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松

作品数:13 被引量:179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溶解性有机质
  • 6篇消落带
  • 6篇光谱
  • 4篇淹水
  • 4篇荧光
  • 4篇三维荧光
  • 4篇三峡库区
  • 4篇三峡库区消落...
  • 4篇紫外
  • 4篇库区
  • 3篇淹水条件
  • 3篇荧光光谱
  • 3篇三维荧光光谱
  • 3篇天然有机质
  • 3篇紫外-可见光...
  • 3篇可见光
  • 3篇可见光谱
  • 3篇DOM
  • 2篇有机碳
  • 2篇玉米秸

机构

  • 13篇西南大学
  • 6篇重庆市农业资...
  • 2篇重庆理工大学

作者

  • 13篇卢松
  • 12篇江韬
  • 9篇魏世强
  • 8篇王定勇
  • 6篇梁俭
  • 4篇闫金龙
  • 4篇陈雪霜
  • 3篇王齐磊
  • 3篇高洁
  • 3篇张进忠
  • 2篇刘双营
  • 2篇郭念
  • 2篇张成
  • 2篇白薇扬
  • 1篇姜洁
  • 1篇李璐璐
  • 1篇赵铮
  • 1篇陈瑜鹏
  • 1篇邓丽莉
  • 1篇谢黎

