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玉昆

作品数:77 被引量:564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5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2篇妊娠
  • 26篇流产
  • 20篇复发
  • 20篇复发性
  • 17篇细胞
  • 11篇自然流产
  • 11篇复发性流产
  • 10篇免疫
  • 10篇复发性自然流...
  • 9篇妊娠期
  • 8篇绒毛
  • 8篇胎儿
  • 8篇胎盘
  • 8篇子宫
  • 6篇代谢
  • 6篇孕妇
  • 6篇宫内
  • 5篇代谢异常
  • 5篇糖代谢
  • 5篇糖代谢异常

机构

  • 38篇中山大学孙逸...
  • 30篇中山大学附属...
  • 6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怀集县人民医...
  • 2篇广州市妇女儿...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东莞东华医院
  • 1篇梅州市人民医...
  • 1篇新疆喀什地区...
  • 1篇粤北人民医院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77篇刘玉昆
  • 60篇张建平
  • 26篇王蕴慧
  • 25篇陈慧
  • 24篇谭剑平
  • 23篇刘颖琳
  • 12篇刘梅兰
  • 10篇王振花
  • 10篇张睿
  • 7篇邝健全
  • 7篇陈欣
  • 6篇孟丽丽
  • 6篇陈立斌
  • 5篇祝丽琼
  • 4篇杜涛
  • 3篇李焱
  • 3篇吴远萍
  • 3篇吴惠华
  • 3篇李维艳
  • 3篇刘梅兰

