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静

作品数:25 被引量:101H指数:6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细胞
  • 8篇淋巴
  • 8篇淋巴细胞
  • 8篇急性
  • 8篇儿童
  • 7篇白血
  • 7篇白血病
  • 6篇急性淋巴细胞
  • 5篇淋巴细胞白血...
  • 5篇基因
  • 5篇急性淋巴细胞...
  • 5篇急性淋巴细胞...
  • 3篇单核
  • 3篇单核苷酸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支气管
  • 3篇气管
  • 3篇核苷
  • 3篇核苷酸

机构

  • 23篇四川省人民医...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四川省医学科...
  • 2篇四川省肿瘤医...
  • 2篇安岳县人民医...
  • 2篇简阳市人民医...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山东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24篇廖静
  • 8篇李戈
  • 8篇李梦妮
  • 6篇张熔
  • 4篇范娟
  • 3篇陈昌辉
  • 3篇杨季云
  • 3篇石毓君
  • 3篇贾荟
  • 2篇孙怀强
  • 2篇李波
  • 2篇胡小平
  • 2篇张渝
  • 2篇黄建鸣
  • 2篇李玉品
  • 2篇母发光
  • 2篇罗彩丹
  • 2篇李运壁
  • 2篇景清
  • 2篇李兰

传媒

  • 3篇现代临床医学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中华医学遗传...
  • 2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北京中医药
  • 1篇肿瘤预防与治...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8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胆酸减轻鹅膏毒肽攻击人肝细胞损伤的作用及机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胆酸减轻受鹅膏毒肽攻击人肝细胞(L.02)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根据鹅膏毒肽的质量浓度将实验分为0.00g/L、0.26g/L、0.40g/L、1.40g/L、2.80g/L共5个剂量组,将培养至指数生长期的L-02铺于96孔板,每孔1×10^3细胞,24h加入上述浓度的鹅膏毒肽,每组设3个复孔,分别与药物作用24、48、72h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肝细胞活性,确定肝细胞生存的最小鹅膏菌毒素攻击剂量。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损伤组和胆酸组,每个组均设3个时间点:攻击24、48、72h,在攻击24h后使用牛磺胆酸、鹅脱氧胆酸、甘氨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和牛磺鹅脱氧胆酸分别保护损伤肝细胞,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MTT法进行活细胞计数,生化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AST和ALT。结果肝细胞生存的鹅膏毒肽体外最小攻击剂量为1.40g/L。空白对照组、损伤组、牛磺胆酸组、鹅脱氧胆酸组、甘氨胆酸组、甘氨鹅脱氧胆酸组及牛磺鹅脱氧胆酸组在鹅膏毒肽攻击肝细胞72h时吸光度分别为0.812±0.035、0.345±0.021、0.363±0.018、0.387±0.027、0.431±0.018、0.465±0.015及0.452±0.030。胆酸各组较损伤组攻击72h时吸光度逐渐升高,其中鹅脱氧胆酸组、甘氨胆酸组、甘氨鹅脱氧胆酸组、牛磺鹅脱氧胆酸组与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酸各组AST和ALT活性下降,其中甘氨鹅脱氧胆酸组AST和Au活性最低,与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胆酸对鹅膏毒肽攻击L-02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鹅膏毒肽和胆酸同为钠离子-牛磺酸共同转运多肽和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底物有关。
李梦妮付燕红龚小霞李运壁母发光廖静朱小石
关键词:人肝细胞胆酸
环孢素联合胆酸减轻鹅膏毒肽攻击人肝细胞损伤的作用及机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探讨环孢素(CsA)与胆酸减轻受a-鹅膏毒肽(a—AMA)攻击人肝细胞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根据本课题前期研究确定的人肝细胞生存的最小a-AMA攻击质量浓度(1.4g/L)将实验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损伤组、甘氨鹅脱氧胆酸组、CsA组、CsA联合胆酸组(CsA+牛磺胆酸、CsA+鹅脱氧胆酸、CsA+甘氨胆酸、CsA+甘氨鹅脱氧胆酸和CsA+牛磺鹅脱氧胆酸),每个组均设立3个时间点:攻击24h、48h和72h,在攻击24h后采用CsA、甘氨鹅脱氧胆酸和CsA联合胆酸保护损伤肝细胞,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使用3-(4,5-二甲基噻唑-2)_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1T)法进行活细胞计数,生化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损伤组肝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细胞进行性凋亡,MTr法吸光度值明显下降(0.345±0.021);AST、ALT活性逐渐升高,最高值在损伤72h[分别为(98.4±6.7)U/L和(116.2±9.5)U/L]。与损伤组比较,甘氨鹅脱氧胆酸组、CsA组和CsA联合胆酸组破碎细胞器明显减少,吸光度值增高,且CsA+鹅脱氧胆酸组在各时间点吸光度值最高(0.656±0.014)(P〈0.05);同时AST、ALT升高不明显,CsA+鹅脱氧胆酸组在各时间点数值最低[(22.3±6.2)U/L和(20.2±5.4)U/L,P〈0.05]。结论CsA与胆酸一样对a-AMA攻击人肝细胞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是CsA作为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1B1和OATP1B3)的抑制剂抑制a—AMA的吸收。CsA+鹅脱氧胆酸的联合应用优于单一使用OATP的底物或抑制剂。
李梦妮龚小霞付燕红李运壁母发光廖静来小石
关键词:环孢素胆酸人肝细胞
