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1日
星期五
|
欢迎来到贵州省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树葆
作品数:
8
被引量:46
H指数:4
供职机构:
聊城市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机械工程
更多>>
合作作者
种宗雷
聊城市人民医院
耿凤阳
聊城市人民医院
郭传军
聊城市人民医院
李忠民
聊城市人民医院
朱建新
聊城市人民医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6篇
期刊文章
2篇
会议论文
领域
7篇
医药卫生
1篇
机械工程
主题
3篇
重型
3篇
细胞生成素
3篇
疗效
3篇
脑损伤
3篇
红细胞生成
3篇
红细胞生成素
3篇
促红细胞生成...
2篇
蛋白
2篇
血管
2篇
引流
2篇
引流术
2篇
预后
2篇
重型颅脑
2篇
疗效观察
2篇
颅脑
2篇
脑血
2篇
脑血管
2篇
Β蛋白
2篇
出血
1篇
地平
机构
8篇
聊城市人民医...
2篇
中国人民解放...
1篇
山东大学
1篇
新疆医科大学...
1篇
山东大学第二...
作者
8篇
张树葆
4篇
耿凤阳
4篇
种宗雷
3篇
朱建新
3篇
李忠民
3篇
郭传军
2篇
商晓鹰
2篇
肖以磊
2篇
孙明
2篇
张学广
1篇
王运华
1篇
赵青菊
1篇
王继跃
1篇
王鑫
1篇
罗坤
1篇
朱伟杰
1篇
张克石
1篇
张连群
1篇
汤冉冉
1篇
崔庆轲
传媒
2篇
中华神经医学...
1篇
中国综合临床
1篇
中华显微外科...
1篇
中华创伤杂志
1篇
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1篇
2023
1篇
2018
1篇
2017
1篇
2015
4篇
2013
共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硫酸镁联合尼莫地平防止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观察静脉内持续泵入硫酸镁联合尼莫地平防止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作用并比较两种硫酸镁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63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发病48h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A组)、辅助性硫酸镁治疗1组(B组)、辅助性硫酸镁治疗2组(C组)。3组患者均静脉持续泵入尼莫地平(0.017mg/(h·kg)维持治疗,B组给予硫酸镁0.007g/(h·kg)持续静脉泵入,C组硫酸镁0.014g/(h·kg)持续静脉泵入;常规治疗组等量生理盐水。均连续输入14d并每日检测血清Mg^2+浓度、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检测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6个月后随访并记录患者the Glasgow Outcome Scale-Extended (GOSE),Modified Rankin Scale用以评价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情况。结果A、B、C组血清Mg^2+浓度和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13例、B组7例、c组6例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3组患者6个月后GOSE、Modified Rankin Scale量表评分结果显示:A组与B、c组的GOSE及Modified Rankin Scale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709、4.667,6.222、6.109,P均〈0.05);B组与C组的GOSE及Modified Rankin Scale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静脉持续泵入硫酸镁联合尼莫地平可防止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减少硫酸镁用量亦可起到改善血管痉挛作用。
张树葆
张克石
郭传军
耿凤阳
种宗雷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硫酸镁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血清CXCL1、CXCL10与神经损伤指标和微创穿刺引流术后预后的关系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HBGH)患者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1(CXCL1)、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与神经损伤指标和微创穿刺引流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4月聊城市人民医院东院区收治的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的HBGH患者162例纳入研究组,选取体检健康的志愿者11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对比两组血清CXCL1、CXCL10和神经损伤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β蛋白]水平。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血清CXCL1、CXCL10与神经损伤指标的相关性。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BGH患者微创穿刺引流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的血清CXCL1、CXC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血清NSE、GFAP、S100β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检验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XCL1、CXCL10与NSE、GFAP、S100β蛋白均呈正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不良与年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凝血酶原时间(PT)、C反应蛋白(CRP)、血肿破入脑室、血肿体积、术后24 h内血肿清除率、尿激酶冲管次数、术后颅内出血再发、CXCL1、CXCL10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大、LDL偏高、血肿体积偏大、术后24 h内血肿清除率偏低、尿激酶冲管次数偏多、CXCL1偏高、CXCL10偏高是HBGH患者微创穿刺引流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HBGH患者血清CXCL1、CXCL10水平升高可能导致神经损伤和不良预后。年龄、LDL、血肿体积、术后24 h内血肿清除率、尿激酶冲管次数、CXCL1、CXCL10是HBGH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值得引起重视。
汤冉冉
王鑫
张树葆
罗坤
郭运发
关键词:
神经损伤
微创穿刺引流术
预后
急诊手术绿色通道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临床疗效分析
