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瑞明

作品数:60 被引量:251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黏膜
  • 11篇肠黏膜
  • 9篇脓毒
  • 9篇脓毒症
  • 8篇休克
  • 7篇疗效
  • 5篇蛋白
  • 5篇心肺
  • 5篇心肺复苏
  • 5篇三叶因子
  • 5篇肾绞痛
  • 5篇脓毒症大鼠
  • 5篇乌司他丁
  • 5篇急诊
  • 5篇绞痛
  • 4篇形态学
  • 4篇三叶
  • 4篇梗阻
  • 4篇肠梗阻
  • 4篇肠三叶因子

机构

  • 34篇中山大学孙逸...
  • 22篇中山大学附属...
  • 6篇广东省中医院
  • 4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60篇常瑞明
  • 30篇常建星
  • 27篇温立强
  • 17篇江志鹏
  • 14篇杨涛
  • 11篇蒋龙元
  • 11篇黄子通
  • 8篇吴畏
  • 8篇余凯
  • 6篇王颖彦
  • 5篇陈双
  • 4篇王鹏
  • 4篇张萌
  • 4篇符岳
  • 4篇陈锦武
  • 4篇杨正飞
  • 3篇姜骏
  • 3篇张磊
  • 2篇黄建强
  • 2篇闵军

传媒

  • 18篇岭南急诊医学...
  • 11篇岭南现代临床...
  • 7篇中华急诊医学...
  • 3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2014第十...
  • 1篇2015广东...

