胞凋亡率增加,且作用也呈时间依赖性,用药1,3,5d 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3%,10.8%和17.1%:⑤5-杂氮脱氧胞苷对于细胞周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S 期和 G_1期,最显著的是 5-杂氮脱氧胞苷2.00μmol/L 作用24h 后92.7%的细胞阻滞在 S 期;其次,在相同药物浓度下.G_1期细胞数量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药物作用1,3,5d 时,G_1期细胞分别占细胞总数的1.2%,7.9%和21.5%。结论 DNA 异常甲基化是导致 Daudi 细胞 SHP-1基因缄默的重要原因:特异性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杂氮脱氧胞苷能较好地逆转 Daudi 细胞 DNA 异常甲基化,并有效地激活因高甲基化所致 SHP-1基因缄默的再转录,诱导该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
- 方建晨苏祖兰邱耕何丹冯智英朱明芬李莉何向蕾
- 关键词:淋巴瘤脱氧胞苷甲基化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
- 滤泡树突细胞肉瘤三例临床病例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滤泡树突细胞肉瘤(FDC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3例标本行临床病理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EB病毒编码核RNA(EBER)检测。结果:3例FDCS,其中经典型2例,均发生于淋巴结外,分别位于乳腺及纵隔,炎性假瘤样型1例,发生于腹膜后淋巴结。3例标本镜检见肿瘤细胞梭形或卵圆形,胞质丰富,可见小核仁,灶性区域瘤细胞排列成栅栏状或漩涡状,可有灶性坏死。瘤细胞CD21、CD23、CD35、Fascin、Vimentin(+),CD68散在(+)。EBER原位杂交均(-)。结论:FDCS临床少见,部分病例发病部位特殊,诊断需结合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 翁子晋周静陈健宁冯智英张志刚邵春奎唐录英
- 关键词: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免疫组织化学病理诊断
- P21^(WAF1)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病的关系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P21WAF1基因多态性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病理科实验室完成。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2-01/12及江门市人民医院1995-01/2000-12病理存档蜡块120块,收集同期50块乳腺良性病变标本作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法检测120例乳腺癌组织和50例乳腺良性组织P21WAF1基因的多态性。结果:①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结果:聚合酶链反应产物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分别显示为536bp和300bp。②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检测结果:120例乳腺癌和50例良性乳腺组织P21WAF1基因多态性分别为24.2%(29/120)和6.0%(3/50),乳腺癌组织高于良性乳腺组织,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存在P21WAF1基因多态性,P21WAF1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生有关。
- 金亦苏祖兰邵春奎唐录英冯智英刘勇
- 关键词:乳腺肿瘤基因聚合酶链反应
- 胶原涂层聚羟基丁酸羟基戊酸酯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半月板被引量:9
- 2005年
- 目的观察Ⅰ型胶原涂层的聚羟基丁酸羟基戊酸酯(PHBV)对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的吸附作用及对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影响,评价其作为半月板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构建Ⅰ型胶原涂层的PHBV半月板假体,将体外培养的兔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吸附于该支架上三维立体培养,通过相差倒置显微镜、组织学、扫描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支架对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的表型、增殖及功能的影响。结果PHBV能制成具有一定力学强度的半月板假体,通过Ⅰ型胶原涂层后增强了其细胞吸附能力,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在支架孔壁贴附良好,维持表型稳定,分泌胞外基质。结论Ⅰ型胶原涂层的PHBV支架细胞相容性良好,能按半月板的大小、形状制成有一定力学强度的半月板假体,是比较理想的半月板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卢华定蔡道章吴刚冯智英曾春
- 关键词:半月板胶原纤维软骨体外培养构建组织工程
- 鉴别诊断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
-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近年来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但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却始终是一个难点.本文主要就鉴别诊断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组合式单克隆抗体和双酶标记这两种有效方法进行了介绍.
