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雪松
- 作品数:39 被引量:220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L-阿拉伯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L-阿拉伯糖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血脂、脏器及胰岛的影响。方法采用雄性Wistar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按25mg/kgbw的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按L-阿拉伯糖低剂量(50mg/kgbw)、中剂量(150mg/kgbw)及高剂量(500mg/kgbw)进行灌胃,以阿卡波糖(20mg/kgbw)作为阳性对照,所用L-阿拉伯糖及阿卡波糖均配制于糊精(0.36g/ml)与蔗糖(0.04g/ml)的悬浮液中,自由进食进水。给药4周后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处死后对大鼠肝脏、附睾脂肪及盲肠进行称重,腹主动脉取血测定TC、TG、血糖及胰岛素水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切片对胰岛β细胞损伤程度进行评价。结果与模型组对比,低、中、高剂量的L-阿拉伯糖干预对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应答产生了显著影响,30、60和120min血糖值及AUC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其中以中剂量效果最为显著(P<0.01)。L-阿拉伯糖的干预对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善未见显著,但增加了盲肠重量,对胰岛β细胞也呈现出保护作用。本研究中L-阿拉伯糖的干预对于血脂和血胆固醇的影响较小。结论 L-阿拉伯糖的中长期干预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的糖耐量,这种作用可能与L-阿拉伯糖对食物消化酶的抑制及对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相关。
- 王鑫姚晓芬应茵刘静王竹向雪松易有金杨月欣
- 关键词:L-阿拉伯糖
- 一种低能量爆米花
-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能量爆米花,其包含55%~80%爆裂玉米、5%~15%Salatrim、5%~15%长柄扁桃油、0.01%~20%麦芽糖醇、0.01%~20%赤藓糖醇、0.01%~20%功能性低聚糖、0.01%~5%高倍...
- 马姗婕向雪松朱婧李东何梅
- 文献传递
- 荔枝皮原花青素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保护作用的研究
- 目的探讨荔枝果皮中提取的原花青素(procyanidins extractedfromthelitchi pericarp,LPPC)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高脂...
- 荣爽向雪松王晓婧张雪松王国栋王竹杨月欣
- 文献传递
- 果糖对糖尿病人群血甘油三酯水平的影响: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 ,从剂量、干预时间、对照碳水化合物种类亚组等方面量化果糖对糖尿病人群血甘油三酯的影响。方法全面检索1970—2014年在Med 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发表的果糖与血脂关系的所有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献资料,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应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果糖对血甘油三酯(TG)水平影响的Meta分析,并对不同剂量(〈50 g/d,50-100 g/d,≥100 g/d)、不同对照物(蔗糖、淀粉及混合膳食)以及不同干预时间(〈1月组和≥1月)进行亚组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随机对照文献共15篇,包含21项研究。Meta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糖尿病整体人群中,果糖未引起TG升高。但果糖能引起2型糖尿病人群血TG的升高:当果糖摄入剂量〈100 g/d时,对TG无不良影响[加权平均差WMD为-0.20,95%CI(-0.62,0.22),P=0.35];当≥100 g/d时,则能引起TG升高[WMD0.17,95%CI(0.08,0.25),P〈0.0001]。当蔗糖和混合膳食作为对照物时,果糖未使TG水平升高;但当淀粉作为对照物时,果糖能使TG升高[WMD 0.13,95%CI(0.02,0.23),P=0.02]。结论果糖对TG水平影响在2型糖尿病人群中较1型糖尿病人群敏感,当高剂量(≥100g/d)时能引起TG升高,并与对照的碳水化合物种类有关。
- 向雪松赵佳朱婧张鹏王竹杨月欣
- 关键词:果糖甘油三酯META分析