年份

  • 2篇2020
  • 4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3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肠杯状细胞在大鼠休克后肠黏膜重建中的作用被引量:24
2005年
目的观察大鼠失血性休克复苏后小肠杯状细胞在肠黏膜重建过程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49只,每只重250~300g,分实验和对照两组,实验组再分为6个组,分别为休克复苏后1、3、6、12、24和36h组;各组留取回肠黏膜,观察休克复苏后早期不同阶段肠黏膜的形态改变、杯状细胞数量变化和肠三叶因子-3(TFF3)的含量。结果休克后肠黏膜明显损伤,3h始肠黏膜出现损伤后修复现象,表现为杯状细胞聚集于损伤的肠黏膜表面;12h后大部分黏膜细胞被杯状细胞覆盖,杯状细胞呈过分泌现象;24h肠黏膜表面细胞连续性得到恢复。黏膜杯状细胞数量24h内从243±13下降到157±9,下降了35.4%(r=-0.910,P<0.01);36h组细胞数量明显回升,但仍低于对照组(t=4.01,P<0.01)。TFF3含量在12h前明显升高,24h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t=3.24,P<0.05)。结论杯状细胞可能在肠黏膜损伤后的重建过程中起关键作用;TFF3的高表达可能是促进肠黏膜早期重建的重要因素。
常建星陈双蒋龙元马丽萍常瑞明黄子通
关键词:杯状细胞休克回肠黏膜杯状细胞小肠损伤后修复肠三叶因子
医用胶水在急诊外科颜面部伤口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观察医用胶水在急诊外科颜面部伤口处理中的疗效.方法 对2012~2013年急诊外科收治的50例颜面部外伤应用医用胶水进行粘合,与周期另外50例使用常规清创缝合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与常规清创缝合的处理方法相比,应用医用胶水进行创面的粘合处理,减少了创口周围红斑、硬结及瘢痕增生;术后创面更加平整,美观;不增加感染机会减少,且免去拆线.使用医用胶水同时减少了清创时间,患者对该方法的满意度增加.结论 在急诊外科颜面部伤口处理应用医用胶水进行粘合处理较传统的清创术效果更好,但应正确选择适应症.
余凯常瑞明温立强江志鹏杨涛
关键词:急诊外科颜面部外伤
体重指数对老年女性膝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对老年女性膝关节炎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老年女性膝关节炎患者,按BMI水平分为体重指数偏低组、体重指数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对入组患者给予玻璃酸钠腔内注射和口服氨基葡萄糖联合治疗,通过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Lyshlom膝关节评分,观察综合治疗1年后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但组间比较发现体重指数正常组较肥胖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对于不同BMI水平的老年女性膝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存在差异,对于肥胖患者应同时鼓励减重治疗。
陈锦武罗颖嘉常瑞明甘小玲陈庆瑜
关键词:体重指数老年女性膝关节炎
创伤性休克的液体复苏进展被引量:20
2007年
创伤性休克是指机体受外界有害致病因素和(或)受机械性致伤因子的侵袭,而引起的人体组织结构连续性破坏及神经一体液因子失调与急性微循环障碍,以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使重要生命器官组织灌流不足,导致的细胞急性缺血、缺氧为特征的综合征。而对于创伤性休克有效的救治则是进行合理的补液,即液体复苏。传统的复苏方法主张积极快速复苏,并使用正性肌力或血管活性药物尽快恢复血压,但效果不尽人意,因此,提高创伤性休克救治的成功率是医学界急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对休克病理生理、发病机制以及休克防治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认识到仅仅纠正血压是不够的,因此提出了以纠正组织缺氧和氧供为目标的休克复苏新概念。
黄子通常瑞明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急性微循环障碍有效循环血量血管活性药物组织缺氧致伤因子
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后肠粘膜损伤与防御素-5mRNA变化
2012年
目的探讨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后肠粘膜损伤与大鼠防御素5(rat defensin-5,RD-5)mRNA变化。方法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MA)方法制造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实验组,在缺血再灌注后1h、6h、12h及24h观测肠粘膜形态变化,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含量及大鼠防御素5(RD-5)mRNA的动态变化。结果形态学观察显示实验组缺血再灌注后肠粘膜呈不同程度的损害状态,损伤评分较假手术组高;实验组TNF-α、IL-6含量明显升高,12小时达高峰,均较假手术组高,并有统计学意义;大鼠防御素5(RD-5)mRNA在缺血再灌注后明显升高,再灌注后1小时到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但均高于假手术组。结论肠道缺血再灌注对肠道粘膜造成损伤,肠道防御素5参与人肠粘膜的损伤与抗损伤过程。
温立强常瑞明张萌常建星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肠粘膜
缺血预适应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常见的病理过程,如急性心梗、脑梗的溶栓治疗、急性心梗的冠脉血管重建术 (PTCA、CABG)、各种休克、四肢手术、外伤后骨筋膜室综合征、血管损伤时止血带止血、腹主动脉瘤手术阻断腹主动脉、断肢再植及心脏...
常瑞明
文献传递
一氧化碳释放分子对大鼠脓毒症诱导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一氧化碳释放分子(CORM-2)对脓毒血症大鼠急性肾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诱导大鼠脓毒症肾损伤模型,6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n=16),假手术组(Sham组)、Sham组+CORM-2组,盲肠结扎穿孔(CLP)组及CLP+CORM-2组。CORM-2治疗组为盲肠结扎穿孔术后给予腹腔注射10mg/kg剂量CORM-2。观察各组大鼠3d累积生存率,术后12 h测定肾脏组织中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同时检测IL-1β及TNF-α水平,观察各组大鼠24 h时间点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Sham组,Sham+CORM-2组)相比,CLP组及CLP+CORM-2组大鼠生存率下降,肾组织肌酐、尿素氮升高,IL-1β及TNF-α水平升高(P<0.05)。但与CLP组相比,CLP+CORM2可提高大鼠的3d累积生存率,并改善脓毒症大鼠肾组织损伤,降低肾组织中IL-1β及TNF-α水平(P<0.05)。结论:CORM-2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肾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CORM-2抑制脓毒症致肾损伤大鼠的炎性反应相关。
黄健李毅王鹏常瑞明王泽彬江丽屏梁剑波
关键词: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炎性反应
斯帕丰和山莨菪碱治疗痉挛性腹痛的临床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斯帕丰对痉挛性腹痛的治疗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将216例痉挛性腹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斯帕丰组(112例)和对照组(104例),分别采用斯帕丰与山莨菪碱治疗,观察患者的解痉止痛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结果:斯帕丰组有效率为91.12%,山莨菪碱组为89.36%,无显著差异性(P>0.05),但副反应明显低于山莨菪碱组(P<0.01)。结论:斯帕丰治疗痉挛性腹痛疗效确切,而且副反应少。
王颖彦常瑞明温立强林华
关键词:斯帕丰痉挛性腹痛疗效
心肺复苏后受损肠黏膜修复的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大鼠心肺复苏(CPR)后受损肠黏膜修复的影响因素。方法28只麻醉成功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即CPR组和假复苏对照组(sham组),sham组大鼠只进行麻醉和外科手术操作,不进行心脏骤停和CPR(n=7);CPR组按照复苏后的时间点分为三个亚组,即12、24、48h组,每个亚组7只。评估肠黏膜的损伤程度、杯状细胞计数,检测肿瘤坏死因子一仪(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浓度及肠三叶因子(TFF3)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结果CPR后12、24、48h组肠黏膜损伤明显较sham组严重(P〈0.01),损伤评分分别为3.15、3.03、2.22分,而sham组为0.55分,24、48h组可见小部分的肠黏膜重建现象,即杯状细胞和其他细胞爬行到肠黏膜受损区覆盖肠黏膜的裸露区域。与sham组比较,CPR组杯状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1),IL-1β、TNF-α和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P〈0.01),尽管TFF3在12h组表达较sham组有所增高,但在24、48h组表达明显低于sham组(P〈0.05)。结论肠黏膜持续的高炎症状态和上皮细胞凋亡可能是CPR组受损肠黏膜重建的重要影响因素,另外,杯状细胞数量的减少也影响肠黏膜的修复。
常瑞明常建星温立强江志鹏余凯杨涛蒋龙元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非创伤性急腹症急诊诊治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急诊检测降钙素原(PCT)对非创伤性急腹症诊治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10月急诊非创伤性急腹症患者93例的临床资料,把急腹症患者分为感染性急腹症组(A组,n=41)及非感染性急腹症组(B组,n=52),另选取非感染患者为对照组(C组,n=20),比较三组PCT水平。结果 :感染性急腹症组PCT明显高于非感染性急腹症组及正常对照组(P均<0.05);非感染性急腹症组与对照组PCT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清PCT检测在急诊非创伤性急腹症早期诊治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感染性急腹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温立强李祖勇余凯常瑞明
关键词:急诊降钙素原急腹症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