传媒

  • 9篇环境科学
  • 1篇土壤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7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种低分子量有机酸对紫色土吸附菲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采用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3种低分子量有机酸(柠檬酸、苹果酸和草酸)对紫色土吸附菲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色土吸附菲的动力学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3种低分子量有机酸(LMWOAs)均能显著降低紫色土吸附菲的速率常数;线性吸附模型很好地描述了紫色土对菲的吸附热力学过程是以分配作用为主.当加入的3种LMWOAs浓度低于5 mmol·L^(-1)时,促进紫色土吸附菲;当LMWOAs浓度≥10 mmol·L^(-1)时,抑制紫色土吸附菲,抑制作用随LMWOAs浓度的增加而加强.当LMWOAs浓度为20 mmol·L^(-1)时,其抑制作用能力表现为柠檬酸>草酸>苹果酸,这与3种LMWOAs的分子结构和酸性强弱有关.与对照相比,随着LMWOAs浓度的增加,紫色土溶出的溶解性有机质(DOM)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紫色土对菲的吸附量与土壤溶出的DOM含量呈负相关.
谢黎陈本寿张进忠卢松江韬
关键词:紫色土低分子量有机酸溶解性有机质
自然光照对淹水条件下三峡库区消落带典型土壤磷释放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为研究淹水条件下光照对土-水界面磷释放的影响,以三峡库区消落带典型土壤为对象,通过室内自然光照试验,讨论了铁还原及有机质降解对磷释放的影响,分析光照对淹水土壤磷释放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光照对淹水土壤磷释放存在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光照作用下淹水紫色潮土上覆水体中TP浓度范围为0.018~0.033 mg·L-1,避光处理为0.02~0.057mg·L-1,灰棕紫泥光照下TP浓度范围为0.028~0.045 mg·L-1,避光处理为0.04~0.084 mg·L-1.光照引起淹水土壤中铁氧化物的变化可能是光照抑制磷释放的重要原因.光照导致土壤中铁氧化物饱和程度降低,铁还原和无定形铁生成受阻进一步加深了光照对磷释放的抑制影响.CO2和CH4反映淹水土壤有机质分解情况,光照降低有机碳的转化效率,加速土壤中无机电子受体的消耗,解释了光照作用下铁氧化物的变化.由此可见,光照对淹水土壤磷释放的抑制与淹水土壤中铁还原和有机质分解密切相关.
郭念江韬魏世强闫金龙梁俭卢松高洁
关键词:消落带磷释放淹水土壤天然有机质
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体DOM不同分子量组分三维荧光特征被引量:18
2016年
本研究利用超滤技术和三维荧光光谱,以三峡库区典型消落带水体溶解性有机质(DOM)不同分子量组分为对象,分析和讨论了不同分子量级分的组成差异和输入来源.结果表明,该区域DOM分子量分布情况较为分散,但胶体(M_r1×10~3~0.22μm)和真溶态组分(M_r〈1×10~3)均对DOC总质量贡献相当.不同分子量级分中均存在A、C、B、T峰,其相对含量分配均呈现出一致趋势,即真溶态(M_r〈1×10~3)〉低分子量组分(M_r1×10~3~10×10~3)〉中分子量组分(M_r10×10~3~30×10~3)〉高分子量组分(M_r30×10~3~0.22μm).另外,DOM随超滤分子量等级降低,FI和BIX值增加,"内源"输入特征增强;腐殖化程度降低(HIX值下降).陆源输入主要影响高、中分子组分,而内源输入主要影响低分子及真溶态部分.同时,沿岸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水体DOM性质和组成影响明显.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性、生态景观结构复杂程度越高,水体DOM不同分子量等级中各荧光组分也越复杂.
陈雪霜江韬卢松魏世强王定勇闫金龙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质三维荧光光谱消落带
微生物处理玉米秸秆的腐解特征研究
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我国秸秆资源丰富且产量巨大。但由于秸秆结构和性质的特殊性,导致其难以降解,进而限制了其资源化利用。传统的秸秆处理方法不仅浪费资源,而且造成大气污染,土壤板结、肥力下降等负面影响,秸秆生物处理...
卢松
关键词:黄孢原毛平革菌青霉菌玉米秸秆腐解特征生物氧化
文献传递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估算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体、土壤和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DOM)浓度被引量:27
2014年
溶解性有机质(DOM)是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物质,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是可用光谱测定的DOM组分.基于2012年7月采集的土壤和沉积物样品以及2012年11月采集的水体样品,通过单波长、双波长、吸收光谱斜率(S值)和三波长模型建立CDOM与DOM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4种模型中三波长模型效果最佳,水体数据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788,土壤数据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933,沉积物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856.同时,利用2013年随机采集的32个土壤样品和36个水体样品对模型精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土壤DOM浓度的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和平均相对误差(MRE)分别为16.5%和16.9%,水体分别为10.32%和9.06%,相比土壤DOM而言,三波长模型对水体DOM的预测精度更高.
李璐璐江韬卢松闫金龙高洁魏世强王定勇郭念赵铮
关键词:紫外-可见光谱消落带溶解性有机质
