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明

作品数:73 被引量:246H指数:11
供职机构: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27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农业科学
  • 18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理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2篇水母
  • 14篇海蜇
  • 10篇养殖
  • 9篇盐度
  • 8篇无性繁殖
  • 8篇海月水母
  • 7篇繁殖
  • 6篇温度
  • 5篇水产
  • 4篇渔业
  • 4篇灾害
  • 4篇换水
  • 4篇光照
  • 4篇存活
  • 3篇电动
  • 3篇生活史
  • 3篇生态危害
  • 3篇水产动物
  • 3篇水生
  • 3篇水生生物

机构

  • 72篇辽宁省海洋水...
  • 6篇大连海洋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大连水产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广西民族大学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国家海洋信息...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天津农学院

作者

  • 72篇孙明
  • 53篇董婧
  • 36篇王彬
  • 27篇刘修泽
  • 25篇段妍
  • 22篇李玉龙
  • 19篇柴雨
  • 19篇王爱勇
  • 15篇王小林
  • 12篇于旭光
  • 12篇李轶平
  • 10篇宋伦
  • 9篇李楠
  • 8篇王文波
  • 7篇宋永刚
  • 7篇刘春洋
  • 6篇付杰
  • 6篇郭栋
  • 6篇周遵春
  • 6篇张玉凤

传媒

  • 13篇水产科学
  • 9篇生态学报
  • 4篇海洋与湖沼
  • 4篇大连海洋大学...
  • 3篇海洋渔业
  • 3篇渔业科学进展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分析科学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无机分析...

