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长斌

作品数:45 被引量:193H指数:8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缺血
  • 12篇血管
  • 11篇脑缺血
  • 9篇脑血
  • 7篇线粒体
  • 7篇脑血管
  • 6篇细胞
  • 5篇预处理
  • 5篇蛛网膜
  • 5篇蛛网膜下
  • 5篇蛛网膜下腔
  • 5篇蛛网膜下腔出...
  • 5篇网膜
  • 5篇细胞色素
  • 5篇细胞色素C
  • 5篇下腔出血
  • 5篇膜下
  • 5篇脑缺血预处理
  • 5篇出血
  • 4篇中毒

机构

  • 22篇大连医科大学
  • 19篇大连医科大学...
  • 10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大连大学
  • 2篇濮阳市人民医...
  • 2篇大连医学院
  • 1篇长春师范学院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大连大学附属...
  • 1篇大连市中心医...
  • 1篇解放军第21...
  • 1篇大连市第二人...

作者

  • 44篇姜长斌
  • 23篇尹琳
  • 8篇王洪津
  • 8篇苏静
  • 6篇包礼平
  • 5篇马春野
  • 4篇胡志云
  • 4篇雷征林
  • 3篇王靖宇
  • 3篇高政
  • 3篇王冬冬
  • 3篇李照凯
  • 3篇尹剑
  • 3篇韩杰
  • 3篇郎悦
  • 3篇王丽萍
  • 2篇王涛
  • 2篇孙长凯
  • 2篇陶定波
  • 2篇丁聪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中国比较医学...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2
  • 5篇2011
  • 8篇2010
  • 8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 2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89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酒精中毒性神经病患者血清微量元素含量的检测与分析
1995年
本文对47例慢性酒精中毒性神经病(CAND)患者进行了血清微量元素锌、铁、铜、锰、锶、硒及宏量元素镁含量的测定,结果发现CAND患者的血清锌、铁、镁和硒含量较正常人降低。而血清铜、锰含量较正常人增高。同时还发现血清铜锌、铜/铁、锰/锌、锰/铁和锰/镁比值增高。这对CAND的诊断和防治有一定意义。
苏文华王丽霞曲兴芬姜长斌殷峰包礼平刘渝中尹琳
关键词:血清微量元素慢性酒精中毒神经病血清铜宏量元素
脑缺血预处理大鼠脑IL-6和Ngb的表达及尤瑞克林对其表达的干预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研究脑缺血预处理大鼠脑白细胞介素-6(IL-6)和脑红蛋白(Ngb)的表达及尤瑞克林对其表达的干预作用,探讨脑缺血预处理和尤瑞克林的脑保护机制。方法建立脑缺血及脑缺血预处理大鼠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组、脑缺血预处理组(简称预处理组)和预处理后尤瑞克林干预组(简称干预组)3组,分别于再缺血后12、24、487、2 h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海马IL-6和脑皮质Ngb表达变化。结果预处理组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体积及海马IL-6阳性表达较脑缺血组降低(P<0.05,P<0.01),干预组较预处理组和脑缺血组均明显降低(P<0.05,P<0.01);预处理组和干预组脑皮质Ngb表达均较缺血组明显增多(P<0.0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缺血预处理可对随后发生的再次缺血所致的神经元损伤起保护作用,缺血预处理后使用尤瑞克林可加强脑缺血耐受。
姜长斌丁聪尹琳
关键词:脑缺血预处理尤瑞克林白细胞介素脑红蛋白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7
2009年
目的症状性脑血管痉孪(symptomatic cerebral vasospasm,SCVS)是影响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寻找与SCVS相关的危险因素,将具有重要l临床意义。方法总结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11例SAH患者临床资料,分别对年龄、性别、高血压等17项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1例SAH患者中,共出现SCVS患者81例;单因素分析,年龄、高血压史、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动脉瘤位置、发热情况和脑室内积血7项指标2组间有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OR=1.027,95%CI 1.002~1.053,P〈0.05)和改良Fisher分级(OR=2.985,95%CI2.048~4.352,P〈0.05)进入方程。结论SCVS占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38.4%。蛛网膜下腔出血后SCVS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年龄和改良Fisher分级是SCVS的独立危险因素。
李照凯姜长斌尹琳鲍海平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性脑血管痉挛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对老龄鼠智能影响的探讨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改善痴呆老龄鼠学习记忆的作用机制;胆碱乙酰转移酶活性(ChAT-IR)、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海马内注射bDNF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给药前后各组迷宫试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学习记忆能力有明显改变(P<0.05)。与对照组比较ChAT-IR表达明显增加(P<0.01),AchE活性明显增强(P<0.01)。结论bDNF使胆碱乙酰转移酶活性(ChAT)、胆碱酯酶(AchE)活性增强;对老龄鼠的智能有改善作用。
王丽萍王海霞姜长斌王靖宇
关键词: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痴呆胆碱乙酰转移酶胆碱酯酶