- 链脲佐菌素注射剂量对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影响被引量:40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不同链脲佐菌素(STZ)注射剂量和方法对大鼠血糖值、血糖稳定性和胰岛损害的影响。方法75只SPF级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高脂高糖、饲养8周后,分别给予20、25、30mg/kg的STZ腹腔注射。造模后连续7周每周观察各组大鼠的体重、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评价各组大鼠血糖变化和成模率。实验结束时测定血清胰岛素(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HE染色和胰岛素免疫组化观察胰岛细胞形态学特点。结果20mg/kg注射组成模率较低(30%);25mg/kg注射组成模率较高(73.3%),血糖中度升高并且稳定,胰岛结构完整,β细胞数量和细胞质内棕色颗粒有所减少;30mg/kg的STZ注射组血糖较高,死亡率较高,并且胰岛和β细胞数量极少,小胰岛多见,形状不规则,出现空泡样变性。结论高脂、高糖饲养8周后联合小剂量STZ25mg/kg能够造成更具有代表人类2型糖尿病病理生理特征的大鼠模型。
- 向雪松王竹祝宇铭边立华杨月欣
- 关键词:2型糖尿病链脲佐菌素血糖
- 果糖对血脂作用的系统评价研究
- 目的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从剂量、食用时间、人群亚组等方面量化果糖对血脂的影响。方法全面检索国内外1970-2011年间在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
- 向雪松王竹张雪松李晓琴杨月欣
- 蜂胶样品乙醇提取物的UPLC-Q-TOF-MS指纹特征被引量:6
- 2014年
- 探索蜂胶质谱指纹在建立蜂胶品质和真实性判别模型的可行性,对9个国内外蜂胶样品用体积分数75%热乙醇溶液提取,提取液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进行一级阳离子化总离子流色谱和总质谱(色谱和质谱指纹)的采集分析。从总离子流图指纹发现2个广东成品蜂胶色谱指纹与其余7个极为不同,判断为异常蜂胶;9个蜂胶样品均未检出芦丁和槲皮素。总离子流图指纹结合峰内分子的质荷比可直观对比蜂胶样品的相同和差异,能克服色谱峰的漂移,比单用液相色谱指纹特征判别更可靠。总质谱指纹主成分分析对2个异常蜂胶的判别与色谱指纹结果一致,表明色谱和质谱指纹结合有望建立更稳健的蜂胶鉴别方法。
- 刘莉敏郭军米智慧王竹向雪松
- 关键词:蜂胶主成分分析
- 葛根素在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中对胰岛素信号传导途径的作用研究
- Obji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uerarin on insulin receptor (IR) ,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 (IRS-1),Pe...
- 向雪松祝宇铭王竹杨月欣
- 关键词:PUERARINDIABETESINSULINTRANSDUCTION
- 小麦面筋蛋白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时效关系研究
- 2015年
- 目的:探讨小麦面筋蛋白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时效效应的影响。方法 :56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0d组、酪蛋白组(25C)1d组、小麦面筋蛋白组(29WG)1d组、酪蛋白组(25C)3d组、小麦面筋蛋白组(29WG)3d组、酪蛋白组(25C)7d组、小麦面筋蛋白组(29WG)7d组。给予酪蛋白或小麦面筋蛋白饲料喂养0、1、3、7d后处死动物,采集血液、肝脏等样品,用于测定生化、酶学指标。结果:小麦面筋蛋白摄入组的大鼠体重增长显著低于酪蛋白摄入组。小麦面筋蛋白的摄入使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肝脏S-腺苷蛋氨酸(SAM)和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H)浓度从第1d明显低于酪蛋白组,并在第3d出现显著的差异,第7d达到最低值。肝脏胱硫醚β-合成酶(CBS)活性在第1d后和第7d出现明显降低,胱硫醚β-合成酶(CBS)活性虽然在第1d开始有上升的趋势,但是并没有显著的差异。结论:小麦面筋蛋白的摄入在第1d就能降低血浆Hcy水平,且随着时间效应而增强,其主要的作用机理可能是血Cys的升高促进了Hcy代谢的酶活性,增加了Hcy的代谢消耗。
- 向雪松李孜孜刘轶群孟卓然孙丽翠王竹
- 关键词:酪蛋白小麦面筋蛋白蛋氨酸同型半胱氨酸半胱氨酸
- 三大宏量营养素摄入比例与慢性疾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3年
- 近年来,三大营养素的摄入比例比成为社会争论焦点和营养学的研究重点,本文通过检索近五年来关于三大宏量营养素摄入与慢性疾病的最新研究文献,分析三大宏量营养素推荐摄入比例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三者适宜比例和人体健康关系,为科学共识和我国膳食参考摄入量修订提供依据。根据最新研究的结果表明,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与健康的关系可能并非呈简单的线性趋势,而可能呈现U型或者J型趋势,过高或者过低都有可能增加慢病及死亡风险。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等特殊饮食可能只适用于某些疾病人群。目前证据不支持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或改变传统能量比例分布。
- 李程朱婧向雪松杨月欣
- 关键词: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慢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