朱建新
郝广山
邢涛
商晓鹰
张树葆
孙明
张连群
王继跃
持续腰大池引流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观察持续腰大池引流对弥散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患者脑脊液以及血浆中淀粉样B蛋白亚型(Aβ1-42)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1例DAI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14d。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1,5,9,14d患者脑脊液和血浆中Aβ1-42水平,6个月后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cow outcome scale,GOS)评定预后。结果两组患者脑脊液和血浆中Aβ1-42水平均先升高再逐渐降低,而治疗组Aβ1-42水平降低较早,幅度较大。治疗14d后,两组Aβ1-4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随访,治疗组GOS为(4.1±0.5)分,对照组为(3.4±0.3)分(P〈0.05)。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可改善DAI患者的预后,可能与其降低患者脑脊液及血浆中Aβ1-42水平有一定关系。
张树葆
印素娜
张学广
耿凤阳
李忠民
种宗雷
关键词:
脑损伤
弥漫性轴索损伤
引流术
淀粉样Β蛋白
改良型多处小骨窗开颅硬脑膜翻转并肌骨膜贴敷术治疗烟雾病21例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改良型间接血管重建术——多处小骨窗开颅并骨瓣回置硬脑膜翻转并肌骨膜贴敷术治疗烟雾病(MMD)的临床疗效。方法21例烟雾病患者接受改良型多处颅骨小骨窗开颅硬脑膜翻转并肌骨膜贴敷术治疗,术后门诊复查、电话随访及脑血管造影复查随访6~70个月,平均26.6个月。结果①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参照评估标准:优秀8例,良好12例,一般1例,无患者症状加重,有效率为95.2%。②血运改善情况:8例患者行DSA复查,术区均有新生血管向颅内生长,新生血管来自脑膜中动脉和颞浅动脉,缺血区血运改善。③并发症:少量硬脑膜下血肿2例,自行吸收;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6例;发热1例;少量硬脑膜下积液1例,出院前恢复。术后无癫痫发作,无术后脑脊液漏。结论改良型多处小骨窗开颅硬脑膜翻转并肌骨膜贴敷术可治疗烟雾病,且存在自己的优点。
崔庆轲
张树葆
朱建新
商晓鹰
孙明
王运华
赵青菊
王志刚
关键词:
烟雾病
小骨窗
显微神经外科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颅内动脉瘤术后脑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颅内动脉瘤术后脑缺血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自2006年5月至2010年8月在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颅内动脉瘤手术,且术后发现脑缺血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EPO皮下注射,剂量为3000IU,连用3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治疗。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YIHSS)对2组患者人院当天、EPO/生理盐水治疗后1、2、3、4、5周各进行一次评分。利用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测定缺血当天及缺血后1、2、3、4、5周时2组患者脑缺血面积。结果治疗第3、4、5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分别为(9.4±1.9)vs(11.3±2.3)、(8.7±1.7)vs(10.8±2.2)、(7.9±1.6)vs(10.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第3、4、5周,治疗组与对照组脑缺血面积缩小百分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值分别为(21.6±4.1)%vs(16.8±3.1)%、(27.5±5.3)%vs(18.9±3.3)%、(32.8±5.5)%vs(19.5±3.4)%。结论EPO能够通过促进缺血脑组织微循环重建的机制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张树葆
张学广
李忠民
耿凤阳
郭传军
肖以磊
种宗雷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颅内动脉瘤
脑缺血
疗效观察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神经保护作用观察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在神经保护方面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8例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两...
张树葆
印素娜
张学广
肖以磊
孙明
朱伟杰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
TNFΑ
IL-1Β
文献传递
rHu-EPO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4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聊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16例,分为EPO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EPO治疗组患者于人院当天及第3、6、9、12天给予rHu。EPO6000IU皮下注射,5次注射为一疗程。对照组同时给予安慰剂处理.其他治疗相同。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烈SEl和S.10013蛋白、GCS评分、血压及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伤后7d、10d、14d。EPO治疗组患者血清中NSE、S-10013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d,EPO治疗组患者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1.1±3.6vs9.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O治疗组患者未出现由EPO导致的发热、皮疹、瘙痒等副作应。结论rHu.EPO可以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及S-100β蛋白含量,提高GCS评分。
肖以磊
李忠民
朱建新
张树葆
郭传军
耿凤阳
种宗雷
朱伟杰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促红细胞生成素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S-100Β蛋白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