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_1区谷氨酸的表达变化及氟桂利嗪的影响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观察暂短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沙土鼠海马区谷氨酸的表达变化以及氟桂利嗪干预的影响。方法 按照Kirino的方法 ,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再灌注后 1、2、7天采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谷氨酸表达 ,并于 7天在电镜和光镜下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 1天及 2天海马CA1区谷氨酸表达增高 (P <0 .0 1) ,7天恢复正常。光镜及电镜可见给药组存活的神经元数目明显多于缺血再灌注组 (P <0 .0 1)。结论 谷氨酸表达增高可能是鼠脑海马区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原因之一 ,氟桂利嗪可抑制谷氨酸的表达 ,对缺血的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陶定波胡志云姜长斌雷征林
关键词:脑缺血谷氨酸氟桂利嗪迟发性神经元死亡钙离子拮抗剂
丘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及其临床判别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丘脑卒中后认知损害的特点,尝试应用回归函数方程推测和判别这种损害程度。方法:①选择2004-04/12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大连市海港医院收治,并经CT确诊的丘脑卒中患者21例为丘脑卒中组;按1∶3匹配原则,将63例年龄与性别与丘脑卒中组匹配的非脑部疾病者入选为对照组。②丘脑卒中组住院后进行影像学和生理、生化学指标检查,对所有入组人员进行神经心理学测查其认知功能,内容包括4个纬度(智能纬度、执行功能纬度、注意机能纬度和记忆纬度)13个认知因子,以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韦氏记忆量表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实验等为测查工具。③将对照组每项认知因子均数根据其在认知中的作用不同,加或减1.64标准差为界值,以判断丘脑卒中组认知损害程度,并建立回归方程和认知损害程度表达式。结果:84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丘脑卒中组在13个认知指标中有9个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4个纬度均有涉及。②建立丘脑组认知损害程度函数表达式,计算出每例认知损害程度函数值(F0)。以丘脑组每例认知损害程度函数值为应变量,以临床影响因子为自变量建立了回归方程Y=43.679-2.304*β。以Y值推测F0值。当Y<0.98,可考虑为轻度认知损害,当Y=0.98~8.15时可考虑为中度认知损害,当Y>8.15时可考虑为重度认知损害。结论:①丘脑卒中可引起广泛的认知损害。②临床可以根据影响因素建立回归方程,计算出Y值,以Y值推测F0值。
韩振鹏孙月吉刘启贵姜长斌陈晓芳曲芳吕静周宇
关键词:丘脑卒中
氟桂利嗪对脑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沙土鼠空间分辨学习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氟桂利嗪是通过血脑屏障的细胞钙超载阻滞剂。探其对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发生后沙土鼠空间分辨学习的影响及对脑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3/06在大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实验室完成。将健康雄性蒙古沙土鼠56只随机分3组:假手术组(n=8),缺血再灌注组(n=24),氟桂利嗪组(n=24),后两组又分为缺血5min后再灌注2d及7d组和Y迷宫组3个亚组,每亚组8只动物。缺血再灌注组和氟桂利嗪组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制备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仅暴露双侧颈总动脉,不夹闭。氟桂利嗪组术后胃灌氟桂利嗪5mg/kg,1次/d,直至处死前1d;其他两组胃灌生理盐水0.5mL。术后第4天利用Y迷宫检测动物空间分辨学习能力,包括学习获得所需天数及条件反射次数。实验沙土鼠脑组织结构变化及细胞内显微结构变化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电镜技术桧测观察。结果:经补充56只动物进入结果分析。①Y迷宫学习获得所需天数:缺血再灌注组多于假手术组和氟桂利嗪组(5.88±0.99,2.00±0.76,2.13±0.64,P<0.01),假手术组和氟桂利嗪组比较无差异(P>0.05)。②Y迷宫学习获得条件反射次数:3组间无差异(P>0.05)。③术后7d脑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数:缺血再灌注组少于假手术组和氟桂利嗪组犤(8.95±2.29),(65.04±8.09),(42.13±5.90)个/视野,P<0.01犦,氟桂利嗪组仍少于假手术组(q=10.94,P<0.01)。④脑组织病理变化:电镜观察可见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早期形成大量的多泡体,并广泛分布于CA1区神经元树突,是凋亡早期的特征性表现,5mg/kg氟桂利嗪可明显减少CA1区神经元的脱失。结论:脑缺血5min造成海马CA1区神经元选择性迟发性死亡,同时产生空间分辨学习能力的可逆性损害。5mg/kg的氟桂利嗪治疗性用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阻止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同时对学习、记忆等高级神经功能具有保护性作用。
胡志云姜长斌尹林张文娣
关键词:氟桂利嗪
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中运动捕捉与运动评估量表和Barthel指数疗效评价的比较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运动捕捉(MoCA)分析脑梗死后肢体运动状态,探讨阿托伐他汀(立普妥)对脑梗死预后影响。方法:43例脑梗死患者分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在急性期和3个月应用运动评估量表(MAS)及Barhel指数(BI)评分;MoCA分析肢体运动状态。结果:两组3个月时与急性期比较MAS、BI均增加(P<0.01),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MoCA分析患侧与健侧肢体抬高高度差值的均数均减小,阿托伐他汀组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长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预后改善不明显,需进一步研究;MoCA是一种评估运动障碍程度的较好方法。
林永忠孙长凯宋桂荣胡增春尹琳姜长斌包礼平
关键词:量表脑梗死他汀类
自发肌电图对大鼠脊神经根监测的研究
目的腰椎手术中脊神经根的损伤后果严重,为减少其损伤,近年来,应用诱发电位进行在手术中的监测等已有报道。但由于其影响因素较多,未广泛应用于手术中。本研究利用大鼠为动物模型,探讨自发肌电图在腰椎手术中进行实时监测的可能性及意...
赵悦姜长斌鲍海萍尹琳
文献传递
脑缺血预处理对脑组织线粒体ATP酶活性、GSH-PX活力及MDA水平的影响
尹琳欧泽金苏静姜长斌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