E2A-PBX1融合基因的实时定量检测在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E2A-PBX1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监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微小残留病(MRD)及判断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动态检测11例E2A-PBX1融合基因阳性的ALL患儿在初治期(11例)、完全缓解期(11例)、复发期(3例)和10例同期骨髓细胞形态学正常的非血液及肿瘤疾病对照组患儿的E2A-PBX1融合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11例ALL患儿初治期和复发期的E2A-PBX1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缓解期及对照组(P<0.01)。与诱导缓解治疗第33天E2A-PBX1水平表达阴性的患儿比较,表达阳性的患儿3年的复发率增高,无病生存率降低(均P<0.05)。结论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E2A-PBX1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是监测MRD、预测复发、指导个体化治疗的良好指标,诱导缓解第33天E2A-PBX1融合基因水平可用于判断预后。
张熔廖静李戈孙怀强石毓君杨季云
关键词:实时荧光定量PCR微小残留病白血病儿童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的表达及其活性调节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AML)的表达及其活性调节。方法:采用RT-PCR检测经γ-干扰素(IFN-γ)、胸腺肽α1(Tα1)、IFN-γ+Tα1及氯喹等药物作用前后HL-60细胞株及K562细胞株IDO mRNA及Toll样受体9(TLR9)mRNA表达变化;采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及改良比色法检测经IFN-γ、Tα1、IFN-γ+Tα1作用前后两细胞株IDO酶活性变化。结果:两细胞株均表达IDO mRNA及TLR9 mRNA;细胞经IFN-γ作用后,IDO mRNA表达及酶活性增加并呈浓度依赖性;经Tα1作用后,IDO mRNA表达及酶活性降低并呈浓度依赖性;经IFN-γ+Tα1共同作用后,Tα1明显削弱IFN-γ对IDO mRNA表达及酶活性的上调作用(P<0.01);经氯喹作用后,两细胞株IDO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经IFN-γ、Tα1、IFN-γ+Tα1及氯喹等药物作用后,两细胞株TLR9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AML细胞表达IDO mRNA且具有酶活性,IDO可能在AML细胞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可作为判断白血病预后的新指标;Tα1下调IDO表达及酶活性,并可削弱IFN-γ对IDO的诱导作用,提示Tα1作为免疫调节剂可能成为AML免疫治疗的新手段。
廖静李玉品黄建鸣李戈
关键词:吲哚胺2,3-双加氧酶TOLL样受体9HL-60细胞株K562细胞株胸腺肽Α1
ITPKC基因功能性SNPrs28493229与中国人群川崎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分析中国人群中1,4,5三磷酸肌醇3激酶C基因(inositol1,4,5-trisphosphate3kinaseC,ITPKc)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rs28493229(G/C)与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实验组包括206例KD患儿,对照组包含年龄与性别相近的285名非KD婴幼儿。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与DNA测序两种技术对研究对象的ITPKC基因的rs28493229多态进行分型,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中继发与不继发冠状动脉损伤(coronaryarterylesions,CALs)、以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immunoglobulin,IVIG)治疗敏感与不敏感病例中rs28493229等位基因与基因型的频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rs28493229的C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低于日本人群(P〈0.01)。该SNP等位基因、基因型与C等位基因携带者频率在实验组与对照组、继发与不继发CALs患者组以及IVIG治疗敏感与不敏感患者组之间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结论ITPKC基因rs28493229多态与中国人群川崎病的发生和发展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提示该SNP的C等位基因不能作为判断中国人群川崎病易患性、患者预后及疗效的分子遗传标记。相较于日本人群,中国人群中rs28493229显著偏低的c等位基因频率,可能会削弱其在该人群KD/CALS发病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对ITPKC基因内其它多态位点的研究,不排除发现中国人群中与KD/CALS发生密切相关的功能性SNP的可能。
彭茜陈昌辉吴青李波廖静罗彩丹胡小平郑植何海兰张渝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单核苷酸多态性
高流量鼻导管通气辅助氨茶碱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呼吸暂停早产新生儿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高流量鼻导管通气辅助氨茶碱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呼吸暂停早产新生儿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5年9月收治极低出生体重呼吸暂停早产新生儿共60例,以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分别给予氨茶碱单用和在此基础上加用高流量鼻导管通气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总供氧时间、无创通气时间、严重呼吸暂停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治疗组患儿总供氧时间和无创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严重呼吸暂停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鼻部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流量鼻导管通气辅助氨茶碱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呼吸暂停早产新生儿可有效缩短无创通气时间,降低严重呼吸暂停和鼻部损伤发生风险。
李梦妮廖静
关键词:氨茶碱低出生体重
