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昕
-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湖南省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ESM-1在15份正常肝组织、15份癌旁组织及30份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及mRNA水平,并分析肝癌组织ESM—1的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相应肝癌患者及正常对照者血清中ESM—1的水平。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及t’检验。结果在正常肝组织、癌旁组织及肝癌组织中,ESM-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40%(6/15)、80%(24/30);mRNA水平分别为0.064±0.018、0.383±0.103、0.528±0.148,各组织中ESM1表达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MI的表达与肝癌的TNM分期、血管侵犯显著相关(P〈0.01)。肝癌患者血清ESM-1的水平[(12.643±2.280)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660±1.172)ng/ml],t=10.16,P〈0.05。结论肝癌患者ESM-1表达水平的增高可能在肝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 向昕赵文博王欣
- 关键词:肝细胞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织化学
-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08年
- 向昕赵文博王欣
- 关键词: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肿瘤免疫蛋白聚糖肿瘤血管生成靶向治疗肿瘤
- 内皮细胞特异性因子ESM-1在肝癌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及作用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分离纯化肝癌的血管内皮细胞,检测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在肝癌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变化与肿瘤血管生成和侵袭的关系。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肝胆外科行手术切除治疗且经术后病理证实的新鲜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应用CD31单抗标记的免疫磁珠法进行分离并纯化血管内皮细胞,经内皮细胞鉴定并分析细胞纯度,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中ESM-1的表达。应用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法检测相应肝癌患者及正常对照者血清中ESM-1的水平。结果经测定,ESM-1在肝癌患者血清中为(12.643±2.280)ng/mL,相比正常对照(4.660±1.172)ng/mL表达水平明显升高(t=10.16,P<0.01),同时,在肝癌内皮细胞中ESM-1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明显升高。结论 ESM-1可能参与了肝癌的血管生成和侵袭过程,有望作为新的肿瘤治疗靶点。
- 赵文博向昕刘新刘小倩崔新王欣
-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生成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实时定量PCR测定PML—RARa融合基因的临床意义
- 2011年
- 【目的】探索实时定量PCR(RQ-PCR)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意义。【方法】对22例初诊APL病人血液标本(骨髓/外周血)进行了上述检测。并对其中的12例达到缓解后进行了RQ-PCR,观测PML-RARa融合基因的定量下降程度。【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前均检测到了PML—RARa融合基因(定性呈阳性),经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砷剂、DA方案化疗治疗后血液学完全缓解(CR)率达到90.9%(20/22)。12例患者治疗前后进行了PML-RARa融合基因的RQ-PCR监测,其中83.33%(10/12例)的PML—RARa融合基因拷贝数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16.67%(2/12例)患者复发时PML—RARa融合基因18670±2383个,较初诊时基因拷贝数下降不明显,与初诊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RQ-PCR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对APL患者在临床诊治,早期采取个体化干预治疗和预后复发都非常具有指导意义。
- 李毅郑国华丁忠奇廖志义袁芸向昕欧阳凌云杨伟平左帜
- 关键词:白血病早幼粒细胞急性聚合酶链反应
- 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30例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本院血液科收治的MM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三氧化二砷与联合化疗交替进行治疗,每次化疗间隔21d。以三氧化二砷和VAD方案或COMP方案联合化疗交替治疗完成为1个治疗周期,所有患者治疗4~6个周期,治疗期及间隔期均服用沙利度胺。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血清M蛋白、肌酐、β2微球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并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治疗结束后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后30例患者疗效评价显示,严格的完全缓解1例、完全缓解5例、很好的部分缓解8例、部分缓解10例、病情稳定3例、病情进展3例(其中1例患者死亡),总有效率为80.0%(24/30)。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骨髓浆细胞比例、血清M蛋白、肌酐、β2微球蛋白水平下降,血红蛋白水平升高(均P〈0.05)。应用三氧化二砷治疗时,患者不良反应轻微,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IN的疗效和安全性较好。
- 向昕丁忠奇李毅廖志义袁芸欧阳凌云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三氧化二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