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钊
- 作品数:9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西峰蔡家咀黄土剖面记录的末次盛冰期到全新世最佳期气候变化被引量:6
- 2011年
- 采用挖探井方式获取西峰蔡家咀剖面200 cm黄土沉积序列,以7个14C-AMS测年数据为年龄控制点,利用沉积物粒度模式建立最近20 ka的年代框架。磁化率、灰度、粒度等指标的综合对比表明该剖面记录了末次盛冰期增温以来几次重要气候事件,如Heinrich事件1(H1)、Blling-Allerd暖期(B-A)、新仙女木事件(YD)、8.2 ka事件等,说明西峰黄土剖面具有记录短尺度气候突变事件的潜力。
- 刘策宋少华孔祥辉刘钊鲜锋武振坤
- 关键词:黄土末次盛冰期气候事件
- 东北哈尼泥炭脱-A-三萜烯系列化合物的组成特征及生态意义
- 2010年
- 为了认识和明确五环三萜类的降解产物——脱-A-三萜烯的气候及生态响应,应用GC-MS技术对东北长白山哈尼泥炭样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在泥炭中存在丰富的脂肪族脱-A-三萜烯化合物.高的总脱-A-三萜烯量主要出现于全新世时段,对应低的沉积速率,其积累机制与以往研究并不完全一致,提出生物群落构成类型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总脱-A-三萜烯量在整个序列中显著的阶段性变化主要是对不同生物(微生物和植物)过程及其作用响应的体现,可能指示了16000calaBP沼泽环境中生物群落和功能结构至少发生了4次显著的演替.在约10200,8700,7700,6600,4480~3940以及3040calaBP左右,低的总脱-A-三萜烯揭示出全新世沼泽发育的大环境下,微生境发生了千年尺度上的多次波动.脱-A-三萜二烯与脱-A-三萜一烯(DT/MT)、脱-A-羽扇烷与脱-A-三萜一烯和脱-A-三萜二烯之比[DL/(MT+DT)]及单个化合物之间的比值与总脱-A-三萜烯含量变化相反,即在末次冰消期和晚全新世晚期较高,其他时期变化稳定且低,显示了各化合物对微生境变化及微生物活动的响应不一致.该研究从微生物这一视角探讨了沼泽环境发育的物种群落的多样性演变及生物功能组成对微生境的响应,不仅为以往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补充材料,而且也为该系列化合物今后在生态环境方面的应用提供了重要信息.
- 郑艳红周卫健刘钊陈清敏于学峰刘潇敏
- 关键词:沼泽环境生态意义
- 红原泥炭颗粒物表面形态与矿物组成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对红原泥炭沉积中颗粒物表面形态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并对泥炭灰分进行了矿物学测试。结果表明:石英颗粒有明显的贝壳状断口、蝶形坑、毛玻璃麻点等特征。矿物组成以石英和长石为主,其他矿物含量较少。这些结果从微观和矿物学角度描述了红原泥炭的沉积学特征。结合其他证据,进一步论述了红原地区泥炭中含有风成堆积,从而为开展高分辨率冬季风演化历史重建研究,冬夏季风演化规律与相互关系研究,以及人类活动参与下的大气化学环境变化历史重建研究等提供了基础。
- 于学峰刘钊
- 关键词:泥炭表面形态矿物古气候大气化学
- 最近21 ka以来“神秘时段”的地质记录被引量:1
- 2012年
- 通过对我国黄土高原^(10)Be和磁化率的高分辨率研究,我们提取了"神秘时段"地质记录,将它与葫芦-董哥洞石笋记录、以及南、北半球高纬地区地质记录进行了空间对比。对比表明亚洲记录的"神秘时段"气候特征不同于其他地区气候记录,表现出空间上的不同步性。由于北半球高纬地区的寒冷气候对亚洲大陆冰雪覆盖期的延长,使得温暖季节对大陆的加热效果降低而导致夏季风减弱,同时由于南半球的温度升高有利于穿越赤道的水汽传输。我们的记录所示出的夏季风先减弱后增强的趋势反映了北半球高纬冷空气活动与南半球低纬水循环的遥相关关系。
- 周卫健王浩祝一志鲜锋刘钊