年份

  • 4篇2024
  • 11篇2023
  • 6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7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母养殖用自动换水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母养殖用自动换水系统,包括筒体,具有上端开口和下端开口,下端开口覆盖筛网;电动抽水装置,位于筒体的内部,包括抽水口和排水口,抽水口靠近筒体的下端开口;电动旋转装置,具有旋转轴;连接件,连接件的一端连...
孙明董婧段妍王爱勇王彬李玉龙刘修泽柴雨王佳晗
文献传递
脉红螺中痕量汞分析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为建立DMA-80直接测汞仪测定脉红螺中痕量汞的最优分析方法,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仪器分析程序,通过设置进样量梯度,确定了脉红螺样品的最佳进样量。结果表明:DMA-80最优分析程序为:干燥温度200℃,干燥时间150s,分解温度650℃,分解时间150s,齐化时间12s,氧气流量200mL/min,最佳进样量为0.1~0.2g(精确至0.000 1g),在0~20.0ng和20.0~1 400.0ng范围内均呈良好的二次拟合,相关系数为1.000,检出限为0.02ng。采用国际标准物质贻贝组织(NIST SRM2976)验证了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分析结果表明:加标回收率为95.1%~10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2.2%,精密度和准确度优于海洋行业标准"HY/T147.3—2013"方法中的规定。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准确度高,可用于脉红螺中痕量汞的实际检测工作。
宋永刚于彩芬张玉凤杜静孙明姜冰宋伦
关键词:正交实验脉红螺
盐度对沙蜇有性繁殖阶段早期发育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近几十年来,沙蜇的频繁暴发给东亚海域的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了广泛影响。在秋季,沙蜇成熟的雌雄水母体在沿岸水域聚集产卵,有性繁殖产生的受精卵发育成新的底栖螅状体,为螅状体种群数量进行补充。河口浅滩海域为沙蜇的繁育地,沿岸盐度较低,在秋季降雨期盐度多变,较低、多变的盐度可能对沙蜇有性繁殖阶段的早期发育产生重要作用,从而影响螅状体种群数量的补充。实验设置了4种不同盐度(15、20、25、30)试验组,在不同盐度下对沙蜇受精卵进行培养,探讨盐度对沙蜇早期发育过程中受精卵、浮浪幼虫发育以及早期螅状体生长及存活的影响。试验结果:沙蜇受精卵胚胎发育的适宜盐度为20,发育基本与盐度25、30同步,盐度15受精卵细胞发育迟缓,发育率显著降低;浮浪幼虫发育适宜盐度为20和25,两组浮浪幼虫附着变态率高于盐度15、30,盐度15时浮浪幼虫活力明显降低、发育迟缓,浮浪幼虫在盐度15时水中存活时间较长可达8 d,但附着时间集中在培养后的3、4天,与其他组相同;早期螅状体幼体适宜盐度为20、25、30,早期螅状体存活率、相对增长率及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盐度15,三组间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盐度显著影响沙蜇有性繁殖阶段的早期发育,随着受精卵至螅状体的发育生长,其对盐度的适应范围逐步扩大。
柴雨董婧段妍孙明王彬李玉龙刘修泽王爱勇王小林于旭光郭栋
关键词:盐度有性繁殖受精卵
温度对海月水母螅状体生长及繁殖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采用了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温度对海月水母螅状体生长及繁殖的影响。实验设6个温度梯度(12, 15, 18, 21, 24, 27℃),共持续56d。测定了螅状体的柄径生长,繁殖数量;观察了螅状体的无性繁殖方式;分析了温度影响下的螅状体的能量分配及繁殖策略。结果表明,温度显著影响螅状体的生长及繁殖,在较高温度组,匍匐茎生殖是螅状体无性繁殖的主要方式,随着温度降低,出芽生殖比例增加。较高温度组螅状体繁殖速率较快,新生螅状体个体较小,分布较分散;而较低温度组,新生螅状体个体较大,数量较少,均较紧密的分布在亲代螅状体周围。在培养56d的周期内,除27℃处理组外,其他各处理组螅状体柄径均有所增加,但其增加的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27℃处理组,螅状体整体状态不好,基本不摄食,培养35d时全部死亡。综上,较低温度条件下,螅状体倾向于选择增加自身个体大小以应对不良环境,而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螅状体倾向于选择通过无性繁殖产生更多子代的方式以扩大种群数量。温度显著影响螅状体的繁殖策略,进而显著影响螅状体的种群数量。
段妍孙明董婧柴雨王爱勇王小林刘修泽王彬吉光
关键词:温度海月水母无性繁殖
温度、盐度对黄海北部海月水母碟状幼体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9
