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振宇 作品数:9 被引量:94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更多>>
玉米子粒性状和子粒赖氨酸含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被引量:4 2011年 以28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对9个子粒性状与子粒赖氨酸含量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油分、胚重、胚比(胚重与胚乳重的比值)、胚乳硬度等级与赖氨酸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淀粉含量、密度(粒重与体积之比)、胚乳重与赖氨酸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百粒重和粗蛋白含量与赖氨酸含量相关不显著。各子粒性状对赖氨酸含量的直接影响力大小依次为胚比>胚重>胚乳重>胚乳硬度等级>密度>油分>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百粒重。其中,胚比对子粒赖氨酸含量起关键作用。 赵刚 吴子恺 陈亮 张德贵 张世煌 卢振宇 白丽 李明顺关键词:玉米 子粒性状 赖氨酸 通径分析 海南试验点不同年代玉米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增益分析 被引量:2 2010年 在海南试验点分析了我国近60年有代表性的34个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增益。结果表明:产量、出籽率、千粒重等12个农艺性状年代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茎倒率和秃尖长年代间存在显著差异。海南试验点不同年代(1950年至2000年)玉米品种产量每年增益为46.4kg/hm2,与北京和新疆试验点的产量增益趋势一致,只是明显低于北京试验点。海南三亚冬季的生态环境适宜对我国不同年代玉米品种的产量增益进行分析。 茹高林 张德贵 张德贵 卢振宇 曲延英 张世煌 曲延英关键词:玉米 农艺性状 华北地区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规律研究 被引量:6 2010年 通过对我国华北地区1970-2005年审(认)定的26个玉米单交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认为我国华北地区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为:株型由平展型逐渐向紧凑型和半紧凑型过渡;产量稳步提高;穗长、穗粒数和行粒数增多;穗位高有下降趋势;秃尖长和秃尖度有上升趋势;千粒重、株高、穗行数、穗粗、出子率、ASI和成熟期等性状趋于稳定;产量的绝对杂种优势和相对杂种优势分别呈上升和下降趋势。试验结果认为,千粒重、行粒数、穗粒数和穗行数对提高玉米产量的作用最大,是我国华北地区20世纪70年代以来玉米杂交种提高产量的重要因素。 卢振宇 李明顺 李新海 李炳华 谢振江 张世煌关键词:玉米杂交种 农艺性状 杂种优势 我国玉米杂交种产量性状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8 2010年 选用我国不同年代具有较高影响力的30个玉米杂交种,系统研究玉米杂交种在不同生态区和不同密度下其产量性状的演变规律。北京和新疆试验点的结果表明,50年代和1970年至21世纪初的杂交种在不同试验密度下,不同年代品种间产量增益均存在明显差异;新杂交种在抗逆性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改良进展;不同年代培育的品种在逆境严重的生态区和逆境轻的条件下都取得了积极的改良效果;我国的玉米育种水平长期以来一直停留在中低密度水平,高密度下的育种目标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卢振宇 李明顺 谢振江 谢传晓 李新海 李炳华 张世煌关键词:玉米 杂交种 产量性状 1970-2000年代玉米单交种的遗传产量增益分析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1 2010年 以田间试验为基础,对直接种植法的不同方法进行分析,以期找到适合我国的评估方法,为遗传产量增益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以1970s—2000s期间大面积推广的杂交种为材料,分别于2005—2006年(试验1)以及2007—2008年(试验2)在新疆农业科学院和北京顺义试验基地进行。每个试验设置3种密度。依据1970年代单交种在3.0万株hm-2密度下的产量与2000年代的单交种在6.0万株hm-2密度下的年均单位面积的产量差异,计算得到1970s—2000s期间我国玉米遗传产量年增益速率为94.7 kg hm-2。在7.5万株hm-2密度下,2000年代单交种较1970年代单交种的产量增值是遗传因素作用的结果。1970年代单交种在1.5万株hm-2密度下的产量与2000年代单交种在7.5万株hm-2密度下的产量差值是育种与栽培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二者的比值得到育种对总产量增益的贡献率为52.9%。Duvick的直接种植法适用于我国评估遗传产量增益速率,Tollnaar的试验设置方法适用于评估我国玉米遗传贡献率。 慈晓科 张世煌 谢振江 徐家舜 卢振宇 茹高林 张德贵 李新海 谢传晓 白丽 李明顺 董树亭关键词:玉米 玉米叶片DNA快速提取方法改进研究 被引量:36 2008年 分子生物学研究需要大量的DNA样品,DNA的快速提取是提高研究效率的关键。研究比较多种植物DNA的提取方法,对部分实验步骤做了修改,建立了适于玉米叶片DNA微量快速提取的新方法。该方法不仅操作步骤简单、速度快、省时间,而且可以确保提取的玉米基因组DNA有足够的浓度和纯度。利用此方法,在一般实验室条件下每人每天可以提取150~200个DNA样品,一个DNA样品可供50~60次PCR反应使用,DNA质量可以确保一般的PCR扩增,适用于玉米遗传多样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引物筛选和分子标记定位等多种研究目的。 卢振宇 李明顺 谢传晓 李新海 曲延英 张世煌关键词:玉米 DNA提取 SSR PCR 我国玉米杂交种产量性状和其亲本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玉米(Zea mays L.)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杂种优势的作物之一,利用杂种优势大幅度提高产量一直是玉米育种的首选技术路线。明确亲本自交系产量因子模式及其与杂交种的杂种优势模式的关系,对于杂种优势的利用中亲本的选配具有重要... 卢振宇关键词:玉米 杂交种 亲本自交系 SSR分子标记 文献传递 不同密度下玉米雌雄穗开花间隔与产量关系研究 被引量:7 2010年 以70年代以来我国大面积推广的杂交种为材料,在15 000(低)、45 000(中)、75 000(高)株/hm2密度下,研究不同密度对不同年代杂交种雌雄穗开花期间隔(ASI)、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ASI与产量关系更趋密切。高密度下,ASI与产量显著正相关;中、高密度下不同年代品种间ASI差异显著,且高密度下ASI、产量与年代呈显著直线回归关系。随密度增加,新品种ASI增加变化率减小,但产量增加变化率较大。ASI值可作为品种耐密性鉴定的重要参考指标,不同密度下新品种ASI更趋稳定,耐密性增强。 慈晓科 张世煌 张德贵 李新海 白丽 茹高林 卢振宇 董树亭 李明顺关键词:玉米 几个供体对优质蛋白玉米(QPM)近等基因系构建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1 2010年 对CA335、CA339、山东2548和齐205这4个国内常用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的赖氨酸含量、子粒表型、醇溶蛋白积累及opaque-2基因的序列进行分析,对不同自交系作为opaque-2突变基因(o2)基因供体的分子标记选择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4个自交系属于两类不同的o2突变体类型,CA335和CA339为一类,山东2548和齐205为一类。两类突变体作为o2供体选择效果有较大差异,CA335和CA339是优良供体,齐205和山东2548则不是理想供体。对于优质蛋白玉米育种,供体的选择非常重要,好的QPM自交系不一定是好的供体。 赵刚 吴子恺 陈亮 张德贵 张世煌 卢振宇 白丽 李明顺关键词:优质蛋白玉米 供体 分子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