- 冯智英苏祖兰卲春奎刘勇
-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单克隆抗体
- 文献传递
- 肝癌癌变过程中端粒酶逆转录酶、c-myc、PCNA表达和细胞凋亡观察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观察肝癌癌变过程中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c-myc、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凋亡活性的改变,分析它们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所用标本包括47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52例肝炎性肝硬变及56例慢性病毒性肝炎,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h-TERT和c-mycmRNA表达,免疫组化SP法检测PCNA表达,用3'-OH末端DNA原位标记技术进行凋亡细胞检测。结果在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炎性肝硬变及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h-TERT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9.6%(11/56)、82.7%(43/52)和93.6%(44/47);c-my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5%(7/56)、40.4%(21/52)和55.3(26/47);凋亡细胞阳性率分别为(27.3±4.7)%、(16.5±2.6)%和(8.7±1.3)%;PCNA分别为(l7.1±2.9)%、(49.3±7.8)%和(62.5±9.1)%。h-TERT、c-myc、PCNA及凋亡细胞阳性表达率在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炎性肝硬变及原发性肝细胞癌各组中未见相关(P>0.05)。结论肝炎及肝硬变的癌变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h-TERT和c-myc基因的过表达、PCNA升高及凋亡活性下降与肝细胞的恶性转化有关。
- 付晓梅杨清绪邵春奎冯智英
- 关键词:端粒
- 肾原发性淋巴瘤二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影像学特征及诊治。方法总结2例肾脏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影像学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2例患者均为中老年人,发病后均有腰部隐痛或钝痛;影像学检查均显示肾脏占位性病变;病理诊断均为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其中1例为霍奇金淋巴瘤(以结节硬化型为主),1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性)。1例行手术加化疗,1例单纯化疗;患者预后佳,目前分别存活1年和5年8个月。结论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十分罕见,尤其是霍奇金淋巴瘤;确诊需病理组织学检查,治疗主要是单纯化疗或根治性肾切除加化疗。
- 唐录英陈健宁刘勇王晓红冯智英苏祖兰邵春奎
- 关键词:肾肿瘤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理学
- 灭活A组链球菌全菌体抗原诱导风湿性心脏炎的可行性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以Lewis大鼠为实验对象,用皮下注射灭活A组链球菌全菌体抗原的方法诱导风湿性心脏炎的可行性。【方法】复活并繁殖A组β溶血性链球菌,细菌用40g/L甲醛液灭活。实验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4只)、模型A组(8只)、模型B组(5只)。模型A组大鼠后足垫注射灭活A组链球菌全菌体抗原/完全弗氏佐剂(CFA)混合液。初次免疫后第1周腹部皮下再次注射上述抗原1次,第3周(第21天)解剖动物。模型B组大鼠初次免疫同模型A组,第1、2、3周腹部皮下重复接受注射上述抗原,第6周(第42天)解剖动物。对照组大鼠后足垫注射生理盐水/CFA混合液,第3周(第21天)解剖动物。观察动物的体质量、足关节炎症程度、抗心肌抗体IgG吸光度,以及心脏、肾脏、肺脏和足关节的病理组织切片。【结果】模型A组大鼠的抗心肌抗体IgG吸光度免疫前、免疫后第2周、第3周分别为0.13(S=0.03)、0.24(S=0.06)和0.27(S=0.03),提示HRAbIgG抗体浓度从免疫后第2周开始呈上升趋势。免疫后第3周,模型A组8只大鼠中有3只心肌间质出现少量的灶性炎症细胞浸润,未观察到心瓣膜炎症变化。模型B组大鼠5只大鼠中有4只心肌间质小血管旁出现较明显的灶性炎症细胞浸润,其中2只观察到心瓣膜炎症。【结论】以Lewis大鼠为对象,使用皮下注射灭活A组链球菌的方法,可以诱发大鼠发生心脏炎。
- 黄建林冯智英谢旭晶余步云古洁若
- 关键词:风湿热
-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p53、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在不同临床期别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期别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人类表皮生长因子(HER-2)、p53、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3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各指标的表达,采用新的记分标准,结果数字化和半定量化,以秩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高临床期别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HER2表达显著升高,而PR表达则显著降低,ER和p53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HER-2和PR能更好地反映乳腺癌的临床期别并可能与乳腺癌的预后相关。
- 唐录英金亦刘勇冯智英邵春奎任泽舫
- 关键词:人类表皮生长因子P53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