2011年
试验条件下采用两因素交叉分组法初步研究了温度、盐度及其交互作用对黄海北部海月水母碟状幼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海月水母碟状幼体的影响显著,温度10~25℃时,温度越高,海月水母碟状幼体的生长速度越快。25℃为碟状幼体生长的最适温度。海月水母碟状幼体生长的适宜盐度为22~31,在此范围内,不同盐度对碟状幼体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25为碟状幼体生长的最适盐度。而温度与盐度的交互作用对海月水母碟状幼体生长的影响不显著。
付志璐董婧孙明赵云
关键词:海月水母温度盐度
水母养殖用自动换水系统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母养殖用自动换水系统及其应用,包括筒体,具有上端开口和下端开口,下端开口覆盖筛网;电动抽水装置,位于筒体的内部,包括抽水口和排水口,抽水口靠近筒体的下端开口;电动旋转装置,具有旋转轴;连接件,连接件的一...
孙明董婧段妍王爱勇王彬李玉龙刘修泽柴雨王佳晗
文献传递
基于海底栅格表面模型的底栖生物资源量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针对传统的投影面积计算方法未充分考虑海底坡度等因素影响的问题,以传统计算方法为基础提出一种改进的计算方法,即对海底等深线矢量数据进行栅格化处理,生成海底栅格表面模型数据,在此基础上提取坡度信息,生成坡度正割值,将投影面积与坡度正割值进行叠加处理,最终得到海底地形表面积,将表面积和投影面积分别与底栖生物采样数据进行叠加,比较采用两种方法得出的底栖生物资源量。结果表明,用传统方法和改进方法得出的底栖生物量存在较大差异,采用海底表面积计算底栖生物量可以更加准确、真实地反映海底底栖生物资源量的分布格局。
李轶平王彬孙明付杰于旭光董婧
关键词:底栖生物表面积
一种水产养殖智能化饲喂机器人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产养殖智能化饲喂机器人,包括:驱动底盘,驱动底盘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驱动单元,且底座上集成有定位系统和自动避障系统;饲料仓,饲料仓固定在底座的顶面,饲料仓的顶端铰接有盖板;输送单元,输送单元设置在饲料仓...
陈福迪孙明周遵春尹龙龙
大连海域5种经济鱼类的生长、死亡及资源合理利用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根据2017—2018年大连海域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基于FISATⅡ软件对大连海域小黄鱼、高眼鲽、长绵鳚、大泷六线鱼和许氏平鲉这5种常见经济鱼类的生长、死亡及资源利用现状进行评估。研究结果显示,5种鱼类的渐近体长(L∞)为222.4~495.5 mm,生长系数(K)介于0.36~0.69间。当前5种经济鱼类的开发率(E)为0.57~0.71,均大于0.5和单位补充渔获量最高时开发率(E_(max)),表明资源已处于过度开发状态;结合Bverton-Holt动态综合模型结果,当前5种鱼类的捕捞强度偏大、开捕体长较小。综合考虑鱼类的拐点年龄、临界年龄、繁殖及经济利益,建议小黄鱼、高眼鲽、大泷六线鱼、长绵鳚和许氏平鲉的最适开捕体长分别为136、237、207、297 mm和160 mm。本研究结果可作为这5种经济鱼类资源管理的参考,在具体的渔业政策制定中,还需要进一步保证调查数据的时效性和调查方式的全面性、科学性。
刘修泽吉光王彬段妍王小林王爱勇柴雨孙明郭栋董婧王源元田杨
关键词:大连海域种群参数资源状况经济鱼类
辽东湾北部近海沙蜇的动态分布被引量:8
2013年
通过分析2008—2011年5月下旬至7月下旬辽东湾北部近海的大型水母锚流网监测数据并结合8月份的渔业资源拖网调查和渔港访问的数据,探讨辽东湾北部近海沙蜇的动态分布移动规律并着重分析了沙蜇幼水母的生态类型,为渔业资源生产和灾害性预警预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6月份,辽东湾北部近海发现大量沙蜇幼水母,并且在双台子河河口近海5 m等深线两侧水域形成密集区,6月上中旬沙蜇海区平均渔获密度52.8个.网-1·h-1,6月下旬海区平均渔获密度46个.网-1·h-1,最高渔获密度可达667个.网-1·h-1,出现在双台子河口5 m等深线内;7月份,沙蜇个体增大,逐渐进入成体阶段,调查海区沙蜇渔获数量比6月份大幅度减少,并且渔获密度的中心区向5—10 m等深线内偏深水域移动,7月上旬海区平均渔获密度5.1个.网-1·h-1,7月中下旬海区平均渔获密度1.8个.网-1·h-1;8月中旬辽东湾北部近海5 m等深线内沙蜇数量极少,在10—20 m等深线内海域往往出现成体沙蜇的密集区并形成渔汛。沙蜇幼水母生存的海水表层温度为17.7—27.3℃,表层盐度为24.3—31.9;渔获密度300个.网-1·h-1以上的沙蜇幼水母密集分布区海水表层温度为20.4—24.4℃,表层盐度为27.1—31.6。辽东湾北部河口区是沙蜇的可能发生地之一,相对于沙蜇成体阶段表现出来的低温高盐的生态属性而言,河口近海相对高温低盐水域往往出现沙蜇幼水母渔获的中心,沙蜇幼水母阶段表现出相对高温低盐的生态特性。沙蜇自幼水母至成体阶段,海区分布密集区自浅水位移至深水。
王彬秦宇博董婧李玉龙王文波李轶平孙明刘春洋
关键词:温度盐度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