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体CDOM中电荷转移配合物对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以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体CDOM为研究对象,基于'双生色系统'模型,采用Na BH4还原法,研究了DOM还原前后光谱曲线及特征参数变化,探究了电荷转移配合物对DOM吸收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Na BH4还原处理后,可以将原来无特征峰的指数型吸光曲线分为两套具有特征吸收带的吸光曲线.4个采样点中,超过35%的DOM吸光度来自于电荷转移(chargetransfer,CT)配合物,忠县石宝寨和涪陵珍溪DOM中CT配合物作所占比例最高(>50%).因此不能忽略CT配合物对CDOM吸光能力的贡献.经Na BH4还原去除CT结构后,吸光曲线出现蓝移,CDOM浓度[a(355)]降低;而断键导致DOM结构分散,分子尺寸减小,光谱斜率(S)值降低.同时,由于疏水性组分减少,表观芳香程度降低.另外,特征参数SUVA、CDOM和SR在不同DOM样本间对比时,较为稳定,而S275-295受CT影响较明显.同时,在利用短波处CDOM对DOC浓度进行反演时,CT配合物对模型建立影响不大.
江韬梁俭张慕雪王定勇魏世强卢松
关键词:消落带溶解性有机质电荷转移配合物紫外-可见光谱吸收光谱
淹水条件下三峡库区典型消落带土壤释放DOM的光谱特征: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被引量:24
2016年
消落带土壤在淹水发生时释放溶解性有机质(DOM),是上覆水体DOM的重要来源.但同时对淹水释放DOM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的报道并不多见.本文以三峡库区典型消落带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实验,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厌氧淹水和正常淹水条件下,淹水土壤释放DOM的光谱特征.结果表明,消落带4个区域土壤淹水均呈'快速释放-下降-动态平衡'释放规律;释放速率和通量计算表明,DOM释放呈现出'源-汇动态交换'特征.对比两种淹水处理,尽管溶解性有机碳(DOC)和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无显著差异,但厌氧淹水DOM芳香性(SUVA280)高于正常淹水,而光谱斜率比值(SR)对不同淹水条件不敏感.同时,厌氧淹水时,DOC和CDOM的相关性也明显高于正常淹水.另外,各区域土壤淹水释放DOM存在差异,以忠县石宝寨土壤释放强度最高,尽管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各区域土壤淹水释放DOM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其他地化因素仍需考虑.因此,仅仅关注DOC浓度变化并不足以完全描述DOM的释放特征.
梁俭江韬卢松魏世强王定勇陈雪霜王齐磊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质三峡库区消落带淹水溶解性有机碳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淹水条件下三峡库区典型消落带土壤释放DOM的光谱特征:荧光光谱被引量:10
2016年
作为水体DOM的重要来源,消落带土壤淹水释放过程十分重要.本文以三峡库区典型消落带土壤为例,通过模拟正常淹水和厌氧淹水的两种条件,利用荧光光谱,着重定性地分析并讨论了土壤向上覆水体释放DOM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消落带4个区域土壤淹水后产生的DOM荧光特性,呈现出和可见-紫外光谱相似特征,对上覆水体DOM荧光特征有重要贡献.淹水初期的快速释放及后期去除机制,是水体DOM荧光组分的动态'源-汇'平衡的关键;其中类腐殖峰(A和C)受无机矿物相的吸附-释放影响明显,而类蛋白峰(B和T)受微生物影响较为明显.另外,所有土壤淹水释放后水体DOM均呈现出'内源+外源'的复合特征.除忠县石宝寨(SB)外,整个淹水周期,其余区域土壤在厌氧和正常淹水条件下,水体DOM荧光特征的差异性不明显,这可能和土壤自身组成(例如无机矿物组成和有机组分)的复杂程度有关.结合可见-紫外光谱,两种技术相互补充,证明了土壤释放('源')和去除('汇')机制是控制DOM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而淹水初期的较强芳香性和腐殖化程度,以及较强的陆源特征,无疑有利于进一步解释污染物在淹水过程中的环境行为,为进一步了解DOM的环境角色提供数据基础和实验支撑.
梁俭江韬卢松魏世强王定勇陈雪霜王齐磊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质三峡库区消落带淹水溶解性有机碳三维荧光光谱
聚丙烯酰胺与强化剂联用对土-水界面磷素迁移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采用静态吸附解吸试验结合模拟淹水试验,研究了聚丙烯酰胺(PAM)与四种化学强化剂(石灰石L,石膏G,沸石Z,腐殖质H)联用对土壤磷的吸持特性及土壤磷素向水体迁移释放的影响。吸附解吸试验结果表明:PAM和四种化学强化剂(添加量为5%)联用均能提高土壤固磷能力,磷平均解吸量和解吸率均小于对照(CK),其中以PAM+石灰石(P0.2+L)吸附能力最强,PAM+腐殖质(P0.2+H)次之;磷吸附动力学过程除PAM+石膏(P0.2+G)和P0.2+H符合抛物面扩散方程外,其余处理均符合Elovich方程和双常数方程。淹水试验结果表明:单施PAM时,0.1%PAM(P0.1)、0.2%PAM(P0.2)及0.4%PAM(P0.4)均可降低生物有效磷(BAP)的释放强度。当不同强化剂与PAM复合后,除P0.2+H外,其余均能有效抑制生物有效磷的释放,降低释放强度,其中以P0.2+L效果最好,上覆水体平均浓度和平均释放强度最低,分别为0.267 mgL-1和1.852 mgm-2d-1。干湿交替后,单施PAM抑制生物有效磷释放的效果明显降低,不同PAM施用量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PAM与化学强化剂复合后,除P0.2+H外,其余处理均能持续抑制生物有效磷向水体的释放。
江韬邓丽莉魏世强陈瑜鹏卢松刘双营
关键词:聚丙烯酰胺淹水干湿交替生物有效磷
黄孢原毛平革菌处理玉米秸秆的腐解特征被引量:1
2010年
通过完全试验在固态培养条件下研究了黄孢原毛平革菌处理不同粒度玉米秸秆的腐解特征,测定了秸秆降解率、木质素降解率、有机质、H/F、羧基和酚羟基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秸秆腐解过程中,有机质、木质素、酚羟基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秸秆降解率、H/F、羧基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培养35天后,0.5cm、1~3cm和4~5cm秸秆降解率分别为39.54%、49.91%和55.17%,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为42.73%、48.74%和52.23%,有机质含量分别由初始的78.75%、79.51%、79.62%下降到65.17%、62.51%、59.62%,H/F则由初始的1.11、1.05、0.94提高为1.35、1.43、2.08,羧基含量分别由最初的0.34、0.22、0.19mmol/g上升到0.66、0.56、0.7mmol/g,酚羟基含量分别由最初的0.84、0.80、0.76mmol/g下降到0.66、0.56、0.51mmol/g。说明黄孢原毛平革菌处理可有效降解玉米秸秆,其分解率和分解时间与秸秆粒度具有相关性。酚羟基含量逐渐降低,羧基含量逐渐升高,表明秸秆的腐解过程为氧化过程。
卢松姜洁张进忠江韬刘双营
关键词:黄孢原毛平革菌玉米秸秆腐解特征生物氧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