传媒

  • 8篇中山大学学报...
  • 6篇现代妇产科进...
  • 5篇热带医学杂志
  • 4篇新医学
  • 3篇中华妇产科杂...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实用妇产科杂...
  • 3篇中华妇幼临床...
  • 3篇中国妇幼健康...
  • 3篇中华产科急救...
  • 2篇生殖医学杂志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刊
  • 2篇岭南急诊医学...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第二届围产医...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5
  • 3篇2014
  • 9篇2013
  • 11篇2012
  • 8篇2011
  • 8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8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母胎界面树突状细胞CCL17和CCL22表达在母胎免疫耐受中的作用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检测非孕期子宫内膜和正常妊娠早期及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蜕膜中树突状细胞(DC)CCL17和CCL22的表达差异,探讨母胎界面DC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募集及母胎免疫耐受微环境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正常早孕组人工流产时、复发性流产组清宫时取其蜕膜,正常未孕组行子宫切除时取其内膜组织。分离蜕膜或子宫内膜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DC,用real-time PCR法分析3组DC CCL17和CCL22mRNA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3组DC培养上清液中CCL17和CCL22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早孕组蜕膜DCCCL17和CCL22 mRNA的表达分别为3.04±0.40和1.83±0.24,均高于正常未孕组(0.85±0.24和0.31±0.08,P<0.01)和复发性流产组(1.65±0.14和0.96±0.09,P<0.01)。正常早孕组蜕膜DC能够持续旺盛分泌趋化因子CCL17和CCL22,在培养的12~96 h内CCL17和CCL22的分泌量逐渐增多。同一时点早孕组DC分泌的CCL17和CCL22均明显高于未孕组和复发性流产组DC分泌的CCL17和CCL22(P<0.01)。结论:正常妊娠后蜕膜DC表达CCL17和CCL22增强,DC可能通过高表达CCL17和CCL22而增强对CD4+CD25+Treg的趋化作用,从而在母胎界面的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蜕膜DC表达CCL17和CCL22下降可能与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发病有关。
刘玉昆刘梅兰王蕴慧陈慧孟丽丽张建平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免疫耐受
高龄早期复发性流产患者流产原因分析被引量:31
2013年
【目的】探讨高龄早期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流产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高龄早期复发性流产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已行系统病因学检查,并且流产后成功行绒毛染色体分析的82例患者的病因分布进行分析。并比较了高龄早期复发性流产与高龄偶发性早期流产的绒毛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原发性流产与继发性流产的病因分布,不同流产次数的复发性流产患者的病因分布。【结果】高龄偶发性流产的绒毛染色体异常发生率(85.1%)高于复发性流产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67.1%),(P<0.05)。胚胎染色体异常是高龄复发性流产最主要的流产原因(67.1%),其次是内分泌因素(24.4%,包括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PCOS、DM、高PRL)、子宫异常(19.5%,主要为子宫纵隔和宫腔粘连)、APA阳性(12.2%)、夫妇染色体异常(3.7%)、感染(2.4%),真正不明原因的复发性流产占15.9%。原发性与继发性流产的病因分布无明显差异。不同流产次数的复发性流产患者的病因分布无明显差异。【结论】胚胎染色体异常是高龄早期复发性流产的最主要原因,对复发性流产患者不仅要行传统的流产病因学检查,还应对流产胚胎组织进行染色体检查,以进一步明确流产原因,及时给予合理的诊治。
刘玉昆陈欣刘颖琳陈慧谭剑平张建平
关键词:高龄复发性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
广州地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膳食因素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影响广州地区妊娠期糖代谢可能异常的膳食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9月至2009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产科确诊的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51例(妊娠期糖尿病41例,妊娠期糖耐量受损10例),同时选取正常糖耐量孕妇102例作为对照,测量身高、体重、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血脂指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调查膳食史和活动情况。结果①糖代谢异常孕妇存在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和糖脂代谢紊乱,孕前身体质量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孕妇(t=3.056,P〈0.05);②与正常孕妇相比,糖代谢异常孕妇的膳食总能量、蛋白质及脂肪供能比、1日膳食血糖生成指教较高(t分别为6.528、6.878、11.475和7.540,均P〈0.01),而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和膳食纤维较低(t分别为~12.554和-9.971,均P〈0.01);③糖代谢异常者进行体力活动的时间明显少于正常孕妇(t=6.478,P〈0.05)。结论孕期高能量、高脂肪、高血糖生成指数膳食和较少的体力活动是发生糖代谢异常的重要影响因素。
袁智敏刘玉昆王蕴慧朱源香陈超刚黄德芳蒙顺好罗志云
关键词:糖耐量异常糖尿病妊娠期饮食习惯
胎盘组织中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G mRNA的表达变化与特发性胎儿生长受限发病的关系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探讨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G(HLA G) mRNA在特发性胎儿生长受限(IFGR)产妇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IFGR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20例IFGR产妇(IFGR组)及28例正常产妇(对照组)胎盘组织中HLA GmRNA的表达水平和表达部位,并对两组产妇的胎盘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1 )IFGR组产妇胎盘出现病理改变的发生率为75%(15 /20), 主要为慢性绒毛膜炎、胎盘梗死及绒毛发育迟缓;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 (5 /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1)。(2)IFGR组产妇胎盘HLA G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45% ( 9 /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9% ( 22 /28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7 )。( 3 )HLA GmRNA的阳性表达部位主要位于胎盘绒毛外细胞滋养细胞及合体滋养细胞的细胞质内,呈紫蓝色的颗粒状沉淀,轮廓清晰。(4)HLA GmRNA表达阴性者,出现胎盘病理改变的例数较HLA GmRNA表达阳性者明显增多(r=-0 638,P=0 008 )。结论IFGR产妇胎盘组织中HLA G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HLA GmRNA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IFGR的发病过程。