- 基于ImageJ评价泥炭岩心存储对色相与彩度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利用ImageJ软件对2008年在红原泥炭地开展钻探时的泥炭岩心照片和2009年分样时的岩心照片进行表面色彩分析。对比分析发现,存储以前和存储以后泥炭岩心的表面色彩发生改变,表现在样品存储后基于RGB色彩体系的三元色值和灰度值均有降低(变暗),且各色值变化幅度降低。就各色值在剖面上的变化特征而言,样品存储前和存储后的变化不大,从而验证了利用存储后的泥炭样品开展光学特征分析,进而开展古气候代用指标重建的可靠性。最后展望了利用泥炭岩心照片色彩特征开展古气候变化研究的可行性和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 于学峰郑艳红刘钊
- 关键词:IMAGEJ
- 黄土高原典型退耕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研究--以延安市为例
- 在退耕还林的背景下,从多尺度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及权衡协同关系对促进该区经济发展和生态效益多赢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典型区延安市为例,运用InVEST模型评估1988-2018年农作物生产、碳储量...
- 韩磊杨梅丽刘钊赵永华赵子林张永锋
-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土地利用
- 热解法用于礼村黄土-古土壤地层^(14)C测年
- 2009年
- 采用简单的热解方法分离黄土-古土壤不同有机组分进行14C测年的探索,通过加热使黄土-古土壤有机质发生裂解,选择400℃作为试验温度,对陕西省岐山县礼村剖面黄土-古土壤粉末样品在400℃下挥发出的Py-V组分和残留下的Py-R组分分别进行14C(AMS)测年,并结合该剖面同层位黄土地层与考古文化层接触关系,认为礼村剖面受人类活动影响强烈的地层中,Py-V组分年龄能代表真实年龄;在未受人类活动影响自然沉积地层中,Py-R组分年龄能代表真实年龄。
- 余华贵祝一志程鹏刘永好王胜利鲜锋陈清敏刘钊周卫健
- 关键词:热解法黄土-古土壤
- 太阳驱动地球环境变化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2年
- 太阳是地球表层系统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地球表层环境变化记录中含有太阳辐射变化或太阳活动的印记,实际观测的太阳辐射变化却被认为不足以引起地球气候系统的剧烈变化,不同学者发展了多种物理模型来解释太阳驱动地球环境变化的机制。本文从地质记录入手,综述了太阳影响不同时间尺度气候变化的地质-生物记录,评述了几种放大机制,发现这些物理模型在解释某种气候现象时具有很好的适用性,但在其他方面也往往存在一定缺陷。我们认为:太阳变化是驱动地球环境变化的最根本因素;地球环境变化可能直接响应太阳变化。要么太阳活动引起的辐射量变化在气候系统中的作用被低估,要么还有未被发现的新机制,未来的研究应该针对这两个问题展开。
- 刘钊于学峰
- 关键词:太阳活动太阳辐射气候系统
- 13500年以来青藏高原红原泥炭沉积的孢粉记录被引量:3
- 2011年
- 作者对青藏高原红原泥炭沉积的AMS放射性碳测年及孢粉分析,揭示了青藏高原东北缘13500年以来高山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历史。孢粉的百分含量及其通量的变化显示了研究地区植被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从13500~11500cal.aBP高山针叶林一草句到11500~3000eal.aBP高山针叶林植被景观.3000eal.aBP至今又回到高山针叶林一草甸植被景观。这一记录反映了研究地点主要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并与山宝洞和董哥洞石笋记录有相似的气候变化趋势,而与青海湖的记录趋势不一致。这种差异是由西南季风和东亚季风的相对贡献不同导致的。
- 周卫健刘钊王浩于世永
- 关键词:泥炭孢粉记录西南季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