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利立

作品数:110 被引量:729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00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2篇医药卫生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89篇乳腺
  • 79篇乳腺癌
  • 79篇腺癌
  • 39篇肿瘤
  • 33篇乳腺肿
  • 33篇乳腺肿瘤
  • 33篇腺肿瘤
  • 23篇化疗
  • 13篇新辅助化疗
  • 13篇辅助化疗
  • 11篇免疫
  • 11篇基因
  • 11篇癌组织
  • 10篇预后
  • 10篇癌患者
  • 9篇乳腺癌患者
  • 9篇乳腺癌组织
  • 9篇腺癌组织
  • 7篇蛋白
  • 7篇组织化学

机构

  • 105篇中南大学
  • 7篇湖南省人民医...
  • 4篇湖南医科大学
  • 4篇中南大学湘雅...
  • 3篇沈阳军区总医...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福建省肿瘤医...
  • 2篇山西省肿瘤医...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吉林大学第一...
  • 2篇山东省肿瘤医...
  • 2篇兰州军区兰州...
  • 2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天津市人民医...
  • 2篇天津市肿瘤医...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作者

  • 109篇唐利立
  • 22篇海健
  • 21篇邬玉辉
  • 21篇毛杰
  • 14篇刘少华
  • 11篇张超杰
  • 10篇何英
  • 9篇欧慧英
  • 8篇申正堂
  • 7篇王守满
  • 6篇申郑堂
  • 5篇李洋
  • 5篇黄俊辉
  • 5篇陈飞宇
  • 5篇李燕
  • 4篇黄隽
  • 4篇夏婷
  • 4篇胡铁辉
  • 4篇欧阳慧英
  • 3篇王瑜萍