胸腺肽α1调节AML细胞株IDO表达对T细胞免疫抑制作用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是色氨酸代谢过程中的限速酶,近年来研究发现,IDO高表达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细胞介导免疫耐受的重要机制,因此研究如何调控IDO表达,将有可能为AML治疗提供新的辅助方法。本实验拟从分子生物及蛋白质水平,探讨胸腺肽α1(thymosin-α1,Tα1)调节AML细胞株IDO表达及改善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为AML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检测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Tα1对HL-60/K562细胞株IDO 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IFN-γ和Tα1对HL-60/K562细胞株IDO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MTT检测Tα1和1-甲基色氨酸(1-methyl-tryptophan,1-MT)作用后经IFN-γ诱导的HL-60/K562细胞对植物血凝素(phytohaemagglutinin,PHA)刺激T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结果HL-60/K562细胞株均表达IDO mRNA;IFN-γ作用后,IDO mRNA表达明显增加(HL-60细胞株t=130.19,K562细胞株t=67.38,均P<0.05);IFN-γ+Tα1共同作用后,明显下调IDO mRNA表达(HL-60细胞株F=132.55,K562细胞株F=77.36,均P<0.05),并呈浓度依赖性(HL-60细胞株r=-0.71,K562细胞株r=-0.80);HL-60/K562细胞株低水平表达IDO蛋白;经IFN-γ作用后,HL-60细胞株IDO蛋白表达水平为2.505 6±0.019 6,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0.189 7±0.083 4,t=326.79,P<0.05;K562细胞株IDO蛋白表达水平为0.988 8±0.023 9,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0.253 6±0.016 3,t=76.12,P<0.05;IFN-γ+Tα1共同作用后,经IFN-γ+Tα1共同作用后,IDO蛋白在HL-60细胞株各组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455 0±0.066 1、1.526 0±0.017 3、1.134 1±0.060 1、0.806 0±0.029 7和0.070 0±0.003 6,并呈浓度依赖性,F=4 187.76,r=-0.77,P<0.05;经IFN-γ+Tα1共同作用后,IDO蛋白在K562细胞株各组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998 6±0.016 4、0.784 3±0.014 9、0.714 5±0.009 5、0.656 6±0.007 6和0.492 2±0.010 9,并呈浓度依赖性,F=59.50,r=-0.76,P<0.05。IFN-γ诱导的HL-60/K562细胞可抑制PHA�
廖静罗娟李玉品黄建鸣李戈
关键词:胸腺肽Α1急性髓系白血病吲哚胺2,3-双加氧酶T淋巴细胞免疫抑制
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观察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对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率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选取具有上消化道不适症状并符合诊断标准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150例,随机分为2组。三联疗法组75例采用标准三联疗法治疗,益生菌组75例在三联疗法基础上加用益生菌,疗程均为14 d。记录2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治疗结束4周后复查13C呼气试验,比较2组患者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三联疗法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76.00%(57/75),益生菌组为90.67%(68/75),益生菌组根除率高于三联疗法组(P<0.05)。益生菌组的患者食欲减退、便秘及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三联疗法组(P<0.05);恶心、呕吐、口腔炎在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能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降低药物的一些不良反应。
范娟李梦妮廖静
关键词:儿童幽门螺杆菌益生菌三联疗法
体外抗肿瘤药敏试验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方案评估的临床意义
张熔李戈廖静贾荟景清
WTl基因和AML1-ETO融合基因表达水平在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监测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WT1基因和AML1-ETO融合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在监测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微小残留病(MRD)和预测AML复发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5月至2015年3月,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13例初治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AML患儿和本科同期收治的15例初治白血病融合基因阴性AML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融合基因阳性组(N=13)和融合基因阴性组(n=15)。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技术,同时动态监测初治及随访期融合基因阳性组患儿骨髓标本的WT1基因和AML1-ETO融合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以及监测融合基因阴性组患儿的初治及随访期骨髓标本的WT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WT1基因和AML1-ETO融合基因相对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并比较MRD预测AML复发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及阴性似然比;采用Kap1an—Meier法进行组间无复发生存(RFS)率比较,评估MRD对AML复发的预测能力。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省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批准,征得受试对象及监护人的知情同意。结果①共收集融合基因阳性组患儿初治和随访期的骨髓标本83份,其WT1基因和AML1-ETO融合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0.874,P〈0.001),拟合直线回归方程为了:0.07±2.294x。②两组患儿初诊、缓解及复发时,AML1-ETO融合基因及WT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1.788,1.846,1.853;P〉0.05)。③首次诱导缓解后,融合基因阳性组患儿AML1-ETO融合基因预测AML复发的诊断指标中,敏感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最高,分别为85.7%,76.9%,75.0%和80.0%;阴性似然比最低,为0.29。融合基因阴性组患儿WT1基因预测AML�
张熔杨季云廖静贾荟陈芃螈李戈石毓君
关键词:白血病髓样急性基因肾母细胞瘤AML1-ETO融合基因聚合酶链反应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