范舒舒张建平邵建永谭剑平刘玉昆王蕴慧
关键词:特发性胎儿生长受限胎盘组织合体滋养细胞胎盘病理改变原位杂交法胎盘梗死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妊娠期胰岛素抵抗及脂代谢变化特点观察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妊娠期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血脂代谢变化特点。方法选择2007年9月至2009年2月在本院妇产科确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并成功妊娠的患者102例纳入PCOS组,年龄为(30.56±4.38)岁,按妊娠时间分为早孕组(n=50,8~13孕周),中孕组(n=38,24~28孕周)和晚孕组(n=14,32~36孕周)。选择同期在本院早孕咨询及产前检查门诊就诊的健康孕妇纳入对照组(n=114),同样按妊娠时间将其分为早孕组(n=48),中孕组(n=50)和晚孕组(n=16)(排除PCOS、糖尿病、严重内外科疾病等病史),年龄为(30.67±3.55)岁(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者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对上述各组孕妇测定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glucose,FP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及血脂四项[总胆固醇(cholesterol,CHOL)、甘油三脂(cholesterol,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并进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检测糖负荷后1h,2h和3h血糖(P1G,P2G,P3G)和胰岛素水平(P1INS,P2INS,P3INS)。采取稳态模式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index,ISI)、血糖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ofglucose,AUCglu)、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of insulin,AUCins),进行单因素分析比较。结果①随着孕周增加,PCOS组孕妇血糖值比较:中孕组P2G高于早孕组(7.99±2.00vs.7.10±1.92,P<0.05)。PCOS组胰岛素水平比较:中孕组FINS,HOMA-IR和HOMA-β高于早孕组,而ISI低于早孕组(7.81±4.65vs.5.71±2.76;1.65±1.08vs.1.17±0.63;169.47±119.40vs.124.64±66.99;0.04±0.03vs.0.05±0.02)(P<0.05)
王蕴慧陈丽陈慧王振花刘玉昆张建平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血脂
加强妊娠期糖尿病管理对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患者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2
2011年
目的比较不同时期糖代谢异常孕妇的妊娠期并发症及妊娠结局变化。方法选择1996~2007年糖代谢异常孕妇718例与糖代谢正常孕妇11239例进行比较,第一阶段1996~2001年糖代谢异常孕妇122例为观察组1,糖代谢正常孕妇5967例为对照组1;第二阶段2002~2007年糖代谢异常孕妇596例为观察组2,糖代谢正常孕妇5272例为对照组2。第一阶段未开展葡萄糖筛查,产检生化空腹血糖≥5.6mmol/L,则进行餐后2h血糖检查或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第二阶段对产检孕妇均在妊娠24~28周行50g葡萄糖筛查,对筛查值≥7.8mmol/L者进行OGTT,并实行妊娠期糖尿病(GDM)管理。结果第一阶段妊娠期糖代谢异常122例,发病率为2.00%,其中糖尿病合并妊娠0.84%,GDM为0.84%,GIGT为0.32%;第二阶段妊娠期糖代谢异常596例,发病率为10.16%,其中糖尿病合并妊娠0.78%,GDM为4.29%,GIGT为5.08%,第一阶段观察组1早产、巨大胎儿、羊水过多及胎儿畸形的发生率分别为12.30%、13.93%、4.10%及3.28%,明显高于对照组1的5.33%、3.62%、0.96%及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生长受限(FGR)、死胎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9.02%、0.82%、2.46%、8.20%,对照组1分别为6.37%、2.26%、0.99%、13.09%,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阶段观察组2早产的发病率11.24%,高于对照组2的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胎儿、羊水过多、胎儿畸形、FGR、死胎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7.05%、5.37%、2.68%、1.34%、1.34%、0.67%、6.04%,对照组2分别为5.46%、4.36%、1.99%、2.12%、1.35%、1.23%、5.16%,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妊娠期糖尿病的管理,可减少妊娠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
王蕴慧吴惠华刘玉昆谭剑平张建平
关键词:妊娠并发症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12例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提高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发病特点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患者术前误诊9例,破裂多发生在围经期,表现为剧烈腹痛、且腹膜刺激症明显,多数患者体温正常,部分患者白细胞升高,CA125多数升高。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术前很易误诊,提高对其发病特点的认识,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刘玉昆张建平
关键词: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急腹症
胎儿胸腔积液一例被引量:1
2007年
刘玉昆王蕴慧丁红
关键词:胸腔积液胎儿水肿原发性胸腔内发生率继发性
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产妇新生儿脐血乙肝病毒检测指标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产妇乙肝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以及脐血乙肝标志物阳性的意义。方法:对168例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产妇的静脉血及其新生儿脐血进行乙肝标志物和HBV DNA检测。结果:168例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产妇中,HBeAg阳性组共46例,其脐血HBsAg阳性13例(28.3%),高于HBeAg阴性组(5.70%,P=0.000)。HBeAg阳性组其脐血HBeAg阳性22例(47.8%),高于HBeAg阴性组(0.8%,P=0.000)。HBeAg阳性组其脐血HBV DNA阳性12例(26.1%),高于HBeAg阴性组(0%,P=0.000)。HBV DNA阳性组中,其脐血HBsAg阳性15例(16%),高于HBV DNA阴性组(4.1%,P=0.013)。HBV DNA阳性组中脐血HBeAg阳性24例(25.5%),高于HBVDNA阴性组(0%,P=0.000)。HBV DNA阳性组中脐血HBV DNA阳性12例(12.8%),高于HBV DNA阴性组(0%,P=0.001)。脐血HBeAg阳性者24例,其HBV DNA阳性11例(45.8%),单纯HBsAg阳性者7例,脐血HBV DNA阳性者0例。结论:宫内感染与孕妇的乙肝感染状态有关,孕妇HBeAg、HBV DNA阳性是乙肝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脐血HBV DNA阳性是诊断宫内感染的直接指标,而单独HBsAg阳性不一定是宫内感染。
刘玉昆黄晓霞王蕴慧刘梅兰
关键词:宫内感染脐血
胎儿卵巢囊肿1例被引量:3
2006年
刘玉昆张建平
关键词:胎儿卵巢囊肿产前检查盆腔囊肿妊娠经过产科检查RH血型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