传媒

  • 22篇中国普通外科...
  • 7篇中国现代医学...
  • 7篇中国医师杂志
  • 5篇中国肿瘤临床
  • 4篇中国医学工程
  • 4篇第十一届全国...
  • 3篇肿瘤防治研究
  • 3篇医学临床研究
  • 3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国癌症杂志
  • 2篇湖南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临床心理...
  • 2篇医学与哲学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中南药学
  • 2篇中华乳腺病杂...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国抗癌协会...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11篇2013
  • 5篇2012
  • 9篇2011
  • 8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9篇2007
  • 9篇2006
  • 12篇2005
  • 7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7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1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人早期乳腺癌远处转移预报模型的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利用乳腺癌传统临床病理因素建立早期乳腺癌远处转移的预报模型,实现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低危组”和“高危组”分类以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法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早期乳腺癌危险因素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建立早期乳腺癌远处转移的预报模型,并观察其效果。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从12个危险因素中筛选出3个建模因子:腋淋巴结转移、肿块大小和C-erb-B2表达,由此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该模型回顾性与前瞻性预报的正确率分别为79.3%,69.2%。结论可以通过预测模型将早期乳腺癌患者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两个亚型,以预测早期乳腺癌远处转移的危险性,该预测模型为乳腺癌患者术后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一定依据。
何英唐利立
关键词:乳腺肿瘤LOGISTIC模型
脂质过氧化在家兔肝缺血-再灌损伤中的作用
唐利立韩明佘超嵛
关键词:灌流兔科超氧化物岐化酶局部缺血乳酸脱氢酶类
下列情况警惕乳腺癌
2011年
乳房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小毛病什么情况可能是乳腺癌,什么情况可能只是单纯的小毛病,很多女性朋友心里没底。乳腺出现肿块、疼痛、溢液等改变时应及时到医院请专科医生检查后确保放心,但是要强调的是,大部分乳腺癌是没有症状的,因此,不管是哪个年龄段,每年定期的专科体检非常必要。
唐利立
关键词:乳腺癌专科医生小毛病检查后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多中心随机对照Ⅱ期临床研究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评价单次给予不同剂量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 G-CSF)预防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按随机、平行分组、开放性、阳性对照原则,将受试者按1∶1∶1∶1比例随机分为PEG-rh G-CSF 60μg/kg组、PEG-rh G-CSF100μg/kg组、PEG-rh G-CSF 120μg/kg组和rh G-CSF 5μg·kg^(-1)·d^(-1)组,所有患者采用TAC化疗方案。化疗21d为1个周期。结果 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比较显示,PEG-rh G-CSF 60μg/kg组高于rh G-CSF5μg·kg^(-1)·d^(-1)组,PEG-rh G-CSF 100μg/kg组和PEG-rh G-CSF 120μg/kg组与rh G-CSF 5μg·kg^(-1)·d^(-1)组相当。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持续时间比较显示,PEG-rh G-CSF 60μg/kg组长于rh G-CSF5μg·kg^(-1)·d^(-1)组,PEG-rh G-CSF 100μg/kg组和PEG-rh G-CSF 120μg/kg组与rh G-CSF 5μg·kg^(-1)·d^(-1)组相当。PEG-rh G-CSF 60μg/kg组、PEG-rh G-CSF 100μg/kg组和PEG-rh G-CSF 120μg/kg组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的发生率分别为7.0%、4.7%和11.9%,rh G-CSF 5μg·kg^(-1)·d^(-1)组为1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43)。PEG-rh G-CSF 60μg/kg组、PEG-rh G-CSF 100μg/kg组和PEG-rh G-CSF120μg/kg组从化疗用药结束到中性粒细胞减少达到最低点的时间分别为(7.88±1.80)d、(7.88±2.12)d和(7.14±1.05)d,而rh G-CSF 5μg·kg^(-1)·d^(-1)组为(8.93±3.3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8)。PEG-rh G-CSF 60μg/kg组、PEG-rh G-CSF 100μg/kg组和PEG-rh G-CSF 120μg/kg组中性粒细胞减少从最低值达2.0×109/L以上所需要的时间分别为(3.44±3.08)d、(2.47±1.79)d和(2.90±2.54)d,rh G-CSF 5μg·kg^(-1)·d^(-1)组为(4.02±4.04)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82)。PEG-rh G-CSF 60μg/kg组、PEG-rh G-CSF 100μg/kg组和PEG-rh G-CSF 120μg/kg组和rh G-CSF5μg·kg^(-1)·d^(-1)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95.4%(41/43)、93.0%(40/43)、92.9%(39/42)和90.7%(39/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02)。结论接受TAC化疗方案的乳腺癌患者于化疗后48 h单次注射PEG-rh G-CSF 100μg
徐兵河宋艳秋王京芬王晓稼唐利立张百红谢晓冬郑荣生王哲海姚嫱张清媛沈朋刘健邓甬川楼海舟欧阳学农孙蔚莉
关键词:肿瘤中性粒细胞减少
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8
2004年
目的 评价I ,IIa期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 14 1例I ,IIa期乳腺癌 (肿块距乳头≥ 3cm )前瞻性非随机分为两组 :(1)保乳治疗组 68例 ,行保留乳房的肿瘤局部广泛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2 )对照组 46例 ,行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均给予化疗、放疗和 /或内分泌治疗。结果 中位随访 46个月 ,两组病例均无局部复发。保乳治疗组 3a生存率为 98.0 % ,5年生存率为93 .3 % ,远隔脏器转移率为 7.4% ;改良根治组 3年生存率为 97.1% ,5年生存率为 91.3 % ,远隔脏器转移率为 8.7 ,两组各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对癌肿距乳头≥ 3cm的I ,IIa期乳腺癌采用保乳综合疗法 ,可以达到与根治术相似的治疗效果 ,可能逐渐成为治疗I 。
毛杰海健申正堂唐利立邬玉辉欧慧英刘少华
关键词:保留乳房
P53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分析P53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6年6月~2010年10月收治的可手术三阴性乳腺癌85例及非三阴性乳腺癌90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P53蛋白在两者中的表达特点。结果:三阴组中,P53蛋白阳性与患者的年龄、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三阴组中,P53蛋白阳性与患者的组织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阳性率在三阴组及非三阴组中分别为63.53%(54/85)及46.67%(42/90),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中,P53蛋白阳性提示其恶性程度高,易转移,预后差,可以作为评估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唐永红唐利立
关键词:P53三阴性乳腺癌预后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乳腺癌癌性溃疡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乳腺癌癌性溃疡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方法乳腺癌癌性溃疡患者14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单纯化疗(对照组)6例,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组)7例,单独给予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1例。分别测量治疗前后溃疡及肿块大小,观察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在乳腺癌癌性溃疡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组对乳腺癌癌性溃疡疗效优于单纯化疗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应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对乳腺癌癌性溃疡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治疗过程中除发热外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乳腺癌癌性溃疡面愈合安全而有效。
王浩罗以唐利立
关键词:乳腺癌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免疫调节癌性溃疡
OPN在乳腺癌复发转移中的意义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初步研究在乳腺癌中OPN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影响。探索OPN与ER、PR、C-erbB-2等多个乳腺癌相关因子及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选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乳腺科1996年至2001年间手术、获随访的乳腺癌患者70例,分为5年内出现复发转移组40例(A组)和无瘤生存组30例(B组),另选取纤维瘤组织10例(C组)及正常乳腺组织15例(D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OPN的表达情况。结果:OPN在70例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72.86%,与C组、D组OPN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别(P<0.001)。OPN与ER、PR、C-erbB-2及年龄、腋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因素无相关性(P>0.05);与p53关系不确定。A、B组间OPN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别。结论:OPN与乳腺癌的预后有关,高表达的患者易复发转移。
廖妮唐利立王泽强姚志刚张超杰
关键词:OPN乳腺癌免疫组化
乳腺癌和纤维瘤中RECK-mRNA和MMP9-mRNA的表达差异及意义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RECK-mRNA和MMP9-mRNA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抽取乳腺肿瘤组织总RNA,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9例乳腺癌和14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RECK-mRNA和MMP9-mRNA的表达,分析其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RECKmRNA(与内参比值)为0.625±0.199,较纤维瘤组织的0.778±0.278明显降低(P<0.05),MMP-9mRNA在癌中为1.342±0.168,比纤维瘤的0.790±0.157明显升高(P<0.01)。结论RECK作为一种抑癌基因,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表达呈负相关,可抑制MMP-9的表达,从而抑制乳腺癌的发生和转移。
霍志军陈道瑾李小荣唐利立吴唯
关键词:RECK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9
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4
2012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水平及其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采用癌因性疲乏量表(cancer fatigue scale,CF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对190例乳腺癌化疗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乳腺癌化疗患者总疲乏发生率为100.00%,躯体疲乏、情感疲乏、认知疲乏发生率分别为97.89%、97.89%、98.42%。癌因性疲乏各维度得分以躯体疲乏得分最高(12.58±4.81)分,情感疲乏次之(7.36±2.90)分,认知疲乏得分最低(6.58±2.76)分。乳腺癌化疗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低于全国常模,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各维度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均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普遍存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偏低。癌因性疲乏与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以提高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
谭志红姜萍岚高翠玲纪翠红王曙红唐利立
关键词:乳腺癌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